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双湖地区才多茶卡一带构造混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 被引量:64
1
作者 朱同兴 张启跃 +3 位作者 董瀚 王玉净 于远山 冯心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征,其中Stigmosphaerostylusoumonhaoensis,Triloneheechinata,Archocyrtiumriedeli等主要见于晚泥盆世法门阶。上述2个动物群在西藏尚属首次发现。才多茶卡地区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构造带是否东延”等重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硅质岩 二叠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东河砂岩沉积相 被引量:55
2
作者 王招明 田军 +2 位作者 申银民 周黎霞 王振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9-296,共8页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 ,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 (砾 )岩 ,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 ,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 (砾 )岩 ,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以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 ,局部发育海陆过渡相陆源碎屑沉积。根据盆地内 10 0多口井资料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其它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 ,在东河砂岩中识别出滨岸、河口湾、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冲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 ,其中高能碎屑滨岸相最重要 ,分布最广。东河砂岩沉积早期和中期 ,盆地主要为高能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沉积 ,末期海侵达到最大 ,盆地内为碳酸盐台地沉积 ,而轮南及盆地北部一带受物源区的影响 ,出现混积滨岸和碎屑滨岸沉积。东河砂岩明显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 ,其砂体厚度在缓坡处减薄、陡坡处增厚、遇孤岛减薄或尖灭 ,这些沉积特征为形成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满加尔、轮南、塔中、玛扎塔格以及草湖地区都有可能找到该类油气藏 (田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东河砂岩 早石炭 穿时沉积体 沉积相 非构造圈闭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43
3
作者 朱如凯 罗平 罗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24,共12页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 5个组 ,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 ,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 ,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 ,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 5个组 ,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 ,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 ,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 ,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 ,小海子组地质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还有膏盐岩 ,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 ,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 6种相和 12种亚相及 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 4次较大的海侵 ,海侵范围逐渐增大 ,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 ,海水由西而东侵入 ,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 ,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 ,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 ,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 ,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 ,形成了一套富含生物碎屑的碳酸盐岩地层 ,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 ,海水深度加大 ,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 ,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 ,向东扩展 ,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 ,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石炭纪 沉积相 海侵 岩相古地理 河流相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黑山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杂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建国 王磊 +2 位作者 王小红 谢燮 齐正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8-454,共7页
