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7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 被引量:40
1
《文物》 1974年第1期62-73,共12页
遵义,在古代历史上曾一度被称为播州。从唐乾符三年(879)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前后七百二十五年间,这个地区始终在封建地方势力"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的直接控制之下,对这一段史事,过去研究的人不多。1972年3月间,贵州省博物... 遵义,在古代历史上曾一度被称为播州。从唐乾符三年(879)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前后七百二十五年间,这个地区始终在封建地方势力"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的直接控制之下,对这一段史事,过去研究的人不多。1972年3月间,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对杨氏家族墓葬群中的宋沿边宣抚使、"播州土司"十五世杨文(遵M6),明播州宣慰使、"播州土司"二十二世杨昇(遵M7),二十三世杨纲(遵M5)和二十五世杨爱(遵M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宣慰使 杨氏 土司 家族 墓志铭 墓葬 神道碑 遵义地区 明万历 发掘
原文传递
播州杨保考 被引量:32
2
作者 谭其骧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23,共23页
播州肇建于唐贞观中:九年初置日郎州,十一年废,十三年复置更名。(《唐书·地理志》)准以《元和郡县志》所载八到,其地约有今绥阳、遵义二县。唐末为杨保所据。宋大观二年即其酋豪所献之地,分建为播州及遵义军。州军全境西北包有今... 播州肇建于唐贞观中:九年初置日郎州,十一年废,十三年复置更名。(《唐书·地理志》)准以《元和郡县志》所载八到,其地约有今绥阳、遵义二县。唐末为杨保所据。宋大观二年即其酋豪所献之地,分建为播州及遵义军。州军全境西北包有今赤水、习水及桐梓县之南部,远较唐界为广。东北以娄山支脉接珍、承诸州,绌于唐界。南宋季年复西展有今仁怀县地。元明时播州有广狭二义,前者概括播州司(初曰安抚,改曰宣抚,又改宣慰)所领诸处而言,后者但以播州宣慰及附郭长官之辖地为限。明万历二十八年讨平杨应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 宣慰 杨应龙 府志 明万历 唐书 一统志 土官 唐贞观 仁怀
下载PDF
天津蓟县独乐寺塔 被引量:28
3
作者 The Archaeological Team of the Tianjin Municipal Museum of History and Jixian Administrato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Monuments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3-119,153-160,共45页
蓟县独乐寺塔俗名"白塔"(图一;图版拾柒,1),坐落在蓟县城内西南隅,在独乐寺南380米偏东9米处,是"渔阳八景"之一。塔有院,南北长68、东西宽24米。塔处院正中,前有观音寺,故此塔又有"观音寺塔"之名。1932... 蓟县独乐寺塔俗名"白塔"(图一;图版拾柒,1),坐落在蓟县城内西南隅,在独乐寺南380米偏东9米处,是"渔阳八景"之一。塔有院,南北长68、东西宽24米。塔处院正中,前有观音寺,故此塔又有"观音寺塔"之名。1932年梁思成先生考察独乐寺时,曾对此塔作过调查。塔院现只剩山门和正殿,东西配殿皆毁。据塔门洞内镶《重修渔阳郡塔记》碑载:此寺院乃明嘉靖时建造。院内还有万历二十二年《重修蓟州观音寺宝塔碑记》、万历二十八年《重修蓟州观音寺宝塔碑记》、《乾隆六十年春奉旨重修观音寺塔》、咸丰九年《重修白塔寺碑记》等碑四通,以及年代不明之《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广大圆满无碾大悲心陀罗尼经》石幢一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版 寺塔 天津蓟县 观音 辽代 佛像 梁思成 须弥座 出土 明万历
原文传递
四川境内的“老湖广话” 被引量:22
4
作者 崔荣昌 李锡梅 《方言》 1986年第3期188-197,共10页
壹四川境内的“老湖广话”及其分布1.1“老湖广”的名称崔荣昌《四川方言的形成》本刊1985.6-14说:“四川的客家人称四川官话为‘四邻话’或‘四里话’(仪陇)、‘四外话’(西昌)、‘湖广话’(成都市东山、资中、威远)和‘老湖广’(资中... 壹四川境内的“老湖广话”及其分布1.1“老湖广”的名称崔荣昌《四川方言的形成》本刊1985.6-14说:“四川的客家人称四川官话为‘四邻话’或‘四里话’(仪陇)、‘四外话’(西昌)、‘湖广话’(成都市东山、资中、威远)和‘老湖广’(资中、威远)。”据笔者一九八五年在广汉、中江、金堂、乐至等县的实地调查,广汉县说这种方言的群众自称“死湖广”,金堂县管这种方言叫“宝老倌话”(这些人不少是从湖南宝庆府迁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中江县 永兴 金堂县 官话 客家人 明万历 康熙 地名 语音特点
原文传递
記后土祠庙貌碑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世仁 《考古》 1963年第5期273-277,共5页
一庙貌碑在山西万荣县(旧万泉、荣河合并)庙前村后上庙献殿前。庙前村西靠黄河,北距汾河口約5公里,东距荣河旧县約7.5公里,南距旧县(即宋鼎县,今为鎮)約5公里。后上庙在村东高地,其規模甚大。后有秋風楼,为晋南名胜,楼中藏元大德十一年... 一庙貌碑在山西万荣县(旧万泉、荣河合并)庙前村后上庙献殿前。庙前村西靠黄河,北距汾河口約5公里,东距荣河旧县約7.5公里,南距旧县(即宋鼎县,今为鎮)約5公里。后上庙在村东高地,其規模甚大。后有秋風楼,为晋南名胜,楼中藏元大德十一年刻汉武帝秋風辞碑,与后土庙貌碑堪称双璧。今之后土庙,已非碑上原物。因明万历間汾河决口南泛,故原庙已无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土祠 万荣县 文献通考 宋会要辑稿 明万历 祠庙 建筑 河东 汾河 汉武帝
