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国家、本土性与女性解放运动——以晚清中国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丽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9,共8页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本土前提——民族国家建构,其重要性亟待以更合乎逻辑的形态被阐释出来。通过对晚清中国女性解放运动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得以产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在"民族国家"危机转化而成的"性别&qu...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本土前提——民族国家建构,其重要性亟待以更合乎逻辑的形态被阐释出来。通过对晚清中国女性解放运动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得以产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在"民族国家"危机转化而成的"性别"文化危机上,性别文化危机并未构成独立的问题意识,因此女性解放运动必然要与民族国家建构运动相交叉,并以此作为确立自身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也因此形成了主体角色追求上的"女国民"、形态设定上的"群体性"两大特点,构成了与发达国家女性主义不同的价值追求、资源利用与路径设计。中国女性主义的未来发展不能建立在对西方女性主义资源的简单横向移植上,而应该落实在对本土资源批判性的反省与汲取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本土性 女性解放运动 晚清中国
下载PDF
一个历史事件的旅行--“文艺复兴”在东亚近代思想和学术中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葛兆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文艺复兴"在明治时代的日本有广泛传播,并对晚清民初的中国产生较大影响。对"文艺复兴"历史意义的理解差异,曾引起近代中国两种不同变革的思路;对"文艺复兴"以及欧洲近代历史的认识,...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文艺复兴"在明治时代的日本有广泛传播,并对晚清民初的中国产生较大影响。对"文艺复兴"历史意义的理解差异,曾引起近代中国两种不同变革的思路;对"文艺复兴"以及欧洲近代历史的认识,曾经成为东亚历史书写的标准模式;明治日本与晚清中国各自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也曾刺激东亚历史学家为超越西方近代,重新发现东亚自己历史上的"文艺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再生 建设国语 启蒙运动 明治日本 晚清中国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十九世纪的“文明”与“野蛮”——从国际法视角重新看待甲午战争 被引量:9
3
作者 赖骏楠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1年第1期109-131,共23页
19世纪国际社会又名"国际法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并非向所有国家开放。相反,"文明"标准使得大部分非西方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共同体"之外,从而导致其无法享受平等的国际法人格,领事裁判权制度便是这种国际... 19世纪国际社会又名"国际法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并非向所有国家开放。相反,"文明"标准使得大部分非西方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共同体"之外,从而导致其无法享受平等的国际法人格,领事裁判权制度便是这种国际法上人格不平等的集中体现。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与国际社会遭遇时,同时也遭遇这一"文明"标准。中国由于困窘于误导性的国际法汉译作品以及强大的儒家传统,从而在晚清数十年时间内未能意识到"文明"话语的重要性。日本则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套话语,并努力使自己符合"文明"的各项标准。于是,在19世纪国际法学预设好的轨迹内,甲午战争成为检验中日两国"文明"成就的关键舞台。日本在战争中胜出,其国际法学家创作了一系列证明日本"文明"表现的作品,从而获得了西方国家对其"文明"国家身份的承认,以及"国际法共同体"的成员资格与领事裁判权的废除,并进一步加固了西方国际法学"文明"话语本身的正当性。中国则遭遇彻底的失败,这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国际法人格上:中国被判定为"非文明",从而不能进入"国际法共同体"。为了构建一个更为平等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国际法的"文明"标准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共同体 文明 明治日本 晚清中国 甲午战争
原文传递
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被引量:9
4
作者 洪振强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0,190,共17页
在国际博览会上,近代西方国家对晚清中国"国家"塑造以外力压迫方式产生了影响。晚清时人既在博览会言论中谈及大量"国"之词汇,又与在会场上羞辱中国的诸多行径进行坚决抗争。这些言行中所蕴含的"国家"观... 在国际博览会上,近代西方国家对晚清中国"国家"塑造以外力压迫方式产生了影响。晚清时人既在博览会言论中谈及大量"国"之词汇,又与在会场上羞辱中国的诸多行径进行坚决抗争。这些言行中所蕴含的"国家"观念是对近代西方国家的一种条件反射式移植,富有较浓情感色彩,与中国由清政府主导而展示出来的王朝、文化和农业三位一体的传统国家形象之间有着较大落差,虽缺乏近代国家之真义,但具有建设一个富强的近代国家的价值追求。因此,"国"之塑造进程愈快,社会上"国"之观念就愈强,谋求推翻清政府,建立、建设新"国家"的步伐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博览会 晚清中国 “外塑”型国家
原文传递
晚清中国的新旧教育类型与地区经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涛 张军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基于历史教育事件构造自然实验是识别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沿方法,随之而来的教育多样性问题却没有引起实证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研究在晚清中国多种教育形式并存且新旧教育过渡的背景下,使用教育发展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 基于历史教育事件构造自然实验是识别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沿方法,随之而来的教育多样性问题却没有引起实证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研究在晚清中国多种教育形式并存且新旧教育过渡的背景下,使用教育发展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进而比较不同教育类型对近代经济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儒家官学和外来的教会学校,新式学堂的经济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不同教育类型在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上的差异是出现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然而,三类教育只能提高经济水平而无法提升经济增速。这些发现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和世俗化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也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初期需要着力应对学校教育“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型 经济发展 有用知识 晚清中国
