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 被引量:274
1
作者 刘小宁 张洪政 +1 位作者 李庆祥 朱燕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30,271,共12页
为了分析全国范围内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利用1950年以来我国气象系统地面观测网679个国家基本(基准)站的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大雾空间、时间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雾分布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在... 为了分析全国范围内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利用1950年以来我国气象系统地面观测网679个国家基本(基准)站的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大雾空间、时间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雾分布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在月大雾的日数、月最多大雾日数、大雾季节分布中都显示出北南、西东的地区差异及局地明显的特征。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浓雾出现的年日数变化不明显;文章对大雾日数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基本气候特征 观测资料 天气现象 气象系统 时间分布 季节分布 地区差异 部分地区 变化原因 日数 观测网 50年 西北部 东南部 分析表 浓雾
下载PDF
2013年北京市PM_(2.5)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04
2
作者 王占山 李云婷 +3 位作者 陈添 张大伟 孙峰 潘丽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对2013年北京市35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PM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PM2.5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前体物和大气氧化性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PM2.5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22.8μg&... 对2013年北京市35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PM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PM2.5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前体物和大气氧化性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PM2.5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22.8μg·m-3、85.1μg·m-3、84.9μg·m-3和79.1μg·m-3;各类监测站中浓度由高到低的依次是交通站、城区站、郊区站和区域站,平均浓度分别为102.2μg·m-3、91.8μg·m-3、89.1μg·m-3和88.7μg·m-3。PM2.5月均浓度呈波浪型分布,在1月份、3月份、6月份和10月份各出现一个峰值。全年来看,交通站PM2.5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分布,其他站点呈双峰型分布。分地区来看,年均PM2.5浓度由高到低的依次是东南部、西南部、城六区、东北部和西北部。PM2.5浓度与NO2、SO2和OX浓度均为显著正相关,表明前体物和大气氧化性对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前体物 大气氧化性
原文传递
CLUE-S模型及其在奈曼旗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0
3
作者 张永民 赵士洞 P.H.Verburg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0-318,共9页
在对目前常用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CLUE-S模型是众多模型中适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一种较好的模型;它是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系统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包括关联性、竞争性、稳定性以及等级性等... 在对目前常用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CLUE-S模型是众多模型中适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一种较好的模型;它是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系统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包括关联性、竞争性、稳定性以及等级性等)的基础上构建而成,具有同步模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能力。论文以奈曼旗为例,根据1985年的空间图形数据,结合道路、居民点、城镇、水域的分布、以及地形和土壤等驱动因素,对其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并用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基本单元(500m×500m栅格)的水平上,模拟的正确率为85%,Kappa指数值是0.80。说明CLUE-S模型具有成功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是值得向国内同行推荐的一种较好的LUC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奈曼旗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115
4
作者 张捷 都金康 +2 位作者 周寅康 张思彦 蒋兆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4,共6页
旅游地与主要游客市场的空间结构(距离关系)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年内分布、日变化等时间结构。旅游地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季节性特征也是游客年内分布的决定因子。
关键词 客流 时间分布 九寨沟 黄山 观光旅游地
下载PDF
秦岭-大别勉略构造带蛇绿岩与相关火山岩性质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134
5
作者 赖绍聪 张国伟 +2 位作者 董云鹏 裴先治 陈亮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74-1183,共10页
勉略构造带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的系统研究表明,该构造带由德尔尼-南坪-琵琶寺-康县至略阳-勉县地区,并越巴山弧型构造向东到达随县花山,最东延伸至大别山南缘清水河地区.从西到东1500余公里断续残存蛇绿混杂岩,包括蛇绿岩及相关的岛弧... 勉略构造带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的系统研究表明,该构造带由德尔尼-南坪-琵琶寺-康县至略阳-勉县地区,并越巴山弧型构造向东到达随县花山,最东延伸至大别山南缘清水河地区.从西到东1500余公里断续残存蛇绿混杂岩,包括蛇绿岩及相关的岛弧、洋岛等火山岩,揭示了沿线曾存在已消失的古洋盆与古碰撞缝合带.洋盆主要扩张形成时期是在石炭纪-二叠纪期间,它对于确立华北-秦岭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和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均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勉略构造带 蛇绿岩 火山岩 地球化学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91
