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昼夜动态血压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瑾 洪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血压 昼夜血压 病情 血压监测
原文传递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返回病房48h内昼夜血压变化的观察
2
作者 陈小凤 潘佩珍 +2 位作者 应玉花 古爱灵 高金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7-0061,共5页
调查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返回病房48h内昼夜血压变化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108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第1个24h昼间、夜间及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及血管活性药调节次数均大于第2个2... 调查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返回病房48h内昼夜血压变化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108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第1个24h昼间、夜间及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及血管活性药调节次数均大于第2个24h,第1个24h昼间、夜间及24h平均舒张压均低于第2个24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2例重返ICU,IC U重返率为1.9%。以并发症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第1个24h昼间平均CVP、第1个24h 24h平均CVP和有无吸烟史是其影响因素;以住院时间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有第2个24h夜间平均脉压。根据第1个24h杓型昼夜血压节律出现与否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发现术前舒张压,第1个24h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阳性组均低于阴性组(P<0.05,P<0.01),血管活性药调节次数,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48h内,应密切关注其第1个24h昼夜血压变化、术前收缩压及第2个24h夜间平均脉压,积极给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术后 病房 48h 昼夜血压
下载PDF
氨氯地平治疗20例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监测
3
作者 孙晓滨 《现代临床医学》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我们于1994年8月至1995年4月选用氨氯地平(amlodipine)4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20例,并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其降压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门诊高血压病患者22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入... 我们于1994年8月至1995年4月选用氨氯地平(amlodipine)4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20例,并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其降压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门诊高血压病患者22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入选前均行体检、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尿素氮、肌酐、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动态血压监测 中度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偶测血压 24小时血压 治疗前后 靶器官损害 血压诊断 昼夜血压
全文增补中
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婷婷 王莉 +5 位作者 娄莹 庞会敏 黄一玲 康健 华潞 李一石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患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年龄分为<40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型及清晨血压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患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年龄分为<40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杓形、非杓形、反杓形和超杓形血压者分别为45.19%、41.35%、7.37%和6.09%。杓形血压在<40岁的青年组比例最高(65.00%),反杓形血压在≥60岁的老年组比例最高(18.92%)。性别对血压类型无明显影响,仅反杓形血压比例男性低于女性(P<0.01),其他血压类型男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例患者清晨高血压比例高达96.5%。年龄对清晨高血压比例无明显影响,而性别对清晨高血压比例有影响:男性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血压节律异常比例较高,男性患者更易发生清晨高血压,应根据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制定个体化降压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昼夜血压 清晨高血压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塞昼夜血压的监测
5
作者 徐谦 吴卫平 朱克 《神经药理学报》 2000年第2期33-,35,共2页
1994年以来,我们对5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压进行了24h监测,对其昼夜血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血压节律变化发生的机制,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5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 52~81岁,平均 62.2±5.6岁,均... 1994年以来,我们对5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压进行了24h监测,对其昼夜血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血压节律变化发生的机制,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5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 52~81岁,平均 62.2±5.6岁,均经头颅CT确诊,病程3~22天,平均14.6±2.8天,梗塞部位全部位于底节区,有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1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昼夜血压 多发性腔隙脑梗塞 夜间血压 血压 血压节律紊乱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昼夜血压、心率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严孙杰 潘时中 +2 位作者 张松菁 郑勇 赵淑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和昼夜血压、心率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 38例正常对照组和 84例糖尿病患者 ,包括A组 (正常蛋白尿 ) 4 8例、B组 (微量蛋白尿 ) 2 0例、C组 (大量蛋白尿组 ) 16例。结果... 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和昼夜血压、心率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 38例正常对照组和 84例糖尿病患者 ,包括A组 (正常蛋白尿 ) 4 8例、B组 (微量蛋白尿 ) 2 0例、C组 (大量蛋白尿组 ) 16例。结果 :A组糖尿病患者已有夜间血压和心率增高 ,昼夜血压、心率下降幅度及部分心率变异指标的降低 ;随蛋白尿增多 ,上述指标异常加重 ,并出现白昼血压和心率增高。A、B、C组分别有 5 4 .17%、75 .0 0 %和 87.5 0 %的患者出现昼夜血压节律消失 ,而对照组仅有 2 1.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自主神经病变 心率 自主神经功能 昼夜血压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昼夜血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闯 张焱 +3 位作者 高文妹 刘华兵 何海萍 全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6期555-557,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早晚服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昼夜血压的影响。方法对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检测,分为2组;A组,即杓型组(n=18);B组,即非杓型组(n=23),将B组患者又分左旋氨氯地平早晨组(n=11)与晚上组...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早晚服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昼夜血压的影响。方法对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检测,分为2组;A组,即杓型组(n=18);B组,即非杓型组(n=23),将B组患者又分左旋氨氯地平早晨组(n=11)与晚上组(n=12),口服剂量2.5mg/1次/d。治疗第8周末复查动态血压。结果早晨和晚上服药组平均日间收缩压(dSBP)与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与舒张压(nD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早、晚服药对dSBP、dDBP的降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nSBP、nDBP的降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服药使高血压非杓型转为杓型比例高于早晨服药。结论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能使部分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夜间血压,保护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血压 杓型血压 非杓型血压 昼夜血压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波动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8
