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医护人员使用正性暗示语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刘萍 黄敏贞 辜雄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92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试验组接受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对照组接受巡回护士的安抚性语言。结果试验组术前恐惧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中平均心率和血...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92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试验组接受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对照组接受巡回护士的安抚性语言。结果试验组术前恐惧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中平均心率和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24h和48h疼痛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正性暗示语言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恐惧及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示 恐惧 疼痛 病人满意度
原文传递
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的技术特点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廖坤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9,共5页
暗示教学法是暗示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多适用于外语教学 ,并以超常的教学效果著称。洛扎诺夫针对长期以来教学中忽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现象 ,提出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出六种有利于学生产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技术。这六... 暗示教学法是暗示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多适用于外语教学 ,并以超常的教学效果著称。洛扎诺夫针对长期以来教学中忽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现象 ,提出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出六种有利于学生产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技术。这六种技术共同体现了指向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示 暗示教学法 无意识
下载PDF
应用心理暗示方法缩短产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郝天羽 李银环 姚淑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68-570,共3页
为探讨心理暗示方法对分娩的影响,以特定设计的心理暗示方法(假慰)前瞻性分组,对120例足月头位临产之健康初产妇的第一、二产程等分娩期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第一、二产程显著缩短(P<0.01)。结论:分娩期助... 为探讨心理暗示方法对分娩的影响,以特定设计的心理暗示方法(假慰)前瞻性分组,对120例足月头位临产之健康初产妇的第一、二产程等分娩期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第一、二产程显著缩短(P<0.01)。结论:分娩期助产者与孕妇间的语言交流应加强管理,在评价宫口情况时应针对性地给予暗示,第一产程肛查目的应赋予心理干预手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心理护理 暗示 产程 分娩
原文传递
心理暗示疗法对缓解口腔超声洁治术中疼痛的效果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建 释栋 孟焕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索心理暗示疗法缓解超声洁治术中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选择患者的左半侧或右半侧口腔作为试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试验侧进行治疗时,护士将一球形、质软、有弹性的玩具置于布袋中交给患者,并向患者... 目的探索心理暗示疗法缓解超声洁治术中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选择患者的左半侧或右半侧口腔作为试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试验侧进行治疗时,护士将一球形、质软、有弹性的玩具置于布袋中交给患者,并向患者强调将其握紧可以缓解治疗中的疼痛不适。对照侧由医生采用常规超声洁治操作。每侧治疗完成后,由患者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侧VAS均值为(3.2±2.1)分,对照侧为(3.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试验侧VAS值为(3.2±2.2)分,对照侧为(4.0±2.3)分,对照侧高于试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对照侧和试验侧的VA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年龄<35岁的患者中,试验侧VAS值为(3.6±2.0)分,对照侧为(4.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岁以上患者试验侧和对照侧VA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心理暗示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超声洁治术中的疼痛,尤其对于女性及年龄<35岁的患者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暗示 镇痛 超声洁治术
原文传递
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与校本教研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良华 《教师之友》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校本教研所秉持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精神在于“亲自参与”。这个基本精神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可以将这个过程表述为“讲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
关键词 行动研究 校本教研 叙事研究 教育故事 教师 基本过程 讲述 暗示 基本精神 参与
下载PDF
体育隐蔽课程实施原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姚蕾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72,76,共4页
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心理机制包括施教机制和接受机制,施教机制通过暗示、感染、模仿等方式影响学生,接受机制经过学生主体的选择、整合和内化等内部心理活动完成。影响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因素有课程设计、学生、教师、学校管理等。提出... 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心理机制包括施教机制和接受机制,施教机制通过暗示、感染、模仿等方式影响学生,接受机制经过学生主体的选择、整合和内化等内部心理活动完成。影响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因素有课程设计、学生、教师、学校管理等。提出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原则:重复性原则;变更性原则;注重活动过程原则;尊重主体性原则;因校因班因时制宜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隐蔽课程 实施 暗示 感染 整合 内化 机制
下载PDF
校园“语码转换”现象:发生的时间与原因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绍忠 韦娟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35-39,共5页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 ,是语言接触和“语码转换”的集中场所和天然的言语事件数据库 ;本文通过校园言语交际的现象 ,讨论了“语码转换”现象的发生时间和原因。
关键词 语码转换 学校 语境 言语交际 交际者 社会场景 社会心理 认知 态度 暗示
下载PDF
产品设计中界面的隐喻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晓春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隐喻作为一种极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尤其显得重要和多样。本文从分析界面和隐喻的概念入手,结合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分析了产品设计中隐喻产生的特征是暗示,以及隐喻所产生的基础,最后还分析了隐喻的理解... 隐喻作为一种极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尤其显得重要和多样。本文从分析界面和隐喻的概念入手,结合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分析了产品设计中隐喻产生的特征是暗示,以及隐喻所产生的基础,最后还分析了隐喻的理解多义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隐喻 暗示 理解多义性
