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1
1
作者 陈效逑 张福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分析了北京近 50年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显示 :(1)北京各种春季物候的多年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步性、顺序性 ;(2 )各种春季物候现象出现的早晚与春季月份的气温波动有高度相关 ,与生长季的积温和年平均气温的相... 分析了北京近 50年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显示 :(1)北京各种春季物候的多年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步性、顺序性 ;(2 )各种春季物候现象出现的早晚与春季月份的气温波动有高度相关 ,与生长季的积温和年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也较高 ,这说明用物候做农时预报是有科学根据的 ;(3)用积分回归法作了气温对春季物候影响的统计分析 ,结果说明不同时期的气温波动对物候的影响系数是变化的 ;春温波动的影响系数是正的 ,而且愈近该物候出现期 ,其影响系数愈大 ,可以说该时期是这种物候现象的温度敏感期 ;冬温的影响系数是负的 ,说明较冷的冬温有利于打破冬季休眠 ,其值虽然不大 ,但它的生态意义不可忽略 ;(4 )近 50年来 ,北京春季物候经历了 3个周期的早晚振荡 ,近十几年来北京春季物候持续偏早 ,特别是近 10年 ,其偏早天数创历史记录 ,这与北京近年持续的暖冬相一致。现阶段正处于北京春季物候偏早期的峰区 ,估计未来 10多年春季物候仍持续偏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物候变化 气候变化 北京 春季 气温 异常偏早期 积分回归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3
2
作者 吴国雄 毛江玉 +1 位作者 段安民 张琼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40,共13页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季风 南亚高压 气候研究 孟加拉湾 最新进展 夏季降水 春季 冬季 东部
下载PDF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15
3
作者 周秀骥 徐祥德 +2 位作者 颜鹏 翁永辉 王建林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7-334,共8页
综合分析研究2000年春季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揭示了沙尘暴天气在起沙、扬沙、水平输送以及沉降过程中关键动力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3~4月份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起沙的动力条件与春季冷空气活动等气候因素有关,并与北... 综合分析研究2000年春季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揭示了沙尘暴天气在起沙、扬沙、水平输送以及沉降过程中关键动力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3~4月份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起沙的动力条件与春季冷空气活动等气候因素有关,并与北方土壤干土层面积、地面风场摩擦速度呈异常显著相关.沙尘暴活动特征可用起沙-扬沙-远距离输送综合物理模型来描述.研究结果为我国沙尘暴预报理论和治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 春季 沙尘暴 动力学 气溶胶 摩擦速度
原文传递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100
4
作者 黄荣辉 顾雷 +3 位作者 徐予红 张启龙 吴尚森 曹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36,共17页
利用我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卫星测得的OLR和高云量资料、SST和 137°E次表层海温资料以及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 利用我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卫星测得的OLR和高云量资料、SST和 137°E次表层海温资料以及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暖状态 ,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 ,在这种情况下 ,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气旋性距平环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 ,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早 ;并且 ,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暖状态 ,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强 ,在这种情况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 ,在 6月中旬和 7月初存在明显的突跳 ,从而使得东亚季风雨带在 6月中旬明显由华南北跳到江淮流域 ,并于 7月初由江淮流域北跳到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这将引起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夏季风降水偏少 ,并往往发生干旱 ,而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正常或偏多。相反 ,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冷状态 ,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弱 ,在这种情况下 ,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反气旋性距平环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 ,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晚 ;并且 ,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冷状态 ,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弱 ,在这种情况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 ,在 6月中旬或 7月初向北突跳并不明显 ,而是以渐进式向北移动 ,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对流活动 东亚夏季风 年际变化 江淮流域 南海夏季风 春季 干旱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西北春季降水与太平洋秋季海温的异常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96