原文传递
北京市郊明武清侯李伟夫妇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先得 刘精义 呼玉恒 《文物》 1979年第4期54-63,共10页
1977年10月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海淀区八里庄清理一座明代武清侯李伟夫妇合葬墓。墓地位于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塔西北约一公里。慈寿寺早已无存,寺塔原名永安万寿塔,系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李太后即李伟的... 1977年10月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海淀区八里庄清理一座明代武清侯李伟夫妇合葬墓。墓地位于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塔西北约一公里。慈寿寺早已无存,寺塔原名永安万寿塔,系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李太后即李伟的女儿,李伟曾于万历三年三月"请价自造生茔",而李太后建寺塔于此或与此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清 明万历 合葬墓 海淀区 北京市 墓志铭 太后 蓝宝石 出土器物 寺塔
原文传递
试谈广昌纪年墓出土的青花瓷盘 被引量:15
7
作者 姚澄清 孙敬民 姚连红 《江西文物》 1990年第2期86-89,128,共5页
1982年以来,广昌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大批纪年墓出土的明代万历青花瓷盘,这就是日本人称为“芙蓉手”、欧洲人誉为“嘉橹”的明代外销青花瓷盘。这批瓷盘都是由于基建动土,或被盗掘出上的。其纹饰、色彩与一般墓葬出土的明器不同,... 1982年以来,广昌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大批纪年墓出土的明代万历青花瓷盘,这就是日本人称为“芙蓉手”、欧洲人誉为“嘉橹”的明代外销青花瓷盘。这批瓷盘都是由于基建动土,或被盗掘出上的。其纹饰、色彩与一般墓葬出土的明器不同,它既有东方民族的艺术风格,又充满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图版捌)。本文拟就广昌明代纪年墓出土的瓷盘作点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手 广昌县 明万历 鹿纹 异国情调 文物普查 耿宝昌 窑口 圈足 墓主
下载PDF
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人和引种番薯的最早之地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宝霖 《农业考古》 1982年第2期79-83,共5页
番薯原产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东南亚,十六世纪末叶,传入我国。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南北各省都广为种植,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关于番薯传入我国问题,近年为学者、专家... 番薯原产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东南亚,十六世纪末叶,传入我国。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南北各省都广为种植,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关于番薯传入我国问题,近年为学者、专家们所关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论文。笔者不忖鄙陋,将近来考证、调查所得,写此拙文,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薯 引种 明万历 引进 滇南本草 东莞 青藏高原 传入 十六世纪 安南
下载PDF
凉山州出土的明代买地券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承宗 《四川文物》 1997年第5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凉山州 买地券 凉山地区 明万历 百味香 收集整理 民间宗教信仰 大革命时期 清时期 封建社会经济
下载PDF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中)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东发 《文献》 1984年第4期195-219,268+2,共27页
1.余氏刻书的地点①余氏刻本刊记中所涉及的地名为了确切地了解建阳余氏刻书的规模、数量,进而分析其内容、特点,就要把非建阳的余氏刻本以及虽然堂号相同、而非建阳余氏的刊本剔除出去,因此,有必要对余氏刻本刊记中所提到地名加以考辨... 1.余氏刻书的地点①余氏刻本刊记中所涉及的地名为了确切地了解建阳余氏刻书的规模、数量,进而分析其内容、特点,就要把非建阳的余氏刻本以及虽然堂号相同、而非建阳余氏的刊本剔除出去,因此,有必要对余氏刻本刊记中所提到地名加以考辨。自北宋初年余同祖始,余氏即在书林定居。书林,即今建阳县书坊公社书坊大队。由此观之,"书林"、"书坊"起码有两重意思:其一,泛指以刻书卖书为业的坊肆书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书家 明万历 书坊 十三年 坊刻本 白口 代南京 北师大 上图 图书馆
原文传递
明清册封使及其从客在中琉关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宝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嚆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年),世子武宁...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嚆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年),世子武宁遣侄三吾良亹讣告中国。永乐二年(140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 中琉关系 夏子阳 朱元璋 成祖 十三年 明万历 永乐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下载PDF
