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区依托型乡村公共空间声景评价及优化策略——以天津市为例
1
作者 韩旭 《智能城市》 2024年第7期101-103,共3页
景区依托型乡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共空间的声景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文章旨在评估天津市景区依托型乡村公共空间的声景质量,以水高庄村、第六埠村等村落为例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自然声的偏好度较高,如流水声、鸟鸣... 景区依托型乡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共空间的声景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文章旨在评估天津市景区依托型乡村公共空间的声景质量,以水高庄村、第六埠村等村落为例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自然声的偏好度较高,如流水声、鸟鸣声和风吹树叶声;而对机械声的偏好度较低。研究表明,在景区依托型乡村声景规划中,应减少不必要的噪声,保护和发展自然声和文化声景,以此为景区依托型乡村营造更好的声景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依托乡村 公共空间 声景评价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行动者网络模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恺 赵红佳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7期55-62,共8页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本文在分析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面临内生动力发展不足、村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的基础上,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景区依托型乡村的内生自发式阶段与外部介入式阶段的...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本文在分析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面临内生动力发展不足、村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的基础上,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景区依托型乡村的内生自发式阶段与外部介入式阶段的行动者网络进行转译分析。研究发现,随着行动者主体的变化,景区依托型乡村的社会关系随之发生改变,相应地引起社会空间的变化,两者存在高度协同性。在辨识该规律的基础上,为有效促进该类村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乡村内生培育与景村共建协同的策略。将异质网络结构的行动者进行转译与重构,充分挖掘及优化景村整体系统的资源价值,以期为此类村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行动者网络 景区依托乡村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内蒙古呼包地区景区依托型乡村圈层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殷俊峰 柴泽高 +1 位作者 王辉 白瑞 《城乡规划》 2022年第5期43-52,共10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圈层理论,聚焦内蒙古呼包地区,从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景观空间资源开发和多元产业要素配置三个维度,对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圈层理论,聚焦内蒙古呼包地区,从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景观空间资源开发和多元产业要素配置三个维度,对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景区依托型乡村圈层结构,进而提出鼓励市民下乡、开发空间资源和发展集体经济三大圈层优化发展模式,为呼包地区景区依托型乡村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和内蒙古其他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呼包地区 景区依托乡村 圈层发展模式 参与主体 景观资源 产业配置
下载PDF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涛 陶卓民 +3 位作者 刘家明 陶慧 陆敏 荣慧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空间流动发生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文章基于在浙晋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深度访谈的一手数据,分析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吸附的空间模式和过程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距离衰减和空间层级结构的特征,0~4 km为核心层、4~12 km为过渡层、12 km以上为外缘层;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该特征存在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集中性,比发达地区更加明显。②研究从城乡地域空间系统的视角,基于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以城镇、乡村为就业吸附极,以城乡接合部为吸附效用“分水岭”的空间模式;其中,连接城乡间的便捷交通是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实现的关键介质。③基于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空间适用性,文章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围栏效应”的概念。文章不仅从微观尺度上丰富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过程、模式等的理论认识,而且对切实指导乡村地域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理性理解乡村旅游的就业促进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投资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吸附 山岳景区依托乡村旅游 人口流动 空间特征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乡村旅游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辛妍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4期105-106,共2页
用国际通用的现代化评价指标判断,中等发达地区以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历史阶段,大体上代表着全国总体的平均水平。所以,通过选取杭州市桐庐县乡村旅游为例,借助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虚拟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游客满意度的差异,以其主因子作为... 用国际通用的现代化评价指标判断,中等发达地区以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历史阶段,大体上代表着全国总体的平均水平。所以,通过选取杭州市桐庐县乡村旅游为例,借助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虚拟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游客满意度的差异,以其主因子作为切入点,分析出以桐庐县为代表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而为中国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依托乡村旅游 满意度 发展模式
下载PDF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寨沙侗寨为例
6
作者 卢雪美 张祥一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13期110-112,120,共4页
以寨沙侗寨为例,构建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运用IPA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寨沙侗寨生态环境的优良性属于优势项目,需要继续保持;娱乐活动多样性与特色性、餐饮价格合理、乡村风貌的原真性、乡村卫生状... 以寨沙侗寨为例,构建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运用IPA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寨沙侗寨生态环境的优良性属于优势项目,需要继续保持;娱乐活动多样性与特色性、餐饮价格合理、乡村风貌的原真性、乡村卫生状况、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水平、旅游厕所数量、旅游车位数量属于劣势项目,亟待改进。建议寨沙侗寨应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注重乡村风貌原真性、优化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依托乡村旅游 游客满意度 IPA分析 寨沙侗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