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改革产生影响,对原作、译作不是停留在教育的议题上,而是由兴国而发,旨在探索强国之策。原作和译作中的各种处理和引介也与强国之策的探索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教士西学翻译与晚清中国救亡图存的关系。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学翻译中原本和译本中蕴含的强国之策,揭示了翻译和历史的互动,得出结论:此期的翻译呈现出与救国强国相联系的特点,对晚清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的变法改革产生影响。展开更多
辛亥革命前(1910年),传教士林乐知将李约各的The Making of a Man翻译为《人学》,以批判斯宾塞将自然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人学》以基督教思想修正严复等译介的社会进化论,体现了同为美国传教士的原作者和译者对中、西不同社会现实...辛亥革命前(1910年),传教士林乐知将李约各的The Making of a Man翻译为《人学》,以批判斯宾塞将自然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人学》以基督教思想修正严复等译介的社会进化论,体现了同为美国传教士的原作者和译者对中、西不同社会现实的不同回应:林乐知改变原作的反对帝国主义强权的立场,规劝中国弃独求存,即以基督教的群取代排外的"独",而严复译介《天演论》的目的是接受"弱肉强食"理论,激励华人变弱为强。通过对李约各The Making of a Man和林乐知《人学》的对比分析,可见辛亥革命前,在西方进化思想译介东土、渐得人心之际,在华传教士以《人学》翻译修正进化思想,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给予自己的回应。展开更多
辛亥革命前(1910年),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范袆译介李约各的《The Making of a Man》,以有机论哲学和基督教思想反驳严复等译介的社会进化思想。林乐知译介的《人学》不但在译介目的上顺应救国取向,在翻译策略、增删规避等翻译处理中...辛亥革命前(1910年),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范袆译介李约各的《The Making of a Man》,以有机论哲学和基督教思想反驳严复等译介的社会进化思想。林乐知译介的《人学》不但在译介目的上顺应救国取向,在翻译策略、增删规避等翻译处理中也无不体现救国议题。从《人学》翻译中的译者介入、救国方略的引介、对中国的影射和政体改革建议等方面,对《人学》翻译与救国的关系作了探索性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改革产生影响,对原作、译作不是停留在教育的议题上,而是由兴国而发,旨在探索强国之策。原作和译作中的各种处理和引介也与强国之策的探索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教士西学翻译与晚清中国救亡图存的关系。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学翻译中原本和译本中蕴含的强国之策,揭示了翻译和历史的互动,得出结论:此期的翻译呈现出与救国强国相联系的特点,对晚清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的变法改革产生影响。
文摘辛亥革命前(1910年),传教士林乐知将李约各的The Making of a Man翻译为《人学》,以批判斯宾塞将自然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人学》以基督教思想修正严复等译介的社会进化论,体现了同为美国传教士的原作者和译者对中、西不同社会现实的不同回应:林乐知改变原作的反对帝国主义强权的立场,规劝中国弃独求存,即以基督教的群取代排外的"独",而严复译介《天演论》的目的是接受"弱肉强食"理论,激励华人变弱为强。通过对李约各The Making of a Man和林乐知《人学》的对比分析,可见辛亥革命前,在西方进化思想译介东土、渐得人心之际,在华传教士以《人学》翻译修正进化思想,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给予自己的回应。
文摘辛亥革命前(1910年),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范袆译介李约各的《The Making of a Man》,以有机论哲学和基督教思想反驳严复等译介的社会进化思想。林乐知译介的《人学》不但在译介目的上顺应救国取向,在翻译策略、增删规避等翻译处理中也无不体现救国议题。从《人学》翻译中的译者介入、救国方略的引介、对中国的影射和政体改革建议等方面,对《人学》翻译与救国的关系作了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