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时空隐喻理解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玮琦 刘烨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11-1722,共12页
"自我动"和"时间动"在时空隐喻中常被用来表征时间的运动方式,代表了人们理解个体与时间相对运动的不同视角。大量研究已证实这两种时间运动视角存在心理现实性。人们对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受到空间运动经验、情绪... "自我动"和"时间动"在时空隐喻中常被用来表征时间的运动方式,代表了人们理解个体与时间相对运动的不同视角。大量研究已证实这两种时间运动视角存在心理现实性。人们对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受到空间运动经验、情绪、语言与文化、个体差异等具身因素的影响,反映了时空隐喻理解中视角选择的灵活性。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语言与思维、情感、运动经验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隐喻 时间运动视角 心理现实性 具身认知
下载PDF
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
2
作者 刘冠雄 王宁茜 +3 位作者 程晓荣 范炤 定险峰 张子一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时间运动视角的心理现实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个体选择不同时间运动视角的原因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 目的:时间运动视角的心理现实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个体选择不同时间运动视角的原因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特质BAS/BIS和状态BAS/BIS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结果:特质性BA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自我动视角(研究1);状态性BI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时间动视角(研究2)。结论:特质性BAS和状态性BIS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可能是时间运动视角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运动视角 行为趋近/回避 具身认知 自我动 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