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凹凸棒石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9
1
作者 陈天虎 王健 +3 位作者 庆承松 彭书传 宋垠先 郭燕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06-1410,共5页
通过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综合分析研究了凹凸棒石在热处理过程中脱水作用、结构、形貌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5℃,凹凸棒石开始脱去外表面吸附水,98℃脱去孔道水,凹凸棒石结构、形貌没有任何变化,微孔孔道直径未变。到... 通过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综合分析研究了凹凸棒石在热处理过程中脱水作用、结构、形貌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5℃,凹凸棒石开始脱去外表面吸附水,98℃脱去孔道水,凹凸棒石结构、形貌没有任何变化,微孔孔道直径未变。到230℃,部分脱去凹凸棒石的结晶水,由于脱出部分结晶水,凹凸棒石结构开始出现折叠。在481℃,脱去凹凸棒石的剩余结晶水。在595℃左右,缓慢脱去凹凸棒石的结构水,孔道结构完全塌陷,链层结构和形貌基本保持不变。高于800℃,凹凸棒石晶体开始变形弯曲,并变为无定形态。在827℃出现放热效应,形成方石英,这与1000℃出现严重烧结形貌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热处理 透射电镜 表面改性 晶体结构
下载PDF
矿物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14
2
作者 郑永飞 徐宝龙 周根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99-320,共22页
通过测定矿物中元素H ,C ,O和S的同位素比值 ,认识矿物体系中的同位素效应 ,不仅能够确定矿物之间和矿物与流体之间的同位素平衡关系 ,而且能够了解影响矿物平衡和动力学同位素性质的因素。文中评述了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校准的理论计算... 通过测定矿物中元素H ,C ,O和S的同位素比值 ,认识矿物体系中的同位素效应 ,不仅能够确定矿物之间和矿物与流体之间的同位素平衡关系 ,而且能够了解影响矿物平衡和动力学同位素性质的因素。文中评述了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校准的理论计算、实验测定和经验估计方法 ,讨论温度、压力、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对矿物同位素性质的影响。由于同位素效应取决于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此应用稳定同位素来作为示踪剂不仅能够追索各种矿物学反应的路径 ,而且能够提供证据来阐明矿物晶体结构的某些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化学反应 成因示踪 矿物学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 被引量:34
3
作者 马建方 倪嘉缵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59-276,共18页
本文系统地对200多个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重点对配合物的结构骨架。
关键词 羧酸 晶体结构 配位数 稀土配合物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合成及表面改性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45
4
作者 任卫 曹献英 +4 位作者 冯凌云 江昕 贾莉 姬钢 李世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43,共6页
综合论述了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结构特点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主要合成方法 ,同时通过对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表面改性研究现状的分析 。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粒子 合成 表面改性 表面结构 晶体结构 HAP陶瓷
下载PDF
凹凸棒石改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5
作者 赵娣芳 周杰 刘宁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9,共3页
介绍了凹凸棒石粘土资源概况,综述了凹凸棒石粘土改性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粘土资源 改性机理 晶体结构 微观结构 外观形貌 荷电性质
下载PDF
二氧化锰及相关锰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制备及放电性能(1) 被引量:55
6
作者 夏熙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1-414,共4页
讲述了一维隧道结构、二维层状结构、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锰和相关锰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相互转变的关系,某些锰氧化物的制备法及在不同电解液中的放电性能。
关键词 二氧化锰 锰氧化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凹凸棒粘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4
7
作者 杨利营 盛京 《江苏化工》 2001年第6期33-37,共5页
概述了凹凸棒土的基本特性 (吸附特性、流变学特性、可塑性等 )及其在采矿、建材、化肥、环保、饲料、农药、食品、涂料。
关键词 凹凸棒土 晶体结构 物化性能 应用 研究开发 粘土
下载PDF
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和结构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64
8