黑山铜镍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北山裂谷带内,庙庙井-双鹰山深大断裂南侧,含矿基性—超基性复式杂岩体侵位于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组和寒武系双鹰山组中。矿化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的橄榄岩和角闪辉长岩内。采用锆石离子探针微区原位(SHR... 黑山铜镍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北山裂谷带内,庙庙井-双鹰山深大断裂南侧,含矿基性—超基性复式杂岩体侵位于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组和寒武系双鹰山组中。矿化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的橄榄岩和角闪辉长岩内。采用锆石离子探针微区原位(SHRIMP)法获得矿化角闪辉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374.6Ma±5.2Ma,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晚泥盆世。这一年龄数据的获得不仅对重新认识北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北山地区开展铜镍矿找矿提出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山铜镍矿床 基性—超基性岩体 SHRIMP锆石U-PB定年 甘肃北山地区
下载PDF
中国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及其后的生物复苏的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廖卫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63-667,共5页
距今约3.67亿年前发生的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当时全球浅海壳相底栖生物的影响甚大,它使竹节石全部消失,泥盆纪的生物礁和泥盆纪特征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惨遭灭绝,腕足动物门中的... 距今约3.67亿年前发生的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当时全球浅海壳相底栖生物的影响甚大,它使竹节石全部消失,泥盆纪的生物礁和泥盆纪特征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惨遭灭绝,腕足动物门中的无洞贝超科、五房贝超科和三叶虫的3个科和1个亚科以及菊石中的Manticoceras等也难逃劫运.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一般可分成灭绝期、残存期、复苏期和辐射期等4个发展阶段.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末为生物的集群灭绝期,大量的泥盆纪生物惨遭灭绝;法门期(Famennian)的早、中期为生物的残存期,当时地球上的生物非常稀少而且十分单调;法门期的晚期则是生物的复苏期,这时出现了不少的新生属种.在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在生物的演化史上又发生了另一次集群灭绝事件,虽然这次灭绝事件的规模远不及F-F事件,但使不少法门期的生物惨遭恶运,使刚开始的生物复苏的势头又受到了挫折,中断了它向辐射阶段演化的进程. 关于引发F-F灭绝事件的机制目前仍存在着地外(extra-terrestrial)和地内(terrestrial)两种不同的解释,前者是指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后者是指广泛的海侵、海平面升降、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生物复苏 海平面升降 黑色页岩缺氧环境 生物演化史
原文传递
敦煌三危山地区晚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燕 第五春荣 +2 位作者 朱涛 王洪亮 孙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55-1869,共15页
本文报道在敦煌三危山地区发现的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呈细小脉状、网脉状产出,主要由斜长石(60%~65%)和石英(28%~32%)组成,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显示斜长石属于钠长石-更长石(Ab=85~99),主要为更长石。岩石样品具高硅(Si O2=71.00%~72.9... 本文报道在敦煌三危山地区发现的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呈细小脉状、网脉状产出,主要由斜长石(60%~65%)和石英(28%~32%)组成,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显示斜长石属于钠长石-更长石(Ab=85~99),主要为更长石。岩石样品具高硅(Si O2=71.00%~72.92%)、极度富钠、贫钾(Na2O/K2O=8.54~11.37)的特征;Mg#较高,介于47~64;稀土元素含量极低,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近乎平坦型分布,轻、重稀土元素均亏损,Eu、Sr正异常。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εHf(t)为正值,主体介于+3.1^+6.4之间,表明该斜长花岗岩为M型花岗岩。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地球化学组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均表明该区斜长花岗岩是由起源于亏损地幔源区的洋脊拉斑玄武质熔体中的斜长石堆晶形成的大洋斜长花岗岩,属于蛇绿岩的端元组分,该岩石形成以后经历了后期流体交代作用的改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样品21SWS和SWS05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63±2Ma和365±3Ma,表明该斜长花岗岩形成于晚泥盆世。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敦煌地区经历了晚古生代洋盆扩张-俯冲过程,360~370Ma的洋盆扩张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南缘弧后盆地的扩张;伴随着新元古代开始古亚洲洋的扩张-闭合过程,敦煌地块很可能卷入到了一系列与古亚洲洋闭合相关的造山活动,最终构成了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危山 敦煌 斜长花岗岩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晚泥盆世F-F之交菌藻微生物繁荣与集群绝灭的关系:来自碳同位素和分子化石的启示 被引量:24
