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舅姑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玉臻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23-25,共3页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中的基本词汇是语言中比较稳固的因素,在历史发展中变动较小。然而,语言中的基本词汇一旦发生某些变化,可以更集中地反映社会的变化。亲属称谓是属于基本词汇之列的。有些亲属称谓,从...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中的基本词汇是语言中比较稳固的因素,在历史发展中变动较小。然而,语言中的基本词汇一旦发生某些变化,可以更集中地反映社会的变化。亲属称谓是属于基本词汇之列的。有些亲属称谓,从远古到现代,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例如父、母、兄、弟、姊、妹这些词,在各个民族语言中,都没有发生大的历史变化。另外一些亲属称谓,从古至今,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婚姻、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精辟地指出:“这并不是一些空洞的称呼,而是实际上流行的对血统关系底亲疏及同等与否底见解之表现;这种观点是一个完备地构成的亲族制度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称谓 《尔雅》 历史变化 人类社会 普那路亚 外姑 释亲 从古至今 史前社会 《释名》
下载PDF
论“姨服”重于“舅服”所蕴含的上古婚姻遗俗 被引量:1
2
作者 丁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仪礼·丧服》篇详细、系统地记载了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的周代丧服制度。周代丧服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重宗亲、轻姻亲,用《丧服传》的话说就是"外亲之服皆缌"。可是,《仪礼·丧服》却将从母(即姨母,亦即母之姊妹... 《仪礼·丧服》篇详细、系统地记载了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的周代丧服制度。周代丧服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重宗亲、轻姻亲,用《丧服传》的话说就是"外亲之服皆缌"。可是,《仪礼·丧服》却将从母(即姨母,亦即母之姊妹)之服定为小功五月,而将舅(母之兄弟)之服定为缌麻。为什么要将从母之服定得重于一般的外亲之服呢?根据现代民族学和民俗学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考察来看,《仪礼·丧服》中"姨服"重于"舅服"的丧服规制实际上蕴含着我国古代普那路亚家庭与对偶家庭时代婚姻遗俗,反映了历史上"姨"曾经有过比"舅"更亲密的关系,是对那段婚姻家庭关系的遥远追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丧服》 丧服制度 婚姻制度 普那路亚 对偶婚
下载PDF
论殷人世系与血缘关系的演变——兼评甲骨金文与《史记·殷本纪》所载殷人世系的异同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云鸾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55-64,共10页
前言遵照马克思主义对于古代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结合甲骨殷金的记录,并参考《史记·殷本纪》,对殷人世系及其血缘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武丁、祖甲以前的世系和血缘关系仍存在普那路亚(本文释作疏血族婚)这个历史阶段的末期;自从武丁... 前言遵照马克思主义对于古代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结合甲骨殷金的记录,并参考《史记·殷本纪》,对殷人世系及其血缘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武丁、祖甲以前的世系和血缘关系仍存在普那路亚(本文释作疏血族婚)这个历史阶段的末期;自从武丁、祖甲到武乙时代,才实现对偶婚家庭(本文释作异血统婚)的变革,惟殷人的母系继统,却一贯于殷商时代,这是本文的新发现,有的同志问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人 祖甲 武乙 殷本纪 武丁 祖辛 南庚 殷商时代 祖乙 普那路亚
下载PDF
景颇族婚姻形态初探——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遵林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5-101,共7页
在我国云南省西部陇川、潞西、瑞丽、盈江和梁河等县,居住着勤劳、勇敢并以好客著称的景颇族人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繁衍生息,缓慢地创造着自己民族特有的文明。景颇族地区在进行民主改革之前,虽已基本上进入... 在我国云南省西部陇川、潞西、瑞丽、盈江和梁河等县,居住着勤劳、勇敢并以好客著称的景颇族人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繁衍生息,缓慢地创造着自己民族特有的文明。景颇族地区在进行民主改革之前,虽已基本上进入阶级社会,但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由于景颇族进入以地缘联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已有较长的历史,单一姓氏、支系或按亲族划分的村寨已不复存在。在他们世居的地区,基本的家庭形式是一夫一妻制。家庭里,父亲当家长,其家庭组织形式一般由夫妻及子女组成核心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公社制度 普那路亚 干脱总 家庭形式 婚姻形态 云南省西部 家庭组织 陇川 潞西 瑞丽
下载PDF
谈我国城市“鼎式”家庭的发展
5
作者 欧阳晓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23-26,共4页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被喻为组成大社会的细胞、引渡个人进入社会的桥梁。恩格斯曾引用摩尔根的话:“家庭一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它将反映社会制度的发展...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被喻为组成大社会的细胞、引渡个人进入社会的桥梁。恩格斯曾引用摩尔根的话:“家庭一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它将反映社会制度的发展状况。”来阐述家庭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因此,研究当今家庭的职能、形式、结构、人员以及与家庭相联系的道德观念,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了解今天的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从中发现时代的特征,把握演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与社会 道德观念 血缘关系 社会生活 现代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优越性 大家庭成员 摩尔根 普那路亚 一夫一妻制家庭
