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 李范书章怀太子墓志
1
作者 董倚桥 崔唯童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章怀太子墓志》为唐章怀太子李贤第三次被安葬时书制,时景云二年(七一一),李贤已故去二十七年,其弟唐睿宗李旦追封他为“章怀太子”,并与妃房氏合葬。墓志由李贤嗣子李守礼之师卢粲撰文,睿宗子歧王李范书丹。
关键词 章怀太子 李守礼 睿宗 追封 景云 范书 墓志 李贤
原文传递
汉巴郡朐忍故城遗址与“景云碑”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桂园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64-71,共8页
本文从古籍文献结合实地考察进行考证,着重论述自秦汉迄至南北朝时期,汉代巴郡朐忍县的发展衍变及其与古老盐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进而从汉代该地盐业产、运、销的历史状况着手,破解《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中的一些疑问。
关键词 朐忍 盐业经济 万户城 旧县坪 景云
下载PDF
拉摩斯公寓新探
3
作者 杨琳 《上海鲁迅研究》 2022年第4期193-204,共12页
1930年,鲁迅因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反动政府密令通缉。3月19日避居内山书店楼上及内山完造家。4月1日回家,6日再度避居至19日返寓。形势紧张,让他所居住的景云里不再安全,要尽快另寻住处。好友内山完造提议,他... 1930年,鲁迅因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反动政府密令通缉。3月19日避居内山书店楼上及内山完造家。4月1日回家,6日再度避居至19日返寓。形势紧张,让他所居住的景云里不再安全,要尽快另寻住处。好友内山完造提议,他刚好有一个朋友因工作调动去了青岛,腾空了拉摩斯公寓的住处。鲁迅听后,立即响应,用内山完造的名义租下了这套房间,并于当天搬了进去。这是内山完造回忆鲁迅搬入拉摩斯公寓前后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运动大同盟 内山完造 工作调动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摩斯 景云 公寓 鲁迅
原文传递
闻抄三则
4
作者 北海 《上海鲁迅研究》 2021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福民医院1927年9月鲁迅到上海,最初租住于四川北路附近的景云里。尽管景云里距离当时日资医院福民医院不远,但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在福民医院的初诊时间是在1928年5月,其时鲁迅发热,且服用阿司匹林不退热,于是于5月12日前往福民医院就诊,... 福民医院1927年9月鲁迅到上海,最初租住于四川北路附近的景云里。尽管景云里距离当时日资医院福民医院不远,但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在福民医院的初诊时间是在1928年5月,其时鲁迅发热,且服用阿司匹林不退热,于是于5月12日前往福民医院就诊,后于14、19、25、31日4次复诊。6月6日,鲁迅在给章廷谦的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北路 鲁迅日记 景云 初诊时间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鲁迅居沪期间生病考(上)
5
作者 施晓燕 《上海鲁迅研究》 2020年第3期-,共12页
1927年10月,鲁迅入住上海闸北(即今静安区)的景云里,一直到1936年10月他在大陆新村寓所去世,人生中最后9年多的时间定居在上海。在9年里,他创作杂文、小说,翻译外国文艺理论、各国小说,创办杂志、文学社团,倡导新兴木刻,参加或发起左翼... 1927年10月,鲁迅入住上海闸北(即今静安区)的景云里,一直到1936年10月他在大陆新村寓所去世,人生中最后9年多的时间定居在上海。在9年里,他创作杂文、小说,翻译外国文艺理论、各国小说,创办杂志、文学社团,倡导新兴木刻,参加或发起左翼社会组织,每一项事业都搞得轰轰烈烈。可以说,比起新文化时期,在上海的鲁迅,精神境界和影响力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活跃在文学、政治、思想的第一线,以上海为中心,向全中国的青年源源不断地辐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社团 景云 新兴木刻 静安区 上海闸北 外国文艺理论 新文化 鲁迅
原文传递
每当迁徙,大加擘画——鲁迅居上海时期的书橱
6
作者 高方英 《上海鲁迅研究》 2021年第2期38-48,共11页
