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 被引量:34
1
作者 武仙竹 刘武 +1 位作者 高星 尹功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929-1935,共7页
近20年来,关于现代智人起源的争论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以时代较早的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主要证据的“非洲起源说”支持包括现代中国人在内的现代人类的近祖来自非洲,而以中国古人类化石材料为主要证据的“多地区进... 近20年来,关于现代智人起源的争论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以时代较早的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主要证据的“非洲起源说”支持包括现代中国人在内的现代人类的近祖来自非洲,而以中国古人类化石材料为主要证据的“多地区进化说”更倾向支持本地区人类连续演化.但中国距今100~50ka前的人类化石缺乏已掣肘“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说”.报道了最近在湖北郧西县黄龙洞发现的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器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初步分析显示人类化石特征与晚期智人相似,石器兼具中国南、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特点,动物化石显示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特征并反映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环境.对与人类化石同生层位的大型动物牙齿化石进行铀系和ESR法定年,其年龄分别为距今94和44ka,而采自此洞中与人类化石同生层的石笋铀系年龄为距今103ka.从测年可靠性和动植物化石分析,古人类的时代介于距今年103~44ka之间,有可能为距今100ka左右.这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距今100~50ka,解剖结构具有现代人特征的人类化石,对研究中国古人类演化和现代中国人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化石 晚期智人 现代智人起源 黄龙洞 更新世晚期
原文传递
桂林宝积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令红 彭书琳 陈远璋 《人类学学报》 1982年第1期30-35,104,共7页
在桂林宝积岩灰黄色堆积物中发现了与更新世晚期“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伴存的两枚人牙、12件人工打制的石器。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一起发现打制石器在广西尚属首次。这对于研究广西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关系具有意义。
关键词 晚期智人 打制石器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下载PDF
河北玉田县孟家泉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8
3
作者 谢飞 孟昭永 王子玉 《文物春秋》 1991年第1期1-13,共13页
孟家泉遗址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城东约3公里的石庄村北200米处。遗址西依荣辉河,处于京秦公路与京坨铁路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17°47′,北纬39°52′(图一)。 孟家泉原系自流泉,近年来因泉水干涸,时常发现动物化石,从而受到县文化主... 孟家泉遗址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城东约3公里的石庄村北200米处。遗址西依荣辉河,处于京秦公路与京坨铁路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17°47′,北纬39°52′(图一)。 孟家泉原系自流泉,近年来因泉水干涸,时常发现动物化石,从而受到县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孟家泉遗址进行了试掘,确认了遗址的科学价值。1990年,在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倡导下组成考古发掘队,于4月11月—5月16日对孟家泉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51平方米,出土大批石制品,骨制品和脊椎动物化石,同时发现晚期智人化石2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简报 石核 尖状器 发掘面积 晚期智人 考古发掘 细石器文化 石制品 刮削器 著名考古学家
下载PDF
广西柳江土博出土的人牙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动物群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有恒 吴茂霖 +1 位作者 彭书琳 周石保 《人类学学报》 1984年第4期322-329,415-416,共10页
在广西柳江县土博公社发现一洞穴,地层中含有人类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初步定为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仅是牙齿九枚,根据其形态特征,这些材料的系统地位似应与柳江人相当,分类上可归属晚期智人。
关键词 柳江 晚期智人 更新世晚期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下载PDF
巫山龙骨坡人类门齿的归属问题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0-323,共4页
本文讨论了巫山人类门齿的归属问题。根据形态及数据分析,它可能为晚期智人的右上外侧门齿、后期混入了巫山龙骨坡洞穴沉积之中。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巫山 门齿 晚期智人
下载PDF
陕西黄龙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令红 李毅 《人类学学报》 1983年第4期315-319,402,共6页
黄龙人头盖骨是1975年在陕西省黄龙县徐家坟山的南坡挖到的。它出土于黄土层与红色土的交界处,从地层上看,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 该头盖骨保留了额骨和顶骨部分。从颅穹隆起程度、眶上区和颞区发育程度以及额鳞倾斜程度来判断,它属于晚... 黄龙人头盖骨是1975年在陕西省黄龙县徐家坟山的南坡挖到的。它出土于黄土层与红色土的交界处,从地层上看,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 该头盖骨保留了额骨和顶骨部分。从颅穹隆起程度、眶上区和颞区发育程度以及额鳞倾斜程度来判断,它属于晚期智人阶段。与晚期智人一般特征相比,它的矢状脊较突出,头骨骨壁较厚,额结节较不发育,前囟点位置较靠后。黄龙人头盖骨上现代特征和较原始特征的混合表明它代表了晚期智人中的一种过渡性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盖骨 晚期智人 过渡类型
下载PDF
黑龙江五常学田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于汇历 《人类学学报》 1988年第3期255-262,291-294,共12页
1986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县学田村附近发掘两个含化石地点,出土了人化石2件、骨器2件、石制品3件、有打击痕迹的碎骨多件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依初步研究,其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关键词 学田 晚期智人 骨器 石制品
