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清诗学中以意为主的创作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蔡宗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如何描述作者“翻空”的作品想象转化为征实的文字,是困扰明清之前文论家的大难题。陆机《文赋》先用隐晦的比喻来形容行文的动势,结尾时又忽然描述灵感驱动行文的状况,但始终未能打通翻空的想象和征实的书写的关系。刘勰虽然意识到神...
如何描述作者“翻空”的作品想象转化为征实的文字,是困扰明清之前文论家的大难题。陆机《文赋》先用隐晦的比喻来形容行文的动势,结尾时又忽然描述灵感驱动行文的状况,但始终未能打通翻空的想象和征实的书写的关系。刘勰虽然意识到神思最终还得落实到文章构造,故列出成文之“三准”,但却没法阐明神思与三准实施的关系。到了唐代,王昌龄别出心裁,一方面妙用源自书论、动态的“意”描述作者在成文阶段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又用名词性的“意”来代称作品的情感内容,并将此“意”与景物的互动视为连缀文字的原则。明清论意者则沿着王昌龄所开辟的路径,致力于用灵动飞扬的“意”来贯穿统摄作品书写的所有层次,从虚至实,对“意”神妙的气势、意与成文模式、意与文章结构、意与炼情、意与求意取象、意与遣词造句作出极为精辟的阐述。同时,他们还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作出总结,深入探究讨论意与诗法辩证互动,让后者从死法变为活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清文论家解决了描述想象转变为文字过程的难题,从而使古代创作论变得更加宽阔和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论
明清
诗话
意与诗歌写作
意与诗法
原文传递
陶渊明诗渊源辨析——以明清诗话为中心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梦洁
严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4-191,共8页
明清诗话评论陶渊明诗,传承注重渊源的传统,对历代论述陶诗渊源的众多说法进行了细致考辨,证伪论正,推陈出新,堪称历代陶诗研究的集大成。本文以爬梳明清诗话文献为中心,归纳明清诗人对于陶渊明诗渊源的重要论述,辨析陶诗是否"出...
明清诗话评论陶渊明诗,传承注重渊源的传统,对历代论述陶诗渊源的众多说法进行了细致考辨,证伪论正,推陈出新,堪称历代陶诗研究的集大成。本文以爬梳明清诗话文献为中心,归纳明清诗人对于陶渊明诗渊源的重要论述,辨析陶诗是否"出于应璩",陶渊明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关系,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等重要争议问题,以期梳理明清时期陶渊明诗歌典范的建树过程,并通过具体诗作评论的辨析,恰如其分地确认陶诗的特质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渊源辨析
明清
诗话
古诗十九首
诗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思想对中国诗学影响二三题
被引量:
1
3
作者
籍成山
《潍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就儒家大一统观念、实践思想、中庸之道对中国诗学影响的利弊之所在,分别探讨人们过于推崇"意境说"和唐诗、明清诗话根植于现实创作沃土、"温柔敦厚"的诗教和古代诗歌感情收敛等问题。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诗学
意境说
明清
诗话
感情收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诗话与明诗研究——以明初诗史建构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余来明
林沈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12,共7页
诗话作为明清诗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明代诗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学史上有关明代诗歌的诸多认识,都与明清诗话的批评观念密切相关。其中明初诗分五派、明诗"盛于国初"两种看法,即是明清诗话影响明代诗史建构的典型例子。...
诗话作为明清诗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明代诗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学史上有关明代诗歌的诸多认识,都与明清诗话的批评观念密切相关。其中明初诗分五派、明诗"盛于国初"两种看法,即是明清诗话影响明代诗史建构的典型例子。类似观念的形成,是后世批评者在当代观念支配下对诗史进行建构的结果,需要被置于文学史演进的历史现场予以重新检视。如何在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历史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是文学史书写得以正确展开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诗话
明诗
文学批评
文学现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章学视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言古诗评点
5
作者
张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0-66,101,共8页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出现了勃兴的态势;另一方面,七言古诗的写作在唐代经历了从“乐府化”到“散文化”的转变,这也为明清诗话中从文章学的角度分析七言古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诗话
文章学
七言古诗
评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哲学观念到文学内涵的衍化——论明清诗话对孟子“养气说”的接受
6
作者
李华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孟子的"养气说"虽然最初只是传达一种哲学观念,但是后世的文论家却不断发展孟子的这一学说,逐步赋予其文学性内涵。而这一趋势在明清诗话中发展到极致。明清诗论家不仅开始用"气"对林林总总的诗歌进行分类、品评,...
