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 被引量:217
1
作者 冯益民 曹宣铎 +5 位作者 张二朋 胡云绪 潘晓萍 杨军录 贾群子 李文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简要论述了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讨论了西秦岭造山带的性质。西秦岭造山带自800Ma左右以来,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后才形成现今的西秦岭造山带。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西秦... 简要论述了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讨论了西秦岭造山带的性质。西秦岭造山带自800Ma左右以来,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后才形成现今的西秦岭造山带。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西秦岭有着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和格局。在洋陆演化阶段属板块构造体制,以多陆块洋为特征的洋陆格局;在板内伸展阶段属板内裂谷和裂陷盆地体制,以板内伸展盆地体系为特征的海陆格局;在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属陆内盆山体制和陆内盆山格局。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碰撞—陆内型"复合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显生宙 构造演化 构造格局 造山带性质
下载PDF
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蘑菇云”模型 被引量:139
2
作者 路凤香 郑建平 +2 位作者 李伍平 陈美华 成中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7-108,共12页
从地幔类型、地球物理资料、岩石学研究成果 3方面讨论了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认为古老岩石圈地幔物质以亏损玄武质组分的橄榄岩为主 ,岩石密度低 ,具上浮性质 ,是克拉通稳定的主要原因 ,不可能发生因重力诱发的拆沉作用... 从地幔类型、地球物理资料、岩石学研究成果 3方面讨论了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认为古老岩石圈地幔物质以亏损玄武质组分的橄榄岩为主 ,岩石密度低 ,具上浮性质 ,是克拉通稳定的主要原因 ,不可能发生因重力诱发的拆沉作用。白垩纪晚期—新生代地幔成分为饱满的二辉橄榄岩 ,地温高 ,明显有别于古老地幔。该热地幔物质呈“蘑菇云”状上涌 ,蘑菇云之间仍有古老地幔的残留体 ,二者多数呈陡边界接触 ,这是东部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与此同时岩石圈伸展导致岩石圈减薄。中生代中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地温很高、地壳厚度大 ,但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古老岩石圈地幔中的低速、低阻物质为流体和低熔程度的熔体 ,它们呈脉状、透镜状 ;新生代地幔中的该物质为含熔体的软流圈物质 ,它们呈多个蘑菇云状 ;中生代地幔中的低速物质可能为大量的玄武质熔体 ,呈蘑菇云平流层状。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明显 ,克拉通稳定时期及新生代时期层圈之间相互作用的活跃带位于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生宙 地幔演化 蘑菇云模型 橄榄岩 拆沉作用
下载PDF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81
3
作者 张兴洲 马玉霞 +4 位作者 迟效国 张凤旭 孙跃武 郭冶 曾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9-1285,共17页
以国家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该区积累的大量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已发表的数据,对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早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以稳定的大陆地块... 以国家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该区积累的大量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已发表的数据,对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早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以稳定的大陆地块为主体,而非两大板块间多岛洋演化形成的造山带。东北地区的各地块均具有前寒武纪—早前寒武纪、甚至是太古宙的古老基底,它们在早古生代早期(490~510Ma)同时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和花岗质岩浆侵入。350~450Ma,各地块均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以普遍缺失这一时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记录为标志。从早古生代晚期开始,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至少已存在2个早古生代早期固结的微陆块,即额尔古纳—兴安微陆块和松嫩—佳木斯微陆块,这2个微陆块向北分别与俄罗斯境内的额尔古纳微陆块和布列亚微陆块相连。二者在早石炭世沿北北东向展布的开鲁—嫩江—黑河—诺拉—索霍提(Nora-Soukhotin)一线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东北亚晚古生代大陆板块。西拉沐伦河断裂西端被北北东向构造所截,向东延至开鲁—嫩江断裂,并没有延伸到松辽盆地内,说明西拉沐伦河断裂可能与开鲁—嫩江碰撞带的形成有关。从晚石炭世开始,东北亚大陆板块整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至少在中国境内具有北陆南海的构造-沉积古地理格局,早期发育以火山岩为主的断陷盆地,到中二叠世演化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中生代以来,东北地区的构造体制转换及物质成分演化不仅仅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转换的结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的演化对该区现今构造体制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证据显示,大兴安岭北部的得尔布干断裂、内蒙古中部的贺根山断裂和黑龙江省东部的跃进山断裂可能并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 显生宙 构造演化 大地构造
下载PDF
