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 被引量:99
1
作者 许檀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1-202,共12页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者将全国市场网络划分为流通枢纽城市、中等商业城镇、农村集市三大层级 ,既吸收了施坚雅理论的层级概念 ,又代之以更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网络论。文章特别强调 :城乡市...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者将全国市场网络划分为流通枢纽城市、中等商业城镇、农村集市三大层级 ,既吸收了施坚雅理论的层级概念 ,又代之以更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网络论。文章特别强调 :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标志着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明清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无重大突破 ,经济发展却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这一市场网络的形成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帝国主义入侵后并不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市场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城乡市场 农村集市网 网络体系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被引量:68
2
作者 许檀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41,共21页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集市 发展 明清时期 农业经济史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农田灌溉中的水权问题 被引量:70
3
作者 萧正洪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66,共17页
关中农村灌溉用水资源权属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二者的分离,农民只享有使用权,而包含于水粮之中的水资源使用权费是国家所有权藉以实现的经济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中,水权的取得方式和分配原因、实现的途径和管理方式存在... 关中农村灌溉用水资源权属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二者的分离,农民只享有使用权,而包含于水粮之中的水资源使用权费是国家所有权藉以实现的经济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中,水权的取得方式和分配原因、实现的途径和管理方式存在着若干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资源 水权分配 水资源使用权 关中地区 农田灌溉 水册 水使用权 历史时期 明清时期 渠灌区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 被引量:74
4
作者 蓝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6-98,共13页
历史上皇木的采办由来已久,从秦汉至唐宋,都有记载。但采木时间延续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和自然影响之深远,莫过于明清两朝了。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的采造中的采矿、采珠、烧制砖瓦、织造等问题有较多的研究,... 历史上皇木的采办由来已久,从秦汉至唐宋,都有记载。但采木时间延续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和自然影响之深远,莫过于明清两朝了。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的采造中的采矿、采珠、烧制砖瓦、织造等问题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采造中“最巨且难”的皇木采办及其影响却还缺乏系统研究,这种状况与皇木采办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相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采办皇木 楠木 《明神宗实录》 《四川通志》 杉木 《明史》 《明经世文编》 大清会典 《皇朝经世文续编》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 被引量:55
5
作者 王卫平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6-99,共14页
本文历史地分析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明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由官营向民营转移,从个别富人的义举发展到有组织的团体机构等特点。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表现于民间慈善组织数量众... 本文历史地分析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明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由官营向民营转移,从个别富人的义举发展到有组织的团体机构等特点。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表现于民间慈善组织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财力充足,参与阶层广泛,活动经常及义庄盛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慈善活动 明清时期 慈善事业 苏州府 清代江南 慈善团体 义庄 陈龙正 育婴堂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南山区的开发 被引量:57
6
作者 曹树基 《中国农史》 1985年第4期19-40,共22页
赣南位于江西省的南部,包括赣州地区的全部以及属于抚州地区的广昌和吉安地区的遂川等二十一个县市。该区地形由一系列大的山脉组成,包括赣粤交界处属于南岭山脉的大庾岭、九连山、闽赣边界的武夷山、斜贯赣南北部的雩山山脉以及赣南西... 赣南位于江西省的南部,包括赣州地区的全部以及属于抚州地区的广昌和吉安地区的遂川等二十一个县市。该区地形由一系列大的山脉组成,包括赣粤交界处属于南岭山脉的大庾岭、九连山、闽赣边界的武夷山、斜贯赣南北部的雩山山脉以及赣南西部湘赣交界处的万洋山。该区山地面积广大,占全省山地总面积的40%,海拔较高,除若干河谷及盆地以外,概在500米以上;高度较大的山地分布在四周边缘部分,山峰林立,平均海拔多在千米左右.地势高峻的赣南山区,构成了明清时期流民活动的广阔舞台。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流民活动的研究,勾划出赣南山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轮廓,并探讨该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期对赣南山区农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作出科学的说明,也希望本文能为制定今后赣南山区农业及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乾隆 江西 闽粤 十三年 赣州地区 兴国县 龙泉县志 明中期 物产
下载PDF
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 被引量:54
7
作者 邹逸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33,共9页
