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和昆仑-秦岭造山带志留系、石炭系和三叠系复理石相遗迹化石(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龚一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在天山志留系、石炭系和东昆仑 西秦岭三叠系浊积岩系中遗迹化石发育 ,经研究计有 :Helminthopsishieroglyphica ,Neonereitesbiserialis,N .uniserialis,Palaeophycusisp .,P .serratus,P .striatus,P .tubularis,Paleodictyonimperfec... 在天山志留系、石炭系和东昆仑 西秦岭三叠系浊积岩系中遗迹化石发育 ,经研究计有 :Helminthopsishieroglyphica ,Neonereitesbiserialis,N .uniserialis,Palaeophycusisp .,P .serratus,P .striatus,P .tubularis,Paleodictyonimperfectum ,Phycodescircinnatum ,Phycosiphonincertum ,Planolitesannularis,P .bev erleyensis,P .montanus,Rhizocoralliumisp .,Scalaritubamissouriensis,Skolithosisp .,?Spirorhapheisp .,Sublorenziniaisp .Tambiaisp .,Taphrhelminthopsisauricularis,Teichichnusisp .,Thalassinoidesisp .。它们构成 4种遗迹化石组合 :Phycosiphon Palaeophycus组合、Neonereites Scalarituba组合、Paleodictyon组合和Phycodes Skolithos组合 ,分别代表局限缺氧深海盆地浊流沉积、半深海环境的中 上扇沉积、多岛洋环境的中 下扇沉积、半深海环境的中扇浊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理石相 遗迹化石 志留系 石炭系 三叠系 天山 昆仑-秦岭 造山带
下载PDF
初论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26
2
作者 毛景文 周振华 +4 位作者 丰成友 王义天 张长青 彭惠娟 于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7-1471,共35页
三叠纪构造演化在中国地质历史过程中具有强度大、影响广泛的特点,然而与三叠纪重大构造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初步系统论述了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时空分布及基本特点。中国三叠纪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 三叠纪构造演化在中国地质历史过程中具有强度大、影响广泛的特点,然而与三叠纪重大构造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初步系统论述了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时空分布及基本特点。中国三叠纪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昆仑—秦岭和红河—哀牢山两个三叠纪主造山带及其邻区,另外在华南、东北和新疆三个板内也发育有一系列多金属矿产。三叠纪矿床类型主要包括:①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硫化物矿;②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斑岩Cu-Au、Cu-Mo、Mo矿,矽卡岩型Cu-Pb-Zn、Cu-Fe、Sn、W矿和脉状Au矿;③与高温气液-流体有关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④与造山过程构造-热-流体有关的造山型Au矿;⑤与造山过程盆地流体有关的MVT型Pb-Zn矿;⑥与地幔流体有关的碳酸岩脉型Mo矿。昆仑—秦岭造山带内大多数三叠纪矿产都形成于碰撞造山或后碰撞环境,以前者为主。在东秦岭地区,三叠纪矿床以Mo、Au矿为主,形成时代集中在233~221 Ma;西秦岭地区三叠纪Au矿和Pb-Zn矿广泛分布,其中金矿受北西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而Pb-Zn矿集中出现在西成和凤太两大盆地内,成矿时代集中在晚三叠世(232~214 Ma);东昆仑地区新探明的一系列Cu-Mo-Fe多金属矿床,其成矿时代为240~210 Ma。红河—哀牢山造山带受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影响,三叠纪矿产呈零星出露,主要出现在中甸古岛弧区、造山带东侧的滇黔川接壤区和滇东南都龙地区。在中甸岛弧区整体表现为中部以斑岩-矽卡岩型Cu矿床为主,向南北两侧变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Pb-Zn矿床和Au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集中于228~201 Ma;川滇黔地区近几年的测年结果显示出其主要的Pb-Zn矿都形成于三叠纪;滇东南都龙地区新近发现一组三叠纪W-Sn矿床,成矿时代集中在214~209 Ma。除两条主碰撞带外,三叠纪矿床还有华南稀有、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成矿作用 碰撞造山 后碰撞 地幔柱 昆仑秦岭造山带 红河—哀牢山造山带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的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3
作者 肖庆辉 卢欣祥 +3 位作者 王菲 孙延贵 尉向东 邢作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93-1200,共8页
柴达木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是继北京密云沙厂及吉林宽甸等元古宙环斑花岗岩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又一典型的元古宙环斑花岗岩体,它出露于秦岭-昆仑造山带与华北板块结合带的北侧.对其进行锆石U-Pb和角闪石、钾长石 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 柴达木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是继北京密云沙厂及吉林宽甸等元古宙环斑花岗岩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又一典型的元古宙环斑花岗岩体,它出露于秦岭-昆仑造山带与华北板块结合带的北侧.对其进行锆石U-Pb和角闪石、钾长石 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锆石 U-Pb上交点年龄(1776±33)Ma,代表了岩体的形成时代;下交点及矿物的^(40)Ar/^(39)Ar年龄则反映了岩体形成后曾受到区域强烈的加里东-海西构造运动的影响.鹰峰中元古代环斑花岗岩的发现,为中国西部大陆地壳基底及华北板块基底的克拉通化时间及其在中元古代发生的裂解事件提供了岩石学依据,说明中国古大陆在早中元古代之交的吕梁运动时曾发生过大陆的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花岗岩 柴达木北缘鹰峰 同位素测年 U-PB法 AR-AR法 昆仑-秦岭造山带
