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 被引量:53
1
作者 汪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共7页
1985年,我初到北京念书,向唐弢先生请教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现代文学是现代的,那么怎样解释“现代”或者文学的“现代性”?唐先生说,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很难一言敝之。因为“现代”概念似乎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或者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 1985年,我初到北京念书,向唐弢先生请教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现代文学是现代的,那么怎样解释“现代”或者文学的“现代性”?唐先生说,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很难一言敝之。因为“现代”概念似乎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或者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他提到现代文学原先仅指“新文学”。因此现代文学的概念与“新”的概念是一脉相承的。他举例说,在他主编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时,曾经有人建议将毛泽东诗词作为其中一章,他不同意。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收入毛泽东诗词,那么中国现代时期其他人所写的大量的、有些是很精彩的旧体诗词怎么办?另一方面是他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在语言上和形式上都是区别于旧文学的文学。换言之,现代文学的产生,一方面是和一种特殊的时间观念相关的,这种时间意识体现为古代/现代/未来的历史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 历史叙事 时间意识 中国文学 时间观念 毛泽东诗词 文学活动 语言实践 白话文运动
下载PDF
关于现代性问题答问 被引量:43
2
作者 汪晖 《天涯》 1999年第1期18-34,共17页
中国三十至四十年代的“四大家族”、金融崩溃以及言论钳制促进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转向左翼 ,鲁迅是他们的榜样 ;然后 ,六十至七十年代的造神狂热 ,政治集权以及民生敝促使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倒向右翼———包括被打成各种“右派” ,... 中国三十至四十年代的“四大家族”、金融崩溃以及言论钳制促进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转向左翼 ,鲁迅是他们的榜样 ;然后 ,六十至七十年代的造神狂热 ,政治集权以及民生敝促使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倒向右翼———包括被打成各种“右派” ,胡适遂能升温并成路标。当前 ,作为“五·四”以来第三次现代化努力 ,改革开放的实践正经历各种深层社会矛盾集中浮现及亚洲经济重挫的时刻 ,关于“现代性”的讨论无疑展示了社会思想新的分化 ,“让争论浮出水面”(李陀语)的呼吁终成现实。分化是反思的深入 ,是文化生态保持活力的前提。为此 ,我们特发表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 ,以便读者兼听。对此有兴趣的读者 ,还可参阅《读书》、《天涯》、《现代公共论丛》等刊物此前的有关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问题 资本主义 现代性方案 发展主义 “自由主义” 民族国家体系 殖民主义 哈贝马斯 社会主义 时间观念
原文传递
论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实质 被引量:44
3
作者 易仲良 《外国语》 1987年第1期18-21,共4页
问题的提出里奇在《英语交际语法》一书中指出,英语动词时态是使用英语的民族借以理解现在、过去和将来的时间观念与动词形式之间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地说,里奇关于时态的定义无疑是对的,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我们发现,英语动词的... 问题的提出里奇在《英语交际语法》一书中指出,英语动词时态是使用英语的民族借以理解现在、过去和将来的时间观念与动词形式之间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地说,里奇关于时态的定义无疑是对的,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我们发现,英语动词的时态形式与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往往出现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而过去时态尤为明显地反映了这种复杂性。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时态 英语动词 民族 时态形式 复杂性 动词形式 语法范畴 交际语法 时间观念 距离性
原文传递
5至8岁儿童时间知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希庭 张增杰 《心理学报》 1979年第2期166-174,共9页
儿童的时间知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经历哪些主要阶段?这是发展心理学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国外,斯迈思,戈德斯通(E.J.Smythe,1957, S.Gold-stone,1958)等人曾研究过6—14岁儿童对以秒计的主动时间估计和被动时间估... 儿童的时间知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经历哪些主要阶段?这是发展心理学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国外,斯迈思,戈德斯通(E.J.Smythe,1957, S.Gold-stone,1958)等人曾研究过6—14岁儿童对以秒计的主动时间估计和被动时间估计,认为8—14岁儿童对短时间的估计比较准确,时间观念已渐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实验研究 儿童 时间估计 发展心理学 时间观念 主要阶段 发展过程 时间标尺 时间
下载PDF
文化变革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读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被引量:23
5
作者 向荣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5-102,共8页
关键词 韦伯 欧洲 加尔文教 资本主义精神 时间观念 西方资本主义 改革家 宗教改革 新教伦理 劳动 资本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 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原文传递
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仲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88,共12页
时间哲学是中西方哲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我们选择以时间观念为支点去探讨时间哲学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可以为时间观念中的时间流程制定几套分类模式 ,其中之一是将时间三分为物理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不同的国家、民族、对时间观... 时间哲学是中西方哲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我们选择以时间观念为支点去探讨时间哲学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可以为时间观念中的时间流程制定几套分类模式 ,其中之一是将时间三分为物理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不同的国家、民族、对时间观念的理解各有异同 ,认真梳理中西方传统的时间观 ,从不同侧面分析其间的差异 ,可以看到两种各具特色的时间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观念 中西传统 比较 异同性
下载PDF
论纳博科夫的小说主题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佳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5-42,共8页
