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秀兰 钟晓云 吴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9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日龄≤3d)和晚发型(日龄>...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9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日龄≤3d)和晚发型(日龄>3d),对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36例(37.1%,36/97),其中早产儿20例(55.6%,20/36),低出生体重儿18例(出生体重<2500g,50.0%,18/36);革兰阴性菌感染69.4%(25/36),革兰阳性菌感染27.8%(10/36),真菌感染2.8%(1/36);前三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9.4%,25/36)、B组链球菌(16.7%,6/36)、牛链球菌Ⅱ型(8.3%,3/36)。晚发型败血症61例(62.9%,61/97),其中早产儿50例(82.0%,50/61),低出生体重儿49例(80.3%,49/61);革兰阴性菌感染68.9%(42/61),革兰阳性菌感染24.6%(15/61),真菌感染6.6%(4/61);前三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45.9%,28/61)、葡萄球菌(19.7%,12/61)、大肠埃希菌(13.1%,8/61)。早发型败血症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显著少于晚发型;其大肠埃希菌、B组链球菌感染显著多于晚发型;而其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显著少于晚发型(P <0.05)。共检出35株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7/33、21/28、6/6、1/6。结论晚发型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大肠埃希菌和B组链球菌是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是晚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多见于晚发型败血症,使控制医院感染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成了临床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下载PDF
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楚燕芳 余加林 杜立中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3-746,共4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2例... 目的 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2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144例(40.91%),晚发型208例(59.09%),且晚发型中有108例(51.92%)为院内感染.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107/144例(74.31%)],晚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早产儿[77/208例(37.02%)]及低出生体质量儿[70/208例(33.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4、4.123,P均<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窒息[21/144例(14.58%)]、围生期宫内窘迫[14/144例(9.72%)]、羊水粪染[26/144例(18.06%)]、胎膜早破≥18 h[31/144例(21.53%)]的比例高于晚发型[分别为17/208例(8.17%)、9/208例(4.33%)、13/208例(6.25%)、17/208例(8.1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622、3.886、5.950、13.345,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出现体温异常[72/208例(34.62%)]、呕吐或腹胀[109/208例(52.40%)]、少吃少哭少动症状[79/208例(37.98%)]、脐炎或脓疱或皮肤破溃[33/208例(15.87%)]的比例大于早发型败血症[分别为30/144例(20.83%)、35/144例(24.31%)、38/144例(26.39%)、11/144例(7.6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53、8.763、5.153、5.265,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高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例数[27/184例(14.67%)]、C-反应蛋白升高例数[76/206例(36.89%)]明显多于早发型败血症[分别为9/133例(6.77%)、38/143例(2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94、4.087,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患儿更易发生细菌性脑膜炎[37/208例(17.79%)比12/144例(8.33%);x2 =6.348,P<0.05].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原文传递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蔡扬帆 连锐航 +1 位作者 林霓阳 房晓祎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血象特点、致病菌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胎膜早破和窒息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感染高... 目的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血象特点、致病菌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胎膜早破和窒息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感染高危因素。院内感染中以晚发型败血症为主(P〈0.05)。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心肌损害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而晚发型中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较高(P〈0.05)。早发型致病菌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19.4%)、无乳链球菌(16.1%),晚发型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2.7%)、大肠埃希菌(14.5%)。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主要致病菌具有差别,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对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原文传递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洁锦 凌雅 +3 位作者 王丹 蔡丽娅 钱燕 池美珠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了解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新生儿败血症71例,其中早发型28例,晚发型43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患儿硬肿、反应差发生率... 目的了解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新生儿败血症71例,其中早发型28例,晚发型43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患儿硬肿、反应差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均P<0.01)。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而晚发型化脓性脑膜炎显著高于早发型(均P<0.05)。早发型PLT值明显低于晚发型(P<0.05),WBC及CRP值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晚发型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原菌方面都有其不同特点,应根据不同特点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海英 陈真真 +1 位作者 江倩男 袁可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等方面的差异,以指导临床预防和诊疗工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202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等方面的差异,以指导临床预防和诊疗工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202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日龄,分为早发型败血症(≤3d,早发型组,42例)和晚发型败血症(>3d,晚发型组,160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种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早发型组母亲胎膜早破、羊水混浊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早发型组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χ^2值分别为9.331、10.143、86.587,均P<0.05)。晚发型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明显比早发型组高(χ^2值分别为7.568、4.144,均P<0.05)。早发型组发生奶潴留或腹胀、黄疸反复或加重的几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χ^2值分别为5.145、7.178,均P<0.05);皮肤硬肿症、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晚发型组(χ^2值分别为6.026、8.101,均P<0.05)。引起早发型败血症的前三位病原菌是表皮葡萄球菌(23.81%)、无乳链球菌(19.05%)和李斯特菌(16.67%),引起晚发型败血症前三位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41.25%)、大肠埃希菌(18.75%)和真菌(15.63%)。结论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病原菌种类等方面均有差异,早期识别对临床诊疗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病原菌