孟子的"养气说"虽然最初只是传达一种哲学观念,但是后世的文论家却不断发展孟子的这一学说,逐步赋予其文学性内涵。而这一趋势在明清诗话中发展到极致。明清诗论家不仅开始用"气"对林林总总的诗歌进行分类、品评,并且也把孟子"养气"的观点带入到明清诗话中,用于探讨不同诗作风格的形成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诗话
孟子
养气说
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话编辑出版刍议——以明清诗话为例
7
作者
郭时羽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9,共5页
诗话具有存亡续绝、择善供览、指导创作、探究诗法等多重价值,日益受到学界重视。近来,明、清诗话整理皆有丰硕成果,尚有数种大型断代诗话整理著作即将面世。而在相关整理点校、编辑出版的过程中,由于诗话本身的特点,易遇到诗句引文、...
诗话具有存亡续绝、择善供览、指导创作、探究诗法等多重价值,日益受到学界重视。近来,明、清诗话整理皆有丰硕成果,尚有数种大型断代诗话整理著作即将面世。而在相关整理点校、编辑出版的过程中,由于诗话本身的特点,易遇到诗句引文、标点、版式等诸多技术问题。文章结合作者自身整理和出版诗话作品的经验,对此略作归纳,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诗话
整理
编辑出版
原文传递
《雅伦》在明清诗话体系中的新定位
8
作者
沈思华
严明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2期483-502,共20页
《雅伦》是明末清初费经虞父子编撰的诗话著作,在明清诗话体系中应该占据怎样的地位至今未有定论。首先,《雅伦》卷帙浩繁(达四十余万字)、体例周密、取材精当,是明清汇编类诗话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在继承前代汇编类诗话的基础上又有新...
《雅伦》是明末清初费经虞父子编撰的诗话著作,在明清诗话体系中应该占据怎样的地位至今未有定论。首先,《雅伦》卷帙浩繁(达四十余万字)、体例周密、取材精当,是明清汇编类诗话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在继承前代汇编类诗话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开创了清代汇编类诗话的新范式,成为第一部涵盖诗法、诗体、诗选、诗论的集大成诗话著作,在明清汇编类诗话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作为一部汇编类诗话,《雅伦》既有“述”又有“论”,在广泛裒辑前人诗论的同时亦提出了自己的诗学观点,爬梳古今诗学沿革,在辨体溯源、论诗取法、诗意创新、诗风辨析等方面,皆能总结前代诗论,察觉风气之变,提出公允之论,引导了清诗话及诗学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四库》馆臣的贬评,清中后期诗坛较少关注《雅伦》,忽视了其在清初诗坛转型期的作用及地位。《雅伦》作为明末清代第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式的诗话汇编,对清初诗坛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显示出独特的诗学价值,这些都值得今人重新辨析并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伦》
明清
诗话
体系
定位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诗学中以意为主的创作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蔡宗齐
机构
香港岭南大学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文摘
如何描述作者“翻空”的作品想象转化为征实的文字,是困扰明清之前文论家的大难题。陆机《文赋》先用隐晦的比喻来形容行文的动势,结尾时又忽然描述灵感驱动行文的状况,但始终未能打通翻空的想象和征实的书写的关系。刘勰虽然意识到神思最终还得落实到文章构造,故列出成文之“三准”,但却没法阐明神思与三准实施的关系。到了唐代,王昌龄别出心裁,一方面妙用源自书论、动态的“意”描述作者在成文阶段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又用名词性的“意”来代称作品的情感内容,并将此“意”与景物的互动视为连缀文字的原则。明清论意者则沿着王昌龄所开辟的路径,致力于用灵动飞扬的“意”来贯穿统摄作品书写的所有层次,从虚至实,对“意”神妙的气势、意与成文模式、意与文章结构、意与炼情、意与求意取象、意与遣词造句作出极为精辟的阐述。同时,他们还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作出总结,深入探究讨论意与诗法辩证互动,让后者从死法变为活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清文论家解决了描述想象转变为文字过程的难题,从而使古代创作论变得更加宽阔和完整。
关键词
创作论
明清
诗话
意与诗歌写作
意与诗法
Keywords
theory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Ming-Qing poetry theory
yi and poetry writing
yi and poetic craft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陶渊明诗渊源辨析——以明清诗话为中心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梦洁
严明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4-191,共8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规划项目"东亚汉诗史初稿"(编号:14AZW007)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东亚汉诗学新论"(编号:2013BWY005)中期成果
文摘
明清诗话评论陶渊明诗,传承注重渊源的传统,对历代论述陶诗渊源的众多说法进行了细致考辨,证伪论正,推陈出新,堪称历代陶诗研究的集大成。本文以爬梳明清诗话文献为中心,归纳明清诗人对于陶渊明诗渊源的重要论述,辨析陶诗是否"出于应璩",陶渊明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关系,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等重要争议问题,以期梳理明清时期陶渊明诗歌典范的建树过程,并通过具体诗作评论的辨析,恰如其分地确认陶诗的特质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陶渊明
渊源辨析
明清
诗话
古诗十九首
诗经
Keywords
Tao Yuanming Poetry Analysis Origin Analysi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思想对中国诗学影响二三题
被引量:
1
3
作者
籍成山
机构
潍坊学院
出处
《潍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文摘
就儒家大一统观念、实践思想、中庸之道对中国诗学影响的利弊之所在,分别探讨人们过于推崇"意境说"和唐诗、明清诗话根植于现实创作沃土、"温柔敦厚"的诗教和古代诗歌感情收敛等问题。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诗学
意境说
明清
诗话
感情收敛
Keywords
Confucian thought,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e theory of imagery moods
poetrycriticism in the Ming & Qing Dynasties
the sentiment restraining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诗话与明诗研究——以明初诗史建构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余来明
