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4月30日汕尾市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晓青 李锦标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5年第4期179-180,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4月30日汕尾市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得出:500 h Pa低槽、低涡及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近地面层冷平流及南下冷锋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性,暖湿空气加强和抬升加剧了上升运动,成为强...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4月30日汕尾市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得出:500 h Pa低槽、低涡及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近地面层冷平流及南下冷锋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性,暖湿空气加强和抬升加剧了上升运动,成为强降雨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超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水汽,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对应暴雨落区和强度,整个降水过程中汕尾市均处于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区形成的高湿区范围内,持续较强的水汽辐合抬升引发强降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槽 低涡 西南急流 冷锋
原文传递
1991年梅雨锋云系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项续康 马岚 王大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86-292,共7页
根据数字展宽云图和常规资料分析得到,1991年梅雨期江淮地区大 暴雨大多是由中尺度云团产生的。它主要是:低涡暖切云团和冷切(冷锋)云团。它们的大多数是中—β尺度云团,平均维持时间为5—6小时,平均最低云顶温度为-69℃左右。低涡暖切... 根据数字展宽云图和常规资料分析得到,1991年梅雨期江淮地区大 暴雨大多是由中尺度云团产生的。它主要是:低涡暖切云团和冷切(冷锋)云团。它们的大多数是中—β尺度云团,平均维持时间为5—6小时,平均最低云顶温度为-69℃左右。低涡暖切云团产生于低涡中心东侧,低空急流轴的左前方。而冷切云团产生于梅雨锋云系的尾部与西南季风交汇处。另外,分析了云团云顶温度与降水的关系,发现产生≥5mm/h 降水的云团,其中75%的云团云顶温度小于或等于-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云团 低涡 温度 梅雨锋
下载PDF
一次强降水过程中两类暖区暴雨特征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新强 曾凡辉 袁靖凯 《海峡科学》 2020年第8期3-7,11,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龙岩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加密区域自动站数据等,对2019年6月7~13日一次强降水过程出现的两类暖区暴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暖区暴雨均处在高温高湿场中,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层结极不稳定,由底层...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龙岩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加密区域自动站数据等,对2019年6月7~13日一次强降水过程出现的两类暖区暴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暖区暴雨均处在高温高湿场中,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层结极不稳定,由底层的辐合或切变触发,其中冷空气渗透暖区暴雨多为本地场触发生成;②冷空气渗透暖区暴雨对流性强于暖切抬升暖区暴雨,前者雨滴大、不均匀,后者雨滴小且均匀,降水效率高,两者雷达特征区别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暴雨 冷空气渗透区暴雨 抬升区暴雨
下载PDF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暖切初雷天气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柳贵钧 王飞 +2 位作者 付强 沈晗 纪鹏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1-580,共10页
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 h Pa高度层均有浅槽存在,且500 h Pa高度层的正涡度区到达本场附近的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一致,同时低层有较强的辐... 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 h Pa高度层均有浅槽存在,且500 h Pa高度层的正涡度区到达本场附近的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一致,同时低层有较强的辐合抬升;2)从雷达图像来看,两次雷雨发生时,本场附近均存在明显的速度辐合,雷雨回波为局地生成;3)相当黑体温度(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越低,对流越旺盛,所以TBB等值线图可以用来推断对流的发展趋势;4)在雷雨发生时段,基于风云2号气象卫星的雷暴云指数值介于0-0.5之间,雷暴云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较准确表征雷雨发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雷 相当黑体温度 雷暴云指数 双偏振雷达 风云2号气象卫星
下载PDF
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贵萍 《四川气象》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对 1998年 5月 1日和 2 0 0 1年 4月 19日发生在龙洞堡机场的两次降雹天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适宜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 ,且中尺度特征表现明显。
关键词 冰雹 大尺度环流 冷锋型飑线 变型飑线 强对流天气
下载PDF
贵阳地区春季一次暖切变型飑线回波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贵萍 李丽 +2 位作者 刘烈霜 罗文芳 陶祖钰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7年第S1期57-62,共6页
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图对2005年4月28日贵阳地区发生的一次典型暖切变型飑线过程分析,发现对流发生初始地点在贵州西部山区。飑线的形成类似于断线型和后部扩展型的结合。组织完好的飑线呈弓状,移速快,低层前部有V形入流槽口... 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图对2005年4月28日贵阳地区发生的一次典型暖切变型飑线过程分析,发现对流发生初始地点在贵州西部山区。飑线的形成类似于断线型和后部扩展型的结合。组织完好的飑线呈弓状,移速快,低层前部有V形入流槽口,后部有弱反射率因子区。低层存在弱回波区,中高层存在回波悬垂结构。最强回波顶位于中低层反射率因子高梯度区之上。发展强盛的飑线右前方有细长的弱对流带。系统零速度线随时间演变的特征可以判断飑线是否过测站。移动过程中径向速度图上径向辐合增加,后部负径向速度高值区范围扩大,且低层(仰角1.5°)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飑线前侧有V形入流槽口,可能是未来近地层发生下击暴流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型飑线 基本反射率 基本径向速度图像 演变
下载PDF
贵阳地区一次春季暖切变型飑线的云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贵萍 陶祖钰 龚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0-55,共6页
利用GMS-5卫星红外、水汽图像及TBB等值线和常规资料叠加,对贵阳地区2001年4月19日发生的一次暖切变型飑线过程云图演变特征和触发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发展成熟的飑线为带状;冷云区(TBB≤-32℃)面积最大时,云顶最低亮温不是生命史的最低... 利用GMS-5卫星红外、水汽图像及TBB等值线和常规资料叠加,对贵阳地区2001年4月19日发生的一次暖切变型飑线过程云图演变特征和触发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发展成熟的飑线为带状;冷云区(TBB≤-32℃)面积最大时,云顶最低亮温不是生命史的最低亮温;强对流天气出现在MCS开始形成到冷云区面积最大时的时段,剧烈天气出现在TBB等值线密集区;飑线是在地面暖湿气团和暖干大陆气团分界限即干线上形成的;水汽图像暗区与较浅灰暗区交汇处和交汇时间对MCS形成位置和时间有一定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型飑线 红外云图 水汽图像 叠加 贵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