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是一位重要的文体学家,又是一位后现代大师,但其作品的基本内容却一直受到忽视或否定。作为流亡作家的纳博料夫,其流亡者的身份、流亡的生活情境可以视为其小说主题的内在契合点。在40年代之前的俄语写作时期,... 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是一位重要的文体学家,又是一位后现代大师,但其作品的基本内容却一直受到忽视或否定。作为流亡作家的纳博料夫,其流亡者的身份、流亡的生活情境可以视为其小说主题的内在契合点。在40年代之前的俄语写作时期,纳氏关注的是现实的层面,主要抒写掺合着鲜明的政治态度、回乡的冲动等内容的乡愁;英语时期,作家转向形而上的探索,视时间为生存的牢狱,并借助“审美狂喜”对常识的时间观进行改造,在文本层面上求解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纳博科夫的小说主题也是我们的生命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亨伯特 流亡文学 《洛丽塔》 时间观念 时间主题 小说主题 持不同政见的作家 乡愁 “过去”
下载PDF
《四裔编年表》与晚清中西时间观念的交融 被引量:23
8
作者 邹振环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7,共9页
关键词 年表 时间观念 晚清 中西 西方历史 语言简洁 世界历史 翻译馆
原文传递
语用迁移与中德跨文化交际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越莲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0-73,88,共5页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常常失误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往往是因为在交往时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认识,而这些差异却十分顽固地表现在言语行为和言语使用规则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常常失误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往往是因为在交往时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认识,而这些差异却十分顽固地表现在言语行为和言语使用规则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语用迁移 言语行为 外语教学 外籍教师 时间观念 文化差异 语用失误 西方人 招呼语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被引量:22
10
作者 韩银燕 钱鑫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5-17,共3页
文化气象万千,无所不在。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时间信息的传递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文化气象万千,无所不在。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时间信息的传递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如何对待时间以及如何使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之间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导致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的文化因素,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西文化各自的时间取向,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观念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从语言看时空观念的不平衡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理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从语言现象中可以看出 ,人类的时空观念具有不平衡性。其主要表现是 :空间观念早于时间观念而产生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因而在人类认识中 ,空间的地位比时间更重要。这种不平衡性产生的原因在于 ,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在感知... 从语言现象中可以看出 ,人类的时空观念具有不平衡性。其主要表现是 :空间观念早于时间观念而产生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因而在人类认识中 ,空间的地位比时间更重要。这种不平衡性产生的原因在于 ,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在感知的难易程度上 ,在生活中的地位上 ,以及在表达的难易程度上都有不同。从空间观念发展出时间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时间观念 空间观念 不平衡性 时空观念
下载PDF
英汉民族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被引量:18
12
作者 于艳红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2,共3页
不同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各民族的思维模式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无疑给翻译造成了不少困难。本文就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 ,诸如时间观念、空间描述、感知取向、数... 不同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各民族的思维模式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无疑给翻译造成了不少困难。本文就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 ,诸如时间观念、空间描述、感知取向、数量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在翻译实践中针对这些情况需要进行逆向思维来重组原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思维模式 差异 汉语 英语 感知取向 时间观念 空间描述 数量表达
下载PDF
时点时段的内涵及构成与汉语社会的时间观念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向农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共9页
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而人类作为一个历时主体,又可以能动地感知时间、认识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且用语言文字形式去反映时间.而时间作为一个完整的语言表述的重要因素,必然成为语言研究的... 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而人类作为一个历时主体,又可以能动地感知时间、认识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且用语言文字形式去反映时间.而时间作为一个完整的语言表述的重要因素,必然成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时点和时段,就是时间系统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观念 构成方式 说话时间 时段 时点 基准点 汉语教学 时间结构 时间基准 认识时间
原文传递
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时间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丁道勇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教师时间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教师与教育改革者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文章提供五对概念,用以分析这些差异,并认为时间观念的不同是教育改革措施被悬置或受到教师抗拒的重要原因。为了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者应具备时间视角,在管... 教师时间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教师与教育改革者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文章提供五对概念,用以分析这些差异,并认为时间观念的不同是教育改革措施被悬置或受到教师抗拒的重要原因。为了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者应具备时间视角,在管理、利用教师时间的同时,注意理解教师独特的时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观念 教师时间 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悲秋意识初探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尚永亮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1-38,共8页
