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 被引量:525
1
作者 陈文波 肖笃宁 李秀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 ,理解与把握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原则至关重要 .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及变化 ,建立格局与景观过程之间的联系 ,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 .本文在综合前人对景观指数的基础上 ,对景观指数研究从景观指...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 ,理解与把握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原则至关重要 .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及变化 ,建立格局与景观过程之间的联系 ,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 .本文在综合前人对景观指数的基础上 ,对景观指数研究从景观指数的分类研究、指数对景观格局的描述研究、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及指数构建研究等 4方面进行了总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 分类 应用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39
2
作者 王宪礼 肖笃宁 +1 位作者 布仁仓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利用遥感、GIS手段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格局与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破碎化程度较低,基本呈聚集型分布。构成景观主体的是稻田景观、苇田景观和滩涂景观,尤以稻田景观为最。聚集度... 利用遥感、GIS手段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格局与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破碎化程度较低,基本呈聚集型分布。构成景观主体的是稻田景观、苇田景观和滩涂景观,尤以稻田景观为最。聚集度指数人工湿地为0.924.自然湿地次之为0.897,半自然湿地为0.870。整个研究区共有斑块1213个,最大斑块为1401.38km2,最小斑块只有0.394km2。其间相差3600余倍,表明斑块在大小上变异很大。斑块形状较为规则,同类型斑块间的差异较小,自我相似性较好,从这一角度来说,研究区景观的总体构型较为规整且有章可循。密集的廊道体系是研究区景观的重要特色之一。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 被引量:384
3
作者 李秀珍 布仁仓 +6 位作者 常禹 胡远满 问青春 王绪高 徐崇刚 李月辉 贺红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探讨了在人为控制不同因子变量的条件下各景观格局指标对由中性随机模型产生的不同景观格局系列的反应 ,以评价一些常用指标的实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 ,大部分指标所指示的格局特征往往是不全面的 ,即它们只对格局系列中个别因子... 探讨了在人为控制不同因子变量的条件下各景观格局指标对由中性随机模型产生的不同景观格局系列的反应 ,以评价一些常用指标的实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 ,大部分指标所指示的格局特征往往是不全面的 ,即它们只对格局系列中个别因子的变化敏感 ,而对另一些因子的变化反应迟钝。比较值得推荐的指标有 :总斑块数目 ,平均斑块大小 ,总边界密度 ,分维数 ,蔓延度 ,聚集度。但即使是这些指标 ,也各有其局限性 ,且存在冗余。由此提醒读者在运用景观格局指标时应在了解其实际意义的基础上 ,结合生态学过程慎重选择和解释 ,避免陷于数字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格局指标 反应 中性模型
下载PDF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334
4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赵文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44-1449,共6页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生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生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中的“源”“汇”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源”“汇”景观的概念和理论。认为根据不同景观类型的功能,可以将他们划分为“源”“汇”两种景观类型,从而将过程的内涵融于景观格局分析中。该理论认为:(1)在格局与过程研究中,异质景观可以分为“源”“汇”景观两种类型,其中“源”景观是指那些能促进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汇”景观是那些能阻止或延缓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2)“源”“汇”景观的性质是相对的,对于某一过程的“源”景观,可能是另一过程的“汇”景观,“源”“汇”景观的分析必须针对特定的过程;(3)“源”“汇”景观区分的关键在于判断景观类型在生态过程演变中所起的作用,是正向推动作用还是负向滞缓作用;(4)不同类型“源”(或者“汇”)景观对于同一种生态过程的贡献是不同的,在分析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这种作用的差异;(5)“源”“汇”景观理论可以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热岛效应等不同领域。“源”“汇”景观理论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景观类型在空间上的动态平衡对生态过程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一个地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的深入,希望以此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源”、“汇”景观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理论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63
5
作者 张秋菊 傅伯杰 陈利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针对特定的生态过程 ,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结合的格局分析是未来景观格局研究发展的方向。景观格局变化与景观过程改变互为因果 ,了解格局演变时空规律及其演变驱动机制是结合生态过程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归纳了景观... 针对特定的生态过程 ,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结合的格局分析是未来景观格局研究发展的方向。景观格局变化与景观过程改变互为因果 ,了解格局演变时空规律及其演变驱动机制是结合生态过程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归纳了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方法有景观格局指数与景观空间统计特征比较法、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法和主要以细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的景观格局动态模拟。主要分析了景观格局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系统 ,介绍典型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两种定量判别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的方法 ,简要总结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最后提出今后研究所要突破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演变 驱动因子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评价 被引量:158
