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北极涛动和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何春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 ( AOI)、NCEP/NCAR4 0 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 SLP)、850、50 0、2 0 0 h 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 6 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 ( EOF)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 ( AOI)、NCEP/NCAR4 0 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 SLP)、850、50 0、2 0 0 h 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 6 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 ( EOF)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 ,特别是在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华北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前为持续冷冬 ,80年代中期之后变为持续暖冬 ,其间相对正常 ,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亦存在类似的 3个阶段。冬季北极涛动高(低 )指数年 ,华北地区为暖 (冷 )冬年。其原因在于 ,北极涛动在对流层低层和高层都可激发类似 EU遥相关型的异常 ,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华北地区气温。强 (弱 )涛动年大气环流具有弱 (强 )东亚冬季风特征 ,西伯利亚高压减弱 (增强 ) ,亚洲大陆地面东北风减弱 (增强 ) ,高空东亚大槽减弱 (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气温变化 北极涛运 大气环流 小波分析 暖冬 冷冬 经验正交函数
下载PDF
暖冬气候条件下调整小麦播种期的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郜庆炉 薛香 +2 位作者 梁云娟 吴玉娥 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 ,对 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生育特征、穗分化进程及受冻害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 ,播种越早 ,越冬前发育速度越快 ,达到的幼穗发育阶段越高 ,越冬期间受冻越严重。以二棱期越冬 ...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 ,对 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生育特征、穗分化进程及受冻害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 ,播种越早 ,越冬前发育速度越快 ,达到的幼穗发育阶段越高 ,越冬期间受冻越严重。以二棱期越冬 ,小麦受冻的危险较小。据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暖冬 小麦 调整播种期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暖冬现象的响应 被引量:59
3
作者 蒲金涌 姚玉璧 +3 位作者 马鹏里 邓振镛 王位泰 张谋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7-1241,共5页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两地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及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3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甘肃冬小麦种植区50多年的冬季气温变暖趋势及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气温升高对冬...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两地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及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3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甘肃冬小麦种植区50多年的冬季气温变暖趋势及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最近20多年,冬小麦越冬死亡率下降到2%以下,越冬天数减少了7~8d,整个生育期缩短8~10d,返青-开花期天数延长7d,这有利于冬小麦生产及气候资源的利用.同时,冬季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也使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变差,麦田病、虫危害发生率增加,给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冬小麦 生长发育 暖冬 响应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的暖冬与厄尼诺 被引量:55
4
作者 李崇银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3-286,共4页
厄尼诺(El Nino)对我国气候异常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但多数是关于El Nino对夏半年天气气候异常的分析。例如El Nino对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影响、El Nino对我国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的影响,以及El Nino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 厄尼诺(El Nino)对我国气候异常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但多数是关于El Nino对夏半年天气气候异常的分析。例如El Nino对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影响、El Nino对我国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的影响,以及El Nino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上述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El Nino是引起我国夏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那么,El Nino同我国冬季的天气气候异常有没有关系呢?本文将首先从资料分析揭露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尼诺 暖冬 天气气候异常
原文传递
南京56年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51
5
作者 缪启龙 许遐祯 潘文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0-626,共7页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南京56年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冷积温和低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探讨了南京冬季气温的年代变化和冷冬、暖冬的分布。结果表明:56年来南京冬季平均气温是明显上升的...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南京56年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冷积温和低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探讨了南京冬季气温的年代变化和冷冬、暖冬的分布。结果表明:56年来南京冬季平均气温是明显上升的,而极端低温和冷积温上升更为显著;南京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冬季低温期,冷冬皆分布在80年代以前,90年代以后没有冷冬,多为暖冬,近10年为两年一遇,80年代以来南京冬季明显升温,90年代以来的南京冬季出现了持续的偏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冬季气温 冷积温 暖冬 冷冬
下载PDF
近百年我国的异常暖冬与冷冬 被引量:40
6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2期63-68,共6页
