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境说略 国外语言学界有许多关于语境问题的论述,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概念源自伦敦功能学派和后来的社会学流派最早的创始人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Malinowsk),他在南太平洋工作期间,曾发现当地土人的话很难...一、语境说略 国外语言学界有许多关于语境问题的论述,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概念源自伦敦功能学派和后来的社会学流派最早的创始人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Malinowsk),他在南太平洋工作期间,曾发现当地土人的话很难译成英语。比如一个划独木船的人管他那只桨叫“Wood”。马里诺斯基说,如果不把这个人的话与当时的语境结合,就不能理解“Wood”指的是什么,他认为,语言是“行为的方式”,不是“思想信号”,“话语和环境是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马里诺斯基的观点后来被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所继承和发展。在他的《社会的个性和语言》中,弗斯对“语境”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弗斯把“context”(上下文)的含义加以引伸,认为不仅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context”。费斯把前者看作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把后者看作是“情境的上下文”,他认为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 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出发点。人们是运用语言交流思想的,交流思想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际关系,离不开跟它有关系的一切环境。展开更多
下面两个问句通常都被看作是正反问句:A:你是不是英语教师 B:你是不是去过北京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语法特点很不相同的两类问句:A 句是通常所说的正反问句,而 B 句则与 A 不同;由于 B 类问句都带有一个"是不是",以...下面两个问句通常都被看作是正反问句:A:你是不是英语教师 B:你是不是去过北京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语法特点很不相同的两类问句:A 句是通常所说的正反问句,而 B 句则与 A 不同;由于 B 类问句都带有一个"是不是",以下我们就称之为"是不是"问句。我们将通过与正反问句的对比来说明"是不是"问句的语法特点。展开更多
文摘一、语境说略 国外语言学界有许多关于语境问题的论述,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概念源自伦敦功能学派和后来的社会学流派最早的创始人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Malinowsk),他在南太平洋工作期间,曾发现当地土人的话很难译成英语。比如一个划独木船的人管他那只桨叫“Wood”。马里诺斯基说,如果不把这个人的话与当时的语境结合,就不能理解“Wood”指的是什么,他认为,语言是“行为的方式”,不是“思想信号”,“话语和环境是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马里诺斯基的观点后来被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所继承和发展。在他的《社会的个性和语言》中,弗斯对“语境”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弗斯把“context”(上下文)的含义加以引伸,认为不仅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context”。费斯把前者看作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把后者看作是“情境的上下文”,他认为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 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出发点。人们是运用语言交流思想的,交流思想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际关系,离不开跟它有关系的一切环境。
文摘下面两个问句通常都被看作是正反问句:A:你是不是英语教师 B:你是不是去过北京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语法特点很不相同的两类问句:A 句是通常所说的正反问句,而 B 句则与 A 不同;由于 B 类问句都带有一个"是不是",以下我们就称之为"是不是"问句。我们将通过与正反问句的对比来说明"是不是"问句的语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