下载PDF
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燕 王杨 +1 位作者 赵倩 徐豆豆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住院时间>7 d VLBW...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住院时间>7 d VLBWI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小于胎龄VLBWI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危险因素及预后等。结果 296例纳入本研究的VLBWI中,小于胎龄儿组165例,其中发生晚发型败血症者56例,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于胎龄VLBWI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包括极早产(胎龄<32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出生体重<1 000 g)、胎膜早破>18 h、预防应用抗菌药物>7 d、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7 d、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留置胃管>7 d、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其独立危险因素为留置胃管>7 d和胎膜早破>18 h。结论在VLBWI中小于胎龄儿更易发生晚发型败血症,今后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一特殊群体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凡胎膜早破>18 h者需动态连续监测血象指标,尽早开始经口肠道微量喂养,缩短留置胃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低体质量 小于胎龄儿 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和尿NGAL、KIM-1、CysC对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警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道谋 钟丽花 陈彩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探讨晚发型败血症(LOS)新生儿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胱抑素C(CysC)水平对于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OS新生儿... 目的:探讨晚发型败血症(LOS)新生儿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胱抑素C(CysC)水平对于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用改良AKIN分期系统进行评估,分为AKI组(n=23)和非AKI组(n=97)。在入院后2 d内采集4次(0、12、24、48 h)血液和尿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NGAL、KIM-1及CysC的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清和尿NGAL、KIM-1及CysC对LOS患儿早期AKI的预测价值。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OS患儿继发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2 d内AKI组患儿血清和尿NGAL、KIM-1、CysC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根据AKI分级标准,Ⅲ级组(n=4)患儿血清NGAL水平和尿NGAL、KIM-1水平高于Ⅰ级组(n=12)(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NGAL(OR=6.507,95%CI 1.899~17.431)、KIM-1(OR=2.304,95%CI 1.385~5.496)及CysC(OR=1.420,95%CI 1.097~2.641)水平升高是LOS患儿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尿NGAL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NGAL(P<0.05)。而血清与尿中KIM-1、CysC比较,预测AKI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相较于血清NGAL,尿NGAL与实际结果的相关性更高(rs=0.588,P<0.05)。经H-L拟合优度检验,血清和尿NGAL、KIM-1、CysC对AKI的预测效果与实际结果拟合度良好(均P>0.05)。结论:LOS继发性早期AKI患儿表现为早期血清和尿NGAL、KIM-1、CysC水平普遍升高,相较于血清NGAL,检测尿NGAL对于AKI的预警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发型败血症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下载PDF
32周以下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樊盼盼 郑君文 +3 位作者 魏聪 汪霞 杨璞 赵东赤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32周以下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病原分布,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本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纳入患儿分为败血症组及对照组;根据有无早发型败血症(EOS)分为EOS组及N...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32周以下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病原分布,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本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纳入患儿分为败血症组及对照组;根据有无早发型败血症(EOS)分为EOS组及NEOS组;发生晚发型败血症(LOS)者为LOS组。结果:①共纳入患儿389例,败血症患儿221例(56.81%)。败血症组平均胎龄与平均出生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有创性通气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以少吃少哭少动、病理性黄疸、发绀、喂养不耐受最为多见。EOS组患儿少吃少哭少动、病理性黄疸、发绀、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LOS组,LOS组患儿发热、皮肤感染发生率高于EOS组。③EOS组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高于NEOS组,血白蛋白(ALB)及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NEOS组(P<0.01)。LOS患儿起病后血浆ALB水平较起病前明显下降(P<0.05),CRP及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检出病原菌70株(G+菌18株,G—菌46株,真菌6株)。G+菌对青霉素类均耐药,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大部分耐药。G-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加酶青霉素类及四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除部分铜绿假单胞菌,G-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敏感。结论:32周以下早产儿败血症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围产期窒息、有创机械通气及中心静脉置管均为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不典型,血培养阳性率低,主要依靠非特异性指标诊断。G—菌仍为NICU内的主要病原菌,大部分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抗生素种类及疗程的合理选择对病原菌谱、耐药性及患儿近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原文传递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九月 文海燕 +2 位作者 姚光 贾湘杰 耿庆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799-3801,共3页