下载PDF
学术连锁:高田早苗与欧美政治学在近代日本与中国之传播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74,共21页
欧美政治学的输入与传播为"近代东亚文明圈"形成的重要一环,作为早稻田政治学奠基者的高田早苗,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高田以早稻田大学作为据点,通过课堂教学和编译出版讲义及"早稻田丛书",将19世纪末20... 欧美政治学的输入与传播为"近代东亚文明圈"形成的重要一环,作为早稻田政治学奠基者的高田早苗,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高田以早稻田大学作为据点,通过课堂教学和编译出版讲义及"早稻田丛书",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政治学著作引入日本,其中也体现了他的选择标准,即方法论上亲近实证主义,内容上倾向立宪帝国主义。高田的政治学著、译之作在清末被译成中文广为传播,为西方政治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名词、概念、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的参照,并且成为晚清士人思考民族国家问题的思想资源与论辩工具。这种知识流动的过程既是近代西方知识体系和学术话语向外扩张的结果,也是近代东亚学术连锁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田早苗 政治学 明治日本 晚清中国
下载PDF
裕德龄:从晚清御前女官到旅美华人作家
7
作者 裘伟廷 《各界》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晚清历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深得慈禧信任当上御前翻译,又是光绪的英文老师,是他们宫廷生活的见证人;她冲破礼教束缚,嫁给美国领事为妻;她以旅美作家的身份,以“德龄公主”为笔名,用英文将晚清中国和宫廷展现给世界……她是最不像贵族的... 晚清历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深得慈禧信任当上御前翻译,又是光绪的英文老师,是他们宫廷生活的见证人;她冲破礼教束缚,嫁给美国领事为妻;她以旅美作家的身份,以“德龄公主”为笔名,用英文将晚清中国和宫廷展现给世界……她是最不像贵族的贵族,她叫公主却不是公主,她是中国最早的一代外嫁女,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代女“海归”。她就是裕德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作家 旅美华人 晚清历史 外嫁女 晚清中国 德龄 美国领事 奇女子
原文传递
中、印茶业的竞争与资本主义特征——《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评介
8
作者 马祯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史研究一直就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只出现在西方争论不休。刘仁威(Andrew B.Liu)的《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选取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商品——茶,通过分析茶叶在晚清和英属印度的种...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史研究一直就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只出现在西方争论不休。刘仁威(Andrew B.Liu)的《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选取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商品——茶,通过分析茶叶在晚清和英属印度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一方面呈现了当时中国和印度茶业如何深度参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论证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地方性特征,以及二者如何在竞争中走上不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经济 晚清中国 印度 资本主义经济史
下载PDF
现代化初期的教育阶段与经济发展——基于晚清新学扩张的量化考察
9
作者 李涛 张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4,共14页
对于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合理规划不同阶段教育的规模至关重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予以讨论。基于晚清中国推行新式教育的历史情境,研究使用教育扩张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结果显示,相比于较高阶... 对于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合理规划不同阶段教育的规模至关重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予以讨论。基于晚清中国推行新式教育的历史情境,研究使用教育扩张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结果显示,相比于较高阶段的中学堂和专门学堂,处于基础地位的小学堂对于中国近代经济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然而,新式学堂不能推动近代产业的发展,也无法提升经济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新式教育主要通过劳动力技能提升而非技术进步来发挥正向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从早期教育扩张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落后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腾飞,也为当前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提供了启发,还有望完善教育与经济关系及其机制的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阶段 经济发展 晚清中国 现代化 量化历史
原文传递
对《剑桥中国晚清史》新疆历史书写的检讨
10
作者 祁美琴 张欢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5期42-44,共3页