6
作者 马克明 傅伯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0-326,共7页
人类活动已将北京东灵山地区地带性原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破坏殆尽。本项研究基于植被图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选择多种景观格局指数 ,从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多样性的角度进行了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 人类活动已将北京东灵山地区地带性原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破坏殆尽。本项研究基于植被图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选择多种景观格局指数 ,从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多样性的角度进行了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 ,该区景观类型以次生林和灌丛为主 ,面积分布极不均衡 ,且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各森林类型的分布面积、周长和斑块数一般小于灌丛、草地和农田 ,且边界密度和斑块密度较高 ,显示出较高程度的破碎化。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和周长遵从分形规律 ,分形维数 1.30 ,景观整体的斑块边界的褶皱程度较低。景观多样性的 Shannon指数 ,景观组分的类型面积 (2 .2 6 2 ) <类型周长 (2 .435 ) <类型斑块数 (2 .6 75 ) ,均小于等概率情形 (2 .940 )。上述结果均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区 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上海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36
7
作者 高峻 杨名静 陶康华 《中国园林》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上海绿化景观地理信息系统,将不 同大小面积的绿色缀块划分出四种景观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上海市区的绿化景观格局。上海市区的绿化景观以面积在...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上海绿化景观地理信息系统,将不 同大小面积的绿色缀块划分出四种景观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上海市区的绿化景观格局。上海市区的绿化景观以面积在 500m2以下的小型缀块为主,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市中心到城市边 缘,随着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下降,绿化的数量逐渐增加。在区域分布上,以市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分布较为集中,尤 其是前者的规模较大,通过优势度、多样性、破碎度和分离度等四项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上海市区绿化景观格局较佳的 有长宁、徐汇和杨浦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 景观格局 上海 绿化景观 GIS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53
8
作者 吴波 慈龙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时期的景观分类和制图以及景观格局计算 ,分析了 50年代到 90年代毛乌素沙地景观动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和模式。研究表明 ,50年代以来 ,毛乌素沙地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固...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时期的景观分类和制图以及景观格局计算 ,分析了 50年代到 90年代毛乌素沙地景观动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和模式。研究表明 ,50年代以来 ,毛乌素沙地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固定沙地面积迅速减少 ,农田面积明显增加 ,草原、柳湾和盐湿低地等面积显著减少。50年代时 ,整个景观以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占优势 ,而 90年代 ,则以流动沙地占绝对优势。伴随着荒漠化的发展 ,各种景观要素类型之间相互转化 ,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固定沙地面积减少伴随着斑块的破碎化 ,大型斑块数量减少 ,小型斑块数量增加 ;流动沙地面积增加的同时 ,一方面 ,较小的斑块不断联合形成更多的大型斑块 ,另一方面 ,流动沙地不断向固定、半固定沙地内部渗透 ,形成更多的小型斑块 ,使整个景观更加破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扩展及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景观动态 景观格局 景观过程 尺度 荒漠化
下载PDF
北京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85
9
作者 阳文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357-4366,共10页
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以来,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期,城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RS解译建立了2003、2007和2011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数据,利用Fragstats对景观格局特征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以来,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期,城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RS解译建立了2003、2007和2011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数据,利用Fragstats对景观格局特征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别从全市域和六环内城市化典型地区两个尺度研究了北京市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社会经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因素,分析了北京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近10年,市域景观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用地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比例由15.0%上升至18.0%,相反耕地面积比例由21.3%下降至18.8%。林地一直是市域的优势景观类型,比例维持在51%以上。而六环内城市化典型地区的景观变化更加明显,建设用地比例增加近10%,是六环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比例相应减少10%。