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析“答非所问”——从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角度看
1
作者 李丽艳 《希望月报(上)》 2007年第12期130-130,147,共2页
交际或交流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交际或交流,说话人传递信息、情感或意图,听话人获得信息并了解对方的情感或意图。如果想使听话人明白无误地了解自己的话语,说话人大可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双方交际顺畅进行... 交际或交流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交际或交流,说话人传递信息、情感或意图,听话人获得信息并了解对方的情感或意图。如果想使听话人明白无误地了解自己的话语,说话人大可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双方交际顺畅进行。但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会话中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往往采取某种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答非所问"就是语言交际中人们采取的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方式之一。这也就是说,人们在回答对方提问的过程中,可能是"答非所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 间接表达 格莱斯 行为方式 会话含义 话语理解 交流才能 波伯 明示行为 语境效果
下载PDF
离异夫妻的房产争夺战
2
作者 李悠 《法律与生活》 2014年第21期46-47,共2页
一对离异夫妻,男方无力给付孩子的抚养费,以房产抵抚养费,引发一场房屋所有权诉讼。 "作为父亲,不支付抚养费在先,出尔反尔在后,将来孩子长大了,你还有什么脸面面对他?"2014年7月18日,宋晓敏义愤填膺地指责坐在被告席上的前夫李威... 一对离异夫妻,男方无力给付孩子的抚养费,以房产抵抚养费,引发一场房屋所有权诉讼。 "作为父亲,不支付抚养费在先,出尔反尔在后,将来孩子长大了,你还有什么脸面面对他?"2014年7月18日,宋晓敏义愤填膺地指责坐在被告席上的前夫李威。引起这起诉讼的是李威名下一套拆迁换置的房屋和70万元的拆迁补偿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所有权 协议解除 给你 默示 给付方式 诉讼请求 居住权 民事法律行为 三间 明示行为
原文传递
言语误解产生的说话者因素分析
3
作者 周艳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双方的明示-推理过程,明示与推理是同一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误解产生于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的双向互动中,交际双方均是误解产生的潜在根源。说话者的明示话语是语境假设及推理的依据与前提,为误解的产生提供了可...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双方的明示-推理过程,明示与推理是同一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误解产生于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的双向互动中,交际双方均是误解产生的潜在根源。说话者的明示话语是语境假设及推理的依据与前提,为误解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本文以电影对白为例,对导致言语误解出现的说话者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说话者如何规避误解,顺利进行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者 明示行为 误解
下载PDF
论双关语在交际中的言语分析
4
作者 臧永红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3期112-113,共2页
双关语言简意赅,符合说话人经济原则,但违背了听话人省力原则;听话者必须根据相关的语境及说话者的明示行为,做出最佳关联假设,从无标记的表达形式中找出相关的有标记的信息量。
关键词 双关语 交际 无标记的 明示行为 最佳关联假设
下载PDF
口语交际中的明示手段——语序变换
5
作者 张锦红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7-80,共4页
Sperber&Wilson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但推理只涉及听话人。在说话人一方,交际就是一个明示行为,即说话者表明自身意图的行为。说话者为了表明及准确传达交际意图,会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以便为听话者的推理提供尽可... Sperber&Wilson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但推理只涉及听话人。在说话人一方,交际就是一个明示行为,即说话者表明自身意图的行为。说话者为了表明及准确传达交际意图,会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以便为听话者的推理提供尽可能大的语境。其中,语序的变换就是手段之一,是说话者常用的明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交际 明示行为 推理 语序变换
下载PDF
从关联视角解读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的明示行为
6
作者 杨志霞 《作家》 2015年第4X期65-66,共2页
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引起小说家特蕾西·雪佛兰的创作灵感,由此诞生了风靡畅销书排行榜的同名作品。小说呈现了画作背后画家和少女的一段凄美迷离的情感。而作为认知科学的重要分支的关联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它强大的解... 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引起小说家特蕾西·雪佛兰的创作灵感,由此诞生了风靡畅销书排行榜的同名作品。小说呈现了画作背后画家和少女的一段凄美迷离的情感。而作为认知科学的重要分支的关联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它强大的解释力,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翻译等众多领域。本文试把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相结合,从关联的角度,以及隐喻、伏笔、隐含之意三个方面来赏析解读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作家预设的明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明示行为 隐喻 伏笔 隐含之意
原文传递
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
7
作者 王春梅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年第1期104-105,共2页
一、引言隐喻是修辞学中一个古老的命题,历代学者都在研究它,有许多的理论都在阐释它,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是把人们所不熟悉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当作人们所熟悉的、比较具体的事物来体... 一、引言隐喻是修辞学中一个古老的命题,历代学者都在研究它,有许多的理论都在阐释它,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是把人们所不熟悉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当作人们所熟悉的、比较具体的事物来体验,从非相似中洞察相似。英语中的Metaphor相当于汉语修辞格的"隐喻"或"暗喻",它不露比喻的痕迹,是明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可称之为浓缩的明喻;它常常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所以它的修辞效果更加肯定、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学者 修辞效果 意象美 语境假设 客观对应物 语境效果 诗作者 隐含意义 明示行为 隐喻意义
原文传递
明示拒绝是“为”还是“不为”
8
作者 陈佳佳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7-129,共3页
行政不作为分为依申请的不作为和依职权的不作为,对明示拒绝行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判断其性质。在实际审判工作中正确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关键词 行政不作为 明示拒绝行为 人民群众 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