作者 陈天虎 冯有亮 史晓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利用TEM,XRD研究了热液型和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产物、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酸浓度增加,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时间延长,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溶解增加,并在溶解的同时,四面体硅部分分解成硅酸或聚硅酸溶胶,部分四面体硅保持... 利用TEM,XRD研究了热液型和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产物、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酸浓度增加,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时间延长,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溶解增加,并在溶解的同时,四面体硅部分分解成硅酸或聚硅酸溶胶,部分四面体硅保持凹凸棒石纳米针状晶体形态假象,直至八面体阳离子完全溶解。八面体阳离子部分溶解并不破坏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当八面体阳离子基本完全溶解时,凹凸棒石晶体转变为纳米棒状无定形活性SiO_2。比较而言,热液型凹凸棒石比沉积型凹凸棒石更耐酸,除热液型凹凸棒石的晶体直径比沉积型凹凸棒石的晶体直径大之外,可能与热液型凹凸棒石八面体的有序度高有关。实验结果证实:酸处理后的凹凸棒石在镁盐溶液中没有发生成分和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酸处理 透射电镜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 X射线衍射 晶体结构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条件与羟基磷灰石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羽 钟康年 胡文云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7年第1期63-65,共3页
本文讨论了不同原始Ca/P摩尔比下用溶胶-凝胶法及水热法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的特性。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提高Ca/P比有利于结构碳酸根进入磷灰石晶体结构类质同象取代磷酸根,使溶-凝法合成... 本文讨论了不同原始Ca/P摩尔比下用溶胶-凝胶法及水热法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的特性。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提高Ca/P比有利于结构碳酸根进入磷灰石晶体结构类质同象取代磷酸根,使溶-凝法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结构畸变加大,结晶度下降,等效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并引起晶胞参数a值的规律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磷灰石 碳酸根 晶体结构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天然黑色电气石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杨如增 杨满珍 +1 位作者 廖宗廷 周祖翼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对新疆、内蒙古和云南等地的天然黑色电气石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和不同矿区的黑色电气石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其中氧化铁含量对红外辐射率具有明显影响 ,随氧化铁含量的增加 ,红外辐射率下降 ;天然黑色电气... 对新疆、内蒙古和云南等地的天然黑色电气石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和不同矿区的黑色电气石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其中氧化铁含量对红外辐射率具有明显影响 ,随氧化铁含量的增加 ,红外辐射率下降 ;天然黑色电气石在还原性气氛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后 ,可具有比远红外陶瓷粉料更高的红外比辐射率值 ,其红外峰值辐射与维恩定律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在室温下峰值辐射波长为 9.5 μm左右 .研究认为 ,天然黑色电气石在保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特性 电气石 分析测试 化学成分 氧化铁 红外辐射率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天然蛇纹石活性机理初探 被引量:58
11
作者 李学军 王丽娟 +1 位作者 鲁安怀 王长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6-390,共5页
通过对蛇纹石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及键性的分析 ,将蛇纹石的活性基团划分为 5类 ,即不饱和Si—O—Si键、O—Si—O键、含镁键类、羟基和氢键 ,并详细介绍了各类活性基团的特征 ,尤其对硅氧四面体悬挂键做了介绍。指出正是这些活性基团的... 通过对蛇纹石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及键性的分析 ,将蛇纹石的活性基团划分为 5类 ,即不饱和Si—O—Si键、O—Si—O键、含镁键类、羟基和氢键 ,并详细介绍了各类活性基团的特征 ,尤其对硅氧四面体悬挂键做了介绍。指出正是这些活性基团的存在使蛇纹石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纤蛇纹石是一维纳米纤维矿物 ,易进入生物细胞 ,并释放出OH-、Mg2 + 、SiO2 及Ni2 + 等 ,同时不饱和O—Si—O键发生断裂形成游离氧 ,由纤蛇纹石形成的这种碱性氧化溶液会严重影响生物机体的正常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活性基团 悬挂键 纤蛇纹石 化学成分 晶体结构 键性 活性机理
下载PDF
影响水滑石晶体结构的因素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杜以波 李峰 +2 位作者 静D.G.Evans 段雪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49-453,共5页
制备了Mg1xAlx(OH)2(An)x/nmH2O型水滑石,讨论了配料组成(Mg/Al比、不同层间阴离子、用碱量等)、滴料方式、陈化过程(pH值、时间)等制备条件对水滑石晶体组成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在配料Mg/Al比... 制备了Mg1xAlx(OH)2(An)x/nmH2O型水滑石,讨论了配料组成(Mg/Al比、不同层间阴离子、用碱量等)、滴料方式、陈化过程(pH值、时间)等制备条件对水滑石晶体组成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在配料Mg/Al比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的Mg1xAlx(OH)2(CO3)0.5xmH2O晶体中Mg/Al比并不一定相同。晶体组成中的Mg/Al比(根据XRD结果中的晶面间距d003、d110值)随着用碱量的增加而增加。配位阴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大晶体层间距越小。滴料方式、沉淀速度等因素都影响滴料终点pH以及晶体组成,在适宜的用碱量和较均匀的沉淀条件下这种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晶体结构 催化剂 配料 比例