甘薯的历史地理——甘薯的土生、传入、传播与人口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源和 《中国农史》 1983年第3期75-88,共14页
甘薯的悠久栽培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汉晋时代。所谓“中土有此物,其来旧矣,逮不甚贵重栽植者少”而未为世人所重,但自明万历传入甘薯的良种——番薯,并大量繁植后,甘薯(番薯)身价举世瞩目。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初以后人口剧增,“广济民食”的... 甘薯的悠久栽培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汉晋时代。所谓“中土有此物,其来旧矣,逮不甚贵重栽植者少”而未为世人所重,但自明万历传入甘薯的良种——番薯,并大量繁植后,甘薯(番薯)身价举世瞩目。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初以后人口剧增,“广济民食”的社会需要促使番薯的迅速播植和广布。今日甘薯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稻米、麦子、玉米而位居第四位粮食作物,产量占全世界番薯的83%。甘薯在我国粮食作物史上曾经寂寂无闻而在近代史上却喧赫一时的地位变化是有它深刻的历史和地理原因的。学术界、农学界传统的单一番薯传入说、否定我国甘薯“古已有之”的主张,不仅不符合我国已有的历史记载,也和我国滇、粤已有甘薯亲缘种属的发现相榷,不论从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地理环境 清时代 清时期 明万历 徐光启 甘薯 历史记载 我国古代 史料
下载PDF
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明澜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38,共12页
昆曲,作为中国古典声乐的代表,兴起于元末明初。六百多年来昆曲音乐不仅吸收融汇了唐宋以来各种声乐艺术的珍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它的唱腔更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风靡歌坛,使人们陶醉其间,忘乎所以。且看明朝袁宏道、张岱关于虎... 昆曲,作为中国古典声乐的代表,兴起于元末明初。六百多年来昆曲音乐不仅吸收融汇了唐宋以来各种声乐艺术的珍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它的唱腔更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风靡歌坛,使人们陶醉其间,忘乎所以。且看明朝袁宏道、张岱关于虎丘唱曲的记载(《虎丘》与《陶庵梦忆·虎丘中秋夜》):明万历末年,昆曲作为雅俗共赏的艺术,曾风靡歌坛,为广大民众所倾倒,以致苏州城里,人人皆是知音,人人皆爱唱曲。每至八月中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美 曲唱 声乐艺术 艺术魅力 元末 艺术价值 陶庵梦忆 袁宏道 昆曲 明万历
原文传递
鲁班营造正式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敦桢 《文物》 1962年第2期9-11,7-8,共5页
我国建筑经过长期间发展和不断总结经验,写下了几部异常珍贵的专门著作,鲁班营造正式即是其中的一部。此书内容以木作为主,叙述江南民间建筑的大木、装修、家具的式样做法,并包括水车、风箱、手推车、吉竿灯笼等部分农业、手工业和交通... 我国建筑经过长期间发展和不断总结经验,写下了几部异常珍贵的专门著作,鲁班营造正式即是其中的一部。此书内容以木作为主,叙述江南民间建筑的大木、装修、家具的式样做法,并包括水车、风箱、手推车、吉竿灯笼等部分农业、手工业和交通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班 营造 明万历 人民生活 刻本 文字 正式 通行本 交通工具 手工业
原文传递
明清江南市镇的实态分析——以苏州府嘉定县为中心 被引量:9
15
作者 樊树志 《学术研究》 1988年第1期87-91,共5页
市镇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兴起的,它的发展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乡村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苏州府嘉定县的市镇实态作一个粗线条的勾画,以个别来显示一般。一、嘉定县市镇的发展与分布宋嘉定十年,割昆山县东安亭、春申、... 市镇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兴起的,它的发展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乡村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苏州府嘉定县的市镇实态作一个粗线条的勾画,以个别来显示一般。一、嘉定县市镇的发展与分布宋嘉定十年,割昆山县东安亭、春申、临江、乎乐、醋塘凡五乡27都,析置为县,“纪之以年,故云嘉定”,以练祁市为县治,故嘉定县又叫练川。据正德《练川图记》记载,当时有5市7镇:娄塘桥市、钱门塘市、广福市、瓦浦市、真如市。罗店镇、南翔镇、安亭镇、黄浦镇、大场镇、江湾镇、清浦镇。据正德《姑苏志》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市镇 嘉定 商品经济 万历年间 棉布 市镇经济 徽商 城市化 徽州商人 明万历
下载PDF
明清地图记载中南海诸岛主权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凤斌 《南洋问题研究》 1984年第4期92-111,共20页