我国北部农牧过渡带的变迁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明初永乐年间北部卫所的统一内徙,过去一直以为是政治原因决定的,几成定论。本文经大量资料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十五世纪初我国北部气候转寒,农耕无法维持卫所军士及其家属的生存... 我国北部农牧过渡带的变迁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明初永乐年间北部卫所的统一内徙,过去一直以为是政治原因决定的,几成定论。本文经大量资料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十五世纪初我国北部气候转寒,农耕无法维持卫所军士及其家属的生存,故统一内迁至长城以内。到十八世纪前期,我国北方气候有一度转暖,农牧过渡带北移,出现康乾时代农业经济的盛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气候又有一段短期转暖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带 明清时期 喀喇沁 大青山 内蒙古 十五世纪 归化城土默特 西拉木伦河 农牧 气候
下载PDF
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 被引量:62
8
作者 徐祖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27,共17页
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背景下的权力结构及其变迁一直为中外学界所关注。乡绅几乎是所有相关研究都无法绕开的关键一环。本文从以往学者对乡绅的不同理解出发,揭示乡绅所具有的权力要素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紧密关系。探求在国家正式权力对... 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背景下的权力结构及其变迁一直为中外学界所关注。乡绅几乎是所有相关研究都无法绕开的关键一环。本文从以往学者对乡绅的不同理解出发,揭示乡绅所具有的权力要素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紧密关系。探求在国家正式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逐渐弱化的前提下,乡绅之治的生成路径。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独特的国家与社会的场域中,揭示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一方面,乡绅之治是国家权力在乡村治理中的延伸;另一方面,乡绅之治是乡村社会防御国家权力的屏障。乡绅之治以保守的姿态,而不是革命的情绪,最终向专制主义国家争得了一个相对自治的乡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绅 乡绅之治 国家权力 非正式权力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略论朝贡制度的虚幻:以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朝贡关系为例 被引量:49
9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1-8,96,共9页
很多东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朝贡贸易与宗藩关系”,实际上并不具备“朝贡”和“宗藩”的实质。将到中国者统称为朝贡者,基本上是中国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官、文人的一厢情愿。中国朝廷通常没有也不打算利用这种表... 很多东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朝贡贸易与宗藩关系”,实际上并不具备“朝贡”和“宗藩”的实质。将到中国者统称为朝贡者,基本上是中国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官、文人的一厢情愿。中国朝廷通常没有也不打算利用这种表面上的、自我安慰式的“朝贡宗藩”关系来干预东南亚地区事务。实行“朝贡体制”数百年的明清两朝,其海外政策基本上是不作为的自我封闭政策,并没有获得对东南亚的实际政治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制度 宗藩关系 东南亚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 被引量:41
10
作者 许檀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0-85,共6页
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作为贯通南北的唯一航道,实际上成为当时南北物资交流的大动脉。特别是明中叶直至清中叶的三四百年间,运河的商品流通量远远超过其漕粮运输量,它在全国商品流通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对运河的研... 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作为贯通南北的唯一航道,实际上成为当时南北物资交流的大动脉。特别是明中叶直至清中叶的三四百年间,运河的商品流通量远远超过其漕粮运输量,它在全国商品流通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对运河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漕运功能,至于运河的商品流通则很少见有专文论述。明清时期运河商品流通的规模如何?其内容与特点是什么?以及它在全国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等等,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商品流通 淮安 棉纺织业 江南 河南 华北 二十年 明清时期 苏州
下载PDF
地域空间中的国家秩序──珠江三角洲“沙田-民田”格局的形成 被引量:51
11
作者 刘志伟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24,共11页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sand flat-private field" pattern was the outcom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local society and national power in the course of exploit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People used vari...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sand flat-private field" pattern was the outcom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local society and national power in the course of exploit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People used various orthodox cultural symbols to maintain their own economic power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Thus, this arrangement of geographical space was in reality a local power structure in a context of national ide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 三角洲地区 空间格局 国家秩序 地域空间 明清时期 正统性 社会身份 《广东通志》 地方社会
原文传递
