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磐的《野菜谱》 被引量:2
1
《中国文化》 1990年第1期176-177,共2页
我對王西樓很感興趣。他是明代的散曲大家。我的家鄉會出一個散曲作家,我總覺得是奇怪的事。王西樓寫散曲,在我的家鄉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在他以前,他的同時和以後,都不曾聽說有別的寫散曲的。西樓名磐,字鴻漸,少時薄科舉,不應試,在高郵... 我對王西樓很感興趣。他是明代的散曲大家。我的家鄉會出一個散曲作家,我總覺得是奇怪的事。王西樓寫散曲,在我的家鄉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在他以前,他的同時和以後,都不曾聽說有別的寫散曲的。西樓名磐,字鴻漸,少時薄科舉,不應試,在高郵城西築樓居住,與當時文士談咏其間,自號西樓。高郵城西瀕臨運河,王西樓的名曲《朝天子·咏喇叭》:“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菜谱 王磐 曲作家 科舉 《救荒本草》 王鸿渐 眼子菜 袭虚 可青
下载PDF
華中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程家穎批校本《有獲齋文集》述略
2
作者 陳冬冬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附:李道平小傳及李道平著述簡目《有獲齋文集》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1788—1844),湖北安陸人,字尊王,號遠山、涓上先生,私謐端文。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曾候選直隸州判、注選知縣,又曾任國史館謄録、嘉魚縣教諭。有《周易集解纂... 附:李道平小傳及李道平著述簡目《有獲齋文集》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1788—1844),湖北安陸人,字尊王,號遠山、涓上先生,私謐端文。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曾候選直隸州判、注選知縣,又曾任國史館謄録、嘉魚縣教諭。有《周易集解纂疏》《易筮遺占》《有獲齋文集》、道光《安陸縣誌》等著作多部。其中以《纂疏》最爲知名,是清代《易》學注疏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道平 批校本 易集解 本朝 易筮 州判 遺占 國史
原文传递
漢代畫象石古拙藝術的多方面性
3
作者 戴定九 《汽车与社会》 2021年第7期60-61,共2页
漢代畫象石的美術題材的多方面性,為我國美術史增添了很重要篇章,它幾乎是當時社金曰的I面鏡子,它集當時文學、歷史、天文、地理、哲學等社會思想意識的内容。
关键词 漢代 古拙
原文传递
漢代畫象石古拙藝術的多方面性
4
作者 戴定九 《汽车与社会》 2020年第13期60-61,共2页
漢代畫象石的美術題材的多方面性,為我國美術史增添了很重要篇章,它幾乎是當時社會的一面鏡子,它集當時文學、歷史、天文、地理、哲學等社會思想意識的内容。
关键词 漢代 古拙
原文传递
翁方綱時文理論探微——以《復初齋時文》《帖經舉隅》爲中心
5
作者 李文韜 《古籍研究》 2020年第1期58-70,共13页
《復初齋時文》《帖經舉隅》是翁方綱關於時文的代表性著作,既收録時文評點、時文各題的題解,又有關於時文文體的專論,反映出翁方綱對時文創作、時文理論極爲深刻的認識。翁方綱時文理論以經學爲根柢,圍繞經學旨歸而展開,具體體現在文... 《復初齋時文》《帖經舉隅》是翁方綱關於時文的代表性著作,既收録時文評點、時文各題的題解,又有關於時文文體的專論,反映出翁方綱對時文創作、時文理論極爲深刻的認識。翁方綱時文理論以經學爲根柢,圍繞經學旨歸而展開,具體體現在文氣、機法、詞章三個方面,構建起了學人之時文的理論體系。同時,在正面建構以經學爲根柢的學人之時文之外,翁方綱亦對崇尚奇險的江西時文風尚進行了批評,以此呼應並深化了以經學爲本、以古雅爲宗的學人之時文主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復初齋 帖經舉隅 翁方綱 經術 學人之
原文传递
鋼筆墨水字迹在不同老化條件下消褪實驗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張銘 《文津学志》 2019年第1期352-360,共9页
鋼筆墨水是民國時期手稿、檔案等珍貴文獻的主要書寫材料。幾種主要墨水字迹的耐久性在不同的老化方式下區别明顯。實驗研究表明乾热老化對藍黑墨水和純藍墨水具有一定影響;濕热老化對藍黑墨水具有一定影響,對純藍墨水影響很大;紫外老... 鋼筆墨水是民國時期手稿、檔案等珍貴文獻的主要書寫材料。幾種主要墨水字迹的耐久性在不同的老化方式下區别明顯。實驗研究表明乾热老化對藍黑墨水和純藍墨水具有一定影響;濕热老化對藍黑墨水具有一定影響,對純藍墨水影響很大;紫外老化對紅墨水和純藍墨水影響很大。不同墨水字迹材料的保存措施應有針對性,保存環境應有所區别、有所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國獻保護 手稿 鋼筆墨水 老化 褪色 色差
原文传递
試論駢文在日本的傳播序論
7
作者 道坂昭廣 《骈文研究》 2017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駢文因講究技巧而被人批評。但是只要遵循規則,任何人都可以寫作。所以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東亞各國也得以廣泛使用。日本奈良時代的一些墓誌及寫經識語跋文,甚至752年編纂的日本最初漢詩集《懷風藻》記載的詩序作品,可以評價爲完整的駢... 駢文因講究技巧而被人批評。但是只要遵循規則,任何人都可以寫作。所以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東亞各國也得以廣泛使用。日本奈良時代的一些墓誌及寫經識語跋文,甚至752年編纂的日本最初漢詩集《懷風藻》記載的詩序作品,可以評價爲完整的駢文作品。這種文學體裁需要適合的場所和時間,以及適合的表現形式。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説,這種新文學體裁不僅僅是一種文學,更是一種承載文化的載體。對仗、平仄交替之外,在特定的場合表現特定的用典,駢文都有嚴格的規定。駢文是賦予這種載體實際内容的重要方式。撰寫文章時,自由創作其實並非易事,反而越有明確的規範越容易創作。因此,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説,駢文或許是一種容易學習的文體。完整的駢文的規則,不應該將它看做缺點,而應看作爲東亞漢字文化圈的發展貢獻的長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良代駢 《懷風藻》 詩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