5
作者 李耀辉 李栋梁 赵庆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 (区 ) 89个测站的 1 960~ 1 994年历年春季 (3~ 5月 )的月、季总降水量和北太平洋 1 0°S~ 50°N ,1 2 0°E~ 80°W范围内的秋季 (9~ 1 1月 )平均海表温度 ,通过EOF ,REOF,SVD等方法 ,对我国西...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 (区 ) 89个测站的 1 960~ 1 994年历年春季 (3~ 5月 )的月、季总降水量和北太平洋 1 0°S~ 50°N ,1 2 0°E~ 80°W范围内的秋季 (9~ 1 1月 )平均海表温度 ,通过EOF ,REOF,SVD等方法 ,对我国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和前期秋季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遥相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秋季北太平洋SSTA的主要型态是ElNi no/LaNi na分布型 ,其次是副热带太平洋海温东西反相变化的异常型态 ,而最强的异常信号区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区域性异常是中国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另外还有南北反相和东西反相分布型。西北地区春季降水有 5个主要异常区域 :高原东部边缘区、西北东部区、北疆区、青海高原区、南疆东部及河西区。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与次年春季西北地区区域性降水异常之间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这种关系在两者的其它空间关系中是第一位的。副热带太平洋海温东正 (负 )西负 (正 )异常空间型态与西北东部的降水负 (正 )异常相对应。另外 ,秋季ElNi no/LaNi na之后的次年 3月和 5月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普遍以偏多 /偏少为主 ,而 4月份则相反 ,表现为高原东部边缘区的降水异常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春季 降水 海温 异常特征 空间遥相关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89
6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沈新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6,共7页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等个别优势种,并决定浮游植物分布趋势,中肋骨条藻大量繁殖而造成年际间数量大幅波动,其中2001年浮游植物数量猛增,平均总量高达8262 17×104ind/m3,密集中心浮游植物数量已接近赤潮细胞密度;外海高盐水系入侵程度加强,与春季浮游植物高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数量分布 春季 长江口
下载PDF
一种K干旱指数在西北地区春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1
7
作者 王劲松 郭江勇 倾继祖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9-717,共9页
用西北地区140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春季降水、蒸发资料,计算了一种K干旱指数,并制定了干旱标准,分析了西北春季干旱的气候特征。对K干旱指数与改进的Palmer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作了比较分析;同时利用没有参加干旱指标... 用西北地区140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春季降水、蒸发资料,计算了一种K干旱指数,并制定了干旱标准,分析了西北春季干旱的气候特征。对K干旱指数与改进的Palmer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作了比较分析;同时利用没有参加干旱指标划分的2001~2005年乌鲁木齐、玉树、兰州和西峰4个代表站(分别代表干旱、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降水、蒸发独立样本资料对制定的干旱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是重旱的高发区;新疆北部偏南地区、甘肃北部、南部和东部、宁夏北部、青海东南部、陕西北部是中旱的高发区;新疆西部、甘肃南部、青海西部、陕西东部是轻旱的高发区。K干旱指数对西北春季干旱有较好的监测能力;改进的Palmer干旱指数对干旱区的干旱监测效果好,但对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干旱监测有一定的局限;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对轻旱和重旱监测效果好,对中旱监测能力差。在2001~2005年的检验中,再次证明改进的Palmer干旱指数对西北地区干旱监测有一定的局限,K干旱指数对西北地区的干旱监测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春季 K干旱指数 干旱监测
下载PDF
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春季污染的特征 被引量:72
8
作者 王荟 王格慧 +1 位作者 高士祥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大流量采样器,于2002年春季(3月)对南京市城区PM10、 PM2 5(大气中粒径dp≤10或2.5μm的颗粒物)进行了研究测定,并对其水溶性组分及pH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春季污染严重,PM10超标率达83%.PM2 5全部超标,超标倍数为... 采用大流量采样器,于2002年春季(3月)对南京市城区PM10、 PM2 5(大气中粒径dp≤10或2.5μm的颗粒物)进行了研究测定,并对其水溶性组分及pH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春季污染严重,PM10超标率达83%.PM2 5全部超标,超标倍数为1.8~4.9.PM2 5的酸性明显强于PM10-PM2.5中水溶性组分占总量的24.4%,其中,阴离子约为8.0%,水溶性金属元素+NH4+约为8.9%,TOC约为7.5%.这些水溶性组分对干、湿沉降的酸度影响较大,且主要以细颗粒的形态存在,其在大气中滞留时间较长,对人类的影响深远,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春季 PM10 PM2.5 水溶性组分 大气颗粒物 污染
下载PDF
1999年春季渤海中部及其邻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被引量:78
9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1 位作者 徐俊 陈凯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003-2016,共14页
