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金冯学脉的开展再思牟宗三的“智识之辨”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7,共9页
随着中国现代哲学对“在科学时代形上学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这一核心课题的深入探讨,“智识之辨”被凸显出来。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集大成者,牟宗三对智与识的内在结构作了截然二分的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内含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
随着中国现代哲学对“在科学时代形上学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这一核心课题的深入探讨,“智识之辨”被凸显出来。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集大成者,牟宗三对智与识的内在结构作了截然二分的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内含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体系,完成了回应这一课题的新儒家方案。但这一方案面临智知能力来源不明和存在形态分裂等难题。通过“金冯学脉”的开展再思牟宗三的思想理路,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视角:冯契体现智与识连续性的“转识成智”思想为智知能力的获得指明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杨国荣存在论优先于认识论的立场内在地保证了存在的统一;贡华南将存在与认知双重“感”化的思路则既保持了牟宗三关注中西方法论之辨的问题意识,吸取了其对智与识内在结构的刻画,又克服了牟宗三空悬智知以及造成存在分裂等理论困难。对这两条不同思想道路的比较,既启示出一条用感官哲学去消化牟宗三绝对唯心主义的理论出路,也呈现出中国学人对待“古今中西之争”态度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冯学脉
牟宗三
智识
之
辨
形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识之辨视野中的梁漱溟政治哲学
2
作者
肖雄
杨佳敏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5-45,共11页
“智识之辨”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处理东西方文化及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问题的一个共同理论模型,如熊十力的性智量智说、冯友兰的正负方法说、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论、冯契的转识成智说等皆其体现。①先于以上诸位,梁漱溟最先将以民主和科学为...
“智识之辨”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处理东西方文化及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问题的一个共同理论模型,如熊十力的性智量智说、冯友兰的正负方法说、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论、冯契的转识成智说等皆其体现。①先于以上诸位,梁漱溟最先将以民主和科学为精华的西方文化称为“理智型文化”,并认为中国文化是“弱于理智,强于直觉”的“直觉文化”。这一特征不仅体现在科学知识领域,也体现在政治哲学、存有论领域,我们将“理智”、科学知识乃至民主政治等称为“识”,将东方式的“直觉”、玄学、外王等称为“智”。只有基于智识之辩这一视野或理论模型,才能充分地理解梁漱溟的政治哲学,并评析其对儒学与民主政治之间关系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政治哲学
智识
之
辨
存有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新儒家政治哲学中的智识之辨
3
作者
肖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6,共9页
梁漱溟、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政治哲学均将中西政治传统之根本差异理解为其背后的“精神-主体性”之差异,这种解释可以方便地称之为政治哲学中的“智识之辨”。这种解释不止于描述中西政治在制度表现、社会组织、人际秩序等现实政...
梁漱溟、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政治哲学均将中西政治传统之根本差异理解为其背后的“精神-主体性”之差异,这种解释可以方便地称之为政治哲学中的“智识之辨”。这种解释不止于描述中西政治在制度表现、社会组织、人际秩序等现实政治运作上的不同特征,而且试图在认识论(广义)、主体性及存有论上解释何以会有这种差异。这种“精神-主体性”的解释一方面是要说明传统文化何以没有孕育出民主以及如何开出之;另一方面是要说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并为建立文化主体的自我认同、避免现代文明的流弊、纳现代文明于传统等目标奠定思想基础,在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批判中实现返本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政治哲学
智识
之
辨
原文传递
由智、识之辨看米庞嘉措对“基位心”的阐释
4
作者
杨杰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基位心"作为大圆满教法的核心理念曾于19世纪遭到严重的误解,由此引发了宁玛派著名上师米庞嘉措与误解者贾巴朵阿之间的激烈辩论。文章首先以米庞于其《基位心三部》中的论述为依据,厘清了基位心的基本定义,揭示了贾巴朵阿...