7
作者 龚一鸣 徐冉 +2 位作者 汤中道 司远兰 李保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广西桂林杨堤斜坡相碳酸盐岩的无机、有机碳同位素,分子化石和相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从上泥盆统弗拉阶上rhenana带至linguiformis带顶部,d13Ccarb和d13Ckerogen正偏,其值分别从+0.43(?V-PDB)→+3.54(?V-PDB)和从-29.38(?V-PDB)→-24.14(... 广西桂林杨堤斜坡相碳酸盐岩的无机、有机碳同位素,分子化石和相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从上泥盆统弗拉阶上rhenana带至linguiformis带顶部,d13Ccarb和d13Ckerogen正偏,其值分别从+0.43(?V-PDB)→+3.54(?V-PDB)和从-29.38(?V-PDB)→-24.14(?V-PDB),B(Ba=Ba/(Al2O3X15%))从0.015上升至0.144,TOC从0.02%上升至0.21%,V/Cr从0.3上升至2.0,Sr/Ba从3.20上升至49.50,表明晚泥盆世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生物量和生物产率以及有机碳的埋藏量是增加的,水与沉积物界面附近由富氧到少氧,沉积环境的含盐度增高.上泥盆统弗拉阶顶部至法门阶下部,分子化石丰度有所增加,分子化石类型主要由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烷、甾烷构成,其特征表明,分子化石的母体生物主要为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非光合作用的菌类.因此文中认为,F-F之交生物集群绝灭的多期性、选择性、全球性和地质学意义上的同时性是菌藻微生物繁荣、中-低纬度浅水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积累的结果,是陆地生态系与海洋生态系遥相关的具体体现.简化的因果链是:晚泥盆世裸子植物、高大乔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化石 集群绝灭 弗拉阶 顶部 类异戊二烯 法门阶 碳同位素 浅水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草2井东河砂岩段孢子组合的时代 被引量:19
8
作者 朱怀诚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5-403,共9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草2井东河砂岩段5991-6022m井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有关该孢子组合的时代长期存有争论。本文剖析了针对这一孢子组合的不同时代观点,依据国内外地质分布限于晚泥盆世的Ancyrosporaspp.,R... 塔里木盆地北部草2井东河砂岩段5991-6022m井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有关该孢子组合的时代长期存有争论。本文剖析了针对这一孢子组合的不同时代观点,依据国内外地质分布限于晚泥盆世的Ancyrosporaspp.,Retisporacasicula(Higgs)HiggsetRussel和ApiculiretusisporararisimaWenetLu等重要孢子在当前组合的出现,以及该组合与塔西南晚泥盆世孢子组合可以对比,论证了东河砂岩孢子组合的时代应为晚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组合 东河砂岩 塔里木
下载PDF
滇西南昌宁-孟连构造带晚泥盆世枕状玄武岩和层状硅质岩的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文强 冯庆来 段向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9-747,共9页
滇西南耿马地区回爱剖面发育有昌宁-孟连构造带最早的枕状玄武岩,与其共生的放射虫硅质岩、硅质泥岩含有晚泥盆世放射虫和牙形石化石。对硅质岩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具有高P、Ti的特点,轻稀土元素富集,在稀土元... 滇西南耿马地区回爱剖面发育有昌宁-孟连构造带最早的枕状玄武岩,与其共生的放射虫硅质岩、硅质泥岩含有晚泥盆世放射虫和牙形石化石。对硅质岩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具有高P、Ti的特点,轻稀土元素富集,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上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微量元素中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与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富集。化学投图结果表明玄武岩形成于洋岛环境。硅质岩的Al/(Al+Fe+Mn)比值大部分介于0.5~0.7之间,Al_2O_3/(Fe_2O_3+Al_2O_3)位于0.41~0.8之间,大部分硅质岩的Ce/Ce*比值小于1,具弱的Ce负异常,总体表现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特征。这说明研究区晚泥盆世为邻近大陆边缘的洋盆环境,具洋壳性质的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盆地在晚泥盆世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玄武岩 硅质岩 昌宁-孟连构造带 滇西南
下载PDF
桂西南下雷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立群 周尚国 +3 位作者 伊海生 董书云 李腊梅 张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9,共15页