论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卫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217,共6页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日趋兴盛。对古代慈善事业施予最大影响的莫过于支配中国传统社会二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但中国古代慈善机构重在“收养”,这种理念和现实,在晚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伴随西学...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日趋兴盛。对古代慈善事业施予最大影响的莫过于支配中国传统社会二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但中国古代慈善机构重在“收养”,这种理念和现实,在晚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伴随西学东渐的浪潮,“教养兼施”的慈善理念开始出现,教养结合的慈善机构渐趋增多,中国的慈善事业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社会 慈善事业 国有 浪潮 近代转型 理念 明清时期 慈善机构 收养 中国古代
下载PDF
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日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6,共8页
明清两代政府都致力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设,并力图把社会基层的管理也纳入到整个政治管理体系中。乡约本是宋代士大夫倡导的加强基层社会道德建设的民间组织形式,到明代朱元璋所创设的老人制度敝坏之后,乡约又获重新提倡。清朝政府继续... 明清两代政府都致力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设,并力图把社会基层的管理也纳入到整个政治管理体系中。乡约本是宋代士大夫倡导的加强基层社会道德建设的民间组织形式,到明代朱元璋所创设的老人制度敝坏之后,乡约又获重新提倡。清朝政府继续推行乡约,并赋予乡约更多的权力和义务。在乡约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性是一贯的,但与官府的关系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倾向。乡约的职能主要是思想道德的教化,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乃至不同乡约的具体职能有所差异,职能的变化可以映现基层社会的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乡约 社会基层管理 民间组织
下载PDF
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赵世瑜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民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至今常盛不衰,但长期未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笔者在进行有关中国民间寺庙文化的研究时,发现庙会体现着许多寺庙所具有的经济和文化娱乐功能。目前... 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民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至今常盛不衰,但长期未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笔者在进行有关中国民间寺庙文化的研究时,发现庙会体现着许多寺庙所具有的经济和文化娱乐功能。目前我们还无法知道某一特定时期城乡寺庙以及庙会的确切数量,康熙六年时礼部据各省巡抚报告所做统计为佛寺道观近八万处,实际数量当远不止此。如民国间李景汉对河北定县的调查便揭示,其地共有各类寺庙七百多座。一地如此,其他可知。因此,尽管并非全部寺庙都有庙会举行,庙会仍有可能作为集镇或市镇的补充,构成基层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经济文化网络。由于对它的研究是个较大的、涉及多学科的题目,材料又冗杂而分散,所以这里暂就明清时期华北地区(今京、津、冀、豫、晋等)庙会的情形做一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庙会 中心地学说 明清时期 华北地区 传统社会 重要内容 寺庙 中国民间 药王庙 娱乐功能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兼及12世纪以来的华北社会史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赵世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共4页
不管是历史时期政治的严重动荡、国家的暂时分裂 ,还是因人口增长对发展成果的部分抵消 ,中国社会总体趋向则是在顽强地向前推进。在其演进的总体过程中表现出阶段和起伏 ,这不同的起伏中间便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变化乃至转型。当中国... 不管是历史时期政治的严重动荡、国家的暂时分裂 ,还是因人口增长对发展成果的部分抵消 ,中国社会总体趋向则是在顽强地向前推进。在其演进的总体过程中表现出阶段和起伏 ,这不同的起伏中间便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变化乃至转型。当中国社会进入 16世纪的明代中期时 ,其变化应该说是剧烈的。 2 0世纪 30年代和 5 0年代 ,曾两次开展过广泛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 ,它是和具体社会方面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讨论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自16世纪后 ,在中国经济最进步、文化最先进的江南地区的若干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近些年来 ,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 ,认为中国所谓的萌芽只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结 ,并非历史的实在。不管拥有哪种观点的学者 ,大概都不会否认这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或者说转型的事实。历史已成为历史 ,任何人无法更移和倒转 ,中国在这关键时期 ,未能实现彻底的转型 (或者说完成这种转型 )而进入近代社会 ,其中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样的。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对此问题的回顾、关注和重新研究没有必要 ,而是相反。我们只有立足这些问题的具有建设性的研究 ,才能真正发现我国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因素 ,才能正确理解其后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华北社会史 明清时期 社会习俗
下载PDF
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伯重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近代以前的社会中 ,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到底具有何种影响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明清江南的情况为例 ,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对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及大众教育的内容 (特别是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在近代以前的社会中 ,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到底具有何种影响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明清江南的情况为例 ,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对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及大众教育的内容 (特别是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指出与以往的看法相反 ,科举应试教育并非明清教育的全部 ,而明清江南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对于明清江南经济的成长和江南经济成长模式的形成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 教育事业 大众教育 八股文 科举应试教育
