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 被引量:126
1
作者 景天魁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66,共13页
本文认为时空特性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概念是建构社会理论的核心。本文从时空角度讨论了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关系,确定了社会时空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界定和阐释了时空压缩概念,并针对吉登斯的时空延伸... 本文认为时空特性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概念是建构社会理论的核心。本文从时空角度讨论了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关系,确定了社会时空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界定和阐释了时空压缩概念,并针对吉登斯的时空延伸概念作了一些讨论。本文用时空压缩概念描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结构,初步显示了这一概念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性 时空压缩 后现代性 中国社会发展 吉登斯 时空结构 发达国 超越进化 社会时间 社会进化论
原文传递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时空压缩效应 被引量:74
2
作者 吴旗韬 张虹鸥 +1 位作者 叶玉瑶 苏泳娴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跨江通道建设可极大提升海湾两岸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因此研究跨江通道对海湾地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先前可达性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均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跨江通道建设可极大提升海湾两岸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因此研究跨江通道对海湾地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先前可达性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均质化处理的局限,在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增加自然(水面、海拔、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因素处理,对既有分析模型进行改进,使得交通可达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应用该改进模型计算了港珠澳大桥两种情景下珠三角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探讨港珠澳大桥对中心城市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可达性分析中,在珠三角中心城市中,香港和珠海的时间可达性提高最多,而其他城市则影响较弱;②费用可达性分析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极大减少香港和珠海往珠三角西岸和东岸的运输费用,同时,不同的大桥通行费用情况下,费用差异产生影响的空间范围差别相同,而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则有所差别。基于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变化,进一步讨论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产生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跨界交通需求,将成为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研究对产业影响表现有所差异,香港在商贸和服务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而西岸地区的旅游业和房地产将不断受益。最后分析了政策和其他交通通道建设对港珠澳大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交通格局 珠三角 交通可达性 时空压缩
原文传递
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 被引量:65
3
作者 汪德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7-805,共9页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对游客出游空间产生明显作用,进而影响到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以京沪高铁线的济南和泰山以及武广高铁线的武汉和衡山为例,从旅游地吸引空间范围、旅游地空间使用曲线、旅游地对客源地空间吸引力等3方面,实证研...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对游客出游空间产生明显作用,进而影响到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以京沪高铁线的济南和泰山以及武广高铁线的武汉和衡山为例,从旅游地吸引空间范围、旅游地空间使用曲线、旅游地对客源地空间吸引力等3方面,实证研究高铁对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高铁开通提高了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半径,辐射范围更广;②高铁开通使近程客源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但750~1 000 km空间范围的客源市场增长明显,旅游地60%的客源市场空间范围有显著向外拓展的趋势;③高铁对旅游地客源市场吸引力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距旅游地空间距离越大,客源市场空间吸引力变化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源市场 时空压缩
下载PDF
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治理 被引量:50
4
作者 张丙宣 任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2-72,共11页
数字技术已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治理的结构和过程的演进。在压缩时空与构建社会的分析框架中,可以发现数字时代乡村治理呈现出新的趋向,数字技术通过整合乡村内外资源,改造乡村,创造以数字平台和群为代表的乌托邦式的乡村;... 数字技术已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治理的结构和过程的演进。在压缩时空与构建社会的分析框架中,可以发现数字时代乡村治理呈现出新的趋向,数字技术通过整合乡村内外资源,改造乡村,创造以数字平台和群为代表的乌托邦式的乡村;同时,它还被村干部用于巩固权力,被村民用于消费、寻求安全与认同,表达和再生产乡村社会机制。数字时代的乡村治理,最重要的不是数字技术,而是数字技术驱动的权力关系、社会机制和公私领域的演变,应该高度警惕数字官僚主义,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机制的协同增效,再造乡村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治理 改造社会 技术表达制度 时空压缩
下载PDF
网络社会的时空扩展、时空矛盾与社会治理 被引量:42
5
作者 刘少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7-203,共7页
