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在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病变中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贺益萍 诸琦 +3 位作者 马天乐 陈佩璐 徐凯 金晓龙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目的通过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高分辨率放大内镜,描述正常及胃黏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及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2例消化不良患者及5例正常志愿者,在内镜检查中分别于胃窦及胃体部行... 目的通过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高分辨率放大内镜,描述正常及胃黏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及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2例消化不良患者及5例正常志愿者,在内镜检查中分别于胃窦及胃体部行放大内镜及FICE观察,对胃黏膜按胃小凹形态做出相应分型(Ⅰ~Ⅲ型),并行快速尿素酶^13C-尿素呼气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胃窦及胃体FICE下的分型对诊断H.pylori的价值,并对FICE观察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活动性、炎症度、萎缩、肠化)进行分级评估。结果对照组5例胃窦及胃体黏膜的FICE分型均为Ⅰ型,提示无H.pylori感染。研究组32例中,胃窦黏膜FICE分型为Ⅰ型14例,其中1例H.pylori感染(7.1%);Ⅱ型13例中10例H.pylori感染(76.9%),且9例同时有萎缩改变;Ⅲ型5例,均H.pylori感染,且3例同时有萎缩及肠化。胃窦黏膜各FICE分型间H.pylori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型结构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0)。胃体黏膜FICE分型为Ⅰ型15例,其中1例H.pylori感染(6.7%);Ⅱ型13例中11例(84.6%)H.pylori感染;Ⅲ型4例均存在H.pylori感染。胃体黏膜各FICE分型间H.pylori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改变(炎症性、活动度、萎缩及肠化)的分级在无H.pylori感染组中显著低于H.pylori感染组(P〈0.01)。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萎缩、肠化生有明显相关性;FICE技术结合高分辨率放大内镜对预测H.pylori的存在及判断胃黏膜的病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螺杆菌 幽门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 放大内镜 肠上皮化生
原文传递
智能染色内镜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和明 陈杰 +7 位作者 田华 张国君 黄艳春 夏俊梅 曾秋红 叶启文 戴艳清 杜秀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评价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普通内镜发现存在大肠黏膜可疑病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325例,行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部分病变结合放大内... 目的评价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普通内镜发现存在大肠黏膜可疑病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325例,行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部分病变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 396个病变中非肿瘤性病变占13.6%(54/396);各类腺瘤占76.0%(301/396),其中3例腺瘤恶变,占腺瘤的1.0%(3/301);进展期肠癌41例,占10.4%(41/301)。上述病变黏膜腺管开口类型分析显示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尤其增生性病变、炎性息肉绝大部分为Ⅰ、Ⅱ型腺管开口,占92.7%(38/41)。在肿瘤性病变中,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腺瘤之腺管开口以ⅢL型为主,而绒毛状腺瘤则以Ⅳ型为多见。在进展期癌中,无1例外地表现为腺管开口的破坏,甚至无腺管结构。将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FICE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7.8%(361/396)、92.6%(38/41)、99.4%(353/355)、92.6%(38/41)、99.4%(353/355);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390/396)、87.8%(36/41)、98.9%(351/355)、1.12%(4/355)、12.3%(5/41);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ICE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大肠黏膜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可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性,与靛胭脂染色联用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 放大内镜 腺管开口 早期大肠癌
下载PDF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仇建伟 李玉明 +3 位作者 钱俊波 王亚民 陈天敏 葛振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4-836,839,共4页
目的观察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在Barrett食管(BE)及早期食管腺癌(E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2月该院胃镜检查的患者16000例次,对其食道下端随机采用传统白光或FICE技术观察。FICE内镜检查组拟诊BE133例(实验组);普通... 目的观察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在Barrett食管(BE)及早期食管腺癌(E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2月该院胃镜检查的患者16000例次,对其食道下端随机采用传统白光或FICE技术观察。FICE内镜检查组拟诊BE133例(实验组);普通内镜检查组拟诊BE128例(对照组),对检查部位进行活检,并与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确定BE127例(95.5%),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LGD)13例(9.77%)、高度不典型增生(HGD)10例(7.51%)、EA9例(6.02%);对照组确定BE105例(82.0%),其LGD10例(7.81%)、HGD3例(2.45%)、EA2例(1.56%),实验组除LGD外,其余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ICE对BE病灶发现及指导活检优于普通白光内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下载PDF
Barrett食管内镜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华清 张立卫 +1 位作者 刘东国 王焕英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45-48,共4页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现象,其病因不清,普遍认为是获得性的,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也被认为是GERD的一种并发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内镜结合病理视为其诊断的金标准。我国Barrett...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现象,其病因不清,普遍认为是获得性的,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也被认为是GERD的一种并发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内镜结合病理视为其诊断的金标准。我国Barrett食管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故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普通内镜 染色内镜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内镜技术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技术 高清电子染色内镜技术
原文传递
FICE在消化道早期癌诊断的价值及适宜波长研究
5