研究了 1999年春季覆盖渤海中部、渤海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30个测站两遍大面调查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 ,共发现浮游植物 4门 33属 6 5种 (不包括未定名物种 ) ,以硅藻为主。优势种主要为 :冰河拟星杆藻 (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 研究了 1999年春季覆盖渤海中部、渤海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30个测站两遍大面调查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 ,共发现浮游植物 4门 33属 6 5种 (不包括未定名物种 ) ,以硅藻为主。优势种主要为 :冰河拟星杆藻 (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虹彩圆筛藻 (Coscinodiscus oculus- iridis)、太阳双尾藻 (Ditylum sol)、刚毛根管藻 (Rhizosolenia setigera)、布氏双尾藻 (Ditylumbrightwellii)、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膜状缪氏藻 (Meuniera membranacea)、派格棍形藻 (Bacillaria paxillifera)、加拉星平藻 (Asteroplanus karianus)、圆海链藻 (Thalassiosira rotula)、卡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castracanei)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 nitzschia pungens)。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 ,其高值区分布在渤海中部靠近渤海海峡处。浮游甲藻在渤海海峡局部区域形成高值区。两遍大面站调查期间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变化较大 ,原因主要是春季以小细胞为主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物种演替较快 ,另外春季的大风过程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两遍大面站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增长趋势 ,温度和硅酸盐浓度的增加是导致调查期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E5站浮游植物群落的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渤海 群落结构 春季
下载PDF
北半球春季植被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71
10
作者 龚道溢 史培军 何学兆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514,共10页
利用1982年到2000年的探路者NDVI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北半球春季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前7对模态对总的协方差平方和的解释率高达91%以上,反映出NDVI和气温的相关性非常高。第一对模态解释率达42.6%,显示北个... 利用1982年到2000年的探路者NDVI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北半球春季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前7对模态对总的协方差平方和的解释率高达91%以上,反映出NDVI和气温的相关性非常高。第一对模态解释率达42.6%,显示北个球最显著的NDVI响应中心在西西伯利亚。其次是北美大陆,中心在其中东部。第三对及以后的模态反映的是次一级的空间特征。分析表明这些NDVI-温度的耦合模态受大尺度的大气环流系统的显著影响。9个重要的大气环流指标能解释整个北半球NDVI方差的55.6%,其中对欧洲、北美东南部、北美西北部、亚洲高纬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最突出。因此,研究未来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区域特征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环流系统的可能变化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温度变化 NDVI 气候变化 空间差异 大气环流 北半球 春季
下载PDF
2000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66
11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3 位作者 浦一芬 刘强 符建中 张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59-266,共8页
2000年春季北京频频发生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北京市大气环境状况。对4月6日北京地区发生的特大沙尘暴化学元素成分的分析表明北京春季沙尘污染极为严重。沙尘暴期间,20种元素总质量浓度高达1536 μg/m3,是1999... 2000年春季北京频频发生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北京市大气环境状况。对4月6日北京地区发生的特大沙尘暴化学元素成分的分析表明北京春季沙尘污染极为严重。沙尘暴期间,20种元素总质量浓度高达1536 μg/m3,是1999年同期的31.4倍。即使沙尘暴过后,污染依然严重,元素总质量浓度仍高达 338.7 μg/m3,是1999年春季的 7倍。研究还发现,沙尘暴期间来自远方的大粒子占了很大的比例,绝大多数的元素浓度在粒径大于16μm处出现一个非常高值,远高于其他谱段的浓度;在沙尘暴后及其他时间,还没有观测到这种谱分布。沙尘暴期间的粗粒子(d>2μm)数浓度是沙尘暴后的20倍以上,细粒子(d< 2 μm)的数浓度是沙尘暴后的 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谱分布 沙尘天气 数浓度 总质量 观测 沙尘污染 春季 大粒 发生
全文增补中
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 被引量:74
12
作者 刘国光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共5页