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以耕地占用为主。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表明,大尺度和小尺度的景观格局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市域大尺度建设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蔓延度、聚合度下降,景观多样性增加;而小尺度六环内的建设用地斑块破碎化趋势降低,景观蔓延度和聚合度上升,但景观多样性下降迅速。大小两个尺度的景观空间形态均表现出复杂性增加的趋势。通过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人口规模的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的变化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驱动力 北京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流域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以阜康三工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9
10
作者 陈鹏 潘晓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6-120,共5页
本文以新疆阜康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域 ,分析了干旱区内陆流域的景观生态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 ,基于景观格局构造了景观损失指数和综合风险指数作为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 ,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 ,通过对生... 本文以新疆阜康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域 ,分析了干旱区内陆流域的景观生态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 ,基于景观格局构造了景观损失指数和综合风险指数作为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 ,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 ,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方差分析和空间插值 ,揭示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区域内形成三个高的景观生态风险区域。根据评价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流域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 空间分析
下载PDF
空间粒度变化对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26
11
作者 申卫军 邬建国 +2 位作者 林永标 任海 李勤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506-2519,共14页
认识空间异质性的多尺度依赖性和景观格局特征对尺度效应关系的影响是进行空间尺度推绎的基础。以 2种真实景观 (中国广东粤北植被景观与美国凤凰城城市景观 )和 SIMMAP景观中性模型产生的 2 7种模拟景观为对象 ,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 F... 认识空间异质性的多尺度依赖性和景观格局特征对尺度效应关系的影响是进行空间尺度推绎的基础。以 2种真实景观 (中国广东粤北植被景观与美国凤凰城城市景观 )和 SIMMAP景观中性模型产生的 2 7种模拟景观为对象 ,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 FRAGSTATS对 1 8种常用景观指数的尺度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这些指数对空间粒度变化的响应曲线和尺度效应关系 ,1 8种景观指数可分为 3类。第 1类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增大单调减小 ,具有比较明确的尺度效应关系 (幂函数下降 ) ,尺度效应关系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较小 ;这类指数包括缀块数、缀块密度、边界总长、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缀块面积变异系数、面积加权平均缀块形状指数、平均缀块分维数和面积加权平均缀块分维数。第 2类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增大将最终下降 ,但不是单调下降的 ;尺度效应关系比较多样 ,可表现为幂函数下降、直线下降或阶梯形下降 ,主要受缀块空间分布方式和缀块类优势度的交互影响 ;这类指数有 5种 :平均缀块形状指数、双对数回归分维数、缀块丰度、缀块丰度密度和 Shannon多样性指数。第 3类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粗而增加 ,随缀块类优势度均等性的增加 ,尺度效应关系由阶梯形增加、对数函数增加、直线增加向幂函数增加过渡 ,尺度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粒度 景观格局 尺度效应关系 SIMMAP FRAGSTATS
下载PDF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8
12
作者 白军红 欧阳华 +3 位作者 杨志锋 崔保山 崔丽娟 王庆改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5,共10页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的海南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141
13
作者 邱彭华 徐颂军 +3 位作者 谢跟踪 唐本安 毕华 余龙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57-1264,共8页
以海南岛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分离度、分形维数、破碎度3个景观格局指标和土地沙化、土壤侵蚀2个敏感性指数,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模型,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敏感性相结合角度探讨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结果表明... 以海南岛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分离度、分形维数、破碎度3个景观格局指标和土地沙化、土壤侵蚀2个敏感性指数,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模型,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敏感性相结合角度探讨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最大,林地次之,水域最小;(2)相关分析显示,景观类型脆弱度与沙化敏感性、景观类型脆弱度与破碎度、破碎度与土地沙化敏感性、破碎度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区的空间分布与客观实际吻合良好,表现为:水平方向上,生态脆弱度大体平行于海岸线,呈条带状分布,离海岸线的距离越近脆弱度值越高;垂直方向上,生态脆弱度具有随海拔增高坡度变大而出现增大的趋势;(4)格局指数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间的关联分析,表明琼西区域景观特征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所调控,同时,还受控于海洋和地貌两大自然因素。区域生态脆弱性格局指标与脆弱性驱动力之间有着良好的信息反馈联系;(5)从景观视角出发,建立起景观信息与区域生态环境响应之间的联系,可以从更广、更高层面上来分析与评价区域环境问题,并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及有益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敏感性 脆弱度 海南岛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皖西大别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42
