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治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查联合随访 被引量:10
1
作者 施辛 黄宏 +4 位作者 吾为一 杨辰 顾爱萍 苏玉华 刘秀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试验联合检测对于早期梅毒的随访意义。方法病史在1年以内的61例一期梅毒患者和77例二期梅毒患者,于治疗后,每3个月接受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捕获ELISA联合检测,为时2年。结果RPR试验不同... 目的探讨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试验联合检测对于早期梅毒的随访意义。方法病史在1年以内的61例一期梅毒患者和77例二期梅毒患者,于治疗后,每3个月接受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捕获ELISA联合检测,为时2年。结果RPR试验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6.2%(3个月时)、31.5%(6个月时)、61.5%(9个月时)、83.8%(12个月时)、90.7%(15个月时)、92.3%(18个月时)、94.6%(21个月时)、95.3%(24个月时)。Tp-IgM检查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25.4%(3个月时)、56.5%(6个月时)、86.2%(9个月时)、97.1%(12个月时)、100.0%(15个月时)。其中,一期梅毒RPR试验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8.2%(3个月时)、31.1%(6个月时)、57.4%(9个月时)、75.4%(12个月时)、83.6%(15个月时)、85.2%(18个月时)、100.0%(21个月时),Tp-IgM检查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45.9%(3个月时)、85.2%(6个月时)、98.4%(9个月时)、100.0%(12个月时)。二期梅毒RPR试验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2.6%(3个月时)、28.6%(6个月时)、58.4%(9个月时)、81.8%(12个月时)、84.4%(15个月时)、88.3%(18个月时)、90.9%(21个月时)、92.2%(24个月时),Tp-IgM检查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9.1%(3个月时)、33.8%(6个月时)、71.4%(9个月时)、94.8%(12个月时)、100.0%(15个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梅毒 梅毒螺旋体 IGM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抗体检测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11-2020年老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婉苹 汤少开 +5 位作者 杨韵青 彭嘉俊 钟雪莲 罗权 叶兴东 王建琴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700例...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700例,发病率从2011年的109.96/10万增长到2020年的129.13/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早期显性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13.32/10万下降到2020年的2.60/10万,三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4.29/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20/10万,两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隐性梅毒报告数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1年的83.98%上升到2020年的97.06%。男女性别比为1.76∶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93.8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01.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50.15%)、家务及待业人员(20.07%)和农民(15.70%)为主,74.02%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72.11%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27.34%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感染。结论广州市老年梅毒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教干预和筛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梅毒 显性梅毒 隐性梅毒 发病率
原文传递
梅毒的发病机理
3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年第4期448-454,共7页
0020梅毒患者外周血Th1Th2及Th17类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徐祥(盐城市中心血站)//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370~13712012年3月-2013年3月采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一期梅毒和23例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清中干扰素-... 0020梅毒患者外周血Th1Th2及Th17类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徐祥(盐城市中心血站)//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370~13712012年3月-2013年3月采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一期梅毒和23例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IL-4,IL-10,IL-17水平,并以25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一期梅毒组血清IL-2水平升高,二期梅毒组血清IL-2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感染 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 酶免疫吸附试验 健康献血者 干扰素-γ 梅毒螺旋体 外周血清 显性梅毒 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性传播疾病
4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2年第6期378-385,共8页
20023866我国性病学主要期刊初步调查/宋海霞(山东解放军401医院妇产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4).-280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调查性病学文献在我国期刊中的分布,找出核心期刊19种,其中《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载文量最多,达216篇占... 20023866我国性病学主要期刊初步调查/宋海霞(山东解放军401医院妇产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4).-280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调查性病学文献在我国期刊中的分布,找出核心期刊19种,其中《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载文量最多,达216篇占12.23%,是首选核心期刊,并对文献的利用提出建议。