目的调查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5月5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 目的调查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5月5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5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血液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5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33株占60.0%,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的34.5%和真菌的5.5%;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是最主要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3.6%、16.4%和5.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的耐药率>9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4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性和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早期鉴别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敏 赵冬莹 张拥军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ICU(NICU)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性和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早期特点,以指导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NICU收治的晚发型败血症早产儿103例(病例组),根据病原学结... 目的探讨新生儿ICU(NICU)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性和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早期特点,以指导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NICU收治的晚发型败血症早产儿103例(病例组),根据病原学结果进一步分为细菌组和真菌组,选择与其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和出生后发病或观察时间点相似的早产儿2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包括反应差、体温异常、心动过速、呼吸暂停、青紫、腹胀和喂养不耐受)、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中枢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脑室周围和脑室内出血(P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预后不良率(包括死亡或放弃治疗)。收集3组早产儿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并采用ROC曲线图分析病例组发病的早期预测因子。结果病例组103例,其中细菌组49例,真菌组54例。细菌组的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显著大于真菌组(P值均<0.01),平均胎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细菌组和真菌组呼吸暂停、青紫、腹胀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真菌组心动过速、呼吸暂停、青紫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细菌组(P值均<0.01)。细菌组和真菌组的NE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真菌组的BPD、PIVH和PVL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真菌组的BPD、PIVH、PVL发生率和预后不良率均显著高于细菌组(P值分别<0.01、0.05)。细菌组和真菌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真菌组的红细胞比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真菌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均显著低于细菌组(P值均<0.01),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大于细菌组(P<0.01)。根据ROC曲线,细菌组未发现诊断准确性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型败血症 早产儿 真菌性败血症 细菌性败血症 血小板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月瑶 范天群 +4 位作者 路玲 韩春华 田清武 姜红 刘冬云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51-357,共7页
目的分析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ate-onset neonatal sepsis,LONS)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转归等,以期早期识别NS,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 目的分析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ate-onset neonatal sepsis,LONS)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转归等,以期早期识别NS,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的265例NS患儿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分为EONS组(n=76)和LONS组(n=189)。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分布、治疗及转归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EONS组羊水污染、孕母产前发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比例均高于LONS组(P<0.05或<0.01),而LONS组留置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机械通气、发热、腹胀、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比例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EONS组(P<0.05或<0.01)。NS患儿检出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135/265)、金黄色葡萄球菌(22/265)最多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3/265)最多见。EONS组和LONS组均检出革兰阳性菌比例最高,分别为85.5%和84.7%,其中主要为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EONS组李斯特菌与链球菌感染比例高于LONS组(P<0.05或<0.01),LONS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高于EONS组(P<0.01)。EONS组病死率(6.6%)高于LONS组(2.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羊水污染和产前发热是发生EONS的危险因素,中心静脉导管、机械通气是发生LONS的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异常和血清前白蛋白异常在LONS组多见。EONS和LONS检出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应根据EONS和LONS的差异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谭冬琼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小时后发病),比较分析两组情况。结果早发组74例、晚发组63例。早发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组(21.6%对7.9%),早发组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9.2%对17.5%)、颅内出血(37.8%对19.0%)、呼吸衰竭(29.7%对14.3%)、低血糖(16.2%对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0%,对除头孢他啶外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的敏感率为71.8%~90.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的敏感性均>7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达97%。结论早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新生儿较晚发型并发症更多。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疗效不佳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抗菌谱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