《剑桥中国晚清史》(以下简称《晚清史》)是西方研究晚清中国的权威著作,书中关于清代边疆民族的内容是由汉学家傅礼初(Joseph Fletcher)完成的,分别为第二章“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第八章“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 《剑桥中国晚清史》(以下简称《晚清史》)是西方研究晚清中国的权威著作,书中关于清代边疆民族的内容是由汉学家傅礼初(Joseph Fletcher)完成的,分别为第二章“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第八章“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从这两部分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傅礼初的研究立意宏大,视野广阔,并未仅仅局限在近代,而是立足整个清朝,事实上代表了西方汉学界对清朝蒙藏回部历史的认识和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中国晚清 边疆民族 历史书写 汉学界 全盛时期 晚清中国 汉学家
原文传递
俄罗斯歌剧《官员之子》中的晚清中国形象考察
11
作者 明虹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从外国音乐作品中观察域外中国形象的建构,是一个鲜受重视的重要学术领域。《官员之子》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中国题材歌剧的代表作,在早期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史中具有特殊意义。这部歌剧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素材、角色和舞台效果等方面... 从外国音乐作品中观察域外中国形象的建构,是一个鲜受重视的重要学术领域。《官员之子》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中国题材歌剧的代表作,在早期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史中具有特殊意义。这部歌剧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素材、角色和舞台效果等方面对中国元素的吸收化用。歌剧中呈现的晚清中国形象是“他者眼光”中的异国形象,反映了创作者对中国的理解和建构,再现了彼时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集体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歌剧 《官员之子》 晚清中国 中国元素
原文传递
纪实与想象之间的东方书写——美国记者托马斯·华莱士·诺克斯笔下的晚清中国形象
12
作者 秦鹏钧 《海外英语》 2023年第5期201-206,共6页
“中国”这一古老的东方国家对于西方人来说一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存在。受到交通条件等诸多要素的影响,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认知和探索往往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中国”也成为西方人心中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实力的不断... “中国”这一古老的东方国家对于西方人来说一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存在。受到交通条件等诸多要素的影响,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认知和探索往往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中国”也成为西方人心中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殖民范围的不断扩大,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这一东方国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为具体的描述。中国形象也在西方中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逐渐被西方社会所鄙视和批判。文章主要探讨美国记者、旅行家托马斯·华莱士·诺克斯(Thomas Wallace Knox)所写的《少年旅行家的远东游记》(The boy travellers in the Far East)中所呈现的晚清中国形象。诺克斯明确表示这本书旨在为美国的年轻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他本人也确实详细记载了中国的风土人情。然而,他的描述同样受到了其所在西方大环境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诺克斯无论怎样在内容或形式上去试图强调这种真实性,这部作品中的“晚清中国”也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语境下被“刻板化”和“他者化”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旅行家的远东游记》 托马斯·华莱士·诺克斯 晚清中国 “他者”
下载PDF
百年前的中国海军开支款项呈文
13
作者 尹辉 尹雨辰 《走向世界》 2023年第33期46-47,共2页
近日,从事金融工作的尹辉从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现了由一卖家发布的一张晚清宣统二年(1910)海军开支款项的呈文,富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助于了解晚清中国海军军费使用支付的批复程序。原文:金银库为移付事。准江苏巡抚宝等咨解苏属司局认筹... 近日,从事金融工作的尹辉从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现了由一卖家发布的一张晚清宣统二年(1910)海军开支款项的呈文,富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助于了解晚清中国海军军费使用支付的批复程序。原文:金银库为移付事。准江苏巡抚宝等咨解苏属司局认筹。宣统二年春季,海军开办,常年等经费银二万三千七百五十两,饬交商号裕源等汇解,赴部交纳。前来查前项银两本库,于五月初四,照数收讫,相应将原文移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巡抚 晚清中国 宣统二年 史料价值 二手交易平台 金银库 海军 呈文
原文传递
文化不适应视域下晚清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14
作者 张师伟 曹姣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51,共10页
中国在近代与西方两极相逢,遭遇了重重的文化危机,并由此而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态势和走势。晚清时期,中国文化安全危机的形成及其脱困经历有自身的规律及相应的内在机理,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晚清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危... 中国在近代与西方两极相逢,遭遇了重重的文化危机,并由此而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态势和走势。晚清时期,中国文化安全危机的形成及其脱困经历有自身的规律及相应的内在机理,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晚清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危机根源于传统文化未能与时俱进地发生现代转换,这使得中国固有文化在先进性、民族性及现代性等方面出现了三重不适应。17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对比出现了日益扩大的历史性悬殊,在趋势上呈西升东降之势,文化先进性由中国转移到了西方。西方携先进性优势,强势打破了中国大门,从而在民族性层面上使传统文化处在藩篱破碎的破防状态,中国传统文化未能转生出现代性,国家文化危机的克服缺乏可以依赖的现代力量,晚清中国深陷国家文化安全困境,难以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中国 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属性 历史走势 内在机理