(原文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乳头状瘤 显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 心理治疗 胎传梅毒 皮肤病与性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支原体感染 张孝友 性病防治 非淋菌性尿道炎 女阴假性湿疣 绒毛状小阴唇 阿奇霉素分散片 丽珠奇乐 二期梅毒 人乳头瘤病毒 除疣汤 念珠菌性阴道炎 男性尿道炎 皮肤科学 肤阴洁洗液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对二期显性梅毒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平玉 廖康煌 +1 位作者 徐明 王侠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了解皮质类固醇对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11例用皮质类固醇的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及 20例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 检测,并分别于治疗后的 15 d及 3、 6、 9、 12个月 ,随访两组梅毒... 目的了解皮质类固醇对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11例用皮质类固醇的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及 20例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 检测,并分别于治疗后的 15 d及 3、 6、 9、 12个月 ,随访两组梅毒患者的皮损及快速血 浆反应素试验( RPR)情况。结果 11例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梅毒患者其外周血 CD3+、 CD4 +显著低于未用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组;其皮损的消退及 RPR转阴率在 3个月内显著低于对照 组。结论皮质类固醇可使二期梅毒患者的外周血 CD3+、 CD4+下降,从而影响梅毒患者近 期皮损的消退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梅毒 糖皮质激素类 T淋巴细胞 预后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2在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永锋 王晓华 +4 位作者 郑道城 毕超 蔡碧珊 梁春梅 伍露娜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77-279,286,共4页
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在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梅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LR2的表达水平,并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①显... 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在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梅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LR2的表达水平,并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①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LR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LR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二期梅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TRUST试验滴度≥1:8组的患者外周血TLR2的表达水平略高于TRUST试验滴度<1:8组,但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LR2的表达水平与血清TRUST滴度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TLR2的表达水平低下提示梅毒患者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和细胞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梅毒 TOLL样受体 单核细胞
下载PDF
ELISA与TPPA检测二期显性梅毒皮疹患者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梅 陈谦 顾训梅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8年第1期91-92,共2页
二期显性梅毒皮疹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由感染苍白螺旋体所引起,临床表现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可侵袭人体不同器官,且病情进展并不明显,有部分患者患病时可能伴随多种复杂症状,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均无明显... 二期显性梅毒皮疹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由感染苍白螺旋体所引起,临床表现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可侵袭人体不同器官,且病情进展并不明显,有部分患者患病时可能伴随多种复杂症状,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均无明显疾病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价值 显性梅毒 ELISA 患者 TPPA 皮疹 检测 慢性疾病
原文传递
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继红 李琼仙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5期161-162,共2页
目的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两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3例梅毒患者,其中54例显性梅毒,19例隐性梅毒,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目的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两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3例梅毒患者,其中54例显性梅毒,19例隐性梅毒,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在接受半年的治疗之后,54例显性梅毒患者中3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21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19例隐性梅毒患者中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16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在治疗前后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梅毒螺旋体抗体微量血凝滴度(GMT)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不管是显性梅毒患者,还是隐性梅毒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很大,且显性梅毒患者的转阴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显性梅毒患者的感染时间、病史较为清楚,医生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有效提高了显性梅毒患者的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梅毒 隐性梅毒 治疗 非特异性抗体滴度 变化
下载PDF
梅毒感染流行的新趋势探讨
9