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不仅展现了哈维所论述的时空压缩,而且还呈现了大规模的时空扩展。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行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当代社会的时空扩展在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等方面都呈现了十分复杂的状态。因为主观时空扩展... 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不仅展现了哈维所论述的时空压缩,而且还呈现了大规模的时空扩展。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行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当代社会的时空扩展在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等方面都呈现了十分复杂的状态。因为主观时空扩展的差异性和客观时空扩展的复杂性,特别是时间扩展的三维性和空间扩展的双层性,以及社会分化、利益分割、贫富差别和矛盾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多元化的时空观念又同差异化的客观时空扩展之间存在复杂矛盾。开展多年的社区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存在管理实践与时空变迁错位的问题。应当深入分析网络社会的时空扩展与时空矛盾,因时制宜地开展符合社会时空变迁实际的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时空压缩 时空扩展 时空矛盾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时空压缩与中国社会建设 被引量:42
6
作者 景天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共9页
从时空压缩视角探讨中国社会建设的特点,认为从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来看,社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社会建设具有扭曲性;与其他各项事业相比,社会建设明显滞后。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为加强社会建设... 从时空压缩视角探讨中国社会建设的特点,认为从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来看,社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社会建设具有扭曲性;与其他各项事业相比,社会建设明显滞后。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为加强社会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应抓住时空压缩条件下社会建设的特点,在调整社会关系、发展社会组织、改革社会结构、增进社会福祉、改善社会生活、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开辟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压缩 社会建设 新常态 时空有限性 中国
下载PDF
多元流视角下东北城市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马丽亚 修春亮 冯兴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1-58,共8页
基于交通、信息、企业的多元要素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三方面测度"流空间"背景下的东北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并对网络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①交通及信息流要素在东北城市间相... 基于交通、信息、企业的多元要素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三方面测度"流空间"背景下的东北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并对网络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①交通及信息流要素在东北城市间相互作用更加明显、网络联系相对紧密;多元流的城市网络结构均显示出省内联系强于跨省域联系,城市跨省域联动发展格局远未形成。②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城市在多元网络均处于主导性地位,区内辽中南及哈长两大城市群在网络中的发育水平较高。③多元流视角有交通信息型、交通商贸型、信息商贸型、交通信息商贸型四种核心-边缘结构类型,核心城市多分布在城市群内,对网络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边缘城市处于从属地位,尚未进入良好的协同发展阶段。④文章认为资源禀赋、时空压缩、区域经济、政策引导等因素共同影响区域网络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城市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核心-边缘结构 时空压缩 交通流与信息流 区域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时空压缩”与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以江苏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为例 被引量:36
8
作者 闾平贵 汪德根 魏向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4-509,共6页
"时空压缩"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在推定"时空压缩"作用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假设检验法对江苏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 "时空压缩"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在推定"时空压缩"作用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假设检验法对江苏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距离摩擦定律对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特点和演化规律的支配作用日渐式微,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发展兼有波浪式推进和跳跃式增长两种方式,并据此确定江苏国际旅游的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力市场和机会市场,同时对"时空压缩"背景下江苏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压缩 客源市场 空间结构 江苏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铁路可达性格局及演变 被引量:26
9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1 位作者 敖荣军 高喆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8,共7页
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 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铁路和规划高速铁路情形下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模式,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了相对区位较优越地区向周边地域的迅速扩张,壮大了城市的发展潜能;城市群的可达性格局受高速铁路网络发育水平的显著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强化了区域可达性的分异,而随着路网的完善,区域可达性的差异逐渐弱化。科学地研究和呈现城市群高铁建设前后区域可达性格局与差异,对于有效实现区域间交通网络的科学对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效应 时空压缩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后互联网时代传媒时空观的嬗变与融合 被引量:23
10