根据1951年以来160站观测资料对我国冬季气温进行了EOF分析,发现全国绝大部分区域的冬温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冬季平均气温能较好反映全国的整体变化特征。用全国气温等级图资料订正了1910年至1950年全国平均... 根据1951年以来160站观测资料对我国冬季气温进行了EOF分析,发现全国绝大部分区域的冬温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冬季平均气温能较好反映全国的整体变化特征。用全国气温等级图资料订正了1910年至1950年全国平均气温,用北京和上海2站的平均气温订正了1880年至1919年平均气温。对1880年以来的全国平均冬季气温序列取10a一遇标准,确认出近118a中共有13次异常暖冬和10次异常冷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暖冬 冷冬 气候异常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基于空间化技术对中国近50年平均气温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蔡福 张淑杰 +2 位作者 于贵瑞 祝青林 刘新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8-1175,共8页
结合GIS空间化技术,对中国近50年平均气温数据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空间化气候值+年际距平空间插值法生成中国1951—2001年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年、季平均气温空间化数据,通过对近50年空间化数据的分析,... 结合GIS空间化技术,对中国近50年平均气温数据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空间化气候值+年际距平空间插值法生成中国1951—2001年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年、季平均气温空间化数据,通过对近50年空间化数据的分析,认为近50年中,年、季的全国平均气温都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冬季增幅最大,为0.313℃/10a,夏季增幅最小,为0.152℃/10a,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08℃/10a。1980年代中期以后增温趋势更加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我国西南地区及西藏东南部和新疆西天山中段在不同季节都是主要的降温区域,而北方大部和西藏中西部地区在不同季节都表现为较强的增温趋势,我国东南地区在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并不稳定,增温或降温的幅度都很小。暖冬事件在北方发生比较频繁,四川及云南部分地区较少,全国发生面积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增幅为国土面积的8.6%/10a。冷夏在新疆南部、西藏西北部和东南部以及江淮一带发生次数较多,辽宁南部、新疆沙漠地区、西藏中部、青海东部、四川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最少。全国发生冷夏的面积不断减小,50年平均减幅约为国土面积的5.8%/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化技术 地面平均气温 时空分布 暖冬 冷夏
下载PDF
雪被斑块对高山森林两种灌木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何伟 吴福忠 +3 位作者 杨万勤 武启骞 何敏 赵野逸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6-316,共11页
高山/亚高山森林灌木层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于系统物质循环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受到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冻融格局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高山森林典型灌层植物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 高山/亚高山森林灌木层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于系统物质循环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受到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冻融格局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高山森林典型灌层植物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物在沿林窗-林下形成的冬季雪被厚度梯度(厚型雪被斑块、较厚型雪被斑块、中型雪被斑块、薄型雪被斑块、无雪被斑块)上在第一年不同关键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融化期、生长季节初期和生长季节后期)的质量损失特征。在整个冻融季节,华西箭竹和康定柳凋落叶的平均质量损失分别占全年的(48.78±2.35)%和(46.60±5.02)%。冻融季节雪被覆盖斑块下凋落叶的失重率表现出厚型雪被斑块大于薄型雪被斑块的趋势,而生长季节无雪被斑块的失重率明显较高。尽管如此,华西箭竹凋落物第一年分解表现出随冬季雪被厚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康定柳凋落物第一年失重率以薄型雪被斑块最高,而无雪被斑块最低。同时,相关分析表明冻融季节凋落叶的失重率与平均温度和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季节凋落叶的失重率与所调查的温度因子并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全年凋落物失重率与平均温度和正/负积温均显著相关。这些结果清晰地表明,未来冬季变暖情境下高山森林冬季雪被格局的改变将显著影响灌层植物凋落物分解,影响趋势随着物种的差异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灌层凋落叶分解 雪被斑块 暖冬
原文传递
暖冬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幼穗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郜庆炉 薛香 +1 位作者 吴玉娥 茹振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627-1631,共5页
对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幼穗分化进程及受冻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秋、冬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小麦幼穗分化进入各时期的时间早晚为强春性品种>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播期对小麦幼穗分化的伸长... 对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幼穗分化进程及受冻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秋、冬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小麦幼穗分化进入各时期的时间早晚为强春性品种>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播期对小麦幼穗分化的伸长期、单棱期和二棱期持续时间长短影响较大;在早播的情况下,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越冬前幼穗分化发育速度越快,达到的发育阶段越高,越冬期间越容易被冻死.据此,提出在河南气候变暖,秋、冬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首先在生产上要选用半冬性品种,适当搭配晚播早熟的春性品种;其次,无论半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播种期都不宜过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冬 小麦 播期 幼穗分化
下载PDF
90年代暖冬等气象条件对江苏小麦生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维新 潘永圣 +1 位作者 黄毓华 高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13,共5页