鲁迅一生都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他珍爱书籍,喜欢读书,居住上海时期以写文著书为业,在买书与藏书上也都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在上海,鲁迅先后居住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和大陆新村,为了安全稳妥地藏书并便于随时查找,定做购买的书橱很有讲... 鲁迅一生都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他珍爱书籍,喜欢读书,居住上海时期以写文著书为业,在买书与藏书上也都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在上海,鲁迅先后居住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和大陆新村,为了安全稳妥地藏书并便于随时查找,定做购买的书橱很有讲究。这些书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鲁迅上海时期的希冀与人生规划,也反映出鲁迅上海时期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一、书箱式书橱鲁迅的藏书很多,除了绍兴、北京时期的大量书籍外,赴厦门、去广州以及在上海居住下来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规划 景云 藏书 心路历程 鲁迅 居住
原文传递
江西遂川宋代碑刻考录
7
作者 黄淑群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4-296,共3页
2019年初夏,遂川县文物办工作人员得到报告称雩田萧氏宗祠门口有一块碑刻,字迹清晰,内容翔实,是遂川雩田上洲萧氏家族先祖的石刻墓碑。一,遂川宋代碑刻发现地历史沿革以及遗存背景现遂川雩田中洲,是遂兴县(原遂川县名)光化乡景云观所在... 2019年初夏,遂川县文物办工作人员得到报告称雩田萧氏宗祠门口有一块碑刻,字迹清晰,内容翔实,是遂川雩田上洲萧氏家族先祖的石刻墓碑。一,遂川宋代碑刻发现地历史沿革以及遗存背景现遂川雩田中洲,是遂兴县(原遂川县名)光化乡景云观所在地(亦称做旧县,旧邑),在历史上曾经是遂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祠 碑刻 遂川县 景云 历史沿革 萧氏 宋代
原文传递
口述与笔谈(十三)
8
作者 裘士雄 《上海鲁迅研究》 2020年第2期171-191,共21页
周建人同绍兴鲁迅纪念馆四同志谈有关鲁迅的事情1975年10月下旬,绍兴鲁迅纪念馆张能耿、章贵、邬继德和裘士雄等四同志专程赴京,除向周建人、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汇报工作外,主要是向周建人同志了解与鲁迅有关情况。10月21日至24日和2... 周建人同绍兴鲁迅纪念馆四同志谈有关鲁迅的事情1975年10月下旬,绍兴鲁迅纪念馆张能耿、章贵、邬继德和裘士雄等四同志专程赴京,除向周建人、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汇报工作外,主要是向周建人同志了解与鲁迅有关情况。10月21日至24日和27日至28日共六个上午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建人不顾年事已高,国事繁忙,在其寓所接见绍兴鲁迅纪念馆赴京四同志,并把珍藏近五十年的一件鲁迅文物——鲁迅在上海景云里寓居时为一位人力车工人治脚伤的镊子捐献给我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鲁迅纪念馆 国家文物局 张能耿 周建人 人力车 景云 王冶秋 鲁迅
原文传递
揭示兴国《钟氏族谱》窜改唐制诰--兼评谢文学的误导
9
作者 卞孝萱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8年第3期14-17,共4页
《册府元龟》、《唐大诏令集》、《全唐文》、《钟氏族谱》登载了同一篇唐少帝制诰,本文经过比较,揭示《钟谱》有窜改之处,同时指出该谱所载为全文,可补以前三书所载节本之不足,并能反映李隆基当时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唐隆 景云 少帝 睿宗
原文传递
读三峡新出东汉景云碑 被引量:21
10
作者 魏启鹏 《四川文物》 2006年第2期64-67,共4页
三峡地区云阳县旧县坪遗址出土了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此碑现藏中国三峡博物馆,长方形,碑首无文字,碑文为阴刻隶书,全文布局严整,字体稳健,是隶书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属近百年出土的汉碑中罕见的精品,碑文内容为追溯景代的来源·
关键词 东汉 景云 景氏
下载PDF
《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考释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地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15,共11页