林沈妍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1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钟惺全集》整理与研究”(18AZW015)
文摘
诗话作为明清诗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明代诗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学史上有关明代诗歌的诸多认识,都与明清诗话的批评观念密切相关。其中明初诗分五派、明诗"盛于国初"两种看法,即是明清诗话影响明代诗史建构的典型例子。类似观念的形成,是后世批评者在当代观念支配下对诗史进行建构的结果,需要被置于文学史演进的历史现场予以重新检视。如何在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历史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是文学史书写得以正确展开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明清
诗话
明诗
文学批评
文学现场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章学视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言古诗评点
5
作者
张蓉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0-66,101,共8页
文摘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出现了勃兴的态势;另一方面,七言古诗的写作在唐代经历了从“乐府化”到“散文化”的转变,这也为明清诗话中从文章学的角度分析七言古诗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明清
诗话
文章学
七言古诗
评点
Keywords
poet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iterary theory
ancient poetry of seven characters
commen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哲学观念到文学内涵的衍化——论明清诗话对孟子“养气说”的接受
6
作者
李华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文摘
孟子的"养气说"虽然最初只是传达一种哲学观念,但是后世的文论家却不断发展孟子的这一学说,逐步赋予其文学性内涵。而这一趋势在明清诗话中发展到极致。明清诗论家不仅开始用"气"对林林总总的诗歌进行分类、品评,并且也把孟子"养气"的观点带入到明清诗话中,用于探讨不同诗作风格的形成根源。
关键词
明清
诗话
孟子
养气说
接受
Keywords
comments of poem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Mencius
the theory of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
accept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话编辑出版刍议——以明清诗话为例
7
作者
郭时羽
机构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处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9,共5页
文摘
诗话具有存亡续绝、择善供览、指导创作、探究诗法等多重价值,日益受到学界重视。近来,明、清诗话整理皆有丰硕成果,尚有数种大型断代诗话整理著作即将面世。而在相关整理点校、编辑出版的过程中,由于诗话本身的特点,易遇到诗句引文、标点、版式等诸多技术问题。文章结合作者自身整理和出版诗话作品的经验,对此略作归纳,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明清
诗话
整理
编辑出版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G239.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雅伦》在明清诗话体系中的新定位
8
作者
沈思华
严明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2期483-502,共20页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亚汉诗史(多卷本)”(批准号:19ZDA295)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文学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雅伦》是明末清初费经虞父子编撰的诗话著作,在明清诗话体系中应该占据怎样的地位至今未有定论。首先,《雅伦》卷帙浩繁(达四十余万字)、体例周密、取材精当,是明清汇编类诗话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在继承前代汇编类诗话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开创了清代汇编类诗话的新范式,成为第一部涵盖诗法、诗体、诗选、诗论的集大成诗话著作,在明清汇编类诗话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作为一部汇编类诗话,《雅伦》既有“述”又有“论”,在广泛裒辑前人诗论的同时亦提出了自己的诗学观点,爬梳古今诗学沿革,在辨体溯源、论诗取法、诗意创新、诗风辨析等方面,皆能总结前代诗论,察觉风气之变,提出公允之论,引导了清诗话及诗学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四库》馆臣的贬评,清中后期诗坛较少关注《雅伦》,忽视了其在清初诗坛转型期的作用及地位。《雅伦》作为明末清代第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式的诗话汇编,对清初诗坛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显示出独特的诗学价值,这些都值得今人重新辨析并进行定位。
关键词
《雅伦》
明清
诗话
体系
定位
Keywords
Ya Lun
the system of poetic discours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oc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清诗学中以意为主的创作论
蔡宗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2
陶渊明诗渊源辨析——以明清诗话为中心
谢梦洁
严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家思想对中国诗学影响二三题
籍成山
《潍坊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清诗话与明诗研究——以明初诗史建构为中心的考察
余来明
林沈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文章学视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言古诗评点
张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由哲学观念到文学内涵的衍化——论明清诗话对孟子“养气说”的接受
李华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诗话编辑出版刍议——以明清诗话为例
郭时羽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8
《雅伦》在明清诗话体系中的新定位
沈思华
严明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