作者 杨延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B12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筛检患者梅毒结果模式及年龄、性另q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目前本地区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对4500例标本同时用TP-Ab(ELISA法)和TRUST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标本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结果共检出梅毒共118例,其中... 目的分析输血前筛检患者梅毒结果模式及年龄、性另q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目前本地区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对4500例标本同时用TP-Ab(ELISA法)和TRUST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标本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结果共检出梅毒共118例,其中显性梅毒18~50岁,男性21例,阳性率0.85%,女性34例,阳性率1.7%,(U=6.139,P〈O.05)男女之比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高;50-80岁,男性25例,阳性率1.1%,女性10例,阳性率0.5%(U=3.978,P〈O.05)男女之比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比女性高。潜伏梅毒18~50岁,男性8例,阳性率0.3%,女性6例,阳性率0.3%,(U=0.033,P〉0.05)男女之比无显著性差异;50~80岁,男性lO例,阳性率0.4%,女性4例,阳性率0.19%,(U=1.584,P〉0.O5)男女之比无差异j合计18~50岁男性梅毒患者29例,阳性率为1.2%;女性梅毒患者40例,阳性率2.0%(U=4.548,P〈O.05,;男女之比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高;50-80岁男性患者35例,阳性率1.4%;女性梅毒患者14例,阳性率0.69%(U=5.587,P〈O.05);男女之比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比女性高。先天梅毒1d至3岁10例,阳性率0.22%,经检查其父母均为显性梅毒或/和潜伏梅毒感染者。结论患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化,为预防和避免院内感染,掌握当前患者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有助于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梅毒 显性梅毒 潜伏梅毒
下载PDF
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3、白介素15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永锋 陈文静 +4 位作者 王晓华 孙希凤 吴兴中 薛耀华 吴铁强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6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5(IL-15)与显性梅毒的相关性。方法:设立42例显性梅毒患者为实验组,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出静脉血,应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IL-13和IL-15。结果:实验组IL-13和IL-15浓度均数稍高于正常对照组... 目的:评价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5(IL-15)与显性梅毒的相关性。方法:设立42例显性梅毒患者为实验组,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出静脉血,应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IL-13和IL-15。结果:实验组IL-13和IL-15浓度均数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显性梅毒中,随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的增加,IL-13和IL-15的浓度也上升,浓度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IL-13和IL-15两者之间浓度的高低不存在相关性。结论:IL-13和IL-15参与了梅毒的免疫过程,并随着梅毒血清滴度的增加,IL-13和IL-15浓度随之增加,但未发现TH1向TH2漂移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梅毒 IL-13 IL-15 相关性
下载PDF
性传播疾病
11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3期85-94,共10页
性传播疾病致男性不育实验室探讨,医疗机构对性传播的传染病监测管理体会,白介素-4、12和干抗素-γ在早期显性梅毒转归中的动态变化,早期先天性梅毒62例临床分析,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新生儿期先天梅毒36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传播疾病 早期先天性梅毒 临床分析 白介素-4 男性不育 监测管理 医疗机构 动态变化 显性梅毒 护理体会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和IL-2、6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12
作者 汤晓娴 彭明喜 +3 位作者 张亚琴 董国飞 吴忠孝 许德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75-377,共3页
目的:观察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与血清中IL-2、6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强度)以及TLR2阳性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IL-2、6水平,并以6... 目的:观察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与血清中IL-2、6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强度)以及TLR2阳性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IL-2、6水平,并以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一期低于二期梅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CD14+细胞的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一期低于二期梅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显性梅毒患者IL-2、IL-6均高于对照组,一期患者IL-2高于二期但IL-6低于二期,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TLR2的表达水平与TLR2+CD14+阳性率、IL-2无明显相关性,与IL-6呈显著正相关;IL-2与IL-6呈显著负相关。④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水平、TLR2+CD14+阳性率、IL-2、IL-6男女之间的表达无差异。结论:梅毒感染时TLR2、IL-2、IL-6显著增高且与病程有关,但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梅毒 TOLL样受体2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住院病人梅毒诊治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冰 陈华根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12A期3509-3509,共1页
目的:探讨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检测的必要性。方法:根据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感染史和临床症状诊治住院病人中梅毒患者。结果:在住院患者中发现隐性梅毒和显性梅毒感染者。结论:有必要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关键词 梅毒 显性梅毒 隐性梅毒 住院病人
下载PDF
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华仙 祝国光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年第3期181-181,共1页
近年来,我们对梅毒病例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在进行非特性抗体测定中,发现显性梅毒比隐性梅毒的非特异性抗体下降快,阴转率高,为此笔者将本门诊经正规治疗后的73例梅毒患者进行非特异性抗体变化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显性梅毒 隐性梅毒 非特异抗体滴定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