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的“自媒体”与基层传播的社会功能——以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门板报”实践为案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慧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以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出现的“门板报”为例,呈现这种在战争状态中形成的基层媒介与战争动员、文化宣传之间的关系。“门板报”是晋冀鲁豫根据地发明创造出来的一种流动的“自媒体”,借助可移动的“门板”帮助基层连队在行军打... 以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出现的“门板报”为例,呈现这种在战争状态中形成的基层媒介与战争动员、文化宣传之间的关系。“门板报”是晋冀鲁豫根据地发明创造出来的一种流动的“自媒体”,借助可移动的“门板”帮助基层连队在行军打仗中随时随地开展宣传教育,成为融洽官兵关系、提升战斗力的基层媒介。通过分析门板报的媒介属性、组织机制、传播效应和社会功能,总结出根据地时期基层传播的一般特征。正是这些扎根于基层单位的各种文化传播手段,让普通战士不仅成为这些基层媒介的阅读者、被启蒙者,也成为新闻稿件的生产者和创作主体,使得这些非现代的、非都市的主体在战争中完成文化启蒙,从愚昧的、落后的状态变成理性化的、有行动力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板报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基层媒介化 基层传播
下载PDF
以写作为媒介:基层传播与群众写作运动——以晋冀鲁豫根据地李文波营长写作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慧瑜 《新闻春秋》 CSSCI 2022年第3期19-27,共9页
群众写作运动是根据地时期常见的一种群众教育和文化动员模式。写作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度理性化、知识分子化的行为,在根据地的文化实践中被转换为一种群众化和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本文以晋冀鲁豫根据地《人民日报》中关于李文波... 群众写作运动是根据地时期常见的一种群众教育和文化动员模式。写作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度理性化、知识分子化的行为,在根据地的文化实践中被转换为一种群众化和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本文以晋冀鲁豫根据地《人民日报》中关于李文波营长的写作报道为例,分析群众写作运动的传播机制和社会效应,主要处理三个问题:一是写作对主体的改造,涉及写作主体、写作规范和写作塑造群众主体的文化功能;二是群众写作对新闻生产的改造,以群众写稿为基础的基层通讯员制度让报纸成为参与式和互动性的平台化媒体;三是写作对基层社会的改造,写作承担着基层传播的职能,是对基层社会进行动员和宣传的媒介。这种在基层广泛开展的群众写作运动,需要借助大量“逆向流动”的在地化知识分子和高度基层化的媒介等组织传播的制度才能实现,考察这一现象有助于理解“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党报原则形成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李文波营长写作 主体改造 基层传播
原文传递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动员研究——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报道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许梦宇 吴月红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3-69,共7页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土地改革是一次社会大变革。通过对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刊载的忆苦情、诉苦难、挖苦根等情感层面上和清算、分果实、武装保田等物质层面上的动员内容分析,提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通过高频...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土地改革是一次社会大变革。通过对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刊载的忆苦情、诉苦难、挖苦根等情感层面上和清算、分果实、武装保田等物质层面上的动员内容分析,提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通过高频率、强中心的议程设置,大众化、乡土式的媒介话语,充分发挥了党报的宣传动员功能,为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保障土地改革顺利开展,打赢解放战争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动员 土地改革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下载PDF
1947—1948年农村整党运动的实践与调整——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刘畅 《党史博采(下)》 2023年第1期4-9,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阶级构成日益复杂。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后,党的基层组织中思想不纯、作风不良等问题逐渐暴露,对土改政策的执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脱离群众的认识,中共中央决定通过放手发动群众的... 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阶级构成日益复杂。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后,党的基层组织中思想不纯、作风不良等问题逐渐暴露,对土改政策的执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脱离群众的认识,中共中央决定通过放手发动群众的方式开展整党运动,以确保土改顺利完成。整党运动初期各地过于强调发动群众的彻底性,因而出现了“尾巴主义”的偏向。中共中央发现问题后迅速调整了整党方案,通过公开党的支部,开展群众大会审查党员干部等方式实现了“开门整党”,重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土改工作中的领导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党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开门整党” 群众路线
下载PDF
《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的“鲁迅”
5
作者 柳思旭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4期237-253,共17页
《人民日报》中的“鲁迅”构成了鲁迅研究的重要文本,并成为一种关涉中国政治、文化和精神思想的“影响之源”。若要探析《人民日报》中“鲁迅形象”的建构与演化,对于其前身的考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作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 《人民日报》中的“鲁迅”构成了鲁迅研究的重要文本,并成为一种关涉中国政治、文化和精神思想的“影响之源”。若要探析《人民日报》中“鲁迅形象”的建构与演化,对于其前身的考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作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也根据不同的时代需要和政治诉求重塑着“多样的鲁迅”:从《晋察冀日报》时代的“民族战士”以及“新文化方向”的初步确立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所打造的“文化导师”和“民主战士”,鲁迅不仅在战争语境中成为致力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政治象征,更以“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姿态参与到未来的文化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冀日报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鲁迅纪念 形象建构
下载PDF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历史轨迹与新闻实践
6
作者 夏康健 徐杭燕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83,共4页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作为《人民日报》前身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其创刊经历及新闻实践是党媒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史料回溯,发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两年的办报实践中始终坚持党...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作为《人民日报》前身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其创刊经历及新闻实践是党媒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史料回溯,发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两年的办报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本色、始终坚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新闻文风,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新闻实践 党性 人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