两年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3年春季讨论会上,我曾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要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为题作了一个发言。当时讨论焦点之一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两年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社会公平... 两年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3年春季讨论会上,我曾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要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为题作了一个发言。当时讨论焦点之一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两年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社会公平问題受到社会上日益增多的关注。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无关系。最近,我写了《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一文,作为2005年春季座谈会发言的续篇,在2005年春季座谈会上发言,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5年 经济形势分析 收入分配问题 宏观经济形势 2003年 效率与公平 社会主义 读者批评 座谈会 讨论会 春季 发言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2
13
作者 赵子文 张复春 +7 位作者 许敏 黄侃 钟维农 蔡卫平 尹炽标 黄少丹 邓哲彤 韦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13-718,共6页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 0 0 3年 1~ 3月广州地区发病的 190例典型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90例病人均以高热起病 ,近距离接触过传染源 ,潜伏期 2...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 0 0 3年 1~ 3月广州地区发病的 190例典型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90例病人均以高热起病 ,近距离接触过传染源 ,潜伏期 2~ 15d ,175例病人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乏力、头痛头晕 ,伴腹泻 4 6例 (2 4 .2 % )。 133例病人肺部无明显体征 ,胸部X线片浸润性阴影在病程初期较轻 ,1周内逐渐或突然加重 ,其中波及两个肺野 93例 ,两肺弥漫性渗出阴影 36例。 36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死亡 11例。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 ,中毒症状明显和肺部阴影扩散时 ,及时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和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结论 本病传染性强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肺部阴影增多和呼吸困难加重时 ,及时应用CPAP和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春季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中国内陆干旱区山区融雪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6
14
作者 王建 李硕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4-670,共7页
气候变化对中纬度山区积雪具有极强的影响,同时雪盖时空变化和融雪径流的波动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本研究选择祁连山黑河流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山区积雪流域的典型区域,分析了自1956~2001年近40余年以来气温、降水、累计降雪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纬度山区积雪具有极强的影响,同时雪盖时空变化和融雪径流的波动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本研究选择祁连山黑河流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山区积雪流域的典型区域,分析了自1956~2001年近40余年以来气温、降水、累计降雪变化的状况和特点以及春季融雪径流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山区积雪流域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的缓慢上升而年降水基本平稳,累积降雪量也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年内气温的上升幅度以1~2月份比较强烈而其他月份气温上升幅度较小.利用基于度-日因子算法的融雪径流模型SRM(SnowmeltRunoff Model)模拟气温上升框架下的融雪径流变化情势结果表明山区积雪流域融雪期在时间上的前移,同时春季融雪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受径流周期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内陆干旱区 山区 中国西北地区 融雪径流模型 气温上升 2001年 年平均气温 黑河流域 时空变化 黑河上游 波动变化 径流变化 周期变化 积雪 中纬度 典型区 祁连山 指示器 子算法 降雪量 融雪期 径流量 趋势 春季
原文传递
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调查及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65
15
作者 郭劲松 陈杰 +3 位作者 李哲 方芳 张超 田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10-2715,共6页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性指数J,对小江回水区的5个监测断面进行了多样性评价并分析了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的H、d和J值分别为1.0975-1.8655、1.3242-1.8604、0.2632-0.4359;各监测断面的营养水平均为中度富营养型,其中渠马断面水质最差,黄石断面水质最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07-04-08的渠马断面,分别达到了8.442×10^5 cells/L和1.887mg/L。小江回水区的藻类种群组成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冬季的硅藻-绿藻为主的结构逐渐向初夏的绿藻-蓝藻为主的结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春季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下载PDF
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3
16
作者 柏晶瑜 徐祥德 +1 位作者 周玉淑 张雪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368,共6页
