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晚明竖轴书法的形式表现 被引量:1
1
作者 梅跃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2期144-147,共4页
形式是事物形状、构造以及表现手法的显现和外化,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书法形式包括书法的点画形态、构型、章法布局以及幅式等,书法艺术的深厚内涵是借助这些视觉能够捕捉到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晚明伴随着竖轴形式的流行,人们对书... 形式是事物形状、构造以及表现手法的显现和外化,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书法形式包括书法的点画形态、构型、章法布局以及幅式等,书法艺术的深厚内涵是借助这些视觉能够捕捉到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晚明伴随着竖轴形式的流行,人们对书法的欣赏和创作视角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俯视到仰视,从近察到远观,从细品到粗览的转变。竖轴是悬挂起来专门供人欣赏的,放眼望去,作品是作为整体呈现给观者的,眼球首先捕捉到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那么整体的章法布局和视觉形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文章从凸显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强化视觉审美两个方面分析晚明竖轴书法的形式表现,并剖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晚明书法 竖轴书法 视觉 形式
下载PDF
当代张瑞图研究的新成果
2
作者 刘正成 《中国书画》 2021年第12期34-37,I0002,1,F0004,共7页
晚明书法可谓对此前"文人书写"的革命,重点是书法从文人书斋手卷式的小幅式书写,转变为高堂大厅挂轴式"创作"。之所以说这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于书法从此完成了从少数权贵的"家宴"到书法... 晚明书法可谓对此前"文人书写"的革命,重点是书法从文人书斋手卷式的小幅式书写,转变为高堂大厅挂轴式"创作"。之所以说这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于书法从此完成了从少数权贵的"家宴"到书法"社会性"的转变,同时,不仅书法作品的"外形"放大了,观看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书法的"目的"发生了变化。目的决定手段,从而改变了书法创作的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张瑞图 书法 书法创作 文人书写 路径依赖 手卷 晚明书法
下载PDF
“图像化”形式对晚明书法创作影响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振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50-154,共5页
书法创作"图像化"指形式对视觉因素的多元化吸收,忽视对文字表意载道功能的发挥,强调对可视空间的直觉把握。晚明尚"奇"美学从丰富书法体系自身的视觉图示、改造传统创作模式、影响实践主体情性这三个方面对传统书... 书法创作"图像化"指形式对视觉因素的多元化吸收,忽视对文字表意载道功能的发挥,强调对可视空间的直觉把握。晚明尚"奇"美学从丰富书法体系自身的视觉图示、改造传统创作模式、影响实践主体情性这三个方面对传统书法的正体进行突破,创建了新的审美标准。"图像化"形式还原了书法本体论意义上的美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书法 图像化 尚“奇” 常见视觉图式 美学
下载PDF
论晚明时期篆隶书风创作的初兴
4
作者 吕金光 吕亚泽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7-172,共6页
在行草大盛的晚明时期,篆隶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不仅学习篆隶的书家数量十分庞大,而且较之于前代,晚明的篆隶书法创作还有了一定的突破,这些书家向金石碑刻取法,并不是简单临摹字形,而是开始关注这些金石碑刻所特有的金石气... 在行草大盛的晚明时期,篆隶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不仅学习篆隶的书家数量十分庞大,而且较之于前代,晚明的篆隶书法创作还有了一定的突破,这些书家向金石碑刻取法,并不是简单临摹字形,而是开始关注这些金石碑刻所特有的金石气息,创造出不同于前代的篆隶风格。这是碑学在晚明滥觞的标志,也为清代篆隶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晚明书法 金石拓片 篆隶 书法创作 艺术作品 初兴
下载PDF
从物质文化视角看晚明书法小大之变
5
作者 王子微 《书画世界》 2020年第9期21-22,共2页