原文传递
明清刑事诉讼“依法判决”之辨正 被引量:45
17
作者 徐忠明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3-160,共8页
是否“依法判决”乃明清时期诉讼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民事诉讼而言,情理无疑是判决的主要依据,但法律仍不可忽视;从刑事判决来看,法律构成了判决的基础,然情理的作用也不容忽略。对普通刑事案件来说,“依法判决”已是学界共识;就... 是否“依法判决”乃明清时期诉讼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民事诉讼而言,情理无疑是判决的主要依据,但法律仍不可忽视;从刑事判决来看,法律构成了判决的基础,然情理的作用也不容忽略。对普通刑事案件来说,“依法判决”已是学界共识;就疑难案件而言,司法官员也都非常重视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但是比附律例,参照成案,从律例中推导规则,乃至移情就法的现象同样普遍存在。除了慎刑、公正和维护皇权的原因以外,“依法判决”也是司法官员强化自身权力与利益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 刑事诉讼 辨正 司法官员 关键问题 诉讼实践 明清时期 民事诉讼 刑事判决 法律构成 刑事案件 疑难案件 法律论证 法律推理 情理 律例 慎刑 皇权 公正 权力
原文传递
论徽商与封建宗族势力 被引量:42
18
作者 唐力行 《历史研究》 1986年第2期144-160,共17页
明清时期徽商兴盛之日,正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产生并缓慢发展之时.然而,徽商在其经营活动中却与封建宗族势力结成了神圣同盟,"旧的封建桎梏"——宗族组织在徽商的桑梓之地不仅没有松弛,反而更为强固.本文拟就徽商与封建宗族... 明清时期徽商兴盛之日,正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产生并缓慢发展之时.然而,徽商在其经营活动中却与封建宗族势力结成了神圣同盟,"旧的封建桎梏"——宗族组织在徽商的桑梓之地不仅没有松弛,反而更为强固.本文拟就徽商与封建宗族势力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紧密结合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略陈管见.宗族与徽人经商的关系,近人吴日法在《徽商便览》中已有论及:"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遇山川平衍处,人民即聚族居之.以人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科,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以起."这里,他把徽州宗族聚居造成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与徽人经商联系起来考察,应该说是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然而,宗族势力在徽人经商、徽商兴起的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至今还未引起徽商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势力 徽商 宗族组织 徽州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封建政权 明清时期 汪道昆 经商 神圣同盟
原文传递
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 被引量:41
19
作者 卞利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4,共8页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 (村 )规民约 ,作为某一特定乡村地域范围内 ,由一定组织、人群共同商议制定的某一共同地域组织或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共同遵守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共同规则 ,其内容极其丰富 ,类型异常繁夥 ,地域特色十分鲜...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 (村 )规民约 ,作为某一特定乡村地域范围内 ,由一定组织、人群共同商议制定的某一共同地域组织或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共同遵守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共同规则 ,其内容极其丰富 ,类型异常繁夥 ,地域特色十分鲜明。这些乡 (村 )规民约事实上就是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的习惯法。它起到了维持徽州乡村社会既定秩序、维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联系 ,进而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民约论 共同地域 乡村社会 明清时期 地域特色 重要作用 习惯法 秩序 国家
下载PDF
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伯重 《农业考古》 1985年第2期150-163,共14页
江南地区,自唐宋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先进的农业区。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可耕地几乎已经开垦殆尽,而人口却增加了数倍。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生产的集约程度,以及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是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合理利用... 江南地区,自唐宋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先进的农业区。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可耕地几乎已经开垦殆尽,而人口却增加了数倍。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生产的集约程度,以及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是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主要是根据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把各生产部门配置在自然条件最适合的地方,形成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地域分工,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江南地区实际上包含着江南平原、宁镇丘陵和浙西山地三个农业生产条件差异甚大的部份。“对于在农业形式和农业的历史发展条件上具有重要特点的不同地区,必须仔细研究”。为了突出重点和方便论述,我们首先考察江南平原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明清江南 合理利用 江南地区 明清时期 自然资源 经济效益 太湖 利用程度 农业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