作者 蒋晓丽 赵唯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人类社会对于时空的认识伴随着传播技术与交往工具的发展而改变。从19世纪至今,人类的传媒时空观可以大致归纳为四个阶段:大众传媒兴起时形成的"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媒介兴起后的"时空压缩";前互联网时代的"空... 人类社会对于时空的认识伴随着传播技术与交往工具的发展而改变。从19世纪至今,人类的传媒时空观可以大致归纳为四个阶段:大众传媒兴起时形成的"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媒介兴起后的"时空压缩";前互联网时代的"空间消灭时间";以及后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的"融合一体"的时空观。每一种传媒时空观的形成都受到基于传播技术发展的交往革命的推动,不同的传媒时空观之间不仅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后互联网时代更呈现出一种交汇互融、混存共生的状态。"时间压缩空间"状态下速度对于空间的压缩依然存在,"时空压缩"下社会物理空间、人与人之间心理空间距离持续被打破,"空间压缩时间"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媒介体验在时间上是碎片化的,空间上是场景化的,后互联网时代"融合一体"的媒体时空呼唤个性化的解放与对个性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 时间消灭空间 时空压缩 空间消灭时间 后联网时代
原文传递
“信息人假说”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21
11
作者 余潇枫 张彦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3,共7页
信息是构成世界与人的基质。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所构建的“虚拟时空”,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人性的传统认知,使得以往种种关于人的本性假说在信息网络时代面前显得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在网络空间中,“信息人... 信息是构成世界与人的基质。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所构建的“虚拟时空”,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人性的传统认知,使得以往种种关于人的本性假说在信息网络时代面前显得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在网络空间中,“信息人”是活动主体,是网络伦理所要调节规范的道德对象,同时也是网络精神的主要体现者。网络社会所赋予“信息人”的自由、平等与多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也是信息人作为网络伦理的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性需要。这种人性需要,为信息科技推进网络自由、共享、平等、多元提供了社会动力,也使得“信息人假说”有了现实的基础与依据。“信息人假说”通过人的生存状态的更本质层面即信息交互作用层面,重新透视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将为人们超越以往传统社会的人性假说,获得网络时代人的行为解释的特定视角,求得对信息时代网络伦理与全球伦理发展的重要突破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人 信息人假说 虚拟实在 时空压缩 信息场域
原文传递
传播地理学:跨越学科的桥梁 被引量:22
12
作者 保罗·C·亚当斯 安德烈·杨森 +2 位作者 李淼(译) 魏文秀(译) 张昱辰(译校)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96,共14页
“用时间消灭空间”(马克思)、“脱域”(吉登斯)、“时空压缩”(哈维)、“流动空间”(卡斯特)、“地球村”(麦克卢汉)、“消失的地域”(梅罗维茨)、“赛博空间”(吉布森)……这一系列今日传播研究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概念,大多预设这样的前... “用时间消灭空间”(马克思)、“脱域”(吉登斯)、“时空压缩”(哈维)、“流动空间”(卡斯特)、“地球村”(麦克卢汉)、“消失的地域”(梅罗维茨)、“赛博空间”(吉布森)……这一系列今日传播研究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概念,大多预设这样的前提:空间和地方是新媒介技术和传播活动所跨越甚至“消灭”的对象。既然不言自明,空间也就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甚少被经典传播研究认真对待。即便1960年代社会科学领域开始的声势浩大的空间理论思潮,很长时间里竟然“并未在传播与媒介领域得到响亮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卢汉 新媒介技术 时空压缩 流动空间 卡斯特 吉布森 赛博空间 边缘地位
原文传递
时空压缩下的中国乡村空间生产——以广州市域乡村投资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尚意 许伟麟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7-654,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人文地理学者的角色是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参与各类乡村振兴实践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大卫·哈维指出,"时空压缩"现象加剧了资本积累的危机,要消除危机,必须从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人文地理学者的角色是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参与各类乡村振兴实践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大卫·哈维指出,"时空压缩"现象加剧了资本积累的危机,要消除危机,必须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革命入手。本文以2015-2017年广州市企业投资中的乡村项目为例,分析哪些项目是消除区域发展两级分化、抵制资本纯粹追逐利润的,从而为政府重点鼓励何类项目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经验主义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结论为:(1)从空间分布上看,2015-2017年企业投资在广州乡村的项目大部分是按照"纯粹"市场原则分布的,即投资项目以近郊为主,高投资额的投资项目也集中在近郊,这种分布是"时空压缩"的结果。(2)2015-2017年少部分投资在广州乡村的项目并非"纯粹"追求利润,它们主要是为改变乡村生活的环境质量,而非生产经营性的、"空间修复"型的项目,更能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本质理解的积极性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时空压缩 投资空间分布 广州
原文传递
电子媒介·时空压缩·文化生产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4,共4页
时空压缩现象自古有之,当代尤甚。特别是电子媒介参予以来,时空压缩趋于极致,呈现为趋零化效果。时空压缩的这种新效果从根本上质疑并改写了我们的文化和生存语境。立足于媒介文化生产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管窥到这种变化。就其对时间的压... 时空压缩现象自古有之,当代尤甚。特别是电子媒介参予以来,时空压缩趋于极致,呈现为趋零化效果。时空压缩的这种新效果从根本上质疑并改写了我们的文化和生存语境。立足于媒介文化生产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管窥到这种变化。就其对时间的压缩效果而言,它营构了一个时间线性断裂的(即偏重当下性、即刻性、流动性的)、对过去-现在-未来没有真正感觉(即无历史感、当下感和未来感)的文化生产语境;空间压缩则营构了一个全球化与地方化、普遍化与个别化、同质化与差异化二律并存的文化语境,这些均与现代性文化语境存在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文化语境 时空压缩 球域化
下载PDF
时空压缩与审美体验 被引量:18
15
作者 阎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共3页
当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后现代社会中进入低迷状态之际,以戴维·哈维为旗手的新马克思主义却引人瞩目。哈维一方面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寻求理论资源,一方面在后现代语境中力促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他创造... 当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后现代社会中进入低迷状态之际,以戴维·哈维为旗手的新马克思主义却引人瞩目。哈维一方面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寻求理论资源,一方面在后现代语境中力促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批判路线,通过对资本主义在后现代的生产、流通、金融、消费等方面出现的变迁进行研究,着重考察了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文学、艺术、文化中的审美体验的显著特征。哈维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时空压缩 新马克思主义 经典马克思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社会 创造性发展