探讨了春季青藏高原感热的分布特征 ,对高原地区地 气温差与感热的合成分析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年春季高原近地层热力结构分布呈显著差异 ;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南北非均匀异常分布 ,对长江中下游地... 探讨了春季青藏高原感热的分布特征 ,对高原地区地 气温差与感热的合成分析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年春季高原近地层热力结构分布呈显著差异 ;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南北非均匀异常分布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影响 ,即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非均匀异常分布特征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的“强信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青藏高原 感热 长江中下游 夏季降水 旱涝 统计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3
17
作者 李仑格 德力格尔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利用人工增雨飞机和机载PMS粒子探测系统 ,对高原东部地区春季人工增雨主要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结构进行大量探测研究。根据 1995年和 1997年共 15架次的飞行探测资料 ,分析研究了高原东部低层大气气溶胶微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层结的关... 利用人工增雨飞机和机载PMS粒子探测系统 ,对高原东部地区春季人工增雨主要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结构进行大量探测研究。根据 1995年和 1997年共 15架次的飞行探测资料 ,分析研究了高原东部低层大气气溶胶微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层结的关系 ,着重分析了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云粒子、降水粒子以及冰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微物理特征 春季 降水 云层 大气层 降水粒子 云粒子
下载PDF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近280a来祁连山东部地区的春季降水 被引量:60
18
作者 勾晓华 陈发虎 +1 位作者 王亚军 邵雪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利用采自祁连山东部的祁连圆柏样芯样本 ,建立标准化年表 ,并将标准年表的树轮指数与附近的乌鞘岭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年轮指数与 3~ 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5 2 5 .利用标准化年表与 3~ 4月降... 利用采自祁连山东部的祁连圆柏样芯样本 ,建立标准化年表 ,并将标准年表的树轮指数与附近的乌鞘岭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年轮指数与 3~ 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5 2 5 .利用标准化年表与 3~ 4月降水的线性回归方程重建了研究区近 2 80a来的 3~ 4月降水 ,统计检验表明重建结果是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树木年轮 降水重建 春季 标准化年表 温度 线性回归方程
下载PDF
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沙尘天气 被引量:59
19
作者 申彦波 沈志宝 汪万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利用敦煌、北京等5个观测站的大气光学厚度[AOT(λ)]资料,分析了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各站每月都有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AOT(λ=0.50μm)≥1.04]出现,与我国北方历年在春季发生... 利用敦煌、北京等5个观测站的大气光学厚度[AOT(λ)]资料,分析了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各站每月都有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AOT(λ=0.50μm)≥1.04]出现,与我国北方历年在春季发生的沙尘天气的一般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本文还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水平能见度以及沙尘天气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春季 中国北方 大气气溶胶 光学厚度 时空分布 水平能见度 沙尘天气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59
20
作者 梁潇云 刘屹岷 吴国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7-845,共9页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R42L9,进行了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的10年积分,通过两个试验结果的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春、夏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低层西风的阻挡引起了绕流,其北支气流加...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R42L9,进行了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的10年积分,通过两个试验结果的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春、夏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低层西风的阻挡引起了绕流,其北支气流加强了北方冷空气在高原东侧的南下;同时,作为一个弱热源,它的热力作用加强了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气流,为华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暖湿空气。冷暖空气的交汇,加强了华南地区春季的降水。夏季,青藏高原强热源的存在,引起的低层气旋性环流,加强了青藏高原东侧的东亚夏季风,使其向北发展。盛夏,青藏高原“感热气泵(SHAP)”在南亚地区上空低层造成了负涡度和辐散异常,使南亚地区的夏季降水减少,南亚夏季风减弱;在对流层上层高原上空形成负涡源,并通过遥相关加强了伊朗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 大气环流 春季 夏季 地形隆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