中国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方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肖庆辉 邱瑞照 +7 位作者 邓晋福 李廷栋 莫宣学 洪大卫 卢欣详 王涛 吴福元 谢才富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中国大陆造山带花岗岩可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的中亚造山带、秦祁昆造山带和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为与大洋发育有关的造山带花岗岩,东区主体的东北、华北和华南是形成于中国大陆拼合之后的燕山期造山带花岗岩。根据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形... 中国大陆造山带花岗岩可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的中亚造山带、秦祁昆造山带和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为与大洋发育有关的造山带花岗岩,东区主体的东北、华北和华南是形成于中国大陆拼合之后的燕山期造山带花岗岩。根据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形成背景、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以阿尔泰、东昆仑、华北燕山、东北和南岭造山带花岗岩为例讨论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的关系,区分出中国大陆的5种大陆地壳生长方式:阿尔泰式是古亚洲洋背景上形成的古生代对流地幔物质、热输入和上地壳混合为主的方式;东昆仑式是元古代造山带TTG陆壳背景基础上古生代—早中生代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元古宙造山带基底的方式;东北式是燕山期中亚造山带背景上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显生宙陆壳的生长方式;燕山式是燕山期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太古宙基底的方式;南岭式燕山期对流地幔输入大陆的是以热为主、物质为辅,大陆地壳生长是以陆壳物质再循环为主(零增长)的生长方式。它们构成中国大陆显生宙地壳生长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花岗岩 大陆地壳生长 显生宙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南方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简史 被引量:65
5
作者 王清晨 蔡立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25-1040,共16页
中国南方的构造格架以众多造山带围绕扬子克拉通分布为特征。这些造山带分别形成于古生代(华南造山带)和中—新生代(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松潘-甘孜造山带、三江造山带、右江造山带和沿海造山带)。在造山带中散布着保山地块和南海地块等... 中国南方的构造格架以众多造山带围绕扬子克拉通分布为特征。这些造山带分别形成于古生代(华南造山带)和中—新生代(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松潘-甘孜造山带、三江造山带、右江造山带和沿海造山带)。在造山带中散布着保山地块和南海地块等微陆块。本文以扬子克拉通为中心,概述了中国南方显生宙构造古地理演化的主体面貌,并归纳了其对海相烃源岩堆积的制约关系,指出制约和影响中国南方古地理演化的几个主要的构造事件为: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早期的大陆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形成事件,古生代中期华南造山带形成演化事件,古生代晚期张裂事件,中生代古特提斯洋闭合造山事件,侏罗纪以来的太平洋板块俯冲事件,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事件等。本文还指出,上述这些事件延续的时间有限,变形强度在空间上也有差异,对于油气成藏和晚期调整的影响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才能对研究中国南方油气分布规律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显生宙 古地理 构造事件 海相烃源岩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十二站晚古生代后造山花岗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2
6
作者 隋振民 葛文春 +1 位作者 徐学纯 张吉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79-2686,共8页
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十二站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钾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h定年结果为298Ma,属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十二站岩体岩石化学以高钾(4.82%~6.06%)为特征,属于钾玄质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 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十二站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钾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h定年结果为298Ma,属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十二站岩体岩石化学以高钾(4.82%~6.06%)为特征,属于钾玄质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和Rb、Th、K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的特征,是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后造山阶段的产物。岩体的Hf同位素将大兴安岭北部兴安地块的地壳增生时间限定在显生宙,而额尔古纳地块地壳增生主要发生在新元古代-显生宙,暗示两地块具有不同的早期地壳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晚古生代 造山花岗岩 特征 地质意义 post Late Paleozoic 钾长花岗岩 额尔古纳地块 地壳增生 岩体 显生宙 后造山 高场强元素 二长花岗岩 演化历史 岩石化学 岩浆活动 新元古代 地块碰撞
下载PDF
华北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 被引量:54
7
作者 杨振宇 马醒华 +2 位作者 孙知明 黄宝春 周烑秀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1998年第S1期44-56,共13页
在较详细地补充报道了华北地块早古生代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国内外一些公认的古地磁数据可靠性标准,以及岩石地层是否受后期的构造改造(如旋转作用)和热作用(如重磁化)等标准,对这些新老数据作了较为严格筛选,选出一批可靠性较高、易于... 在较详细地补充报道了华北地块早古生代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国内外一些公认的古地磁数据可靠性标准,以及岩石地层是否受后期的构造改造(如旋转作用)和热作用(如重磁化)等标准,对这些新老数据作了较为严格筛选,选出一批可靠性较高、易于被国内外同行普遍接受的数据.编制了一条华北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并讨论了华北地块显生宙的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块 显生宙 古地磁视极移曲线
原文传递
华南和华北陆块显生宙的古地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44
8
作者 翟永建 周烑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2-307,共16页
本文采用给每个岩石单元的古地磁极以单位权的方法,对目前收集到的、并按一定可靠性判据选择出来的华南和华北陆块的古地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绘制了它们的显生宙视极移曲线。进而根据古地磁结果,分析了两大陆块显生宙的构造演化,着... 本文采用给每个岩石单元的古地磁极以单位权的方法,对目前收集到的、并按一定可靠性判据选择出来的华南和华北陆块的古地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绘制了它们的显生宙视极移曲线。进而根据古地磁结果,分析了两大陆块显生宙的构造演化,着重探讨了它们的碰撞时限和拼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生宙 古地磁 构造演化 华南 华北
下载PDF