6
作者 卢松 陆林 +4 位作者 徐茗 梁栋栋 王莉 王咏 杨钊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1-590,共10页
作为传统历史文化旅游地,古村落正备受关注,旅游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由于游客量增长迅猛、客流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以及古民居容纳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景区超载、旅游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对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压力逐渐增大,古村落旅... 作为传统历史文化旅游地,古村落正备受关注,旅游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由于游客量增长迅猛、客流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以及古民居容纳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景区超载、旅游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对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压力逐渐增大,古村落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日益凸现。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研究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工作,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的基础上,对西递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状态展开分析,计算了西递景区不同季节旅游环境容量值,最后提出了古村落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旅游环境容量 西递 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环境容量 世界文化遗产 古村落 旅游地 西递 历史文化遗产 旅游发展 时间分布 调研工作 静态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5
7
作者 王占山 李云婷 +6 位作者 陈添 张大伟 孙峰 孙瑞雯 董欣 孙乃迪 潘丽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446-4453,共8页
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北京市35个自动空气监测子站的O3浓度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市O3浓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夏季的一次O3高浓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O3浓度在5~8月维持相对较高浓度,其他月份则维持较低浓度.整体... 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北京市35个自动空气监测子站的O3浓度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市O3浓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夏季的一次O3高浓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O3浓度在5~8月维持相对较高浓度,其他月份则维持较低浓度.整体来看,4类功能的监测站点中O3平均浓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对照点及区域点、郊区环境评价点、城区环境评价点和交通污染监控点;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一般在15:00、16:00达到峰值;O3还呈现明显的'周末效应',即周末白天时段O3浓度大于工作日浓度.北京市O3浓度城区相对较低,周边区县相对较高,生态植被优良的东北部地区浓度最高.2013年6月3日北京市发生一次O3高浓度过程,在下午西南风的作用下,榆垡、丰台花园、奥体中心和怀柔监测站O3峰值出现的时间从南到北依次滞后,且怀柔站在20:00才出现峰值,体现了这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O3输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臭氧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臭氧传输
原文传递
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以云南省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 被引量:78
8
作者 刘泽华 李海涛 +2 位作者 史春云 汪侠 张洪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24-1632,共9页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历来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国内外学者对两者间的内在关系关注较少。中国黄金周旅游流是典型的高强度的短期旅游流。选择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座重点旅游城市的7处代...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历来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国内外学者对两者间的内在关系关注较少。中国黄金周旅游流是典型的高强度的短期旅游流。选择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座重点旅游城市的7处代表性景区为案例,建立黄金周客流周内分布偏度指数G,并使用相关分析及Person相关系数,发现存在景区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现象,其机制为:在假日制度时间约束下,距离旅游集散中心的时间距离成为影响各城市及其代表性景区黄金周客流时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时间距离越大,则黄金周客流峰值出现时刻越迟,G值越高;而部分景区同时受不同尺度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出现客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多重响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旅游流 时间分布 旅游空间结构 黄金周 响应 云南
原文传递
重庆涪陵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7
9
作者 史东梅 江东 +1 位作者 卢喜平 蒋光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21,共6页