"基位心"作为大圆满教法的核心理念曾于19世纪遭到严重的误解,由此引发了宁玛派著名上师米庞嘉措与误解者贾巴朵阿之间的激烈辩论。文章首先以米庞于其《基位心三部》中的论述为依据,厘清了基位心的基本定义,揭示了贾巴朵阿对基位心的误解本质在于混淆智与识。而后通过借助隆钦巴的相关论述,揭示了智、识之辨对宁玛派基、道、果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贾巴朵阿的误解对该体系的歪曲与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圆满
米庞
贾巴朵阿
基位心
微细意
智识
之
辨
原文传递
题名
从金冯学脉的开展再思牟宗三的“智识之辨”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昇
机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7,共9页
文摘
随着中国现代哲学对“在科学时代形上学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这一核心课题的深入探讨,“智识之辨”被凸显出来。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集大成者,牟宗三对智与识的内在结构作了截然二分的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内含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体系,完成了回应这一课题的新儒家方案。但这一方案面临智知能力来源不明和存在形态分裂等难题。通过“金冯学脉”的开展再思牟宗三的思想理路,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视角:冯契体现智与识连续性的“转识成智”思想为智知能力的获得指明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杨国荣存在论优先于认识论的立场内在地保证了存在的统一;贡华南将存在与认知双重“感”化的思路则既保持了牟宗三关注中西方法论之辨的问题意识,吸取了其对智与识内在结构的刻画,又克服了牟宗三空悬智知以及造成存在分裂等理论困难。对这两条不同思想道路的比较,既启示出一条用感官哲学去消化牟宗三绝对唯心主义的理论出路,也呈现出中国学人对待“古今中西之争”态度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金冯学脉
牟宗三
智识
之
辨
形上学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识之辨视野中的梁漱溟政治哲学
2
作者
肖雄
杨佳敏
机构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
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5-4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智识关系问题研究”(19CZX02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智识之辨”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处理东西方文化及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问题的一个共同理论模型,如熊十力的性智量智说、冯友兰的正负方法说、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论、冯契的转识成智说等皆其体现。①先于以上诸位,梁漱溟最先将以民主和科学为精华的西方文化称为“理智型文化”,并认为中国文化是“弱于理智,强于直觉”的“直觉文化”。这一特征不仅体现在科学知识领域,也体现在政治哲学、存有论领域,我们将“理智”、科学知识乃至民主政治等称为“识”,将东方式的“直觉”、玄学、外王等称为“智”。只有基于智识之辩这一视野或理论模型,才能充分地理解梁漱溟的政治哲学,并评析其对儒学与民主政治之间关系的处理。
关键词
梁漱溟
政治哲学
智识
之
辨
存有论
Keywords
Liang Shuming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Wisdom and Knowledge
Ontology 45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新儒家政治哲学中的智识之辨
3
作者
肖雄
机构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智识关系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9CZX02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梁漱溟、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政治哲学均将中西政治传统之根本差异理解为其背后的“精神-主体性”之差异,这种解释可以方便地称之为政治哲学中的“智识之辨”。这种解释不止于描述中西政治在制度表现、社会组织、人际秩序等现实政治运作上的不同特征,而且试图在认识论(广义)、主体性及存有论上解释何以会有这种差异。这种“精神-主体性”的解释一方面是要说明传统文化何以没有孕育出民主以及如何开出之;另一方面是要说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并为建立文化主体的自我认同、避免现代文明的流弊、纳现代文明于传统等目标奠定思想基础,在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批判中实现返本开新。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政治哲学
智识
之
辨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由智、识之辨看米庞嘉措对“基位心”的阐释
4
作者
杨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文摘
"基位心"作为大圆满教法的核心理念曾于19世纪遭到严重的误解,由此引发了宁玛派著名上师米庞嘉措与误解者贾巴朵阿之间的激烈辩论。文章首先以米庞于其《基位心三部》中的论述为依据,厘清了基位心的基本定义,揭示了贾巴朵阿对基位心的误解本质在于混淆智与识。而后通过借助隆钦巴的相关论述,揭示了智、识之辨对宁玛派基、道、果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贾巴朵阿的误解对该体系的歪曲与损坏。
关键词
大圆满
米庞
贾巴朵阿
基位心
微细意
智识
之
辨
分类号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金冯学脉的开展再思牟宗三的“智识之辨”
徐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智识之辨视野中的梁漱溟政治哲学
肖雄
杨佳敏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现代新儒家政治哲学中的智识之辨
肖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4
由智、识之辨看米庞嘉措对“基位心”的阐释
杨杰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