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锦轶 曲军峰 +20 位作者 张进 刘建峰 许文良 张拴宏 郭瑞清 朱志新 李亚萍 李永飞 王涛 徐学义 李智佩 柳永清 孙立新 简平 张昱 王励嘉 彭树华 冯乾文 王煜 王洪波 赵西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识,介绍了与该区地壳构造格局和成矿地质背景有关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造山区 显生宙 地壳构造格局 造山过程 成矿地质背景
下载PDF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沉积层序的初步研究——前寒武纪(1800~600Ma)一级层序划分及其与显生宙的一致性 被引量:39
10
作者 梅冥相 周洪瑞 +1 位作者 杜本明 罗志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7-59,共13页
举世闻名的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 ,地层厚度近万米 ,分布时限为 1 0 0Ma左右 (1 80 0~60 0Ma)。以岩相及相序为基础 ,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为研究核心 ,在这套厚度巨大的前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 63个三级层序 ,可进一步划... 举世闻名的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 ,地层厚度近万米 ,分布时限为 1 0 0Ma左右 (1 80 0~60 0Ma)。以岩相及相序为基础 ,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为研究核心 ,在这套厚度巨大的前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 63个三级层序 ,可进一步划归为 2 2个二级大层序 ,4个一级超层序。4个一级超层序 ,不但代表了 1 80 0Ma到 60 0Ma的周期为 2 0 0Ma至 40 0Ma的沉积旋回 ,加上显生宙和两个一级旋回 ,表明了全球系统各圈层的一系列重大变异与银河年旋回存在明显的成因联系。尽管对地层记录中隶属不同级别沉积层序的间断面所代表的间断时限的绝对年限还难以精确估价 ,而建立在岩相及相序基础之上的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研究 ,是从复杂而不完整的地层记录中寻找出更多规律性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对生物地层分辨率不高的前寒武纪地层 ,尤其显得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序 中新元古代 一级层序 显生宙 前寒武纪
下载PDF
浙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地壳演化──Ⅰ.显生宙花岗岩类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一先 赵振华 +1 位作者 包志伟 李献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5,共15页
浙江显生宙花岗岩包括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用钻石U-Pb年龄确定了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的存在,并讨论了各期花岗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钛、锶、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岩石成因。加里东和印支期花岗岩是元... 浙江显生宙花岗岩包括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用钻石U-Pb年龄确定了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的存在,并讨论了各期花岗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钛、锶、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岩石成因。加里东和印支期花岗岩是元古宙基底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燕山期花岗岩类是壳幔混合花岗岩。加里东和印支期两次构造运动较弱。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岩意味着中生代发生了地壳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生宙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地壳演化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显生宙全球古板块再造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李江海 王洪浩 +1 位作者 李维波 周肖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基于前人对全球古板块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最新的古地磁数据库和ArcGIS方法,辅以洋壳扩张、俯冲带以及区域构造等研究成果,完成了对显生宙以来全球古板块的再造及构造演化探讨。相比前人研究,本系列图件采用了最新数据,加强了高质量数... 基于前人对全球古板块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最新的古地磁数据库和ArcGIS方法,辅以洋壳扩张、俯冲带以及区域构造等研究成果,完成了对显生宙以来全球古板块的再造及构造演化探讨。相比前人研究,本系列图件采用了最新数据,加强了高质量数据在板块再造中的权重,并通过"幔源法"对部分板块的古经度进行了校正,同时细化了对中国3大陆块的研究。全球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涉及到潘诺提大陆、冈瓦纳大陆、劳俄大陆、泛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旋回及多个大洋盆地的扩张和闭合。中生代一新生代以来不同构造域的发育与消亡在时空上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造成洋陆格局的变迁和大陆面积的持续增加。不同板块的聚合过程常伴随长距离漂移、大幅度旋转运动以及聚合后的减速。新、老超大陆之间以翻夹模式裂解和聚合,即随着超大陆内部裂解、扩张,外侧聚敛、旋转,逐渐发生内、外板块边界的转折。泛大陆构造格局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二叠纪规模最大,其形态不完整,有扇状洋盆缺口(古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以及板内走滑运动调整。泛大陆聚合过程中至少出现4种板块汇聚碰撞方式:追尾式碰撞、侧向式碰撞、错车武碰撞和拥堵式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板块再造 显生宙 泛大陆 冈瓦纳 构造演化 构造域
下载PDF
新疆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Nd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显生宙地壳生长的意义 被引量:39
13
作者 韩宝福 王式洸 +3 位作者 孙元林 江博明 洪大卫 加加美宽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7期1829-1832,共4页
最近几年,新疆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作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吸引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关于碱性花岗岩的时代、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本文报道的是关于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Nd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及其对于显生宙地壳生长的意义.