14
作者 黄木易 岳文泽 +1 位作者 冯少茹 张嘉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95-2906,共12页
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加强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境质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皖西大别山区舒城县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及地形位等方法进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景观格局互动及梯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生... 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加强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境质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皖西大别山区舒城县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及地形位等方法进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景观格局互动及梯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生境质量指数从1995年的0.6392下降为2015年的0.6356,总体降幅不大;生境退化程度持续上升,由0.0133上升至0.0142。热点分析表明,生境质量较差的冷点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城镇及其周边区域,质量较高的热点区主要位于西南部植被分布区;(2)生境质量及生境退化分布指数具有显著的地形位梯度效应。高生境质量分布指数与林地分布一致并随地形位梯度上升成主导优势,而低生境质量分布与建设用地和农地分布一致,并在低地形位梯度上占主导优势;(3)分区和整体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显著,但不同区域内的二者之间相关性质各异。生境质量演化受地形和景观格局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大别山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境保护及生态系统功能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景观格局 地形位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黄河源区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6
15
作者 王根绪 郭晓寅 程国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87-1598,共12页
利用 2 0世纪 70年代、80年代与 90年代三期遥感资料 ,选取有代表性的 9个有关度量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的定量指标 ,通过 FRAGSTATS计算方法 ,系统研究了黄河源区景观生态结构与景观格局变化 ,表明在近 30 a来 ,区域景观空间格局... 利用 2 0世纪 70年代、80年代与 90年代三期遥感资料 ,选取有代表性的 9个有关度量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的定量指标 ,通过 FRAGSTATS计算方法 ,系统研究了黄河源区景观生态结构与景观格局变化 ,表明在近 30 a来 ,区域景观空间格局趋于破碎化和多样化 ,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是高寒稀疏化草原草地、黑土化与杂类草草地和沙化草地等景观类型的迅速发展 ,其景观面积分别增加了 384 .1 6 %、6 6 .6 3%和 4 2 1 .0 9% ;选取景观生物生产力、景观土壤养分、景观植被覆盖度等景观功能的表征参数 ,提出了景观格局动态演变下分析景观功能变化的定量方法及其数学模型。在明确近 30 a来区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 ,研究了黄河源区不同时段不同景观类型间生态功能的转移流动特征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表明 :近 30 a来 ,黄河源区景观功能变化强烈 ;区域景观动态演变将形成区域内部景观功能向减退与增强两个方向的变化 ,两个方向的强度均衡将形成区域整体生态功能的特征。研究区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所引起的区域生态功能演变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景观格局 生态功能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锦州湾沿海经济开发区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137
16
作者 高宾 李小玉 +3 位作者 李志刚 陈玮 何兴元 齐善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41-3450,共10页
以辽宁省锦州湾沿海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区,利用1992、2000和2007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各景观格局指数,引入生态风险指数,利用G IS和地统计学,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基于景观格局的生态风险分布图。运... 以辽宁省锦州湾沿海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区,利用1992、2000和2007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各景观格局指数,引入生态风险指数,利用G IS和地统计学,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基于景观格局的生态风险分布图。运用相对指标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级,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低生态风险区、较低生态风险区、中等生态风险区、较高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不同时期的生态风险图层进行叠加运算,分析了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15 a来研究区生态风险主要以中等程度为主;处于低、较低生态风险程度的区域面积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也一直位于西部低山丘陵地区;较高生态风险区域面积增加较为显著,主要发生在兴城市和绥中县东南沿海地区;高生态风险区面积随着未利用地和芦苇湿地等高生态脆弱性景观类型面积的减少而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湾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变异函数
下载PDF
景观扩张指数及其在城市扩展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4
17
作者 刘小平 黎夏 +3 位作者 陈逸敏 秦雁 李少英 陈明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0-1438,共9页