下载PDF
真菌漆酶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敏 肖亚中 龚为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8,共3页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能催化氧化酚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同时伴随4个电子的转移,并将分子氧还原成水。漆酶结构的解析是阐明其催化作用机理、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综述近年来对真菌漆酶蛋白结构及其功能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真菌漆酶 晶体结构 催化机理 功能 蛋白结构
下载PDF
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41
14
作者 郝保红 黄俊华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8-64,共7页
控制晶体生长使材料达到最高的强度可以采取两条相反的途径:一是尽量增大位错密度,非晶态材料就可看成是位错密度极高的材料;二是尽量减少位错密度,晶须就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实例。晶体生长理论研究包括晶体成核理论、输运理论、界面稳定... 控制晶体生长使材料达到最高的强度可以采取两条相反的途径:一是尽量增大位错密度,非晶态材料就可看成是位错密度极高的材料;二是尽量减少位错密度,晶须就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实例。晶体生长理论研究包括晶体成核理论、输运理论、界面稳定性理论、界面结构理论和界面动力学理论的体系。揭示了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介绍了晶体生长的机理,概述了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的技术和控制晶体生长的途径及手段,阐述晶体生长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晶体生长与界面相的关系。这将对晶体生长的实践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使晶体生长过程可视化,这也是晶体生长实验技术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晶界 晶须 扩散 成核
下载PDF
一水硬铝石与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 被引量:43
15
作者 崔吉让 方启学 黄国智 《有色金属》 CSCD 1999年第4期25-30,共6页
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对高岭百颗粒的分散与聚四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旨在为我国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有效分选提供基础资料。高岭石是典型的具有1:1型层状结构的铝硅酸盐,其溶液特性... 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对高岭百颗粒的分散与聚四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旨在为我国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有效分选提供基础资料。高岭石是典型的具有1:1型层状结构的铝硅酸盐,其溶液特性及荷电性质对颗粒的分散与聚团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实现一水硬铝石与高岭石有效分选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调节其表面性质,实现体系高效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硬铝石 高岭石 晶体结构 表面性质 铝土矿
下载PDF
白光发光二极管用钇铝石榴石萤光粉配方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刘如熹 石景仁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501,共7页
研究了钇铝石榴石萤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目的在于探讨掺入稀土元素离子的钇铝石榴石萤光粉晶体结构和发光光谱研究,并研究以不同元素及不同量取代的活化剂借以了解对萤光体各种相关特性的效应。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钇铝石榴石 萤光粉 配方 晶体结构 稀土 发光光谱
下载PDF
热液条件下ZnO晶体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46
17
作者 华素坤 仲维卓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本文研究了ZnO晶体中Zn-O ̄6-_4配位四面体的结晶方位和在晶体各个面族上的显露关系,提出了ZnO晶体的生长基元为〔Zn-OH ̄2-_4〕_n,解释了m{1010}、p{1011}和-c(000-1)生长率差异的... 本文研究了ZnO晶体中Zn-O ̄6-_4配位四面体的结晶方位和在晶体各个面族上的显露关系,提出了ZnO晶体的生长基元为〔Zn-OH ̄2-_4〕_n,解释了m{1010}、p{1011}和-c(000-1)生长率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晶体结构 晶体生长
下载PDF
双核Cu(II)-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48
18
作者 蒋毅民 张淑华 +1 位作者 徐庆 肖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3-577,共5页