物质文化研究发轫于文化社会学研究视角。它不只是对单一“物”的研究,秉着对“物”的共同关注,还将和“物”有关的诸多领域串联起来。书法作品首先是作为物质文化存在的,其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明中叶以后,随着消费社会的迅速... 物质文化研究发轫于文化社会学研究视角。它不只是对单一“物”的研究,秉着对“物”的共同关注,还将和“物”有关的诸多领域串联起来。书法作品首先是作为物质文化存在的,其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明中叶以后,随着消费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奢侈之风的盛行,房舍建制、装饰风格、艺术创作媒材和文化传播媒介都发生了变革,书法尺幅与单字大小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书法 物质文化 书法应酬 场域媒介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探析傅山小楷书法艺术
6
作者 刘雨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5期83-84,共2页
傅山的小楷风格古拙朴实,笔力强劲,虽是小楷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气势恢宏的。傅山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位传奇人物,由于他历经明清两朝,亲眼目睹了朝代更替与社会变革,所以他尤其重视气节。在当时"馆阁体"盛行的时代,傅山不为所动... 傅山的小楷风格古拙朴实,笔力强劲,虽是小楷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气势恢宏的。傅山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位传奇人物,由于他历经明清两朝,亲眼目睹了朝代更替与社会变革,所以他尤其重视气节。在当时"馆阁体"盛行的时代,傅山不为所动,他的小楷富有变化,结字欹侧相生,不被世俗同化。傅山的小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千字文》《心经》《金刚经》《逍遥游》等,每一件都是精品。这些都能看出他的思想在小楷作品当中的表达。傅山小楷的笔法崇尚魏晋,擅用篆隶笔意书写,风格朴实含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对后代书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书法 傅山 千字文 书法艺术 反叛精神
下载PDF
从“无我”到“有我”-从文化心理视角浅析晚明书法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7
作者 刘艾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9期253-253,255,共2页
晚明书法所表现出的文化心理因素,大抵都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探讨与反思。在明以前的艺术创作中“无我”的精神追求十分明显。但是到了明代万历以后,在思想解放潮流中涌现出诸多思潮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于是在晚明书法的文化心... 晚明书法所表现出的文化心理因素,大抵都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探讨与反思。在明以前的艺术创作中“无我”的精神追求十分明显。但是到了明代万历以后,在思想解放潮流中涌现出诸多思潮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于是在晚明书法的文化心理因素上呈现了从“无我”到“有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 晚明书法 自我意识
下载PDF
刺点与标出:晚明书法的文化符号学分析
8
作者 于广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0-84,共5页
晚明时期,中国书法出现了巨大变革,张瑞图、傅山、王铎等书家,以狂放恣肆的笔墨冲击着传统中正典雅的书法风格。借用罗兰·巴特的“刺点”以及文化符号学相关理论,可以发现晚明书法的革新意义。晚明书法在笔法、章法、笔墨方面呈现... 晚明时期,中国书法出现了巨大变革,张瑞图、傅山、王铎等书家,以狂放恣肆的笔墨冲击着传统中正典雅的书法风格。借用罗兰·巴特的“刺点”以及文化符号学相关理论,可以发现晚明书法的革新意义。晚明书法在笔法、章法、笔墨方面呈现出“刺点”风格,并体现出一定的异项艺术特质,由此凸显了书法艺术的本体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书法 傅山 符号学 标出性
下载PDF
黄道周《榕颂》册
9
作者 张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14,共1页
黄道周是晚明书法史上个性极其鲜明的大家,沙孟海称其学问品格皆第一流。黄道周经历了晚明政坛最为动荡的时期。崇祯五年(一六三二),黄道周因上疏惹怒皇帝和权臣而被削籍为民,直至崇祯九年(一六三六)才恢复官职。其间,黄道周游历山川,... 黄道周是晚明书法史上个性极其鲜明的大家,沙孟海称其学问品格皆第一流。黄道周经历了晚明政坛最为动荡的时期。崇祯五年(一六三二),黄道周因上疏惹怒皇帝和权臣而被削籍为民,直至崇祯九年(一六三六)才恢复官职。其间,黄道周游历山川,讲学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沙孟海 晚明书法 崇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