下载PDF
古代社会亲属制度初探
6
作者 赵秀荣 《才智》 2011年第18期221-222,共2页
古代社会的亲属制度,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可考,一般根据发掘的村落遗址及墓葬、古代神话、宗教传说和某些保留下来的亲属称谓,借助理论综合分析,得出某些结论。
关键词 古代社会 婚姻家庭 血缘群婚 村落遗址 古代神话 偶婚制 普那路亚 群婚制 对偶家庭 孙子女
原文传递
论郭沫若所发现的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失误——兼论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古代信史的开端
7
作者 陈云鸾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5-52,共8页
本文热情肯定郭老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的开拓者.他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殷代甲骨文金文发现殷代是普那路亚的氏族社会.本文认为郭老的发现,是前无古人的卓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周是对偶婚制的父系氏族时代,奴隶占有制产生于铁器... 本文热情肯定郭老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的开拓者.他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殷代甲骨文金文发现殷代是普那路亚的氏族社会.本文认为郭老的发现,是前无古人的卓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周是对偶婚制的父系氏族时代,奴隶占有制产生于铁器使用与铸币出现的春秋战国之际的观点. 本文认为,郭老发现殷代存在普那路亚制度,象一盏永不熄灭的天上明灯,照亮了“漆黑一团”的古代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殷代的甲骨金石文字、考古实物与古典文献取得胜利的开端,是我国史学革命胜利的开端,也是郭沫若同志在半个世纪以前避地日本研究中国古代史不可磨灭的功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殷代 普那路亚 殷人 偶婚制 春秋战国之际 奴隶占有制 中国古代史 古典文献 武乙
下载PDF
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的演变
8
作者 陈隆波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45-46,35,共3页
有了人,就有了社会。人类最初的社会又是怎样的呢?格斯指出:“社会本能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这里所说的社会本能,即指猿类在共同觅食和生存中本能地结成的集体。只有依靠这种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实现由... 有了人,就有了社会。人类最初的社会又是怎样的呢?格斯指出:“社会本能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这里所说的社会本能,即指猿类在共同觅食和生存中本能地结成的集体。只有依靠这种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实现由动物向人的转变。所以恩格斯接着说:“最初的人想必是群居的,而且就我们所能追溯到的来看,我们发现,情况就是这样”。马克思也指出过人类社会早期的原始群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本能 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 普那路亚 人类社会 孙子女 外婚制 群婚制 血缘家族 杂婚
原文传递
从先秦婚俗到清初太后下嫁
9
作者 赵映林 《文史杂志》 1993年第5期10-11,共2页
一 人类自母系氏族时期确立了普那路亚婚姻制以后,就基本排斥了母女共夫、甥舅共妻、父子共妻的不同辈份之间的乱婚现象,婚姻关系只能在同一辈份之间进行。此后,先民们又进一步认识列“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婚配,“不殖也”。于是... 一 人类自母系氏族时期确立了普那路亚婚姻制以后,就基本排斥了母女共夫、甥舅共妻、父子共妻的不同辈份之间的乱婚现象,婚姻关系只能在同一辈份之间进行。此后,先民们又进一步认识列“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婚配,“不殖也”。于是伙婚制让位于对偶婚。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喾有四妃:元妃有邰氏,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曰简狄,生(占内)(即商人始祖契);次妃陈锋氏女,曰庄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日常仪,生帝挚。这四妃的说法虽都已经过了后人以一妻多妾制婚姻形式的附会,但溯其渊源实际还是有对偶婚的影响,即一个主妻,三个次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伙婚制 普那路亚 婚姻形式 常仪 母女共夫 不殖 帝王世纪 一妻多妾制 母系氏族 次妻
下载PDF
试论婚姻基础——学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
10
作者 楼友球 翟步高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2-47,共6页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婚姻基础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是,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我们认为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婚姻基础的内容是什么?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是永恒的还是发展变化的?本文结合学习恩格斯的《家庭...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婚姻基础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是,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我们认为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婚姻基础的内容是什么?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是永恒的还是发展变化的?本文结合学习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的体会,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以供讨论。一恩格斯在《起源》这一不朽的著作中,大致地划分了人类婚姻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 社会主义时期 取得一致意见 群婚制 普那路亚 私有制社会 个体婚 离婚率 科学预见 物质生产