关键词 碱性花岗岩 地壳生长 显生宙 钕同位素 花岗岩
原文传递
扬子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及地块运动特征 被引量:33
14
作者 吴汉宁 吕建军 +2 位作者 朱日祥 白立新 郭斌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1998年第S1期69-78,共10页
在重新审视已有古地磁研究结果基础上,利用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早古生代的古地磁数据,建立了扬子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为研究扬子地块乃至整个中国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古地磁依据.
关键词 扬子地块 显生宙 古地磁视极移曲线 地块运动
原文传递
秦岭显生宙古海洋演化 被引量:28
15
作者 殷鸿福 彭元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05-611,共7页
从寒武纪到中三叠世末,西伯利亚-中国东部-澳大利亚这个"轴心"由东西向沿赤道排列状态顺时针旋转成为南北向沿子午线排列状态。同时华北与华南均向西伯利亚方向漂移并最终与之合并为亚洲大陆。在这个总过程中,秦岭海经历了4个阶... 从寒武纪到中三叠世末,西伯利亚-中国东部-澳大利亚这个"轴心"由东西向沿赤道排列状态顺时针旋转成为南北向沿子午线排列状态。同时华北与华南均向西伯利亚方向漂移并最终与之合并为亚洲大陆。在这个总过程中,秦岭海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1)早古生代北秦岭小洋盆及南秦岭小洋盆及裂陷深海盆的演化;(2)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压性环境下南北秦岭的拼合及泥盆纪海盆的沉积分异;(3)晚海西-早印支期南张北压环境下中秦岭裂陷海盆及北秦岭残余海盆的演化;(4)印支期秦岭地区分中、晚两幕褶皱成山,海域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生宙 古海洋 演化阶段 秦岭
下载PDF
显生宙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古地磁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程国良 孙宇航 +1 位作者 孙青格 王立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78,共10页
根据古地磁数据可靠性的试用判据,对华北、杨子、塔里木中国三大稳定地块显生宙的构造古地磁数据做了初步检验,考虑古极点的密集区,选用229个古极点以“世”或“纪”为单位进行统计,获得三大稳定地块显生宙综合古地磁视极移曲线... 根据古地磁数据可靠性的试用判据,对华北、杨子、塔里木中国三大稳定地块显生宙的构造古地磁数据做了初步检验,考虑古极点的密集区,选用229个古极点以“世”或“纪”为单位进行统计,获得三大稳定地块显生宙综合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以此为基本依据,结合地质构造、古生物和全球古地理重建图的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三大稳定地块运动演化的大致轮廓,华北、杨子、塔里木地块碰撞、拼接时限和方式以及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运动演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大地构造 构造演化 显生宙 视极移曲线 古地理重建图
下载PDF
中国北方显生宙富碱侵入岩年代学和Nd、Sr、Pb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7
作者 阎国翰 牟保磊 +11 位作者 许保良 何国琦 韩宝福 王式洸 童英 任康绪 杨斌 洪大卫 乔广生 许荣华 张任祜 储著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9-76,共8页
本文根据笔者十几年来对中国北方显生宙富碱侵入岩的年代学和Nd、Sr、Pb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①中国北方显生宙富碱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而早古生代和新生代罕见;②在华北地台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富碱侵入岩... 本文根据笔者十几年来对中国北方显生宙富碱侵入岩的年代学和Nd、Sr、Pb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①中国北方显生宙富碱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而早古生代和新生代罕见;②在华北地台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富碱侵入岩的ε_(Nd)(t)均为负值;而兴蒙—北疆地槽区的ε_(Nd)(t)则为正值。在ε_(Nd)(t)-ε_(Sr)(t)图解上,前者投影点主要落在富集地幔演化趋势线附近,而后者投影点主要落在亏损地幔演化线附近。在地球不同区域铅模式图上,地台区钾长石铅投影点大部落在地幔演化线附近,而地槽区的则落在地幔与造山带演化线之间。以上事实说明华北地台区富碱侵入岩的物质来源与富集地幔关系密切,而地槽区的则与亏损地幔关系密切。