下载PDF
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化石铀系年代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新锋 吉学平 沈冠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地点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牙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 4个样品的2 3 0 Th 2 3 4 U年龄范围为 4 7— 1 0 5ka ,测定了其中 2个样品的2 2 7Th 2 3 0 Th年龄 ,结果与2 3 0 Th 2 3 4 U法的一致。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的...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地点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牙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 4个样品的2 3 0 Th 2 3 4 U年龄范围为 4 7— 1 0 5ka ,测定了其中 2个样品的2 2 7Th 2 3 0 Th年龄 ,结果与2 3 0 Th 2 3 4 U法的一致。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的情况下 ,将西畴人牙化石的年代暂定为 4 7— 1 0 5ka或许是合理的。但洞穴地点骨化石铀系年代总体偏年轻 ,上述年代范围很可能被低估。本文结果与我们已有研究的广西通天岩、前洞等地点一致 ,是晚期智人在我国出现比原认为的早得多的又一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智人 动物化石 铀系年代 西畴 仙人洞
下载PDF
福建清流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 被引量:9
9
作者 尤玉柱 董兴仁 +1 位作者 陈存洗 范雪春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本文记述福建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出自地层的古人类化石。标本为晚期智人的一枚左下第一臼齿。根据对化石产地的地质、地貌以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种类的分析,表明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关键词 人类牙齿 晚期智人 清流
下载PDF
季节性饥荒条件下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卜风贤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共10页
学术界对农业发生原因的讨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对晚期智人阶段季节性饥荒在农业发生中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古气候研究表明,在距今5~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全球气候比较寒冷,距今3万年前的气温比现在低10℃左右,后来气温才逐渐... 学术界对农业发生原因的讨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对晚期智人阶段季节性饥荒在农业发生中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古气候研究表明,在距今5~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全球气候比较寒冷,距今3万年前的气温比现在低10℃左右,后来气温才逐渐回升。在寒冷气候的影响下,晚期智人在冬季更难获得食品,因此发生了季节性饥荒,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人为食的悲剧,季节性饥荒迫使古人类驯化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以补给冬季食物的短缺。当初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可能多种多样,经过不断的比较和选择,原始人类最终将种植畜养的重点确定在少数几种动植物上,逐渐使之脱离野生状态成为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如籽粒丰硕易于保存的植物和性情温顺的草食性动物,随之他们也脱离了采集渔猎生活,进入了农业社会。这一变化过程是在晚期智人阶段完成的,因此研究农业起源的时间起点不应局限于新石器时代,需要进一步上推,以旧石器时代晚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智人 季节性饥荒 农业起源
下载PDF
脑膜中动脉的形态变异及其在人类进化上的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8,共10页
对现代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脑膜中动脉前支和后支压迹的形态的观察和对比发现 :从直立人到现代人脑膜中动脉管径从粗到逐渐变细 ,分枝从简单到逐渐复杂 ,前支趋向于增大 ,后支趋向于缩小 ,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有地域性差异... 对现代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脑膜中动脉前支和后支压迹的形态的观察和对比发现 :从直立人到现代人脑膜中动脉管径从粗到逐渐变细 ,分枝从简单到逐渐复杂 ,前支趋向于增大 ,后支趋向于缩小 ,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有地域性差异。作者认为脑膜中动脉的这种分布形式间接地反映了直立人向智人演化及现代人类形成过程中 ,大脑各部分比例的变化和功能的日益复杂对供血需求的影响。在研究颅骨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上及脑演化上 ,脑膜中动脉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中动脉 形态变异 人类进化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下载PDF
探索篇: “人”的起源
12
作者 卢德骐 唐萌华 +6 位作者 陈佳怡 石芯怡 朱旭辉 刘文(指导) 杨杏(指导) 姚慧(指导) 杨娅菁(指导) 《十几岁》 2024年第7期17-21,共5页
至少在500万年前,人与猿就分道扬了。目前最早能追溯到的人的祖先,是一类被称为“南方古猿”的族类。而后,人类又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这四个阶段,最终发展为如今的人类。
关键词 南方古猿 晚期智人 早期智人 早期猿人 四个阶段 人类
原文传递
陕西地区史前考古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亚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2-20,共9页
关键词 陕西地区 史前考古 公王岭蓝田人 早期智人 大荔人 晚期智人 动物群 直立人 下颌骨 北京猿人
下载PDF
台湾西海岸史前文化编年初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家添 吴春明 《南方文物》 1992年第3期39-46,共8页
台湾西海岸地区是大陆史前文化向岛屿传播的首先到达之地。在这一带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遗存,即左镇晚期智人化石。本区史前考古最早源于1896年台北芝山岩遗址的调查,近一个世纪以来经科学调查和发掘,积累了一定的田野资料,特别是新石... 台湾西海岸地区是大陆史前文化向岛屿传播的首先到达之地。在这一带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遗存,即左镇晚期智人化石。本区史前考古最早源于1896年台北芝山岩遗址的调查,近一个世纪以来经科学调查和发掘,积累了一定的田野资料,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对于西海岸新石器文化的区系类型研究乃是一项首要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新石器文化 绳纹陶文化 芝山岩 晚期智人 文化面貌 印纹陶 圈足 营埔文化 张光直