下载PDF
略论原始社会史的分期标准与划段问题
11
作者 蒋国维 《贵州文史丛刊》 1981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近几年来,史学界主要提出了两段划分与三段划分的分期法。两分法包括前氏族社会和氏族社会;三分法即分为原始群、血缘家族公社和氏族公社三个时期。笔者对这两种分期法持有不同的看法,现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 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近几年来,史学界主要提出了两段划分与三段划分的分期法。两分法包括前氏族社会和氏族社会;三分法即分为原始群、血缘家族公社和氏族公社三个时期。笔者对这两种分期法持有不同的看法,现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结合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等资料,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问题 氏族社会 氏族公社 血缘家族 分期法 普那路亚 人类学研究 血缘群婚 三分法 亲属关系
下载PDF
试论白族婚姻制度的演变——纪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出版一百周年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锡禄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4年第3期29-37,21,共10页
伟大的导师恩格思研究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出版一百周年了。百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巨变。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世界各国民族学、... 伟大的导师恩格思研究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出版一百周年了。百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巨变。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世界各国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提供了世界各民族婚姻、家庭习俗的大量资料,进一步发展、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婚姻家庭史的学说。事实证明恩格斯所阐述的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人体经过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婚(专偶婚)这样几个阶段的理论其基本原则是正确的。它不仅为国外丰富多采的民族学等调查研究成果所证实,也为我国五十多个民族的婚姻家庭史的调查研究所证实。经笔者的调查研究,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的白族婚姻制度的演化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制度 婚姻家庭 白族调 普那路亚 调查研究成果 一夫一妻 家庭习俗 家庭史 人类社会 美国人类学家
下载PDF
土家族的婚恋古俗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应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0-78,共9页
本文探讨了土家族文化中的原始婚俗,如兄妹结婚、普那路亚婚姻、同姓为婚、骨种婚等。这些婚俗有的存在于土家婚姻现实中,有的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历史文化中的陈迹。
关键词 普那路亚婚姻 土家族 女儿节 婚姻习俗 兄妹结婚 骨种婚
原文传递
论对偶婚从夫居形态及在家庭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永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22-136,共15页
近几十年国内外家庭史研究的发展和有关资料、论著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家庭史的条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对偶婚从夫居形态在原始社会后期(相当于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分期的野蛮时代中级和高级阶段),在世界各民族广泛存在过,是... 近几十年国内外家庭史研究的发展和有关资料、论著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家庭史的条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对偶婚从夫居形态在原始社会后期(相当于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分期的野蛮时代中级和高级阶段),在世界各民族广泛存在过,是由对偶婚从妻居向一夫一妻制发展过程一个必经的基本阶段。摩尔根在《古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婚 从夫居 一夫一妻制 从妻居 摩尔根 普那路亚家庭 主导地位 形态 原始社会 高级阶段
原文传递
侗族生活习俗简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世皑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4-69,共6页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沉积、世代相沿而成的,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民间文化、地理环境等不同,因而风尚习俗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本文对侗族生活习俗作些浅疏的探讨。一、社会性和集体性是侗族生活...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沉积、世代相沿而成的,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民间文化、地理环境等不同,因而风尚习俗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本文对侗族生活习俗作些浅疏的探讨。一、社会性和集体性是侗族生活习俗中最显著的特征在侗族社会中,传统的居住形式是以鼓楼为中心聚族而居。一般一个村寨就是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具有血亲关系。鼓楼象征一个家族,侗族称这种形式为“补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文化 聚族而居 居住形式 血亲关系 民间文化 青年男女 社会环境 普那路亚 侗乡 土王