《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是三峡考古的重大新发现。本文对这一距今1800多年的东汉古碑文本予以识读和注释,对其性质作为辨析,对碑额石雕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索。
关键词 景云 神道碑 碑额石雕 考释
下载PDF
宁夏固原须弥山圆光寺及相关番僧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继胜 《西夏研究》 2013年第1期70-90,共21页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明实录》与明清方志及其他汉藏文史料对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的金大定年间题记、圆光寺石碑诸碑文进行考释。题记所记宋崇宁年间敕赐度牒于景云寺事不是金代史实,其中番僧党征氏为吐蕃僧,景云寺与甘肃...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明实录》与明清方志及其他汉藏文史料对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的金大定年间题记、圆光寺石碑诸碑文进行考释。题记所记宋崇宁年间敕赐度牒于景云寺事不是金代史实,其中番僧党征氏为吐蕃僧,景云寺与甘肃靖远法泉禅寺是上下寺关系。通过对景云寺正统年间碑文中提到的颁赐大藏经、祈请寺额事迹以及碑文提及的番僧的考证,追溯出临洮宝塔寺大敏法王与赞善王在陇右住持寺院及大慈法王弟子曾驻锡法泉禅寺等史实。通过对圆光寺番僧历史的考察,梳理了圆光寺的历史,考证明代前期藏传佛教僧人深入陇右腹地、明初早期格鲁派在甘肃和宁夏一带传教的史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僧 景云 圆光寺 须弥山石窟
下载PDF
汉朐忍令景云碑考释补遗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华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2008年第4期49-57,共9页
汉朐忍令景云碑是三峡库区文物抢救中出土的最重要的汉代碑刻,已经引起了学术界普遍的关注,发表了多篇专题论文。本文就已发表的景云碑考释论文中个别遗漏未释的字句进行了补释,对一些字句重新作了考辨和论述,其中最主要观点有三:1.碑... 汉朐忍令景云碑是三峡库区文物抢救中出土的最重要的汉代碑刻,已经引起了学术界普遍的关注,发表了多篇专题论文。本文就已发表的景云碑考释论文中个别遗漏未释的字句进行了补释,对一些字句重新作了考辨和论述,其中最主要观点有三:1.碑首画像右侧的人形图像是到天门内西王母处求取不死之药的羽人而非玉兔;2.碑铭提到的大禹出生地"汶川之会",只是当时人们用追寻禹迹来掩饰自己先人流放边陲的说法;3.景云死后归葬在故乡梓潼县,其继任者雍陟给他在朐忍树立的石碑是德政碑而非墓前的神道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碑刻 朐忍令景云 碑文考释
原文传递
《辐射防护》1989年第9卷总目录 被引量:7
14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74-480,共7页
关键词 辐射防护 劳动保护 子体 秦山核电厂 放射性物质运输 DTPA 环境样品 危害评价 景云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禹生石纽”续辨 被引量:6
15
作者 蒙默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8-23,共6页
古文献中涉及大禹出生问题者,多达二十余处,而其说又颇有异同。其言"禹生石纽"十余处,其中六处不言石纽所在郡县;又六处皆言石纽在汶山郡广柔县,而释广柔所在竟有三、四说不同;另四处则不认为石纽在广柔而在他地,但其地又不... 古文献中涉及大禹出生问题者,多达二十余处,而其说又颇有异同。其言"禹生石纽"十余处,其中六处不言石纽所在郡县;又六处皆言石纽在汶山郡广柔县,而释广柔所在竟有三、四说不同;另四处则不认为石纽在广柔而在他地,但其地又不可查考。是石纽所在虽有七、八说,但究在何地则莫可确指。究实论之,"禹生石纽"本系神话,其言怀孕、分娩以及怀娩地点等等,莫不都是怪诞的神话。且这些神话不是产生在人类的童年,而是产生在文明时代的西汉晚期,那时正值谶纬神学兴盛发达时期,神学家们对古代的"圣帝明王"从伏羲到刘邦、甚至包括孔丘,都莫编造一套感生神话,给他们戴上一副神圣的花环。"禹生石纽"只不过是众多感生神话中的一个而已。这等妖妄怪诞的谎言,显然都是不可信据、无法查证的。历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求真求是,所以严谨的历史学家长期都对此说不屑一顾。近年来三峡考古出土了一通东汉的"景云碑",碑文有句"术禹石纽汶川之会",这句话本来就是明确告诉人们,禹和石纽的关系是禹曾在石纽汶川召开过一次诸侯大会。但根据茂、理、汶的自然条件,在这里召开一次诸侯大会,可能也只是一种附会之谈而已。但是,竟有历史学家用搞旅游的手法,把这句碑文曲解为"禹生石纽",是不可以不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汉骥 历史 旅游 石纽 感生神话 禹生于石 景云
