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汉简易筮类文献辑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肖从礼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8-70,共3页
《敦煌汉简》中收录的387、388和1787号简均与《周易》有关,其内容与今本《周易》传文完全不同。387和388号简上的"乾"在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易类文献首见,今本《坤》卦在387号简上写作"川"。388和1787号简表明西汉... 《敦煌汉简》中收录的387、388和1787号简均与《周易》有关,其内容与今本《周易》传文完全不同。387和388号简上的"乾"在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易类文献首见,今本《坤》卦在387号简上写作"川"。388和1787号简表明西汉时易筮与日书有融合的现象。这三枚简文性质应属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的易筮类典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汉简 数术
下载PDF
《史记》“卜筮决于天命”思想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象枢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易筮作为古代预测手段,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龟卜,在西汉时本来已经逐渐消失,但司马迁以专篇收录散失的卜辞,这正好说明卜筮这种文化现象的重要性。探究司马迁记载卜筮的原因,除了卜筮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以外,还因为司马迁想通... 易筮作为古代预测手段,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龟卜,在西汉时本来已经逐渐消失,但司马迁以专篇收录散失的卜辞,这正好说明卜筮这种文化现象的重要性。探究司马迁记载卜筮的原因,除了卜筮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以外,还因为司马迁想通过卜筮等神秘文化来实现“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龟卜
下载PDF
華中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程家穎批校本《有獲齋文集》述略
3
作者 陳冬冬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附:李道平小傳及李道平著述簡目《有獲齋文集》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1788—1844),湖北安陸人,字尊王,號遠山、涓上先生,私謐端文。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曾候選直隸州判、注選知縣,又曾任國史館謄録、嘉魚縣教諭。有《周易集解纂... 附:李道平小傳及李道平著述簡目《有獲齋文集》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1788—1844),湖北安陸人,字尊王,號遠山、涓上先生,私謐端文。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曾候選直隸州判、注選知縣,又曾任國史館謄録、嘉魚縣教諭。有《周易集解纂疏》《易筮遺占》《有獲齋文集》、道光《安陸縣誌》等著作多部。其中以《纂疏》最爲知名,是清代《易》學注疏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齋文 李道平 批校本 集解 本朝 州判 遺占 國史 時文
原文传递
《左传》易筮的叙事功用
4
作者 韩再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04-105,112,共3页
《左传》的易筮描写,从历史记录的角度看是春秋时期人们文化思想的反映。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则可以发现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既可以通过易筮揭示人物命运、对人物进行道德评价,也可以通过易筮反映复杂的人物关系;在情节展开方面,其功... 《左传》的易筮描写,从历史记录的角度看是春秋时期人们文化思想的反映。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则可以发现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既可以通过易筮揭示人物命运、对人物进行道德评价,也可以通过易筮反映复杂的人物关系;在情节展开方面,其功用在于使叙事层次脉络清晰,严整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叙事功用
下载PDF
解《左传》《国语》易筮之“八”
5
作者 杨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5,共10页
《左传》《国语》所载三则言"八"的易筮例是"遇艮之八""得贞屯、悔豫,皆八也"和"得泰之八"。"八"为筮数,三则易筮例均属于多爻变动而其不动之爻皆阴的情况,所以自其不动者言之,故言&... 《左传》《国语》所载三则言"八"的易筮例是"遇艮之八""得贞屯、悔豫,皆八也"和"得泰之八"。"八"为筮数,三则易筮例均属于多爻变动而其不动之爻皆阴的情况,所以自其不动者言之,故言"八";同时,因为至少有一阴爻不动,所以其动爻之数区间为2—5个爻位。按此,"得泰之八"就有一阴不动、二阴不动、三阴不动共三类七种可能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国语》 遇艮之八 贞屯悔豫皆八 得泰之八
原文传递
易筮系统·周易逻辑·易象科学
6
作者 王雨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12,共8页
对古代周易筮法应给予科学的剖析和评估,其中虽有巫术和迷信成分,但仍具有某些科学因素。运用控制论、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和逻辑的理论对之给出一种科学的、认知的和逻辑的假设性解释。这一古代的蓍筮法可视为由卦象变换、卦爻辞、现实... 对古代周易筮法应给予科学的剖析和评估,其中虽有巫术和迷信成分,但仍具有某些科学因素。运用控制论、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和逻辑的理论对之给出一种科学的、认知的和逻辑的假设性解释。这一古代的蓍筮法可视为由卦象变换、卦爻辞、现实背景知识三个子系统等构成的复杂大系统之演化过程。其应验率与子系统间的匹配协同程度相关。在逻辑上,这与基于"类推旁通"的综合概然推理相关。可见我们务必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中周易逻辑和易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的研究,予以客观而科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 系统 卦爻辞 理性思维 演绎推理
下载PDF
韩儒金正喜易学考辨蠡探
7
作者 赖贵三 《周易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121-141,共21页
朝鲜王朝(1392~1910)后期名儒金正喜(号秋史、阮堂,1786~1856),曾随嗣父金鲁敬(酉堂,1766~1837)出使清朝,因此机缘遂师事乾嘉名儒翁方纲(覃溪,1733~1818)与阮元(芸台,1764~1849),并笃志研习经学、诗学、金石、书法等,为中韩... 朝鲜王朝(1392~1910)后期名儒金正喜(号秋史、阮堂,1786~1856),曾随嗣父金鲁敬(酉堂,1766~1837)出使清朝,因此机缘遂师事乾嘉名儒翁方纲(覃溪,1733~1818)与阮元(芸台,1764~1849),并笃志研习经学、诗学、金石、书法等,为中韩文化交流佳话。本文以金氏《阮堂集》中《周易虞义考》与《易筮辨》为核心,并就其传习翁、阮二师"汉宋兼采"之经学思想,不废一家,以兼容并蓄的态度作为治学根基。金氏承其师说,于《易》学尤尽心致力于"多闻""阙疑""慎言"治经三原则。而在翁、阮二师教示影响之下,造就金氏兼容汉宋———"博综马郑(汉经),勿畔程朱(宋理)"与"考古证今,山海崇深;核实在书,穷理在心;一源勿贰,要津可寻;贯澈万卷,只此规箴"的治学风格;并能以"考订"作为治经通经的方法与工具,把握考订之学衷于义理的要旨,正是金氏师承翁、阮二师的重要经学蕲向。因此,金氏考辨《易》学之特色,除了能充分发挥考证详实、征引广博、谨慎踏实的考证工夫,也能彰显出"汉宋兼采"的学术态度;整体而言,金氏承绍继创翁、阮二儒之学风,融摄贯通之后,于金石书法学、经学考证,具有实事求是的存古汉学精神,以及实践躬行圣贤之道的宋学风华———"海东儒雅亦中华",可谓善述善继翁、阮二师之学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正喜 翁方纲 阮元 汉宋兼采 《周虞义考》 辨》
下载PDF
先秦易筮反映的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黎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7-41,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卜、筮争胜,《易》筮流行,显示了外在的占问技术的调整和变化,而更为重要的是,支配《易》筮活动、决定《易》筮判断的内在的思想文化内涵也有了变化和发展,这是先秦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思想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