下载PDF
晚清中国与明治日本的对决——读《落后就要挨打: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军事技术对比》
15
作者 杨艳梅 《中关村》 2023年第8期92-93,共2页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个国家的军事近代化,都是在19世纪下半叶,遭受西方列强军事侵略的情况下被迫起步的。但是,在短短的40年之后,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就惨败于日本联合舰队。中日两国海军的对决,同...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个国家的军事近代化,都是在19世纪下半叶,遭受西方列强军事侵略的情况下被迫起步的。但是,在短短的40年之后,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就惨败于日本联合舰队。中日两国海军的对决,同时也是两国国运的对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军事侵略 日本联合舰队 晚清中国 北洋水师 19世纪下半叶 军事近代化 明治日本
原文传递
晚清外国历史教科书译介的变通与重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蔚然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7,191,共11页
晚清外国历史教科书的译介,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在译介的过程中,由于译者采用与中国本土知识相调和适应的策略,对原著蓝本进行了大量的变通与重构,使得外国史著成为能够引起国人共鸣和关注的教科书,这与晚清... 晚清外国历史教科书的译介,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在译介的过程中,由于译者采用与中国本土知识相调和适应的策略,对原著蓝本进行了大量的变通与重构,使得外国史著成为能够引起国人共鸣和关注的教科书,这与晚清社会的变革思潮息息相关,也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中国 外国历史教科书 跨文化译介
原文传递
“中体西用”:何以纠结,何以沉重?——明治日本与晚清中国现代化道路不同选择的审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治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6-106,共11页
当明治维新已取得一定成果的节点上,福泽谕吉抛出的"脱亚入欧"口号,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很大动员力和诱惑力的噱头,说明日本民族已经尝到了现代化的甜头,变得更加自信,走西洋式发展道路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于是才敢公开表态与中... 当明治维新已取得一定成果的节点上,福泽谕吉抛出的"脱亚入欧"口号,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很大动员力和诱惑力的噱头,说明日本民族已经尝到了现代化的甜头,变得更加自信,走西洋式发展道路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于是才敢公开表态与中国,与亚洲一切守旧、腐败的势力决裂。脱亚论、西化论在晚清中国却行不通,"中体西用"的主张尽管流行甚广,但此路艰难并且不通。中体西用作为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的指导思想,最终被验证是失败的。当年主张和鼓吹"中体西用"的人多是朝廷重臣或要员,属于极权统治的既得利益阶层,但他们没有真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当时作为纯粹学者和先进知识分子代表的严复则竭力主张中国对西学应该持一种完全开放的态度,与西方主动接轨。"中体西用"口号本身已经把现代文明降低到一种使用工具的地位。"中体"概念的嬗变、演绎过程昭示着现代化运动在晚清中国的乖舛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明治日本 晚清中国 现代化 明治维新
下载PDF
小析晚清中国与近代国际法
18
作者 陈玥 《兰州学刊》 2004年第4期178-180,共3页
晚清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让中华民族几近崩溃。为解决民族危机 ,晚清国人千方百计试图与西方融合 ,而近代国际法则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便是对晚清中国与近代国际法关系 。
关键词 晚清中国 蛮夷观念 近代国际法
下载PDF
亚当·斯密在晚清中国的境遇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登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7-37,共11页
出于西学东渐和寻求国家富强之需要,斯密及其学说逐渐传入晚清中国。通过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时期涉及斯密的中文出版物的分析,我们了解其在晚清中国的传播过程,知晓传教士和中国人作为传播主体所发挥的作用,明晰译作、报刊... 出于西学东渐和寻求国家富强之需要,斯密及其学说逐渐传入晚清中国。通过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时期涉及斯密的中文出版物的分析,我们了解其在晚清中国的传播过程,知晓传教士和中国人作为传播主体所发挥的作用,明晰译作、报刊、科举试卷、出版机构等媒介的功能,清楚斯密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中的地位,其著述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国人对其学说的理解和运用。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清末更多的西方经济学说的传播,国人对斯密的认识出现很大变化,从热情译介到追寻更加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晚清中国 西学东渐 国家富强
下载PDF
危机语境中的知识、媒介与文化转型——对晚清中国知识生产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丽敏 周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9,共13页
晚清中国遭遇的帝国主义殖民危机促使知识者和知识生产发生了一系列反应与变革。科举制度覆没,意味着以其为中心的传统知识生产体系已经丧失了组织和整合既有知识,进而介入社会历史进程的合法性;作为传统精英文化主要载体的"古籍&q... 晚清中国遭遇的帝国主义殖民危机促使知识者和知识生产发生了一系列反应与变革。科举制度覆没,意味着以其为中心的传统知识生产体系已经丧失了组织和整合既有知识,进而介入社会历史进程的合法性;作为传统精英文化主要载体的"古籍"在中学衰微、西学崛起的情境中,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翻译的异军突起,带来了新的知识生产的可能性,同时又带来宗主国文化单向度输入的问题。在此格局中,印刷出版充分发挥了作为知识生产中枢的功能,有力地推动了知识、文化与社会之间回应性关系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中国 殖民危机 知识生产 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