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7
1
作者 葛兆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32,共15页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 :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目于精英与经典 ,转为兼顾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 ,...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 :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目于精英与经典 ,转为兼顾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 ,思想与文化的制度化、世俗化和常识化过程 ,将成为研究的重要历史脉络 ;研究思路从关注“创造性思想”的唐宋 ,到关注“妥协性思想”的宋明 ,会刺激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文献资料范围的更大拓展。这种视域或时段的改变 ,能引起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根本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文化史 唐朝 宋朝 明朝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从乡豪历史到士人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志伟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69,共21页
元末到明初的地方社会,是一个乡豪权力支配的社会。明朝把地方势力纳入帝国的权力体系,培养起新兴的士大夫势力,在乡村中推行教化,逐渐形成士大夫文化主导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士人对于先世历史的叙述,无论是实录还是虚构,... 元末到明初的地方社会,是一个乡豪权力支配的社会。明朝把地方势力纳入帝国的权力体系,培养起新兴的士大夫势力,在乡村中推行教化,逐渐形成士大夫文化主导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士人对于先世历史的叙述,无论是实录还是虚构,都反映出地方历史演变之真实趋势,成为明代以后士大夫对地方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明代著名学者黄佐所撰《自叙先世行状》就是其中代表性的著作。从这类模式化的历史记忆中揭示其文化意义,有助于了解明代中期以后社会转型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地方权力 历史记忆 广东 黄佐
原文传递
明朝的配户当差制 被引量:47
3
作者 王毓铨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43,共20页
一、配户当差缘由 过去已经屡次说明过,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时期,土是“王士”(帝王的土地),民是“王民”(帝王的人名),这是一份极大的人家业。这份人家业帝王们怎么经营呢?土地山林川泽是生命所由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关键词 明朝 自然资源 帝王 土地 家业
原文传递
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 被引量:34
4
作者 孙卫国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72,共7页
事大主义是儒家一种外交理念 ,是小国保存自身、应对大国的策略。它发端于东周 ,广泛存在于古代的儒家文化圈之内。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亦存在于分裂时期诸政权之间、周边藩国与中央王朝之间。而在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交往中尤其重... 事大主义是儒家一种外交理念 ,是小国保存自身、应对大国的策略。它发端于东周 ,广泛存在于古代的儒家文化圈之内。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亦存在于分裂时期诸政权之间、周边藩国与中央王朝之间。而在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交往中尤其重要。朝鲜王朝高举事大主义的大旗 ,诚心事奉明朝。形式上它依从儒家礼仪制度 ,奉行朝贡之策 ;思想上归依中华。朝鲜对明朝行事大之礼 ,明朝则对朝鲜采“字小”之策。维护朝鲜的利益不受侵犯 ,是壬辰战争时期明朝出兵援朝抗倭的原动力。正因为朝鲜对明朝采取慕华、事大之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大主义 中朝关系 明朝 朝鲜王朝 外交关系史 事大政策 宗藩关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云南的外地移民 被引量:45
5
作者 古永继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8,共10页
历史上云南的外地移民 ,为西南地方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 ,外省籍移民大量进入云南 ,对当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这一时期中各朝代移民的方式、来源、民族构成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
关键词 云南 外地移民 民族关系 元朝 明朝 清朝
原文传递
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 被引量:32
6
作者 徐忠明 《社会科学论坛》 2004年第10期40-46,共7页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诉讼制度 官方态度 民间策略 儒家 法家 伦理学
下载PDF
从“纳粮当差”到“完纳钱粮”——明清王朝国家转型之一大关键 被引量:41
7
作者 刘志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9,共6页
王毓铨先生一再强调,在明代,王朝与编户之间是一种人身控制关系,最能直接体现这种关系的是编户向国家“纳粮当差”。他特别指出,“纳粮也是当差”,“配户当差”是明朝国家最本质性的特征[详见王毓铨《纳粮也是当差》(《史学史研究... 王毓铨先生一再强调,在明代,王朝与编户之间是一种人身控制关系,最能直接体现这种关系的是编户向国家“纳粮当差”。他特别指出,“纳粮也是当差”,“配户当差”是明朝国家最本质性的特征[详见王毓铨《纳粮也是当差》(《史学史研究》1989年第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转型 清王朝 史学史研究 控制关系 本质性 明代 明朝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徽州森林保护碑刻初探 被引量:34
8