下载PDF
早发及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晶文 张雪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及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患...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及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患儿(血培养均阳性),根据发病时间分为EOS组(生后≤72 h发病,n=60)、LOS组(生后>72 h发病,n=43),对EOS组及LOS组患儿基本情况、起病症状、致病菌分布、实验室检测、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选入败血症患儿103例(血培养均阳性),其中EOS组60例(58.2%),LOS组43例(41.7%)。EOS组与LOS组患儿出生时羊水污染发生率[36.7%(22/60)与7.0%(3/43)]、孕母发热率[15.0%(9/60)与2.3%(1/43)]比较,EOS组均高于LOS组(χ^(2)值分别为12.013和4.590,P值均<0.05);LOS组与EOS组患儿中早产儿[79.1%(34/43)与18.3%(11/60)]、低出生体质量儿[62.8%(27/43)与20.0%(12/60)]所占比例比较,LOS组均高于EOS组(χ^(2)值分别为37.558和19.494,P值均<0.05)。EOS组患儿呼吸困难发生率[51.7%(31/60)与16.3%(7/43)]高于LOS组(χ^(2)=13.473,P值<0.05),LOS组患儿在呼吸暂停[16.3%(7/43)与1.7%(1/60)]、反应差[34.9%(15/43)与5.0%(3/60)]、血糖异常[14.0%(6/43)与1.7%(1/60)]、皮肤花纹[14.0%(6/43)与3.3%(2/60)]发生率均高于EOS组(χ^(2)值分别为7.466,15.511,5.970,3.944,P值均<0.05)。LOS组患儿白细胞计数(<5×10^(9)/L)发生率[30.2%(13/43)与5.0%(3/60)]明显高于EOS组(χ^(2)值=12.155,P<0.05),LOS组与EOS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水平比较,LOS组均明显高于EOS组(Z=-2.01,-2.35,P值均<0.05);EOS组患儿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占40例(66.6%),其中前两位为表皮葡萄球菌14例,李斯特菌6例。LOS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占35例(81.3%),其中前两位为大肠埃希菌17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两组患儿在败血症并发症及转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下载PDF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与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詹陈洪 林晓佳 +1 位作者 林俊芳 林晓英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表现与高危因素,为新生儿LOS的早期预防与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广东揭阳地区三家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LOS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90例同期在此三... 目的 探讨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表现与高危因素,为新生儿LOS的早期预防与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广东揭阳地区三家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LOS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90例同期在此三家医院住院的未发生败血症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对象的临床资料,归纳统计LOS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S新生儿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反应差59例(65.6%)、发热53例(58.9%)、皮肤颜色异常51例(56.7%)、喂养不耐受38例(4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龄≤34周、无创辅助通气≥7d、出生体重<1500g、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气管插管是新生儿发生L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OS新生儿临床表现不典型,胎龄≤34周、无创辅助通气≥7d、出生体重<1500g、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气管插管等新生儿LOS的高危因素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楚楚 杨祖铭 +1 位作者 王三南 蔡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8例早发型败血症和3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呼... 目的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8例早发型败血症和3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呼吸暂停、腹胀、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温异常、进奶减少、黄疸、皮肤脓疱、气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显著大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最高25.00%(7/28),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38.71%(12/31)。结论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呼吸暂停、腹胀、心率增快症状比早发型败血症更多见,C反应蛋白是早期判断晚发型败血症的重要指标,两型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有所差异,临床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对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芬 彭华保 +2 位作者 朱文军 李胜涛 曾群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7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suPAR对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目的 探讨血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suPAR对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日龄>7d确诊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观察组,根据败血症诊断标准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同期选择本院住院、日龄>7d、无感染的晚期新生儿为对照组.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患儿于疑似感染症状1d内检测血培养,于发病后1d内、4d、10 d检测血suPA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照组排除感染后检测血suPAR及CRP.比较各组新生儿在发病或排除感染后1d内血suPAR、CRP水平,以及败血症组与非败血症感染组存活患儿不同时间点血suPAR、CRP水平变化,并以败血症组患儿发病1d内血suPAR、CRP水平绘制预测败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共纳入感染性疾病患儿65例,其中败血症组40例,非败血症感染组25例;对照组纳入20例.各组新生儿在发病或排除感染后1d内血suPAR与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败血症组存活患儿suPAR水平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第10天明显低于发病后1d内[9.3(8.2,13.1)ng/ml比18.9(14.8,24.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水平则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下降,第4天与第10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6.8,56.4) mg/L比6.4(2.5,12.0) mg/L,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血suPAR与CRP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败血症组与非败血症感染组在发病后1d内均无死亡病例,存活患儿与后期死亡患儿发病后1d内血suPA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10.6,21.6) ng/ml比22.6(15.4,31.9) ng/ml,Z=-2.063,P=0.039].