下载PDF
江苏溧水神仙洞动物化石的铀系年代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红 沈冠军 房迎三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共4页
神仙洞是江苏境内最早发现人类化石的地点。报道该地点动物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4个样品230Th/234U年龄范围为7~109ka,测定了其中2个样品的227Th/230Th年龄,结果与230Th/234U法的一致,支持年代数据的可信度。暂将神仙洞含化石堆积的年... 神仙洞是江苏境内最早发现人类化石的地点。报道该地点动物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4个样品230Th/234U年龄范围为7~109ka,测定了其中2个样品的227Th/230Th年龄,结果与230Th/234U法的一致,支持年代数据的可信度。暂将神仙洞含化石堆积的年代定为7~109ka,跨度至少100ka,应比原认为的整体距今~10ka合理得多。但洞穴地点骨化石铀系年代总体偏年轻,上述年代范围很可能被低估,含化石堆积底界因此更可能属中更新世晚期。人颞骨化石被认为出土于第I钙板层之上,应为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早期。用Gamma能谱铀系或AMS14C测年,应可进一步确定人化石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智人 动物化石 铀系年代 神仙洞 江苏
下载PDF
甘肃古人类研究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行 《兰州学刊》 1985年第3期68-72,44,共6页
我国古人类研究工作从1927年发现北京猿人算起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其间经过许多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就,已经描绘出一个我国人类起源,发展,进化的大致轮廓。尤其是八十年代初,先后发现的安徽和县龙潭洞猿人头盖... 我国古人类研究工作从1927年发现北京猿人算起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其间经过许多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就,已经描绘出一个我国人类起源,发展,进化的大致轮廓。尤其是八十年代初,先后发现的安徽和县龙潭洞猿人头盖化石,山东沂源县骡子鞍猿人化石,贵州的古人类化石等一系列的新材料,对促进我国古人类研究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推动我们对甘肃古人类情况作出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化石 古人类学 化石种 动物化石 水洞沟文化 八十年代 早期人类 额骨鳞部 人类进化 晚期智人
下载PDF
贵州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茂霖 曹泽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1-14,共4页
1972年在贵州桐梓县发现古人类化石以来,陆续在水城、兴义又有所发现,但均是下颌骨和一些牙齿。1982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普定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普定县穿洞进行第三次发掘。发现一个... 1972年在贵州桐梓县发现古人类化石以来,陆续在水城、兴义又有所发现,但均是下颌骨和一些牙齿。1982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普定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普定县穿洞进行第三次发掘。发现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贵州首次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石 古人类化石 大脑窝 小脑窝 化石人类 普定县 穿洞 晚期智人 额骨鳞部 印加骨
下载PDF
蛇的腰有多长?——中年写作新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光昕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66,共8页
一、我们年龄的雾?——中年写作的进化论在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里,有一幅著名的人类进化示意图,画的是人类从最早弓背弯腰的古猿起步,开始了漫长的进化过程,经过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几个基本类型,逐渐挺起腰杆... 一、我们年龄的雾?——中年写作的进化论在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里,有一幅著名的人类进化示意图,画的是人类从最早弓背弯腰的古猿起步,开始了漫长的进化过程,经过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几个基本类型,逐渐挺起腰杆,拿起工具,并越发器宇轩昂,最终进化为现代人,即全人类共同的祖先。许多人在初中历史课上一定都学习过这幅图,它也几乎代表了我们对进化论最直观的印象。一位叫作“几盏灯”的小红书博主最近发现,在近些年出版的教科书中,这幅图居然诡异地消失了,并提供了消失前后同一页的对比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人类进化 直立人 进化论 对比图 初中历史课 《中国历史》
原文传递
鸽子洞的人类化石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遵谔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2,共3页
鸽子洞遗址经过1973和1975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用火遗迹和动物化石。笔者在鸽子洞所出的动物碎骨中拣出三件人类化石,它们的形态特征及尺寸都和现代人没有区别,属发展阶段的晚期智人,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关键词 晚期智人 晚更新世晚期 人类化石
下载PDF
人类为什么要迁徒?——《人类迁徙的轨迹,塑造了今天的世界文明》导读
20
《读写月报》 2023年第34期12-15,共4页
【阅读导引】对远方的向往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这种本能促成人类从古至今的一次次出行、远征、迁徙。我们往往把寻找远方浪漫化为一种诗意,然而当我们把人类的迁徙放在文明发展史的尺度上来观察,会发现它其实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阅读导引】对远方的向往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这种本能促成人类从古至今的一次次出行、远征、迁徙。我们往往把寻找远方浪漫化为一种诗意,然而当我们把人类的迁徙放在文明发展史的尺度上来观察,会发现它其实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一般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东非大峡谷,即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一带。一般遗传学家认为其他地方的人类并没有留下后代,目前全球人类基本上都是东非的晚期智人的后代。可以说,正是早期人类选择走出非洲,走到世界各地,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人类 遗传学家 晚期智人 人类迁徙 人类基因 埃塞俄比亚 走出非洲 东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