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筱荣 孙慧敏 袁佳琴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6-480,共5页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植入术 手术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原文传递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体系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冰 翁景宁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8-622,I002,共6页
目的 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 ,HSV tk)基因 /丙氧鸟苷 (ganciclovir,GCV)体系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杀伤效应 ,并初步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利用携带H... 目的 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 ,HSV tk)基因 /丙氧鸟苷 (ganciclovir,GCV)体系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杀伤效应 ,并初步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利用携带HSV 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enoviralvector(ADV) /HSV tk ,感染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后用GCV治疗 ,并观察疗效。以切除E1区的空腺病毒载体ADV/Empty作为对照。以电镜、TUNEL法及吖啶橙 溴化乙啶染色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及坏死情况。结果 GCV在体外对感染ADV/HSV tk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且具有旁观者效应 ,而对转染了ADV/Empty的细胞则无显著的毒性。GCV的杀伤效应随剂量的增大及时间延长而增强。导入HSV tk基因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 ,而且细胞的凋亡率 (t=7 2 8,P <0 0 1)及坏死率 (t=14 72 ,P <0 0 0 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腺病毒载体可将HSV tk基因转导入牛晶状体上皮细胞中 ;GCV可有效杀伤表达HSV tk的晶状体上皮细胞 ;HSV tk/GCV体系引发的细胞死亡可能与凋亡及坏死两种机制有关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HSV tk/GCV体系有可能成为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晶状体 上皮细胞 腺病毒科 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白内障
原文传递
环形撕囊直径与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刚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31-632,共2页
关键词 环形撕囊直径 老年性白内障 囊袋收缩 白内障摘除术 晶状体囊膜混浊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原文传递
后发性白内障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良柱 吴明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9-551,共3页
关键词 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囊切开术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功能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白内障囊外摘出 超声乳化术 治疗并发症 白内障患者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乐琦骅 卢奕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材料 人工晶状体 表面黏附特性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白内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汉防己甲素抑制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被引量:9
6
作者 郭琳洁 张效房 张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白内障摘除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 4 8只实验兔行单眼囊外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随机分为A组对照、B组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C组术后结膜下注射汉防己甲素和D组...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白内障摘除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 4 8只实验兔行单眼囊外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随机分为A组对照、B组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C组术后结膜下注射汉防己甲素和D组术中植入汉防己甲素镀膜人工晶状体。术后不同时间检测各组术眼的房水细胞数、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 ,记录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程度和湿重。结果 除术后 14d房水丙二醛含量外 ,囊外晶状体摘除术后不同时间 4个组的房水细胞数、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 ,以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程度和湿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其中B和C组术后不同时间房水细胞数、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A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 ;B、C和D组术后不同时间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程度和湿重均低于A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 结论 汉防己甲素可有效抑制兔眼晶状体摘除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动物实验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炎性反应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改良式后囊膜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丽娅 陈峰 +1 位作者 郑景伟 沈丽君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711-719,共9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的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张力线法)治疗人工晶状体(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临床疗效并和传统的十字切开法进行对比。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4 年12月至2015 年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 目的:探讨改良式的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张力线法)治疗人工晶状体(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临床疗效并和传统的十字切开法进行对比。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4 年12月至2015 年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伴发PCO需要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的患者57 例(60 眼),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张力线法组和十字切开法组,每组各30眼。在术后第1天、1周和1个月复查。记录激光单次最小切开能量、点数、总能量、 手术时间以及患眼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E)、眼压(IOP)以及是否有眼前黑影症状。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十字切开法组和张力线法组术后UCVA(LogMAR)( F =82.23、67.60,P 〈 0.001)、BCVA(LogMAR)( F =40.08、34.78,P 〈 0.001)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张力线法组的激光单次最小切开能量、点数、总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十字切开法组(t =3.55、5.79、6.19、8.26,P 〈 0.01)。张力线法组术后IOP较术前降低(F =3.48,P =0.031),十字切开法组术后IOP无明显改变(P 〉 0.05),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张力线法组和十字切开法组在术后出现黑影症状眼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柱镜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F =9.54、 4.78,P 〈 0.05),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组术后球镜度、SE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变,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法(张力线法)治疗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安全有效。该方法相比传统的十字切开法所使用的激光能量小,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原文传递
华蟾素诱导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婷婷 徐国兴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白内障手术目前已日臻完善,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也称后发性白内障,仍然是防治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华蟾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肺癌细胞、喉癌细胞等多种细胞增殖,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上已被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安全、毒副作用小。本... 白内障手术目前已日臻完善,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也称后发性白内障,仍然是防治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华蟾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肺癌细胞、喉癌细胞等多种细胞增殖,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上已被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安全、毒副作用小。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华蟾素诱导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 epithelial cells,LEC)凋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其DNA改变以及华蟾素对兔LEC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为从天然药物中寻求高效低毒的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华蟾素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发性白内障 流式细胞仪技术 基因BCL-2 分子生物学技术