原文传递
小说的精神——读韩少功的《暗示》 被引量:14
9
作者 旷新年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3,共8页
《暗示》很难在传统体裁的框架内加以解读。韩少功沿着《马桥词典》的思路继续深入 ,文体试验决不是故弄玄虚 ,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独特的经验和思维方式。《暗示》通过具象细节和发散化的感受 ,在“历史终结”的地方重新产生不满、怀疑、... 《暗示》很难在传统体裁的框架内加以解读。韩少功沿着《马桥词典》的思路继续深入 ,文体试验决不是故弄玄虚 ,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独特的经验和思维方式。《暗示》通过具象细节和发散化的感受 ,在“历史终结”的地方重新产生不满、怀疑、问题和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暗示 小说 《马桥词典》 生活经验 思维方式 叙述方式 文体 思想感情
原文传递
暗示在体育训练与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易学 刘素卿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66,共2页
作者提出 ,暗示在体育训练与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并就言语暗示、动作暗示、标志物暗示的方法与效果加以阐述。
关键词 暗示 训练 教学 体育 心理学
下载PDF
论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吕伟民 王国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被看作是古典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界线。这个流派的基本特征是用象征来暗示作品的思想、事物的发展,尤其是作者内心的真实。象征主义者从平庸的事物中摄取题材,化腐朽为... 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被看作是古典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界线。这个流派的基本特征是用象征来暗示作品的思想、事物的发展,尤其是作者内心的真实。象征主义者从平庸的事物中摄取题材,化腐朽为神奇。他们忽视、否定文艺的社会效应,重视诗的音乐效果和形式完美。他们认为一切事物相互感应,各种感官互通,常从感官相互交错、主客观互融中获取奇异的诗意。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的名著《荒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象征 暗示 内心真实 相互感应 通感
下载PDF
谁来进行文学批评?——关于文学批评文化化的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世诚 姚新勇 《文艺争鸣》 CSSCI 2000年第2期19-26,共8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化论争 文学本 文学理论 批评家 自身 倾向 努力 反思 暗示
全文增补中
论反讽叙事对读者的“召唤”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佘向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反讽叙事注重以与作者“间离”的叙述者,“佯装无知”地叙述故事,从而拓展出含蓄而又繁复的多重叙事视境;并以悖立事物的对举陈述以及暗示与隐语的运用,提示读者透过其表象,领会作品深在的反讽意蕴。反讽叙事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含蓄... 反讽叙事注重以与作者“间离”的叙述者,“佯装无知”地叙述故事,从而拓展出含蓄而又繁复的多重叙事视境;并以悖立事物的对举陈述以及暗示与隐语的运用,提示读者透过其表象,领会作品深在的反讽意蕴。反讽叙事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含蓄的张力,激活读者的想象与心智活动,强化了作品的召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叙事 召唤 间离 佯装无知 悖立并举 暗示 隐喻
下载PDF
《暗示》的文体意识形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共6页
“小说”的悬置同以往的任何一种小说形态和我们能够对小说所进行的想象相比,《暗示》都更不像小说了。虽然它和以前的《马桥词典》在发表和出版时都置于小说的名下,但显而易见,它们的暖昧的文体性质使得习惯上的文学批评暗吃一惊,现成... “小说”的悬置同以往的任何一种小说形态和我们能够对小说所进行的想象相比,《暗示》都更不像小说了。虽然它和以前的《马桥词典》在发表和出版时都置于小说的名下,但显而易见,它们的暖昧的文体性质使得习惯上的文学批评暗吃一惊,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在这样的作品面前不能不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示 文体特性 小说 文学评论 韩少功
下载PDF
针灸的安慰剂效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宋裕如 陈波 +2 位作者 徐媛 郭义 高旸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1-324,共4页
探索安慰剂效应在针灸疗效产生中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针灸疗法安慰剂效应包含的信任、期待、理解、医患关系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多重因素的分析,发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期待、注意力、偏好与医患交流,医生的暗示、期待与诊断及... 探索安慰剂效应在针灸疗效产生中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针灸疗法安慰剂效应包含的信任、期待、理解、医患关系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多重因素的分析,发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期待、注意力、偏好与医患交流,医生的暗示、期待与诊断及治疗环境间接对患者心理的调节等安慰剂效应是针灸疗效产生的重要因素。说明安慰剂效应是针灸疗效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安慰剂效应 医患关系 期待 暗示
原文传递
具象:秘密交流或永恒的悖论——论长篇小说《暗示》 被引量:7
16
作者 洪治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8,共9页
韩少功无疑是一位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和原创激情的作家。从《月兰》、《西望茅草地》到《爸爸爸》、《女女女》,再到后来的《马桥词典》,在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的叙事热情。一方面,他那强劲的... 韩少功无疑是一位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和原创激情的作家。从《月兰》、《西望茅草地》到《爸爸爸》、《女女女》,再到后来的《马桥词典》,在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的叙事热情。一方面,他那强劲的理性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学评论 韩少功 暗示 《马桥词典》 文体 结构形态 叙事方式 具象
下载PDF
人妖之恋的文化渊源及其心理分析——关于《聊斋志异》的两个话题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怡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61,共10页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具体表现 文化渊源 性爱 暗示 心理分析 学者 主动
下载PDF
文明的悖论 被引量:9
18
作者 南帆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作家 沉醉 暗示 韩少功 神秘 文学 意象 实在 悖论 符号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暗示手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寿劲秋 叶苹 赵飞鹤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9-61,共3页
运用构园的基本元素 ,从虚实两方面暗示 ,以对园林神思与韵味进行创造和烘托 。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古典园林 园林意境 暗示
下载PDF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建仓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看不见的人》是现代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誉为一部以现代人寻求自我为主题的现代寓言小说。而蕴含在这部小说各个层面的象征,有力地深化了这个主题。“个人化”的象征体系是作品的最大特征,如结构象征、人物象征、视觉象征、... 《看不见的人》是现代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誉为一部以现代人寻求自我为主题的现代寓言小说。而蕴含在这部小说各个层面的象征,有力地深化了这个主题。“个人化”的象征体系是作品的最大特征,如结构象征、人物象征、视觉象征、身份象征以及语言层面的诸多象征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象征主义 暗示 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