晚泥盆世五指山组是桂西南地区重要的含锰地层,为一套硅质-泥质-灰质及其过渡相组成的深水台沟相沉积。锰矿体的形态和展布受岩相组合和构造条件的控制。本文分析了含锰岩系的主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含锰岩系的V/(V+Ni)、V/Cr、U/Th、N... 晚泥盆世五指山组是桂西南地区重要的含锰地层,为一套硅质-泥质-灰质及其过渡相组成的深水台沟相沉积。锰矿体的形态和展布受岩相组合和构造条件的控制。本文分析了含锰岩系的主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含锰岩系的V/(V+Ni)、V/Cr、U/Th、Ni/Co值,U、V和Mo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程度显示研究区含锰岩系形成于弱氧化-富氧环境。另外,含锰岩系的Fe/Ti、Al/(Al+Fe+Mn)、Si O2/Al2O3、Ba/Sr及Co/Zn比值及稀土元素Eu正异常特征均显示热水沉积物的特征,在Si O2-Al2O3、Fe/Ti-Al/(Al+Fe+Mn)、log U-log Th、(Ni+Cu+Co)×10-Fe-Mn关系图解中,样品投影点均落在热水沉积区内,反映锰的富集和成矿过程与热水活动的参与密切相关。含锰岩系的La/CeAl2O3/(Al2O3+Fe2O3)、100×(Fe2O3/Si O2)-100×(Al2O3/Si O2)、Fe2O3/(100-Si O2)-Al2O3/(100-Si O2)、Fe2O3/Ti O2-Al2O3/(Al2O3+Fe2O3)图解及稀土元素特征,均指示含锰岩系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硅质岩 大地构造背景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晚泥盆世辉绿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11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2 位作者 叶占福 刘荣 王国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5-1393,共9页
东昆仑造山带是横亘青海省中部的一条复合造山带,北部祁漫塔格一带有大量NW向延伸的辉长岩、辉绿岩及辉绿玢岩呈岩墙分布。其中,有一期侵入到元古宙—志留纪地质体中的基性岩墙TiO2平均含量为1.63%,为典型的高钛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成... 东昆仑造山带是横亘青海省中部的一条复合造山带,北部祁漫塔格一带有大量NW向延伸的辉长岩、辉绿岩及辉绿玢岩呈岩墙分布。其中,有一期侵入到元古宙—志留纪地质体中的基性岩墙TiO2平均含量为1.63%,为典型的高钛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与板内玄武岩一致,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较低,微量元素蛛网图呈现出明显的Ba、Ta和Nb"谷"。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获得辉绿岩中22颗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80.3Ma±1.5Ma(MSWD=1.4),精确地表明中晚泥盆世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进入陆内伸展阶段,区域构造由志留纪—早泥盆世的碰撞挤压体制转变为后造山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祁漫塔格 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后造山伸展环境。
下载PDF
凡口矿床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微量元素及其比值——一个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宋学信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3期37-44,共8页
矿床的一般特征凡口矿床位于华南准地槽粤中海西坳陷带北段。该矿床主要赋存于中、晚泥盆世碳酸盐建造中,其次,赋存于早石炭世细碎屑岩-碳酸岩建造中。中、晚泥盆世碳酸盐建造以岩石中普遍含陆源碎屑石英、夹有黄铁矿页(板)岩或粉砂质... 矿床的一般特征凡口矿床位于华南准地槽粤中海西坳陷带北段。该矿床主要赋存于中、晚泥盆世碳酸盐建造中,其次,赋存于早石炭世细碎屑岩-碳酸岩建造中。中、晚泥盆世碳酸盐建造以岩石中普遍含陆源碎屑石英、夹有黄铁矿页(板)岩或粉砂质页岩夹层、化石丰富、炭质和泥质含量较高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质页岩 质含量 碳酸岩 准地槽 陆源碎屑 细碎屑岩 早石炭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与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毅 纪友亮 +1 位作者 熊继辉 田海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4-81,共8页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分布模式上与Vail等根据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提出的层序地层分布模式有所不同。共将上泥盆统—石炭系划分出五个层序,十四个体系域。...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分布模式上与Vail等根据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提出的层序地层分布模式有所不同。共将上泥盆统—石炭系划分出五个层序,十四个体系域。其中,第I层序是在快速的海平面上升和陆源碎屑物质快速补偿条件下形成的;第Ⅱ层序代表陆源物质补给由快变慢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Ⅲ层序代表海面由慢速上升至快速下降过程中且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第Ⅳ层序代表海平面快速上升与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Ⅴ层序是在快速海平面上升及陆源物质供给补偿不足的条件下形成的。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的沉积史是在相对海平面呈阶段性上升的海侵过程中发生的,可将这一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划分为五个二级周期旋回。其中构造作用对第I、I、V周期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石炭纪 涨平面 层序地层
下载PDF