原文传递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评价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新玲 李筱荣 孙惠敏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85-289,共5页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是现代白内障手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在临床上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展变化进行客观、准确的观察和评价 ,对其治疗和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临床使用的晶状体后囊混浊评价方法...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是现代白内障手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在临床上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展变化进行客观、准确的观察和评价 ,对其治疗和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临床使用的晶状体后囊混浊评价方法的原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临床评价 白内障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Krüppel样因子6对于TGF-β1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纤维化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美子 黄亮瑜 +2 位作者 东莉洁 杨光 田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高表达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已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KLF6及pSilencer-KLF6转染到HLECs中,经实时定...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高表达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已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KLF6及pSilencer-KLF6转染到HLECs中,经实时定量PCR反应(q-PCR)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中KLF6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经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pEGFP-C2-KLF6转染72 h后可有效上调HLECs中KLF6的表达水平,pSilencer-KLF6转染72 h后可有效下调HLECs中KLF6的表达水平(P<0.05),从而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与对照组相比较,KLF6高表达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下降,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细胞迁移能力升高(P<0.05);在0.5 ng/ml TGF-β1刺激72h后,随KLF6表达量的增加,E-cadherin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而Vimentin表达水平进一步增高,细胞迁移能力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高表达的KLF6通过调控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促进了TGF-β1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纤维化过程,KLF6基因表达与体外基础条件下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通过生物学手段特异性下调KLF6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üppel样因子6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下载PDF
前表面磷脂修饰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表面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晓丹 姚克 +2 位作者 曲超 黄小军 徐志康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发展,软性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因可折叠、手术切口小、术后效果好,已成为目前IOL的发展趋势。临床常用的软性IOL大体可分为亲水的和疏水的两大类,各有其优缺点。临床观察发现亲水的IOL...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发展,软性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因可折叠、手术切口小、术后效果好,已成为目前IOL的发展趋势。临床常用的软性IOL大体可分为亲水的和疏水的两大类,各有其优缺点。临床观察发现亲水的IOL术后与前表面相关的病理变化较轻,如炎性反应和晶状体前囊膜混浊轻,而与后表面相关的病理变化重,即后囊膜混浊重;疏水的IOL则与亲水的IOL相反。硅凝胶软性IOL是疏水软性IOL的主要材料,有优良的本体性状,临床证明其疏水的后表面和直角边缘能减少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然而,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发现硅凝胶软性IOL表面易黏附细菌和炎性细胞,引起的前表面相关并发症重,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前表面改性及处理,研制一种前表面亲水后表面疏水的新型I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硅凝胶 生物学特性 晶状体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晶状体囊膜混浊 修饰 磷脂
原文传递
减少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人工晶状体损伤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欧穗珍 唐柳苹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 探讨减少或避免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人工晶状体 (IOL )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 2 5 2例(2 6 1只眼 ) 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ty,PCO)患者行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采用环行切开后推膜瓣法或十字形... 目的 探讨减少或避免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人工晶状体 (IOL )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 2 5 2例(2 6 1只眼 ) 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ty,PCO)患者行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采用环行切开后推膜瓣法或十字形切开法。平均单脉冲能量 (2 .35± 0 .38) m J,平均脉冲次数 (2 9± 10 .2 1)次 ,平均总能量(6 8.15± 11.0 2 ) m J。平均随访 (13± 5 )个月。结果 截囊成功率 10 0 %。发生 IOL损伤 12只眼 (4 .6 % ) ,均为轻度损伤。 1、2级 PCO和较薄的 PCO未发生 IOL损伤。结论 掌握激光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是减少或避免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人工晶状体损伤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手术方法 并发症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张力扩大法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3
作者 吴彬 董胜华 +1 位作者 江晓春 蒋永祥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张力扩大法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宣城医院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50例(56只眼)PCO患者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张力扩大法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宣城医院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50例(56只眼)PCO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张力扩大法组(28只眼)和圆形切开法组(28只眼),记录术中激光单次最小切开能量、点数、总能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 d、1周和1个月检查患眼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以及眼前黑影症状发生率。黑影症状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激光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个时间点的UCVA、BCVA、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圆形切开组和张力扩大法组术后UCVA(logMAR)、BCVA(logMAR)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扩大法组和圆形切开组在激光单次最小切开能量,激光总点数、总能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张力扩大法组和圆形切开组术后眼压(IOP)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张力扩大法组在术后各时间点出现黑影症状所占比例低于圆形切开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张力扩大法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法治疗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更小的激光能量,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张力扩大法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设计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蕾 王文清 +2 位作者 方玲辉 陈国辉 杨冠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光学面设计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原文传递