同时也揭示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华北地台区上地幔具有富集性,而兴蒙—北疆地槽区上地幔则具亏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生宙 富碱侵入岩 年代学 钕、锶、铅同位素 中国北方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政语 林舸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中扬子地区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块 ,自基底形成至今 ,陆块南北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其中 ,古生代以来的后四期造山作用控制与发育了区内海陆相四套含油气系统 ,加里东及印支早期造山作用利于原生海盆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形... 中扬子地区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块 ,自基底形成至今 ,陆块南北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其中 ,古生代以来的后四期造山作用控制与发育了区内海陆相四套含油气系统 ,加里东及印支早期造山作用利于原生海盆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形成 ;印支晚期—喜山期造山作用对其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 ,但利于陆相含油气系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显生宙 构造演化 含油气系统 造山作用 原生海盆
下载PDF
深层气理论分析和深层气潜势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史斗 刘文汇 郑军卫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6-244,共9页
近年来的一些文献表述深层气时在"深层"和"深部"名词概念上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费解。就沉积层而言,宜将生油主带(生油窗)作为"深"的界限,从此界限开始到基底以上地层范围的天然气统统称为"深层气&quo... 近年来的一些文献表述深层气时在"深层"和"深部"名词概念上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费解。就沉积层而言,宜将生油主带(生油窗)作为"深"的界限,从此界限开始到基底以上地层范围的天然气统统称为"深层气";就整个地球而言,宜将沉积层结晶基底和该基底以下的天然气统统称为"深部气"。当然,还应更多地注意来源于深部"深生浅储"的"深层气"。深层气的形成与地壳烃类形成的垂直分带性有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沉积盆地油气形成分带性理论对勘探实践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油气地质科研和勘探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油气形成分带性理论中油相消失和气相生成带开始门限指标的局限性。不同盆地有不同深度的生油主带,因而也有不同深度范围生气主带(干气带)。腐泥型有机质的演化需要更高的活化能,而需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深度,其生气主带深于腐殖型有机质源岩层的位置。生气主带有机质演化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温度、深度和时间是重要因素,引起深层温度升高的条件有地球动力和深部热流等。古生界以前的重大生物地质事件为深层气形成准备了有机质及其演化条件,从物质基础上讲,深层气有巨大的资源潜势。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观点及其他新观点为研究深层气提供了新的思路,岩石圈的烃类资源远未枯竭,被发现和开采的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气 油气形成的分带性 油相 干气带 门限指标 显生宙 生物地质事件 生物灭绝 地球动力学 烃圈
下载PDF
显生宙海水成分、碳酸盐沉积和生物演化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颜佳新 伍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简述了显生宙海水成分演化的特征、识别标志和成因解释模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不同时期海水的成分的差异,特别是海水的x(Mg)/x(Ca)值,导致了文石海、方解石海时期的碳酸盐沉积和早期成岩作用均存在差异,甚至影响了盆地深... 简述了显生宙海水成分演化的特征、识别标志和成因解释模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不同时期海水的成分的差异,特别是海水的x(Mg)/x(Ca)值,导致了文石海、方解石海时期的碳酸盐沉积和早期成岩作用均存在差异,甚至影响了盆地深部成岩流体的特征。显生宙海生生物的演替和盛衰,特别是简单生物(如钙藻和海绵)和高产率生物(如造礁生物和碳酸盐沉积物主要生产者),明显体现了海水的x(Mg)/x(Ca)值周期性变化对海生生物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同样体现在古生代末期的生物大绝灭及随后的生物复苏样式上,在生物更替事件研究中应引起重视。因此,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研究必须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成分 碳酸盐沉积 生物演化 显生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