对90 年代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江苏各麦区呈暖冬态势,冬季日平均温度与常年比较,10 年中有9 年偏暖,累计日平均温度增加30 ~244 ℃。暖冬等气象导致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其中,一般暖冬年份增加01 ~12 张叶片,... 对90 年代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江苏各麦区呈暖冬态势,冬季日平均温度与常年比较,10 年中有9 年偏暖,累计日平均温度增加30 ~244 ℃。暖冬等气象导致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其中,一般暖冬年份增加01 ~12 张叶片,特殊暖冬年份增加15 ~25 张叶片。暖冬对不同区域、品种、播期的影响不同。三个特殊暖冬年中,1994 ~1995 年度为平产年份,1997 ~1998 年度为特大减产年份,1998 ~1999 年度为大增产年份。并明确了湿害是影响江苏麦作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中后期气候条件对麦作产量至关重要。提出了通过适期播种、推广应用综合抗旱抗湿及灾后恢复等措施,争取麦作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冬 小麦生产 生育期 区域 品种 播期 90年代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冬季持续变暖对采暖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9-41,共3页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即日平均温度≤5℃)的规定,计算了我国连续11年冬暖的1987-1997年1月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及与1961-1990年常年值比较,并用≤5℃日数、负积温变化值等采暖气候指标分析了...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即日平均温度≤5℃)的规定,计算了我国连续11年冬暖的1987-1997年1月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及与1961-1990年常年值比较,并用≤5℃日数、负积温变化值等采暖气候指标分析了暖冬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暖 负积温 暖冬 能源消耗
下载PDF
濮阳市多时间尺度气温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贾金明 王运行 +4 位作者 王树文 吴建河 李金刚 徐巧真 李汉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9-105,共7页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降温趋势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35℃)、低(≤-10℃)温日数分别以3.36天/...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降温趋势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35℃)、低(≤-10℃)温日数分别以3.36天/10a和2.35天/10a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91/10a、终日推后1.02天/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长2.0天/10a;1987年以来濮阳相继出现17个暖冬,严重暖冬年份皆出现在1995年以后。当地引种的小麦品种冬性减弱,播种期推后,越冬期缩短,生育期延长。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用量增加。结论认为:当地气侯变化具有冬趋暖夏趋凉的特征,高低温危害减少,积温的有效性增加,作物生长期与灌浆期延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暖冬事件增多,近10年是50年以来最暖的10年。同时冬季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幅增大,春季气温不稳定,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对当地粮食生产有利因素较多,但不利因素也很突出,如何趋利避害,确保粮食安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倾向率 暖冬 极端气温 界限温度 粮食生产
下载PDF
近50年西藏冷暖冬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杜军 杨志刚 +1 位作者 石磊 马鹏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85-894,共10页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冷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0年西藏18个站冷、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各地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9~1.04o...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冷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0年西藏18个站冷、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各地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9~1.04oC/10a,以班戈最大;尤其是近20年升温更强烈,达0.73~2.36oC/10a。西藏区域暖冬指数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16.0%/10a,明显高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区域。各站暖冬频率为32%~52%,强暖冬事件频率为6%~26%;区域暖冬共出现了21次(年),其中强暖冬事件10次(年),主要出现在21世纪初;2006年和2009年是50年中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暖冬。各站冷冬频率为18%~40%,强冷冬事件频率为2%~20%;区域冷冬站数约以每10年12%的速率减少。区域冷冬共发生了16次(年),以20世纪60年代居多,其中区域强冷冬事件出现了8次(年),1962年是近50年中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冷冬,1968年和1983年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冬 冷冬 西藏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秋冬季厄尔尼诺和印度洋偶极子的预测 被引量:22
14
作者 包庆 吴小飞 +5 位作者 李矜霄 王磊 何编 王晓聪 刘屹岷 吴国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8,共6页
热带太平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热带印度洋的偶极子(IOD)是全球季节到年际尺度的重要自然变率.本研究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FGOALS-f2季节内-季节预测系统开展2018/2019年秋冬季气候异常预测.基于该预测系统从2017年7月起... 热带太平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热带印度洋的偶极子(IOD)是全球季节到年际尺度的重要自然变率.本研究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FGOALS-f2季节内-季节预测系统开展2018/2019年秋冬季气候异常预测.基于该预测系统从2017年7月起进行的预测显示:(1) 2018年秋冬季节IOD维持正位相,正IOD事件在10月达到最强,比常年偏高0.4℃;(2) 2018年秋冬季节赤道中东太平洋将逐渐发展成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Ni?o3.4指数冬季达到1.3;(3) 2018年中国冬季风强度可能偏弱,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冷空气活动较弱,据此推测北方地区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而南方受印度洋低层气流偏强的影响,出现暖湿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厄尔尼诺 印度洋偶极子 暖冬 大气扩散条件
原文传递
河北省寒潮的气候特征与冬季增暖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玉广 于长文 +1 位作者 何丽华 田国强 《干旱气象》 2012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利用1962~2008年河北省142站逐日气温资料,对河北省寒潮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寒潮天气年际、月际变化大,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寒潮出现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寒潮区域分布表现为由西北高原山地向东南... 利用1962~2008年河北省142站逐日气温资料,对河北省寒潮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寒潮天气年际、月际变化大,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寒潮出现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寒潮区域分布表现为由西北高原山地向东南平原递减的规律;降温幅度与地理特征关系明显,北部地区降温幅度比南部地区大,而南部的低洼地区及沙地等地区降温幅度也比较大;极端最低气温分布为内陆低、沿海高,高纬低、低纬高,南北差别大;寒潮减少与冬季增暖的趋势有明显相关性,河北省冬半年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而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统计 气候特征 暖冬