作者 鲍洁 何汝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55-856,共2页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老年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昼夜血压 患者 24H动态血压监测 病理状态 变异 夜晚 行为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及左房内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洪德志 熊水才 +5 位作者 何忠丽 吴美华 曾胜强 徐成伟 王洪 欧阳长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6期2798-2801,共4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及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302例病人,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并发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病人)和正常组(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及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302例病人,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并发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病人)和正常组(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心房颤动且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各151例。采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24 h同步监测,比较昼夜血压(包括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左房内径)及左房内径变化。结果并发组平均舒张压、最高舒张压、最低舒张压和左房内径均高于正常组;并发组入院收缩压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夜间舒张压反杓型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入院收缩压高于24 h平均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病人需关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由于病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舒张压明显增高,且易出现反杓型血压及左房增大,进而影响降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房颤动 昼夜血压 血压变异性 左房内径
下载PDF
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规律与降压药物的选择
10
作者 曾玉卿 郭桂生 +1 位作者 刘云芳 倪晋明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2-32,39,共2页
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临床上称为肾性高血压。依其病变部位将肾性高血压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由肾血管病变引起,另一种由肾实质病变引起。其中以慢性小球肾炎,慢性肾实质病变所引起的高血压最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 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临床上称为肾性高血压。依其病变部位将肾性高血压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由肾血管病变引起,另一种由肾实质病变引起。其中以慢性小球肾炎,慢性肾实质病变所引起的高血压最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规律和特点,目的为了选择降压药物提供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降压药物 血压波动 肾实质 慢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节律变化 肾血管病变 昼夜血压 病变部位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心电变化关系研究
11
作者 车京霞 陈启华 邵积彪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患者 血压 动态血压 心电变化 关系研究 昼夜血压 监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李宁 《中原医刊》 2004年第21期2-3,共2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昼夜血压峰值分布规律 ,评价血压监测价值。方法 :采用CB 180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 2 4小时血压 ,按时间段统计峰值血压。结果 :男性收缩压在上午、下午、傍晚检出率高 ,其间无明显差别 ,而舒张压以下午高 ,夜间...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昼夜血压峰值分布规律 ,评价血压监测价值。方法 :采用CB 180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 2 4小时血压 ,按时间段统计峰值血压。结果 :男性收缩压在上午、下午、傍晚检出率高 ,其间无明显差别 ,而舒张压以下午高 ,夜间二者检出率接近。女性收缩压以上午、下午最高 ,舒张压以下午最高 ,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峰值检出率差别不大。结论 :不论男女 ,在上、下午收缩压最高值出现几率最大 ,舒张压最高值在下午出现几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 舒张压 检出率 动态血压监测仪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意义 夜间 昼夜血压 男性 观察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者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特点
13
作者 胡立群 陈曙光 +3 位作者 蔡其云 杨玲 刘骏 王子先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者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特点 ,对 46例老年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功率谱测定 ,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老年EH者的 2 4h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SBP和DBP之负荷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 目的 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者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特点 ,对 46例老年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功率谱测定 ,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老年EH者的 2 4h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SBP和DBP之负荷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SBP、DBP负荷值均 >3 0 % ,老年EH组昼夜血压有显著差异 ,白天比夜间明显升高 ,老年EH组之心率变异功率谱中高频指标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老年EH者昼夜血压有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血压 心率变异性 老年人 动态血压 心率变异功率谱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心率变异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14
作者 陈仁清 任定远 +2 位作者 洪小英 陈水琴 王志花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伴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等监测,分析昼夜血压变化、血压负荷、...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伴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等监测,分析昼夜血压变化、血压负荷、血压类型及心率变异功率频谱指标。结果 (1 )左心室肥厚组2 4hSBP、2 4hPP、SBP负荷值尤其夜间SBP负荷值均较非左心室肥厚组偏高,两组差异显著;而DBP及DBP负荷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2 )左心室肥厚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而非左心室肥厚组以杓型血压为主。(3 )两组HRV功率频谱改变比较,左心室肥厚组HRV昼夜节律性减弱甚至消失;而非左心室肥厚组HRV呈昼夜节律变化。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自主神经损害明显,在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尽可能减少血压负荷,恢复血压昼夜节律,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及防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昼夜血压 心率变异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5
15