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海水温度变化的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大锐 马学平 +1 位作者 董爱正 朱德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位于我国湖南省冷水江地区锡矿山矿区的老江冲剖面为发育良好的浅水台地相沉积 ,出露著名的上泥盆统弗拉斯—法门阶 (Fr/Fa)界线 ,多年的地层古生物学工作已详细地了解了该区的古生物面貌。本研究采用了基本保存完好的腕足动物Cyrospiri... 位于我国湖南省冷水江地区锡矿山矿区的老江冲剖面为发育良好的浅水台地相沉积 ,出露著名的上泥盆统弗拉斯—法门阶 (Fr/Fa)界线 ,多年的地层古生物学工作已详细地了解了该区的古生物面貌。本研究采用了基本保存完好的腕足动物Cyrospirifervernemili壳体进行了稳定C、O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δ18O值为 - 8.4‰~- 9.6‰ ;δ13C值为 - 2 .2‰~ 0 .5‰ ,二值在弗拉斯—法门阶交界处均发生了异常波动 ,将此值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可以认为 ,弗拉斯—法门期交界时所发生的剧烈而大范围的事件所造成的同位素波动可以作为大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经过计算 ,推断从弗拉斯期末至法门期初 ,我国华南地区的古海洋发生了降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斯-法门阶 稳定同位素 古气温 海水温度 降温事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2-256,共5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艾特沟剖面奇自拉夫组上段产丰富的孢子和疑源类化石,计有孢子21属40种、疑源类5属5种。Retisporalepidophyta和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等国内外晚泥盆...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艾特沟剖面奇自拉夫组上段产丰富的孢子和疑源类化石,计有孢子21属40种、疑源类5属5种。Retisporalepidophyta和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等国内外晚泥盆世典型分子在当前组合中出现表明奇自拉夫组上段时代应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海相疑源类的发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往所认为的奇自拉夫组为陆相沉积的推测。化石保存状况及岩相分析说明奇自拉夫组上段为滨海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孢子 地层 古植物
原文传递
秦巴地区泥盆纪地层及重要含矿层位形成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宣铎 张瑞林 张汉文 《西北地质科学》 1990年第1期1-124,126-128,共127页
泥盆纪时,奏岭古海盆是介于华北古陆和扬子古陆之间的一个复杂的陆表海,故应作独立地层区。根据基底性质、层序和沉积特征由北而南划为3个分区:北秦岭分区,以海陆交替相上泥盆统不整合于早古生代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之上;南秦岭分区,海... 泥盆纪时,奏岭古海盆是介于华北古陆和扬子古陆之间的一个复杂的陆表海,故应作独立地层区。根据基底性质、层序和沉积特征由北而南划为3个分区:北秦岭分区,以海陆交替相上泥盆统不整合于早古生代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之上;南秦岭分区,海相泥盆系由南而北,由西向东超覆于志留系或寒武、奥陶系之上;摩天岭分区,泥盆系不整合于碧口群不同层位之上。又根据分区内构造活动、古地理变化、沉积类型和相的分异,进一步划分了11个小区和11个相带。同时编制了包括39个自然单元的泥盆系划分、对比表。区域性生物带及层序的建立,基本上概括了9个主要化石门类在区内的时空分布。为本区各岩石地层单位时代的厘定及与区内外同类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泥盆系顶、底及系以下的界线进行了探讨,概述了3种不同类型的石炭、泥盆系界线的位置及特征,着重介绍了西秦岭志留泥盆系界线研究的新成果。根据区域生物群的分析结合海水进退规程,提出早泥盆世早、中期属华南西部亚区,早泥盆世晚期之后为华南东部亚区。并按照生物的生活方式,将本区划分为动、植物混生、浅海底栖生物及浮游生物3种类型,在浅海底栖生物类型内结合沉积物性质又划分为3个亚类。并以普通沟、当多沟及热尔至洛大为范例,分别代表区内纵向和横向上的群落交替,基本上反映了一个陆表海内的生态环境。沉积相的分析和划分,以现有的剖面为基础,总结了泥盆纪海侵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沉降中心、沉积中心由南向北逐渐迁移,古海盆地形由南低北高到南高北低的变化和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各相带的特征,确认这一陆表海是加里东运动和印支运动两期强烈活动期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环境,具有过渡性质。秦岭在泥盆纪处于北纬低一中纬度。早、中泥盆世海盆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地区 碳酸盐岩 地层分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牦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乔 秦宇 +6 位作者 付锁堂 柳益群 周鼎武 马达德 王立群 任军虎 王晨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6-499,共14页
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上泥盆统牦牛山组两组砂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较宽,可以划分为5个峰值年龄区间。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小的年龄为407.9 Ma,属于岩浆... 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上泥盆统牦牛山组两组砂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较宽,可以划分为5个峰值年龄区间。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小的年龄为407.9 Ma,属于岩浆成因,限定了该套地层的沉积下限,为不早于早泥盆世末期,结合区域地质与古生物资料,该套地层为晚泥盆世。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表明本区可能存在五期区域性地质构造事件,其中早古生代最为突出,其次为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早期—新太古代晚期,暗示这三期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较为活跃,并为本套地层提供了主要的锆石来源,具有多时代混合物源特征。样品中少量太古代碎屑锆石的谐和度较好,为研究区附近可能存在太古宙古老地层提供了一定证据,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定年 构造件事 牦牛山组 柴达木地北缘
下载PDF