下载PDF
新出《汉景云碑》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延胜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3,共6页
2004年在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遗址出土的《汉景云碑》,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该碑的前一部分揭示了西汉初年汉政府向巴蜀地区移民的重要史实,可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
关键词 西汉 景云 巴蜀 人口迁移
原文传递
景云钟的铸造技术及其铭文考释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翰章 《文博》 1986年第4期40-42,39,共4页
“景云钟”原名“景龙观钟”,后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所以又名“景云钟”。原悬挂在唐长安城的景龙观钟楼上,其观为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修建,是唐长安城的主要道观,开元以后其观改名“迎祥观”。“景云钟”是世界名钟之... “景云钟”原名“景龙观钟”,后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所以又名“景云钟”。原悬挂在唐长安城的景龙观钟楼上,其观为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修建,是唐长安城的主要道观,开元以后其观改名“迎祥观”。“景云钟”是世界名钟之一,它的铸造技术、纹饰、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云 景龙观 铸造技术 迎祥观 唐长安城 唐睿宗 唐王朝 四乳 金仙公主 金铜仙人
下载PDF
张禹碑铭杂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剑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1期82-92,157,共12页
张禹碑铭旧释"割、举、蕹、爾、方、赗、选、永"之字,应分别改释为"剖、基、■、荣(茦)、芀(艾)、赠、送、示"。汉代文字多见的"芀/艻",应释为"艾/刈",其证据充足坚实,近年或有异说,实不可信... 张禹碑铭旧释"割、举、蕹、爾、方、赗、选、永"之字,应分别改释为"剖、基、■、荣(茦)、芀(艾)、赠、送、示"。汉代文字多见的"芀/艻",应释为"艾/刈",其证据充足坚实,近年或有异说,实不可信。碑铭"示不忘君"云云系用周公故事,附及景云碑铭中旧亦尚未得其解之"皇灵炳璧"系用楚平王故事。《后汉书·张禹传》中的"温给",应校正为"溋(盈)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禹碑 铭文补释 芀/艻(艾/刈) 景云 用典 温给
下载PDF
“中心-边缘”:书法文化地理视角下的《景云碑》书风成因研究
19
作者 刘舒扬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1期26-28,共3页
作为记录汉灵帝推行“强本弱末”政策,迁徙人口至关中和巴蜀地区的见证,《景云碑》的出现让我们对于汉碑分布区域的问题需要做出新的学术努力。这两次迁徙带动了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文化交流,使得书法地域风格的改变轨迹得以凸现。《... 作为记录汉灵帝推行“强本弱末”政策,迁徙人口至关中和巴蜀地区的见证,《景云碑》的出现让我们对于汉碑分布区域的问题需要做出新的学术努力。这两次迁徙带动了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文化交流,使得书法地域风格的改变轨迹得以凸现。《景云碑》书风异于巴蜀地区书风,而是更趋同于中原地区书风,其中因政治活动所导致的书法风格发生改变。而《景云碑》的出现也可以佐证西南地区的书法艺术相距于中原地区书法艺术的差距逐步缩小。从书法文化地理上“中心—边缘”探究《景云碑》书法风格的成因,并探究如何实现书法风格与文化地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我们深入考察汉代石刻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云 书法文化地理 书风成因 汉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