景观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的一种常用手段,但目前大部分景观指数,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的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忽略了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的信息,缺乏将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与其变化过程相结合的深入研究。作者提出了一... 景观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的一种常用手段,但目前大部分景观指数,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的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忽略了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的信息,缺乏将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与其变化过程相结合的深入研究。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景观指数—景观扩张指数(Landscape Expansion Index,LEI),与传统的景观指数相比,LEI包涵了景观格局的过程信息,可用来分析两个或多个时相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而传统景观指数则只能反映某一时相景观格局的信息。将景观扩张指数应用于东莞市1988-2006年期间的城市景观扩张过程中,研究结果表明,LEI能够很好的识别城市扩张的三种类型—填充式、边缘式以及飞地式。此外,通过对东莞市城市扩张过程LEI的变化分析,发现东莞市城市扩张规律与城市增长相位理论是相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扩张指数 城市扩张 遥感 东莞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上海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被引量:101
18
作者 张利权 吴健平 +1 位作者 甄彧 束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5,共8页
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对于监测和评价城市化的生态后果十分重要。该研究应用基于GIS的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上海市城市化的空间格局。沿一条自西向东 6 4km长 6km宽和另一条自南向北 6 6km长 6km宽的样带 ,应... 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对于监测和评价城市化的生态后果十分重要。该研究应用基于GIS的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上海市城市化的空间格局。沿一条自西向东 6 4km长 6km宽和另一条自南向北 6 6km长 6km宽的样带 ,应用移动窗口计算了一系列景观指数。结果表明 ,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可以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来定量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沿景观格局梯度确实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多项景观指数可准确地、定量地指示上海地区东西和南北发展轴线上城市化的前沿和城市景观梯度分异的特征。城市化的总体格局是随着城市化程度增加 ,景观在组分上更多样化 ,形状上更为复杂以及生态学上更破碎化。此外 ,该文显示的上海市城市化景观格局比较符合同心圆论的城市发展理论 ,研究结果支持斑块密度随城市化程度而增加 ,斑块大小和景观连接度则下降的假说 ,但与随人类干预程度增强 ,斑块形状变得更规则的假说不相符和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梯度分析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下载PDF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36
19
作者 刘吉平 赵丹丹 +2 位作者 田学智 赵亮 刘家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34-3244,共11页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耕地、居住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长趋势,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周长面积比、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最大值出现在1976年,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986年;1954—2010年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高值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低值区由中部向东部转移,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趋势,Simpson's多样性指数由中间高四周低格局,逐渐转变为南部高北部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驱动力 三江平原
下载PDF
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34
20
作者 宫兆宁 张翼然 +1 位作者 宫辉力 赵文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8,共12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4-2008年多时相长时间序列的TM遥感数据,选取斑块总面积、平均面积、分维度、多样性、优势度和聚集度等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北京湿地20多年的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机...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4-2008年多时相长时间序列的TM遥感数据,选取斑块总面积、平均面积、分维度、多样性、优势度和聚集度等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北京湿地20多年的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北京湿地总面积在总体上呈先增加后急剧减少再小幅回升的趋势,1994年的湿地总面积仅为2004年的47.37%。北京湿地以人工湿地为主,其变化主导着湿地总面积的变化趋势。水库湖泊湿地类型面积占到33.50%~53.73%,其平均面积高于其他湿地类型。坑塘稻田类型的平均面积最小,其面积比例为16.46%~45.09%。河流湿地由于受到自然驱动因子作用较大,其分维度指数高于人工湿地类型;1992-2004年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由1.11上升到1.34,表明此阶段各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分布趋于均匀,而聚集度指数从65.59下降到58.41,表明景观连通性降低,破碎化程度加重。研究不同湿地类型空间质心变化表明:密云水库面积最大,导致水库湖泊类型质心位于密云县内;1984-1998年充足的降水使河流湿地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了10.43km,1999-2006年,连续干旱和大量不合理的开采利用,河流湿地质心向西南部偏移了10.75km;由于受"退稻还旱"政策影响,使得北部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减小,坑塘稻田湿地质心2006年以后向南偏移;市区北部兴建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使2008年公园湿地质心向海淀区北部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湿地资源 景观格局 演变特征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