作者 卞利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本文根据作者在徽州调查和收集到的 2 7通明清徽州森林保护碑刻资料 ,结合徽州历史文书和文献 ,对徽州森林保护碑刻的时空分布、类型划分和基本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分析。文章还着重探讨了明清徽州寓禁止性、惩戒性和奖赏性于保护之中的森... 本文根据作者在徽州调查和收集到的 2 7通明清徽州森林保护碑刻资料 ,结合徽州历史文书和文献 ,对徽州森林保护碑刻的时空分布、类型划分和基本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分析。文章还着重探讨了明清徽州寓禁止性、惩戒性和奖赏性于保护之中的森林保护碑刻规条的制定、实施与监督的动态过程。指出 :明清徽州森林保护碑刻在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维护当地居民生产与生活以及生态平衡方面 ,在保护和发展以林业为支柱性产业的徽州经济方面 ,具有其他质地特别是纸质文书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它既是当地人人皆知的乡规民约 ,更是约定俗成的民间习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徽州 森林保护碑刻 时空分布 类型 基本内容 乡规民约 民间习惯法 林业经济
下载PDF
论明朝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庆英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74,共18页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除了在藏族地区设置卫所,委任藏族僧俗首领为官员以外,还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通过对宗教的控制加强明朝对广大藏区的影响。在明朝对这些藏传佛教的宗教首...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除了在藏族地区设置卫所,委任藏族僧俗首领为官员以外,还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通过对宗教的控制加强明朝对广大藏区的影响。在明朝对这些藏传佛教的宗教首领人士的封授中,以永乐年间封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为大宝法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藏传佛教 管理 法王封授 僧纲管理制度
下载PDF
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高艳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7,共9页
洪武初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与高丽国王王颛互遣使臣,开始了两国使臣频繁往来。在明代,朝鲜派往中国使臣1252次,平均每年4.6次;中国派往朝鲜使臣153次,平均每年0.6次。使臣的相互往来,沟通着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密切联系,有力地推动了... 洪武初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与高丽国王王颛互遣使臣,开始了两国使臣频繁往来。在明代,朝鲜派往中国使臣1252次,平均每年4.6次;中国派往朝鲜使臣153次,平均每年0.6次。使臣的相互往来,沟通着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密切联系,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发展,两国关系出现与明朝以前不同的特点:政治上联系愈加密切,形成了政治上的“一体化”;经济上,朝鲜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朝鲜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成为朝鲜的主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朝鲜 使臣
下载PDF
明朝中后期旅游文化论 被引量:28
11
作者 滕新才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69,共6页
明朝中后期旅游活动空前普及化、大众化 ,形成了全国性的旅游热潮。这种热潮的形成是与商品经济撞击下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 ,从而达成了一种追求旅游的”群体意识”。明朝中后期的旅游热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它... 明朝中后期旅游活动空前普及化、大众化 ,形成了全国性的旅游热潮。这种热潮的形成是与商品经济撞击下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 ,从而达成了一种追求旅游的”群体意识”。明朝中后期的旅游热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它相应地促进了交通、旅舍、食店、茶馆、酒肆、戏院等行业的发展 ;促使旅行家们对旅游理论进行探索 ,丰富了中国传统的旅游文化体系 ;形成了影响后世旅游事业的四种审美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旅游 群体意识
下载PDF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郝秉键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111,共18页
关键词 日本 史学界 绅士 社会阶层 明朝 清朝 历史考证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农田水利──以长江流域为中心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建民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3-54,共12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后阶段的明清时期,在田水利事业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值得总结、检讨的内容。一般而论,这个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现出建设难度越来越大;设施因地制宜多样化、规模小、存废无常;水利科技含量低等显著特点。诸特点相互关... 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后阶段的明清时期,在田水利事业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值得总结、检讨的内容。一般而论,这个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现出建设难度越来越大;设施因地制宜多样化、规模小、存废无常;水利科技含量低等显著特点。诸特点相互关联,尤以科技因素为关键。正是由于科技手段滞后和水土客体变化剧烈二者间的巨大反差,导致了此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诸特点包含的复杂内容。在在田水利的经营中,广泛的官督民办,绅衿作用显著、地位加强,受益原则普遍贯彻推行,雇募兴工方式的兴起等都是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农田水利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从一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化,为小农经济条件下成功经营农田水利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长江流域 中国 明朝 清朝