我国的南海诸岛,在古代图籍中是怎样记载的?它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与我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开发经营有什么联系?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明清地图记载中的南海诸岛,称为“石塘”,“长沙”或“万里(千里)石塘”,“万里(千里)长沙”,它们... 我国的南海诸岛,在古代图籍中是怎样记载的?它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与我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开发经营有什么联系?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明清地图记载中的南海诸岛,称为“石塘”,“长沙”或“万里(千里)石塘”,“万里(千里)长沙”,它们是由珊瑚礁石形成的岛、洲、沙、礁、滩。这些古地名在不同时期的图籍记载并不尽相同,就是同一时代的图籍记载也因有所差异。下面就明清时代古地图记载中的南海诸岛结合有关史料予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里长沙 广舆图 石星 觉罗满保 郑和航海图 主权问题 姚莹 陈伦炯 古地名 明万历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刻书简述 被引量:12
17
作者 翟屯建 《文献》 1988年第4期242-251,共10页
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业,在中国刻书史上踞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徽州商人遍及全国,刻书坊斋分布各大都邑,流寓外地的徽州刻工也很多。杭州、苏州、杨州和金陵等地刻书无不受徽刻的影响。徽州古称新都郡、新安郡、歙州。
关键词 徽州刻书 清时期 徽州商人 刻书家 刻书业 十七年 明万历 家刻本 重要地位 新安
原文传递
故宫古建筑历经地震状况及防震措施 被引量:10
18
作者 蒋博光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3年第4期78-91,共14页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和外部长期不停和不均匀的运动,在地壳中产生了强大的震动波——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地面就震动起来。我国地域内所发生的地震,绝大部份属于这种“构造地震”的类型。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地震”或因岩洞...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和外部长期不停和不均匀的运动,在地壳中产生了强大的震动波——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地面就震动起来。我国地域内所发生的地震,绝大部份属于这种“构造地震”的类型。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地震”或因岩洞崩塌、局部地面陷落所引起的地震,则在我国很少发生。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那些显示地壳不寻常运动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万历 十七年 京师 十三年 火山地震 劳动人民 紫禁城 嘉靖 五行志 二十年
原文传递
故宫博物院藏《嘉兴藏》初探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玉良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24,共12页
我国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典的译著而展开的。现存的汉译佛典大都是东汉至隋唐时期翻译的。自两晋南北朝起中国僧人开始有自己的著作,包括经序、注疏、论赞、目录、史传、语录、文集、杂著等、从而大大丰富了佛典的内容。 我国是佛教经... 我国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典的译著而展开的。现存的汉译佛典大都是东汉至隋唐时期翻译的。自两晋南北朝起中国僧人开始有自己的著作,包括经序、注疏、论赞、目录、史传、语录、文集、杂著等、从而大大丰富了佛典的内容。 我国是佛教经籍保存最多的国家,仅以木刻大藏而言,自宋迄清,官、私木刻汉文大藏就有16种,即宋刻5种,《开宝藏》、《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辽代有《契丹藏》,金有《赵城藏》,宋元之际有《碛砂藏》,元代有《普宁藏》,明代刻有6种:《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武林藏》、《万历大藏》、《嘉兴藏》,清刻《龙藏》。以上各藏所收经籍多寡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兴藏》 故宫博物院 明万历 又续藏 钱谦益 密藏 牌记 目录 十七年 中央图书馆
原文传递
建阳刘氏刻书考(上) 被引量:12
20
作者 方彦寿 《文献》 1988年第2期196-228,共33页
在建刻史上,建阳刘氏刻书世家以其刻书历史之悠久,知名的刻书家之众,传世的刻本之多,刊刻的质量之高,完全可以和建阳余氏相媲美。但由于前人较多地提到建阳余氏,加上史料之缺乏,人们对刘氏刻书的情况,除了散见于古今各家公私书目著录的... 在建刻史上,建阳刘氏刻书世家以其刻书历史之悠久,知名的刻书家之众,传世的刻本之多,刊刻的质量之高,完全可以和建阳余氏相媲美。但由于前人较多地提到建阳余氏,加上史料之缺乏,人们对刘氏刻书的情况,除了散见于古今各家公私书目著录的几百个版本目录外,其余的就知之甚少了。因此,对刘氏刻书的历史作一番较为全面地考察,使其得到应有的评价,就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族谱 刻书业 中国古籍 目录标注 翻刻本 刻书家 书目著录 北图 同上 明万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