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涪陵区49a气象资料,对该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涪陵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3571.07MJ·mm·hm-2·h-1·a-1,最大年为4039.07MJ... 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涪陵区49a气象资料,对该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涪陵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3571.07MJ·mm·hm-2·h-1·a-1,最大年为4039.07MJ·mm·hm-2·h-1·a-1,最小年为1193.76MJ·mm·hm-2·h-1·a-1,年际差异非常显著且明显大于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的年际变化。(2)该区降雨侵蚀力季节分布为单峰型,可分为高值期、中值期、低值期和无侵蚀期4个不同的时期;4~10月的降雨侵蚀力可占全年年降雨侵蚀力(R)值的94.06%,6月最大为670.94MJ·mm·hm-2·h-1·a-1,其次7月为664.26MJ·mm·hm-2·h-1·a-1,最小月为0;降雨侵蚀力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总体变化趋势一致。(3)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与地表状况的配合可对实际土壤侵蚀的发生产生较大影响,在该地区5、6、7月降雨量在147.4mm和176.0mm范围内变化,4月、8、9、10月降雨量在101.9mm和115.7mm范围变化,年降雨量大于1090.6mm的年份,是当地水土流失极易发生的侵蚀敏感期。(4)该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充分重视每年5、6、7三个月内坡耕地覆盖情况,开发建设活动不仅应避开这3个月,同时在雨季开始前应注意裸露开挖面及弃土弃渣堆放地的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和完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时序分析 时间分布 涪陵区
下载PDF
千岛湖溶解氧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殷燕 吴志旭 +2 位作者 刘明亮 何剑波 虞左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39-2546,共8页
基于2011-2012年1-12月千岛湖6个站点的溶解氧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溶解氧的垂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溶解氧动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氧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垂向差异以及季节差异.冬季,平均溶解氧... 基于2011-2012年1-12月千岛湖6个站点的溶解氧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溶解氧的垂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溶解氧动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氧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垂向差异以及季节差异.冬季,平均溶解氧值较高,除大坝前站点,其余各站点溶解氧无显著垂向差异;夏季,溶解氧垂向差异显著大于春秋两季.水深较深的小金山、三潭岛和大坝前站点其夏季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真光层,分别达到11.59、12.52和10.96 mg·L^-1.千岛湖表层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春季,而最小值出现在秋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水温、pH、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水温与溶解氧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温度热力分层是影响溶解氧在夏季垂直分布的关键因素.春夏季,pH、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的相关系数较高,主要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溶解氧 垂直分布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防范重点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媛 曲雪妍 +2 位作者 杨旭东 房浩 尹春荣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3年第4期71-78,共8页
分析、研究灾害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是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实施科学减灾措施的基础[1]。本文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①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期为5~8月,高发... 分析、研究灾害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是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实施科学减灾措施的基础[1]。本文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①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期为5~8月,高发区随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推移;②地质灾害年际变化特点为逐年波动,总体趋势上升;③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云南,巨型和大型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④汛期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和防范重点为东南和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我国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及重灾年景趋势预测 被引量:43
12
作者 傅泽强 蔡运龙 李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3,共7页
分析了我国 1970~ 1999年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在研究时段内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该时段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80年代中期以前 ,总灾、水灾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轻 ;80年代中期之后 ,呈... 分析了我国 1970~ 1999年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在研究时段内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该时段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80年代中期以前 ,总灾、水灾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轻 ;80年代中期之后 ,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损失增大的趋势 ,重灾年份明显增加。旱灾和水灾是威胁我国农业生产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尤以旱灾为甚。