下载PDF
论《大明一统志》的编修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英聘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6,共9页
一统志是记载全国性的总志,明朝建立后,统治者认识到编修一统志的重要性,从洪武到天顺近百年间数次编修。本文通过对明一统志编修情况的阐述,论述了《大明一统志》的编修体例、史料价值及其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 《大明一统志》 编修工作 明朝 编修体例
下载PDF
明末熊明遇《格致草》内容探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冯锦荣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04-328,共25页
熊明遇生当明清鼎革之际“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他的主著《格致草》广被时人以至遗民征引和称颂。作为明末东林党的成员之一,熊氏对耶稣会士抱持开明的态度,并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正如书名所示,《格致草》的撰作,毫无疑问... 熊明遇生当明清鼎革之际“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他的主著《格致草》广被时人以至遗民征引和称颂。作为明末东林党的成员之一,熊氏对耶稣会士抱持开明的态度,并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正如书名所示,《格致草》的撰作,毫无疑问是继承了宋明理学“格物致知”的传统。《格致草》当中,具见熊明遇从耶稣会士的译作中节引西学所涵盖的多个领域,如天文学及相关科学仪器、气象学、世界地理及绘图、灵魂学说和创世理论。然而,约从清初行禁书之令后,《格致草》一书使销声匿迹,而国人也不复知此书仍存于天壤之间,熊明遇研究西方科学的成果又多被其门人游艺征引;游氏著作《天经或问》传入日本后,当中提及第谷学说和熊明遇的观点,对江户时期的日本天文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明遇 《格致草》 中国天文学史 明朝 生平 著作
全文增补中
赣南的农村墟市与近代社会变迁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庐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1期47-55,共9页
明清时期 ,赣南农村墟市网络发展 ,促进了赣南社会经济区域特色的形成 ,并奠定了赣南粤边经济区的基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 ,赣南农村墟市数量锐减 ,逐渐走向衰败 ,但农村集市体系并未突破。其经济功能逐渐向着部分或完全取代社会功... 明清时期 ,赣南农村墟市网络发展 ,促进了赣南社会经济区域特色的形成 ,并奠定了赣南粤边经济区的基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 ,赣南农村墟市数量锐减 ,逐渐走向衰败 ,但农村集市体系并未突破。其经济功能逐渐向着部分或完全取代社会功能方向发展。墟市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墟市发展仍存在不稳定性。由于近代社会变迁的制约 ,赣南市场近代化走入了后续中的困境 ,表现了滞后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墟市 近代 社会变迁 江西南部 明朝 清朝
下载PDF
明西天佛子大国师智光事迹考 被引量:21
17
作者 邓锐龄 《中国藏学》 CSSCI 1994年第3期34-43,共10页
公元1435年(明宣德十年)初夏的一天清晨,北京阜成门外三里许一所俗名三塔寺的古刹附近.一时车马辐辏,人声喧阗,王公、内侍、官员、僧尼、士庶人等,争先恐后地赶到这里,为的是瞻仰名僧大国师智光的蔡毗盛典。
关键词 明朝 佛教 智光 传记材料 考证 生平事迹 原始材料 师承关系 文化素养 作风建设
全文增补中
论明穆宗时期实现“俺答封贡”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凡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1年第1期37-45,共9页
明穆宗时期实现的“俺答封贡”是影响中国北疆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 ,本文认为其实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经济根源 。
关键词 明朝 穆宗时期 中国 历史发展 政治形势
原文传递
明清至民国时期华北集市的比较分析──与江南、华南等地的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龚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华北集市 明朝 清朝 民国时期 比较
下载PDF
明朝中后期旅游热初探 被引量:12
20
作者 滕新才 《北方论丛》 CSSCI 1997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论述了在明代中后期旅游活动空前普及化、大众化,形成了全国性的旅游热潮。其中涌现出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旅游不仅仅陶冶情怀,躲避尘嚣,还寓科学考察于旅行游览之中。明代中后期旅游热形成与在商品经济撞击下所形成的共同的新... 本文论述了在明代中后期旅游活动空前普及化、大众化,形成了全国性的旅游热潮。其中涌现出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旅游不仅仅陶冶情怀,躲避尘嚣,还寓科学考察于旅行游览之中。明代中后期旅游热形成与在商品经济撞击下所形成的共同的新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而达成一种追求旅游的“群体意识”。文章还对旅游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其一,它相应促进了交通、旅舍、食店、茶馆、酒肆、戏院行业的发展,其二,陶冶了旅游者的情操,丰富了旅游理论;其三,形成了影响后世旅游事业审美模式,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旅游 徐霞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