下载PDF
青海同德近50年气候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连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分析青海省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和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升温趋势分别为0.37、0.69、0.23、0.21、0.18℃/10年;年高温(≥25.0℃)时间以0.53 d/10年趋势增加;... 通过分析青海省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和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升温趋势分别为0.37、0.69、0.23、0.21、0.18℃/10年;年高温(≥25.0℃)时间以0.53 d/10年趋势增加;年低温(≤-30.0℃)时间以0.42 d/10年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延长1.9 d/10年;1987年以来同德相继出现14个暖冬,是近45年来最暖的时期。并由此引起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的减少,草地干燥指数和草地蒸发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0.5 mm/10年的趋势减小,20世纪90年代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气候变化一方面使同德地区草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另外也是近几年蝗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存在的草原退化现象主要应归咎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倾向率 暖冬 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畜牧业生产
下载PDF
新、旧气候态的差异及对东北地区气候业务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房一禾 赵春雨 +3 位作者 王颖 顾正强 陈海山 吴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3-201,共9页
选取参与东北地区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质量评估的53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以及由NOAA重构的海温场资料,对比了新、旧气候平均态下,冬、夏季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及全球500 hPa位势... 选取参与东北地区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质量评估的53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以及由NOAA重构的海温场资料,对比了新、旧气候平均态下,冬、夏季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及全球500 hPa位势高度场及海温场差异,并分析了气候平均值改变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和预测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东北大部分地区而言,新气候态(1981—2010年)表征的气候较旧气候态(1971—2000年)更暖湿;新气候态的全球500 hPa位势高度值和海温值较旧气候态均有所增大;新气候态下东亚大槽强度和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变弱是造成东北冬季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西太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强度增强,是造成东北地区大部分月份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东北冷涡强度减弱是造成东北地区6月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9月和10月降水量减少可能与海温的变化有关。气候平均值的改变会对气候业务产生影响,如需对冷冬事件和ENSO事件重新评估,对极端事件重新分析,及对要素预报量级和趋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平均值 差异 暖冬 ENSO 气候变化业务
下载PDF
暖冬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9
18
作者 董昀 刘成 +1 位作者 王映红 周德慧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96,共2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河南省新乡地区小麦生育期内的积温近17年来比1960~1990年高45~612℃,冬季平均气温高0.9~4.1℃,从而使小麦生育期提前,冬季冻害和春季"倒春寒"的危害频繁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的气候...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河南省新乡地区小麦生育期内的积温近17年来比1960~1990年高45~612℃,冬季平均气温高0.9~4.1℃,从而使小麦生育期提前,冬季冻害和春季"倒春寒"的危害频繁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的气候变化特点和对小麦生长影响情况,提出生产上多利用半冬性、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迟的小麦品种;做到适期播种;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法,减少暖冬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冬 小麦 生长发育 对策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江门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丽华 吴乃庚 +1 位作者 王伟 张贤坤 《广东气象》 2009年第1期27-28,31,共3页
对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江门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近50年来,江门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夏季高温出现频率增加,持续性高温也呈... 对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江门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近50年来,江门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夏季高温出现频率增加,持续性高温也呈增长趋势;“龙舟水”增多明显;雷暴日数增多,年暴雨日数上升;灰霾现象日趋严重。2008年年初,江门市还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阴雨天气灾害;同年4月出现有史以来影响最早的台风。随着全球变暖及城市化发展,江门市极端气候事件未来可能继续出现,甚至更加频繁,城市气候灾害将越来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全球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 暖冬 江门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湖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展望 黄荣华 +3 位作者 佟汉文 刘易科 张宇庆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6-1218,共3页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增温明显加快,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小麦冬季旺长,易受冻害,生育期缩短,后期高温影响灌浆,暖冬还会增加春季病虫害大爆发的机率,给湖北省小麦生产带来诸多风险。选育多抗、广适小麦品种,采用高产、稳产...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增温明显加快,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小麦冬季旺长,易受冻害,生育期缩短,后期高温影响灌浆,暖冬还会增加春季病虫害大爆发的机率,给湖北省小麦生产带来诸多风险。选育多抗、广适小麦品种,采用高产、稳产栽培措施,合理布局品种,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规避气候变暖不利影响、保证湖北省小麦安全生产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暖冬 小麦生产 湖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