我国农业遭受旱灾威胁的范围多年基本不变 ,而旱灾受灾率波动明显 ,成灾率逐年增长 ,这与近几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缓慢、灌溉能力降低有关 ;水灾受灾率和成灾率具有特别显著的同步特点 ,表明水灾致灾能力强 ,一旦发生 ,极易成灾 ,水灾危害加剧与防洪、抗洪能力低下及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各灾种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呈正相关关系 ,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系统的抗灾能力总体上较弱。  本文还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了农业总受灾率 -总成灾率、水灾受灾率 -成灾率、旱灾受灾率 -成灾率的重灾年景灰色灾变GM(1,1)预测模型 ,对未来 10年我国农业灾害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灰色预测结果表明 ,2 0 10年之前 ,除 2 0 0 3,2 0 0 6年水旱灾害危害较小外 ,其它年份均为灾情严重年份 ,其受灾率和成灾率均高于近 3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 ,2 0 0 4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水灾 旱灾 中国 时间分布 重灾年景趋势预测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2
13
作者 刘永林 孙启民 +2 位作者 钟明洋 钟部卿 雒昆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9-1229,共11页
利用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4 h自动连续采样的PM_(2.5)浓度数据,探讨了重庆市主城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PM_(2.5)季节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100.2μg·m^(-3)... 利用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4 h自动连续采样的PM_(2.5)浓度数据,探讨了重庆市主城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PM_(2.5)季节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100.2μg·m^(-3))、秋季(66.1μg·m^(-3))、春季(45.9μg·m^(-3))和夏季(33.4μg·m^(-3))(P<0.05).2重庆市主城区PM_(2.5)月均浓度变化呈单峰单谷型,1月PM_(2.5)月均浓度最高(P<0.05),达到120.8μg·m-3.3逐日变化,国控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日均浓度曲线都呈现出尖峰和深谷交替变化的锯齿状.4重庆市主城区16个国控监测点(除缙云山对照点)PM_(2.5)浓度日变化在全年、春季、秋季和冬季都呈现明显的双峰双谷型.5PM_(2.5)与SO_2、NO_2和CO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SO_2、NO_2和CO的二次转化对PM_(2.5)浓度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主城区 PM2.5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四川省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0
14
作者 何敏 王幸锐 +2 位作者 韩丽 冯小琼 毛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8-1216,共9页
根据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四川省2012年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污染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四川省秸秆露天焚烧共排放SO2、NOx、NH3、CH4、NMVOC、CO、PM2.5、EC以及OC分别为1210、12... 根据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四川省2012年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污染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四川省秸秆露天焚烧共排放SO2、NOx、NH3、CH4、NMVOC、CO、PM2.5、EC以及OC分别为1210、12185、2827、20659、40463、292671、39277、1984以及10215t;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是四大主要的焚烧作物秸秆,对污染物的总贡献率约为88%~94%;秸秆露天焚烧受农作收获的影响,全年的排放主要集中在7~8月,而5月是上半年的一个排放小高峰;秸秆焚烧排放的高值地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川北地区以及川南地区,川西地区排放分布相对较少;本清单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排放因子及秸秆焚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秸秆露天焚烧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四川省
原文传递
专题文献高被引论文的时间分布与同被引聚类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崔雷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专题文献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时间排序相同被引聚类分析,较清晰地显示出该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当前状态。认为高被引论文的时间排序分析与聚类分析是分析某一主题历史与现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专题文献 引文分析 聚类分析 时间分布
下载PDF
成都市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崔蕾 倪长健 +3 位作者 王超 谢雨竹 胡淑萍 甘小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共6页
为深入认知成都市O_3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市区站点O_3、NO、NO_2、NO_x的逐时监测资料以及成都市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逐时观测资料,据此对O3的季变化、日变化、"周末效应"、"节假日... 为深入认知成都市O_3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市区站点O_3、NO、NO_2、NO_x的逐时监测资料以及成都市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逐时观测资料,据此对O3的季变化、日变化、"周末效应"、"节假日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浓度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O_3浓度季变化呈现明显夏高冬低的特征,浓度最大值出现在8月。O_3浓度日变化为单峰型,夏季峰值出现在15:00,冬季峰值出现在16:00。市区存在"周末效应",即周末O_3浓度总体比工作日高;"节假日效应"则表现出复杂多变性,受气象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O_3日平均浓度与NO、NO_2、NO_x、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与温度、风速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O3浓度 时间分布 气象条件