作者 华琦 皮林 +2 位作者 李东宝 刘力松 刘荣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匹配的两组 ,夜间血压下降率 <10 %为非杓型组 ,≥ 10 %为杓型组。应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 ...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匹配的两组 ,夜间血压下降率 <10 %为非杓型组 ,≥ 10 %为杓型组。应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 3 3 8例初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特点。结果 非杓型组 2 4h收缩压、2 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 ,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心肌质量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明显增加 ,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减慢 ;心房收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流速积分及A/E比值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昼夜血压节律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心肌质量
原文传递
临界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金华 刘爱军 +2 位作者 孙涛 马驰骋 刘爱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8期2540-2541,共2页
目的研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探讨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50例临界性高血压患者,配带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分M1(9:00~20:00),M2(21:00~5:00),M3(6:00~8:00)3个时间段连续监测24h血压。结果①24h平均血压(134... 目的研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探讨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50例临界性高血压患者,配带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分M1(9:00~20:00),M2(21:00~5:00),M3(6:00~8:00)3个时间段连续监测24h血压。结果①24h平均血压(134±13)/(91±8)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93±9)mmHg及夜间血压平均值(125±19)/(84±11)mmHg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而白昼收缩压平均值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②M1及M3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均值明显高于M2(P<0.001);③24h最高、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差值较大,犤分别为(177~109)/(103~53)mmHg犦;④舒张压负荷值均>10%(M354.7%,M149.3%,M222.1%)。结论①临界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较大,随测血压较难做出正确诊断;②由于昼夜血压波动范围较大(脉压值增大),易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因此应重视对临界高血压的及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性高血压 昼夜血压变化 诊断 流行病学特征 血压测定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过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血压监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佳岚 高国伟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2期4205-4208,共4页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监测(ABPM)过程中夜间频繁测量血压是否会对老年受查者睡眠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干扰夜间血压的真实变化,使血压昼夜节律曲线产生偏移等结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210医院干部病房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监测(ABPM)过程中夜间频繁测量血压是否会对老年受查者睡眠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干扰夜间血压的真实变化,使血压昼夜节律曲线产生偏移等结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210医院干部病房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患者入院后行两次ABPM检查:第一次行ABPM检查夜眠前不予药物干预睡眠(干预前组),第二次行ABPM检查于睡眠前给予阿普唑仑0.8 mg口服(干预后组)以模拟不受夜间ABPM干扰的睡眠情况。记录干预前后两次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干预前后血压昼夜形态(杓型、非杓型、反杓型、深杓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SBPRR),夜间舒张压下降率(NDBPRR),晨峰血压(MBPS),起床后2 h内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BPL),舒张压负荷值(nDBPL)。结果患者两次行ABPM检查,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在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NSBPRR、NDBPRR、晨间收缩压均值、nSBP-SD、nSBPL、nDBP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PM检查过程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从而造成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昼夜血压形态出现偏差、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增大、夜间血压负荷值比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睡眠 昼夜血压节律
下载PDF
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元会 石洁 +3 位作者 商秀洋 褚瑜光 吴华芹 李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IMT分别为(0.17±0.08)cm、(0.14±0.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老年 血压 颈动脉硬化 昼夜血压节律
下载PDF
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权 左绍秀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I发生情况分为无脑梗死组(n=41)与脑梗死组(n=19)。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24 h...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I发生情况分为无脑梗死组(n=41)与脑梗死组(n=19)。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脑梗死组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ST段改变和T波改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改变患者比例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无脑梗死组,昼夜血压节律低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杓型血压类型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无脑梗死组,反杓型血压类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ACI患者较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昼夜血压升高、血压节律降低,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有助于发现患者血压和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有利于高血压人群中ACI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心电图 24 h动态血压 血压 急性脑梗死 昼夜血压节律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帆 汪浡 +2 位作者 白一苹 兀花妮 余小佳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71-972,共2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病情监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高血压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16例为疾病组,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116名为健康组。同时采用动态心电记录仪与动态血压测定仪对两组研... 目的探讨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病情监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高血压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16例为疾病组,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116名为健康组。同时采用动态心电记录仪与动态血压测定仪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同步监测,并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昼夜血压水平、血压类型以及HRV(心率变异性)参数情况。结果疾病组患者的收缩压反杓型高血压率明显高于舒张压反杓型高血压率(P<0.05);健康组昼夜血压水平及HRV参数情况均显著优于疾病组(P<0.05)。健康组的SDNN与RMSSD水平均均高于疾病组。结论通常情况下,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昼夜血压水平普遍较高,且以收缩压反杓型高血压较为多见。另外,其HRV参数中的SDNN与RMSSD水平亦相对较低。而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的同步监测能够快速分析出上述相关指标,有利于临床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以及给予其第一时间的有效治疗,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 昼夜血压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