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 [Cu(TSSB) (H2 O) ] 2 ·2H2 O (TSSB =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 )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X射线法测定其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其晶胞参数为 :a =0 .69613 ( 19)nm ,b =0 ... 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 [Cu(TSSB) (H2 O) ] 2 ·2H2 O (TSSB =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 )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X射线法测定其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其晶胞参数为 :a =0 .69613 ( 19)nm ,b =0 .93 0 7( 3 )nm ,c=1.0 43 9( 3 )nm ;α =10 8.796( 5 )° ,β =10 1.2 71( 5 )° ,γ =10 5 .617( 5 )° ,V =0 .5 869( 3 )nm3 ,Z =1,Dcald=1.849g/cm3 ,μ =2 .0 5 8mm-1,F( 0 0 0 ) =3 3 4,Gof =1.0 79,Δρ =3 79~ -4 0 6e·nm-3 .两个铜原子配位数各为五 ,处于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中 .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的生物活性试验 ,结果表明 ,配合物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接近 ,肿瘤抑制率达 63 .5 % .半数致死量为 10 0 0mg/kg .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 合成 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大豆苷元磺化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刘谦光 张尊听 薛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0-825,共6页
对大豆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利用磺化反应合成出强水溶性异黄酮新化合物大豆苷元磺酸钠,采用I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大豆苷元磺酸钠(C_(30)H_(36)Na_2O_(23)S_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94 8(14)nm,b... 对大豆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利用磺化反应合成出强水溶性异黄酮新化合物大豆苷元磺酸钠,采用I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大豆苷元磺酸钠(C_(30)H_(36)Na_2O_(23)S_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94 8(14)nm,b=1.327 7(3)nm,c=2.040 1(4)nm,α=105.16(3)°,β=90.75(3)°,γ=92.73(3)°,V=1.813 8(6)nm^3,Z=2,μ=0.266 mm^(-1),F(000)=908,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晶体结构中包含大豆苷元磺化物异构体4′,7-二羟基异黄酮-3′-磺酸钠和4′,7-二羟基异黄酮-5′-磺酸钠及9分子水,配位水氧原子与钠离子配位在晶体内部形成一维聚合钠离子直链,该钠离子链将两种大豆苷元磺酸钠异构体及分子水联结在一起,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对于大豆苷元磺酸钠晶体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生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抗缺氧缺血作用明显优于大豆苷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元 大豆苷元磺酸钠 晶体结构 抗缺氧缺血作用 异黄酮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铜(Ⅱ)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43
20
作者 何水样 曹文凯 +4 位作者 陈军利 赵建设 史启祯 王汝贤 孙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1-995,共5页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五水硫酸铜进行反应 ,制得配合物 Cu(C1 0 H8N2 O4 ) (H2 O) 2 (1 )和Cu(C1 0 H8N2 O4 ) (CH3OH) (H2 O) (2 ) (C1 0 H8N2 O2 -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试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单晶...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五水硫酸铜进行反应 ,制得配合物 Cu(C1 0 H8N2 O4 ) (H2 O) 2 (1 )和Cu(C1 0 H8N2 O4 ) (CH3OH) (H2 O) (2 ) (C1 0 H8N2 O2 -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试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单晶为墨绿色 ,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 a=0 .75 3 8(2 ) nm,b=1 .1 43 1 (2 ) nm,c=0 .75 0 0 (2 ) nm,α=93 .2 6(2 ) o,β=94.46(2 ) o ,γ=94.3 9(2 ) o,V=0 .641 1 (2 ) nm3,μ=1 .73 1 mm- 1 ,Z=2 ,Dc=1 .792 g/cm3,F (0 0 0 ) =3 42 .0 0 ,R=0 .0 3 5 ,w R=0 .0 48,GOF=1 .78.在配合物 2内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中的 2个氧原子和 1个氮原子、甲醇中的氧原子以及配位水中的氧原子与铜原子配位 ,形成四方锥结构 ,其中来自甲醇的配位氧原子位于锥顶 ;此晶体为外消旋化合物 ,晶体中存在对映异构体 ,两者通过氢键连接 ,形成二聚体 ,成对出现在晶胞中 .根据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推测配合物 1与 2的结构相似 ;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 1对辣椒疫霉菌和烟草赤星菌分别有 1 0 0 %和 66.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铜(Ⅱ)配合物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