作者 张维 袁帅 +2 位作者 石胜利 沈洁 李池添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在消化道早期癌诊断中的应用及适宜波长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20例胃肠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n=110)和观察组(n=110... 目的:探讨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在消化道早期癌诊断中的应用及适宜波长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20例胃肠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n=110)和观察组(n=110)。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采用FICE技术检查,筛选出三组波长组合,分为A组:R=550 nm、G=500 nm、B=470 nm;B组:R=540 nm、G=505 nm、B=420 nm;C组:R=525 nm、G=495 nm、B=495 nm。所有可疑病灶均行组织病理活检。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比较不同波长组合:A、B、C组微细腺管开口及微细血管清晰度。结果:消化道早期癌总检出率方面,观察组(23.63%)显著高于对照组(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灶微细结构显示方面,A组与B组清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清晰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ICE能显著提高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选取FICE技术最佳波长组合,成像更清晰,有助辨别病灶微细结构,并由此推测病变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 消化道早期癌 波长组合
下载PDF
术前超声内镜联合FICE放大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华伟 黄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5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智能电子分光技术系统(FICE)放大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术前行超声内镜联合FICE放大内镜...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智能电子分光技术系统(FICE)放大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术前行超声内镜联合FICE放大内镜检查,对照组术前行仅普通胃镜检查,两组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结果对照组ESD治疗患者中,术中转外科手术3例,ESD治愈性切除24例,非治愈性切除7例,其中5例追加外科手术,2例行二次ESD治疗。研究组ESD治疗患者中,术前超声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1例不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放弃ESD治疗转外科手术,余33例进行ESD,其中治愈性切除31例,非治愈性切除2例,其中1例追加外科手术,1例行二次ESD治疗。研究组患者的ESD治愈性切除率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次治疗术(ESD+外科手术或ESD+ESD)占比5.88%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联合FICE放大内镜应用于早期胃癌诊治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ESD治愈性切除率,减少追加外科手术占比和两次治疗手术占比,使患者尽快康复,节约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超声内镜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系统放大内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FICE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对胃癌的检出效果
7
作者 佘昌华 祝小林 袁明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对胃癌的检出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92例胃部病变患者,按照检查方法分为FICE结合放大内镜(n=96)和靛胭脂染色结合普通白光胃镜(n=96),... 目的:探讨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对胃癌的检出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92例胃部病变患者,按照检查方法分为FICE结合放大内镜(n=96)和靛胭脂染色结合普通白光胃镜(n=96),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胃部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评分、准确度及形态分型的差异。结果: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评分及准确度上明显高于靛胭脂染色结合普通白光胃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CE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可清晰的观察胃癌患者病变腺管开口、微血管及病变、周围组织的界线等结构,进而提高胃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 放大内镜技术
下载PDF
消化内镜特殊光学处理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钱之欣 占强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8期2829-2832,共4页
以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比色技术、I-Scan为代表的一组特殊光学处理成像技术,突现消化道黏膜表层的毛细血管和腺管开口等微细形态,从而发现传统内镜下无法显示的病灶及组织特征,为内镜下精确的诊断和活检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提高异... 以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比色技术、I-Scan为代表的一组特殊光学处理成像技术,突现消化道黏膜表层的毛细血管和腺管开口等微细形态,从而发现传统内镜下无法显示的病灶及组织特征,为内镜下精确的诊断和活检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提高异型增生和癌组织的检出率。现就具有特殊光学处理成像技术的上述三种内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消化道疾病诊疗方面的发展情况和研究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 智能电子分光比色技术 I-Scan 特殊光学处理成像技术
下载PDF
ME-FICE联合超声小探头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9
作者 胡维 刘九洋 +2 位作者 陈玺 邓琴 李国珍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究放大智能电子分光染色技术(ME-FICE)联合超声小探头在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胃癌患者,使用ME-FICE区分阳性和(或)阴性,再使用高频超声小... 目的:探究放大智能电子分光染色技术(ME-FICE)联合超声小探头在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胃癌患者,使用ME-FICE区分阳性和(或)阴性,再使用高频超声小探头对病灶进行浸润深度探查。检查结束后在ME-FICE模式下对病灶明显处进行活检,其病检阳性者根据患者意愿对病灶行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切除,以术后病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E-FICE联合超声小探头与病检结果对良恶性诊断、内窥镜下浸润深度评估以及术后浸润深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ME-FICE联合超声小探头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63%、79.17%和83.75%,均处于较高水平,Kappa值为0.887,与病例活检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ME-FICE联合超声小探头检查浸润程度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67%、90.00%和81.25%,灵敏度较差,其余处于较高水平,Kappa值为0.803,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ME-FICE联合超声小探头适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并能在术前进行较为准确的浸润程度评估,为后续手术选择和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窥镜 放大智能电子分光染色技术(ME-FICE) 超声小探头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