悲秋意识是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与偏重于社会政治领域的忧患意识不尽相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人的生命本身紧相关联。悲秋意识的核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人心中引起的深刻颖悟,具体表现为人... 悲秋意识是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与偏重于社会政治领域的忧患意识不尽相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人的生命本身紧相关联。悲秋意识的核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人心中引起的深刻颖悟,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命的忧恐、悲叹、把握和思考。质言之,悲秋意识即包含了深刻的时间观念的生命意识,在它的背后,深隐着中国古代文人亲和自然、肯定自我、重视生命的价值定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秋意识 中国古代文人 时间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 忧患意识 生命悲叹 生命意识 心理结构 悲秋文学 重要层面
下载PDF
佛教中的时间观念 被引量:16
16
作者 傅新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佛教中的时间观念必得回溯到缘起的基本语境中才能得以澄清。部派时代对这一问题的争执发端于其构造性的时间观遮蔽了时间的绵延维度。依据“应成中观”对“空相应缘起”的深刻领悟,时间不能被化约为作为其基元的“刹那”,它更是一种“... 佛教中的时间观念必得回溯到缘起的基本语境中才能得以澄清。部派时代对这一问题的争执发端于其构造性的时间观遮蔽了时间的绵延维度。依据“应成中观”对“空相应缘起”的深刻领悟,时间不能被化约为作为其基元的“刹那”,它更是一种“出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时间观念 宗教研究 宗教现象学
下载PDF
三大宗教时间观念之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汪天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通过对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时间观念和历法体系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异同点。本文认为 ,宗教时间观念和历法体系的差异对人类的交往和文化的交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只有克服时间观念的冲突才... 通过对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时间观念和历法体系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异同点。本文认为 ,宗教时间观念和历法体系的差异对人类的交往和文化的交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只有克服时间观念的冲突才能最终实现各民族、各文明共存共赢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时间观念 冲突 比较
下载PDF
探寻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新方法——以时空“合成”为中心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一下 《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8期11-14,共4页
近年来,在我国历史教学界,重视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已蔚然成风。但现阶段这方面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一点是,相当多的老师把历史时间观念的培养和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分开进行,不注意相互照应。而我们知道,作为历史事物(现... 近年来,在我国历史教学界,重视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已蔚然成风。但现阶段这方面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一点是,相当多的老师把历史时间观念的培养和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分开进行,不注意相互照应。而我们知道,作为历史事物(现象)的存在方式,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是密切联系、不能分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图 时间观念 空间观念 历史时间 时空框架 历史地图 教学界 中国抗日战争史 认知体系 思维能力培养
原文传递
时间中的公共政策制定:一个概念化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唐贤兴 堵琴囡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148,共11页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总是与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有关研究文献在解释时间与公共政策的内在关系上,没有把时间当作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而加以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呈现出碎片化的问题。时间构成了公共政策制定有意义的要素:作为一种资源,时间...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总是与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有关研究文献在解释时间与公共政策的内在关系上,没有把时间当作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而加以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呈现出碎片化的问题。时间构成了公共政策制定有意义的要素:作为一种资源,时间为政策主体及政策制定过程提供了激励和动力;作为一种约束,时间结构化了制定情景,框定了政策制定的各项要素排列组合与互动。本文提出了一个概念化的分析框架,将时间当作自变量,来分析它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并从时间规则、时间观念、时间策略三个维度阐述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从时间的视角审视政策制定,制定者应学会发现时间、遵照时间和运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观念 时间规则 时间策略 公共政策制定
原文传递
后现代寓言:马丁·艾米斯的《时间之箭》 被引量:13
20
作者 白爱宏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马丁·艾米斯的长篇小说《时间之箭》利用启蒙运动以来的主导时间观念———时间的线性、矢量性和不可逆性 ,将时间的流程倒置过来 ,使时间的不可逆性成为可逆性 ,通过戏仿诞生、堕落和拯救的人生模式 ,构成了对启蒙运动以来线性进... 马丁·艾米斯的长篇小说《时间之箭》利用启蒙运动以来的主导时间观念———时间的线性、矢量性和不可逆性 ,将时间的流程倒置过来 ,使时间的不可逆性成为可逆性 ,通过戏仿诞生、堕落和拯救的人生模式 ,构成了对启蒙运动以来线性进步的历史观的质疑 ;而主人公分成为两部分———“魂灵”与“身体” ,互不了解与互不统属 ,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拉康的分裂的主体观 ;主人公人生轨迹的倒置又瓦解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自由”观念 ;所有这些使整部作品构成了一部质疑现代性的后现代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时间之箭》 长篇小说 英国 文学评论 启蒙运动 时间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