下载PDF
关于家庭和婚姻早期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А.И.别尔什茨 汪连兴 《世界民族》 1981年第6期26-30,共5页
众所周知,关于家庭和婚姻形态发展的第一个科学分期法是由杰出的美国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制定的。这个分期法的概念部分在颇大程度上至今还是有效的。因此,在阐述苏联民族学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之前,我们简略地回顾一... 众所周知,关于家庭和婚姻形态发展的第一个科学分期法是由杰出的美国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制定的。这个分期法的概念部分在颇大程度上至今还是有效的。因此,在阐述苏联民族学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之前,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摩尔根的基本论点。当时的学术界风行一种理论,即认为个体家庭是邃古以生的。摩尔根起而反对这种论断,提出了家庭-婚姻关系形态的历史进化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根 婚姻关系 普那路亚家庭 民族学资料 婚姻习俗 血缘家庭 个体家庭 对偶家庭 群婚 马来亚
原文传递
贵州少数民族婚俗中的原始痕迹
17
作者 李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皆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贵州少数民族亦不例外,至今在一些习俗中仍留有这一时期人类婚姻的遗迹。本文拟从诸多习俗中略加印证。 一 人类婚姻形态的第一阶段为血缘群婚。这一遥远而古老的婚俗,在贵州...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皆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贵州少数民族亦不例外,至今在一些习俗中仍留有这一时期人类婚姻的遗迹。本文拟从诸多习俗中略加印证。 一 人类婚姻形态的第一阶段为血缘群婚。这一遥远而古老的婚俗,在贵州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中还有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群婚 贵州少数民族 婚姻形态 从妻居 普那路亚 历史进程 传说故事 普那路亚家庭 同姓不婚 妻兄弟婚
下载PDF
侗族家庭公社形态试析——读马克思《民族学笔记》
18
作者 黄才贵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29,共9页
纵观侗族的社会历史,不仅没有发现奴隶制的痕迹,而且很多地方对父系氏族制的崇拜也不突出。相反,在其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却保留了大量的突出的母权制特征或残余。过去,笔者曾用农村公社的理论来解释,但总有疑难之处。近年来,通过对侗... 纵观侗族的社会历史,不仅没有发现奴隶制的痕迹,而且很多地方对父系氏族制的崇拜也不突出。相反,在其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却保留了大量的突出的母权制特征或残余。过去,笔者曾用农村公社的理论来解释,但总有疑难之处。近年来,通过对侗族社会历史的调查,又学习了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及恩格斯的有关著作,觉得“用家庭公社来解释,就比用农村马尔克公社来解释要好得多”。当然,“这种解释又造成了新的困难和引起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只能作些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公社 侗族 氏族 普那路亚家庭 个体家庭 亲属制度 父系 民族学 兄弟 专偶制
原文传递
为摩尔根古代“普那路亚”婚制辨正
19
作者 刘式今 《河北学刊》 1987年第3期68-71,共4页
一百零九年前,摩尔根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巨著《古代社会》.一个多世纪以来,摩尔根有关原始社会史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不断引起国内外学者热烈的争论.近几年来,国外某些学者连篇累牍地发表著述,对摩尔根提出的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表... 一百零九年前,摩尔根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巨著《古代社会》.一个多世纪以来,摩尔根有关原始社会史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不断引起国内外学者热烈的争论.近几年来,国外某些学者连篇累牍地发表著述,对摩尔根提出的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表示质疑和否定.他们说:“有关普那路亚婚姻的报道是传教士们的杜撰,部分人也许出于真诚的误会,部分人则是有意识地想把信奉多神教的夏威夷人描绘成没有道德的野蛮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根 婚制 氏族制度 夏威夷人 群婚 普那路亚家庭 普那路亚婚姻 夏威夷群岛 原始社会 同胞兄弟姐妹
下载PDF
从昭穆制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普那路亚家庭制
20
作者 尹锡儒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90-92,共3页
人类婚姻家庭是一个历史过程,迄今为止的发展可以分为五种形态:杂婚、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婚。每种婚姻形态都是被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都与当时人类的生活状况相适应。 在中华民族的婚姻发展史上,是不是也同样... 人类婚姻家庭是一个历史过程,迄今为止的发展可以分为五种形态:杂婚、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婚。每种婚姻形态都是被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都与当时人类的生活状况相适应。 在中华民族的婚姻发展史上,是不是也同样存在过普那路亚家庭形态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路亚家庭 昭穆制 古代社会 普那路亚 婚姻家庭 历史过程 杂婚 一夫一妻 生产力状况 血缘群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