晶状体囊膜抛光联合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预防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蓉嵘 管怀进 +1 位作者 吴坚 龚启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1-413,共3页
关键词 晶状体囊膜抛光 囊袋内注射 透明质酸酶 预防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实验
原文传递
荷载Zebularine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纳米颗粒对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思伟 王群 康前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研究荷载Zebularine(Zeb)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MePEG-PCL)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游离Zeb组(ZebF... 目的研究荷载Zebularine(Zeb)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MePEG-PCL)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游离Zeb组(ZebF组)、荷载Zeb的MePEG-PCL NPs组(ZebNPs组)、MePEG-PCL空载颗粒组(NPs组),所有动物行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术毕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ZebF组注射0.4 g·L-1的游离Zeb 0.1 mL,ZebNPs组注射0.4 g·L-1荷载Zeb的MePEG-PCL NPs 0.1 mL,NPs组注射MePEG-PCL空载颗粒0.1 mL。术后采用裂隙灯观察前房反应和PCO分级,动态测量眼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Zeb浓度。结果术后1 d、3 d各组间前房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21,P=0.59)。术后各组间对应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2 d ZebNPs组房水中Zeb含量显著高于ZebF组(均为P<0.01),术后3 d ZebF组房水中已经检测不到Zeb,术后2 d ZebNPs组房水中药物含量最高,随后降低。术后10周ZebF组、NPs组、C组均发生了明显的PCO,ZebNPs组PCO较ZebF组显著减轻(H=9.91,P<0.05)。结论荷载Zeb的MePEG-PCL NPs可通过增高房水中Zeb浓度有效减轻兔眼晶状体摘出术后PCO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BULARINE 聚合物胶束复合纳米颗粒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下载PDF
张力线法后囊膜切开术治疗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17
作者 李蕾 姜红 +3 位作者 邱红 魏秀华 纪元 马艳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张力线后囊膜切开术治疗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浑浊需手术治疗者70例。观察组35例(42眼)采用张力线法后囊膜切开术,对照组35例(40眼)采用十字切开法后囊膜切开术。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张力线后囊膜切开术治疗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浑浊需手术治疗者70例。观察组35例(42眼)采用张力线法后囊膜切开术,对照组35例(40眼)采用十字切开法后囊膜切开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单次最小切开能量及总能量小于对照组,点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黑影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27.50%(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无黑影症状患者(0/40),对照组黑影发生率为7.50%(3/40)(P>0.05)。结论张力线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激光用量,术后短时间内黑影症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线法 十字切开法 后囊膜切开术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晶状体植入术 激光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混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志清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443-444,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混浊(PCO)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45例(6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眼均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依术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11眼超声...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混浊(PCO)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45例(6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眼均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依术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11眼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囊抛光术,B组19眼行超声乳化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PCCC),C组33眼行超声乳化、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并依患者情况一期或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分析年龄、性别及术式选择对PCO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8±3)个月,63眼中24眼发生PCO,总体发生率为38.1%,发生时间为3周~20个月,平均6.8月。其中各组PCO发生率分别为A组7眼(63.6%)、B组10眼(52.6%)、C组7眼(21.2%)。手术年龄越小,PCO形成的几率越大(P<0.05)。结论手术年龄小、保持后囊完整是PCO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防治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修华 李晓霞 《国际眼科纵览》 2014年第3期180-184,共5页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也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其防治,以往研究多关注在白内障设备、操作技巧、IOL材料及设计方面,且已日臻完善.近些年更多关注PCO相关癌基因、凋亡基因等...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也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其防治,以往研究多关注在白内障设备、操作技巧、IOL材料及设计方面,且已日臻完善.近些年更多关注PCO相关癌基因、凋亡基因等,但操作相对复杂,仅处于基础研究阶段;通过免疫手段干扰PCO发生,相对简单、廉价、可行,但效应短暂;药物治疗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上皮间质转化 基因 免疫
原文传递
雷帕霉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抑制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马海燕 刘红玲 +1 位作者 高轶悝 张艳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327,共5页
背景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的研究兔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雷帕霉素对晶状体PCO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 背景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的研究兔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雷帕霉素对晶状体PCO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不同的IOL植入方式。对侧眼为正常对照组,普通IOL组兔眼植入普通IOL,高分子涂层IOL组兔眼植入用高分子涂层但无雷帕霉素的IOL,雷帕霉素涂层IOL组兔眼植入用雷帕霉素表面处理的高分子涂层IOL,手术眼均为左眼。术后1~7d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各组兔眼眼前节及PCO情况,并对前房闪辉和房水炎性细胞情况进行分级,术后12d对各组兔眼PCO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用Kruskal·WallisH检验法进行比较。于术后12周处死实验动物并获取动物眼球,对晶状体后囊膜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并比较各组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结果涂层后的IOL涂层区半透明,表面光滑,光学显微镜下涂层在IOL表面分布均匀,颗粒细腻。术后第1天普通IOL组和高分子涂层IOL组3级、4级房水闪辉的眼数明显多于雷帕霉素涂层IOL组,但3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038,P=0.133);普通IOL组和高分子涂层IOL组3级、4级房水炎性细胞的眼数明显多于雷帕霉素涂层IOL组,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604,P=0.014)。术后第7天,普通IOL组和高分子涂层IOL组2级、3级房水闪辉的眼数及房水炎性细胞为2级、3级的眼数均明显多于雷帕霉素涂层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891,P=0.012;H=7.664,P=0.022)。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普通IOL组和高分子涂层IOL组晶状体后囊膜可见大量增生的LECs,聚集于前囊膜和后囊膜之间,而雷帕霉素涂层IOL组未观察到LECs的增生及再生的晶状体皮质。结论携带雷帕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人工晶状体 表面修饰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药物缓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