南华海泥盆纪烃源岩的古氧相和缺氧环境模式--以广西中、上泥盆统为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杜远生 龚一鸣 +1 位作者 张哲 曾雄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6,共9页
缺氧条件是形成和保存优质烃源岩的重要条件。古氧相的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地(滨岸台地和孤立台地)与台沟间列的盆地格局。不同的控制... 缺氧条件是形成和保存优质烃源岩的重要条件。古氧相的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地(滨岸台地和孤立台地)与台沟间列的盆地格局。不同的控制因素控制了古氧相的类型。在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中,海水分层控制了泥盆纪的古氧相类型和变化。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以厌氧相与准厌氧相为主。在台地相区,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古氧相的类型和分布。台地相区的古氧相主要是常氧相和贫氧相。南华海中、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磷质沉积发育,有机质丰富,形成了有机质—硅质—磷质沉积三位一体的特征,指示上升流作用明显。南华海地区泥盆纪位于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向西的表面洋流越过南华海在西部形成离岸流,海底海水向东补充形成上升的底流,也说明了泥盆纪南华海上升流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海 缺氧环境模式 古氧相
下载PDF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化石孢子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联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85-99,共15页
作者在河南信阳附近信阳群南湾组中、上部的轻变质灰色砂板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孢子,此外还有疑源类(Acritarchs),几丁虫(Chitinozoans)和虫颚(Scolecedonts)化石。该孢子组合可与华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 作者在河南信阳附近信阳群南湾组中、上部的轻变质灰色砂板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孢子,此外还有疑源类(Acritarchs),几丁虫(Chitinozoans)和虫颚(Scolecedonts)化石。该孢子组合可与华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苏联中泥盆世晚期季维特阶(Givetian)和晚泥盆世早期弗拉斯阶(Frasnian)比较,其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 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不仅解决了长期争论的信阳群南湾组的时代问题,而且对秦岭和大别山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带的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湾组 信阳群 几丁虫 弗拉斯阶 虫颚 疑源类 未定种 组合带 西秦岭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地区晚泥盆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板内伸展事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立新 张云 +3 位作者 李影 张永 任邦方 张天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88,共18页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的朝吐沟组火山岩由变玄武岩、变流纹岩组成,是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了流纹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9±1)Ma和(360±1)Ma,形成于...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的朝吐沟组火山岩由变玄武岩、变流纹岩组成,是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了流纹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9±1)Ma和(360±1)Ma,形成于晚泥盆世法门期。火山岩的Si O2含量分布在46.24%~56.6%和77.59%~85.75%,分别属于变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变流纹岩。变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轻稀土元素弱富集而重稀土元素略亏损,(La/Yb)N=2.4~8.76,有弱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有明显负异常,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5076~0.707770,具有高的正εNd(t)值(+0.51^+4.90)和年轻的模式年龄TDM(964~1090 Ma),推断其源于遭受地壳物质混染的亏损地幔;变流纹岩富硅、钾和钠,贫镁,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略亏损,(La/Yb)N=7.07~11.07,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2~0.43),Ti、P、Sr、Ba相对强烈亏损,Nb、Ta亏损,Rb、Th、U、K相对富集;其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13757~0.739647,εNd(t)值为-1.75^+2.54),和年轻的模式年龄TDM(846~1156 Ma);多数锆石的εHf(t)为-2.3^+6.9,年轻的模式年龄TDM(707~1074 Ma),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推测其来源为新元古代时新生的年轻陆壳。综合前人区域研究成果、地球化学特征,朝吐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伸展构造背景 内蒙古赤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