原文传递
可视化交通可达性时空压缩格局的新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恺 刘冲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69,共8页
构建了一个利用"时间—空间图"来分析区域时空压缩的方法框架,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对象,运用该技术研究由路网建设带来的交通可达空间变化。首先,分析通过网络抓取技术获取的各县市在公路网上的通行距离和时间数据。然后,再利... 构建了一个利用"时间—空间图"来分析区域时空压缩的方法框架,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对象,运用该技术研究由路网建设带来的交通可达空间变化。首先,分析通过网络抓取技术获取的各县市在公路网上的通行距离和时间数据。然后,再利用多维尺度分析算法将节点之间的邻近关系转化成几何关系,生成拟合可达关系的时空图,并检验拟合误差。最后,利用分层聚类划分区域城镇体系内部层域结构,利用空间统计方法来分析各聚类的水平位移平均方向、平均距离和圆方差。最后,以区域可达性均衡发展为出发点,给未来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公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给京津冀城市群未来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压缩 时空 京津冀城市群 交通可达空间
原文传递
论吉登斯、哈维、卡斯特对现代社会的时空诊断 被引量:15
17
作者 牛俊伟 刘怀玉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9,共6页
辨识和判断现代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当代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其中,时间和空间是众多理论家进行社会诊断的基本工具。吉登斯的时空伸延理论、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以及卡斯特的流动空间与无时间之时间理论,对时空问题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凸显的... 辨识和判断现代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当代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其中,时间和空间是众多理论家进行社会诊断的基本工具。吉登斯的时空伸延理论、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以及卡斯特的流动空间与无时间之时间理论,对时空问题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凸显的原因、时空问题在社会理论中的作用以及时空与社会的互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对我们准确把握现代社会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时空诊断 时空伸延 时空压缩 流动空间 无时间之时间
原文传递
高铁对区域旅游“时空压缩”效应的测度与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贾文通 黄震方 +1 位作者 刘俊 徐冬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5-1802,共18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无高铁、现有高铁和规划高铁三种情景,引入旅游"门到门"出行的旅行时间测度方法,同时采用分层栅格成本方法改进可达性计算模型,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日常可达性指数和旅游效用函数等指标定量测...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无高铁、现有高铁和规划高铁三种情景,引入旅游"门到门"出行的旅行时间测度方法,同时采用分层栅格成本方法改进可达性计算模型,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日常可达性指数和旅游效用函数等指标定量测度并全面分析了高铁对区域旅游的"时空压缩"效应。研究发现:①现有高铁将长江经济带景区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压缩"了3.36 h,规划高铁进一步将其"压缩"了1.09 h,使区域的旅游空间范围不断"缩小";②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对区域旅游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加剧了短期旅游圈所覆盖景区数量的空间分异,但使长假旅游圈所覆盖景区数量在空间上趋于均衡;③不同高铁建设阶段对区域旅游的影响存在差异,现有高铁便利了游客的中远程旅游,而规划高铁则对游客短途旅游产生重要影响,并强化了同区域外的旅游联系;④高铁"压缩"了旅途时间,"扩张"了游览时间,大幅提高了旅游效用,这在川渝两地表现的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旅游 时空压缩 效应测度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时空压缩与致敬传统:后现代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德荣 郭晓琳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12-14,共3页
旅游消费行为作为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消费行为的一种典型形式,只有放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理解,才能获得广阔的视野和理论的灵感。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时空压缩效应,三种社会形态同步呈现,互相激... 旅游消费行为作为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消费行为的一种典型形式,只有放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理解,才能获得广阔的视野和理论的灵感。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时空压缩效应,三种社会形态同步呈现,互相激荡,彼此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行为特征 现代旅游 时空压缩 传统 旅游消费行为 经济与文化 典型形式 历史进程
下载PDF
空间和地方的后现代维度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陆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柏拉图《蒂迈欧篇》把空间看作万事万物的载体或容器,亚里士多德将空间与地方并提,以其为哲学思考的对象,今天的后现代空间转向针对的正是柏拉图以降的这一理性主义空间阐释传统。其中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不仅是指后现代时间换空间... 柏拉图《蒂迈欧篇》把空间看作万事万物的载体或容器,亚里士多德将空间与地方并提,以其为哲学思考的对象,今天的后现代空间转向针对的正是柏拉图以降的这一理性主义空间阐释传统。其中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不仅是指后现代时间换空间的大势所趋,同样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加速变换,其最终导致的后现代新地理形势的出现,影响到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由此,全球化精英空间和本土地方文化的矛盾进入了一个新的视角。如果说时空压缩一类的空间转向观念固然有可能给今天的中国提供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那么,全球化空间之中的地方本土文化的身份认同无疑当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哈维 时空压缩 空间 地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