败血症组患儿发病后1d内血suPAR 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95%CI0.906~1.000,P<0.001),当su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C反应蛋白质 发型败血症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彦超 邵晓珊 赫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NS)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提高疾病的诊断、早期合理运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28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出...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NS)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提高疾病的诊断、早期合理运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28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早发型组(日龄≤3天,n=141)和晚发型组(日龄>3天,n=14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特点。结果早发型组中小于胎龄儿、羊水污染、生后窒息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592、4.372、4.419,P<0.05);早发型组中黄疸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而发热、咳嗽、鼻塞、腹泻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549、51.173、11.203、6.460、4.501,P<0.05);早发型组中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T)均低于晚发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87、-2.618、-6.102,P<0.05);早发型组中糖代谢紊乱、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167、12.185、4.262,P<0.05);285例血培养共培育出289株病原菌,在早发型组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6.06%),而在晚发型组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8.97%)。结论对于小于胎龄儿、早产、羊水污染、生后窒息等围产高危因素的患儿,需警惕早发型NS的发生;对于发热、咳嗽、鼻塞、腹泻等症状,需警惕晚发型NS的发生;对于抗生素的选取,应结合药敏试验及当地病原菌特点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下载PDF
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8
作者 孙兴 刘蓓蓓 +3 位作者 顾则娟 孙小凡 徐微 徐佳忆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ELBWI)发生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 目的:构建并验证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ELBWI)发生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79例VLBWI/ELBWI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LOS 93例为LOS组,未发生LOS 48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发生LOS的影响因素,将单因素中P<0.05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最终纳入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置管时间、禁食时间、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发生史共4个因素构建出VLBWI/ELBWI发生LOS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公式为Y=-2.349-0.003×出生体质量(g)+0.095×外周静脉置管时间(d)+0.198×禁食时间(d)-3.075×EOS发生史。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97,预测敏感度为0.817,特异度为0.780,最佳临界值为0.159。结论: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良好,适用于临床VLBWI/ELBWI中LOS的筛查,可为医护人员尽早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发型败血症 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良娟 施姣 +4 位作者 杨军兰 刘振国 郭金珍 李占魁 李清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2-607,共6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晚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收治的223例血培养阳性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逐年变迁特点。结果223例新生儿中男116例、女107例,...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晚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收治的223例血培养阳性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逐年变迁特点。结果223例新生儿中男116例、女107例,平均胎龄(31.9±1.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584.1±620.9)g,发生LOS的中位年龄为19.0(13.0~27.0)d,早产儿203例、足月儿20例。共检出234株病原菌,以G^(-)菌检出最多(128株,54.7%),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77株;G^(+)菌69株(29.5%);真菌37株(15.8%)。不同年份之间G^(-)菌、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菌和真菌均以2016年检出率最高,G^(+)菌以2014年检出率最高。G^(+)菌、G^(-)菌及真菌组之间发病时间、剖宫产率、胎膜早破时间>18 h、抗生素暴露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的剖宫产率、病死率较高,发病时间较短;真菌组抗生素暴露率、胎膜早破时间>18 h比例较高。肺炎克雷伯杆菌(34.9%)是引起早产儿LOS最常见致病菌。早产儿和足月儿组之间G^(-)菌、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多重耐药菌共109株(46.6%),以ESBLs肠杆菌为主(74株,67.9%)。结论G^(-)菌是NICU中引起LOS的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定期回顾分析NICU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有助于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及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胎龄<32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与早产儿脑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洁 张可 +2 位作者 胡兰 李志华 陈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观察胎龄<32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与早产儿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的4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围生期资料,于纠正胎龄足月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根据败血... 目的观察胎龄<32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与早产儿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的4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围生期资料,于纠正胎龄足月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根据败血症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4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中,晚发型败血症79例(19.8%),其中血培养阳性45例(1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最多见病原体(33.3%)。MRI检查胎龄<32周早产儿脑病发生率28.2%(113/400例),其中,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脑病发生率36.7%(29/79例),无败血症组早产儿脑病发生率26.2%(84/321例),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更易发生早产儿脑病(OR=1.759,95%CI:1.033~2.997,P=0.038)。结论与无败血症组早产儿相比,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更易发生早产儿脑病,提示晚发型败血症可能是早产儿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产儿脑病 发型败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