下载PDF
6496例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冰 李宗敏 +2 位作者 郭建欣 张红芹 王明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研究当今沿海开放县级卫星城市的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6496例颅脑损伤患者填写《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因素、受伤机制、时间分布、伤情资料、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等。表格均由本科神经外科医师复审。所取... 目的研究当今沿海开放县级卫星城市的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6496例颅脑损伤患者填写《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因素、受伤机制、时间分布、伤情资料、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等。表格均由本科神经外科医师复审。所取的数据均经质控验证。结果⑴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阶段为15~44岁。⑵摩托车事故占交通肇事的53.2%,为主要车型,其次为坠落伤占17.31%。⑶颅脑损伤下半年明显高于上半年,5月、6月、10月、11月为高峰期。⑷1d内的高峰时间为9点、10点、18点、20点和21点。⑸院前行气管插管是后继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颅脑损伤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防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特征 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外科医师 摩托车事故 年龄因素 受伤机制 时间分布 治疗结果 治疗方式 年龄阶段 交通肇事 高峰时间 抢救成功 气管插管 干预措施 调查表 坠落伤 高峰期
原文传递
气象环境相关的输电线路故障时间分布特征及模拟 被引量:38
18
作者 王建 熊小伏 +2 位作者 李哲 梁允 翁世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4,123,共7页
在电网风险分析与可靠性评估中,尚无较为准确的输电线路故障率时间分布规律和强迫停运时间概率分布描述。以月为时间尺度,提出按多年历史同期故障率为依据的时变故障率计算方法,并通过使用傅里叶函数、高斯函数、威布尔函数拟合历史同... 在电网风险分析与可靠性评估中,尚无较为准确的输电线路故障率时间分布规律和强迫停运时间概率分布描述。以月为时间尺度,提出按多年历史同期故障率为依据的时变故障率计算方法,并通过使用傅里叶函数、高斯函数、威布尔函数拟合历史同期各月故障率的时间分布得到故障率逐月分布函数,用以模拟输电线路的时间相依故障规律,据此可用于预测未来某时段的故障率。基于同样的思路对气象相关的输电线路强迫停运时间概率分布进行模拟与建模。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气象灾害 时变故障率 强迫停运时间 时间分布
下载PDF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19
作者 闫旭 邱德志 +5 位作者 郭东丽 齐星昊 郑仕侃 程轲 孙剑辉 刘建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6-1263,共8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过程中能够大量产生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而被视为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释放源.采用基于污染物削减量的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4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清单,并... 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过程中能够大量产生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而被视为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释放源.采用基于污染物削减量的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4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清单,并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CO_2-eq计)为7 348.60 Gg,CO_2、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为6 054.57 Gg、27.47 Gg(769.08 Gg,以CO_2-eq计)和1.98 Gg(524.95 Gg,以CO_2-eq计);各省份间排放量差异明显,华东地区排放量较高,西北地区排放量较低,西藏几乎没有排放,2005~2014年这10年间中国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增长了229.4%,CO_2、CH_4和N_2O的涨幅分别为217.9%、217.9%和520.3%;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污水处理量与当地城镇污水厂温室气体释放量相关性最大,人均蛋白质供应量与城镇污水厂N_2O产生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温室气体 城镇污水处理厂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分布 被引量:36
20
作者 孙灏 魏俊强 +3 位作者 刘利蕊 闫石 金宇 冯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961-2965,共5页
背景:下肢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目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骨股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 背景:下肢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目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骨股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方法:分析1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的资料。患者根据置换前是否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剂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所有患者伤后第1,3,5天、伤后5-7 d、术后第2,5,7,14天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监测,记录和统计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发生血栓的例数和发生率,通过绘制频数分布表及折线图确定伤后和术后血栓高发时间点。结果与结论:(1)抗凝组72例共发生血栓6例(8%);未抗凝组106例共发生血栓22例(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患者血栓发生时间集中在伤后3 d及术后第1天;(3)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1-3 d及关节置换后第1天,伤后即采取预防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质疏松 静脉血栓形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成形术 深静脉血栓 时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