原文传递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8
4
作者 任纪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动并不是洋盆消失后的陆—陆碰撞造山,而是陆—陆叠复造山(大陆壳消减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秦岭 造山系 加里东造山作用 印支造山作用 造山运动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探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翔宇 詹艳 +5 位作者 赵凌强 陈小斌 李陈侠 孙建宝 韩静 崔腾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97,共16页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近EW走向的巨型断裂,其东南尾端发生分叉形成了复杂的马尾状断裂系统,2017年在该区域发生了九寨沟M_S7.0地震。文中对跨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九寨沟地震区的3条剖面上的大地电磁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近EW走向的巨型断裂,其东南尾端发生分叉形成了复杂的马尾状断裂系统,2017年在该区域发生了九寨沟M_S7.0地震。文中对跨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九寨沟地震区的3条剖面上的大地电磁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三维电磁成像反演技术获取了三维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所得结果表明,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及周边区域内的东昆仑断裂、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表现出向SW倾斜的电性差异带,这些断裂向下延伸并合并于中下地壳的低阻层中,共同组成了由南向北扩展的花状构造。在马尾状构造中,隐伏的虎牙断裂带(北段)在深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阻边界带;塔藏断裂的规模明显小于虎牙断裂(北段),并与虎牙断裂(北段)组成单侧花状结构;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依然表现为由南向北扩展的花状构造,2组花状结构在深部衔接并统一归并于壳内的低阻层中。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的震源区位于高、低阻交界区域,处于松潘-甘孜地块壳内低阻层向NE涌动的端点附近,根据震源区的电性结构和流变结构推测震源深度≤11km。虎牙断裂(北段)的延伸深度和规模大于东侧的塔藏断裂,是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松潘-甘孜地块北部中下地壳发育南西深、北东浅的低阻层,表明青藏高原向NE推挤的运动方式是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震环境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 大地电磁三维成像 昆仑-秦岭断裂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基底结构研究——玛多—共和—雅布赖剖面上地壳地震折射探测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文斌 嘉世旭 +1 位作者 段永红 王夫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27-3636,共10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玛多-共和-雅布赖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沉积盖层及上地壳折射波Psed、Pg走时,使用正则化方法反演该剖面基底速度结构,并通过射线数分布、分辨率分析等手段分析反演结果的可靠程度,得到了沿剖面850km近地表沉积盖层及结...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玛多-共和-雅布赖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沉积盖层及上地壳折射波Psed、Pg走时,使用正则化方法反演该剖面基底速度结构,并通过射线数分布、分辨率分析等手段分析反演结果的可靠程度,得到了沿剖面850km近地表沉积盖层及结晶基底结构性质及构造变化特征,揭示了巴颜喀拉块体中段、东昆仑—西秦岭褶皱带、祁连褶皱带东侧及阿拉善块体等四个一级地质构造单元以及各块体内部若干次级构造沉积盖层介质岩性及厚度,结晶基底性质及被改造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沿测线)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外围阿拉善块体、高原内部块体间上部地壳构造耦合以及与地表构造形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则化反演 基底结构 巴颜喀拉块体 昆仑—西秦岭褶皱带 祁连褶皱带 阿拉善陆块
下载PDF
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对接处三叠纪花岗质岩石时空演化、物源特征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任海东 王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59-63,共5页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基于花岗质岩石同位素填图(Sm-Nd、Lu-Hf)在其年代学、区域性大面积展步和易于示踪等方面的优势,区域性的同位素填图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探讨造山带深部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年代学 Nd-Hf同位素填图 岩浆演化作用 昆仑东段和西秦岭西段
下载PDF
中国结
8
作者 刘程远 《民族音乐》 2006年第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结 交相辉映 中华民族 凝结 印记 昆仑秦岭 唐诗宋词 黄河 长江 炎黄子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