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7年中国沙尘暴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97
1
作者 周自江 王锡稳 牛若芸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利用 1 95 4~ 2 0 0 0年中国大陆 6 81个站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近 47年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沙尘暴的易发区 ,其中西北地区是多发区 ;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差异 ;47年... 利用 1 95 4~ 2 0 0 0年中国大陆 6 81个站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近 47年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沙尘暴的易发区 ,其中西北地区是多发区 ;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差异 ;47年间除青海、内蒙古和新疆的小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呈增长趋势外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在减少 ;甘肃民勤与新疆和田两个强沙尘暴多发区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的强沙尘暴明显少于 5 0和 70年代 ;2 0 0 0年华北和西北东部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多于 90年代均值 ,但绝大部分地区仍明显少于常年平均值 ;沙尘暴与大风的年际振荡及多年变化趋势有一致性 ,单站相关系数可以达到 0 .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尘暴 强沙尘暴 时空分布特征 季节变化 日变化 甘肃
下载PDF
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57
2
作者 胡亚旦 周自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3-78,共6页
利用1961—2007年全国721个气象站的霾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霾天气主要分布在100°E以东、42°N以南地区,且"浊岛"现象非常明显;霾天气的季节分布基本为冬多夏少;... 利用1961—2007年全国721个气象站的霾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霾天气主要分布在100°E以东、42°N以南地区,且"浊岛"现象非常明显;霾天气的季节分布基本为冬多夏少;近47年中国霾天气的总体趋势为波动增多,线性倾向率为3.19d/10a,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处于少霾的负位相,1976—2000年在很弱的正位相内振荡,但近5年霾天气显著增多;47年间中国霾天气序列有2次明显的突变,分别位于1970年代中期和2000年之后;在年际尺度上,霾天气与风力条件具有很好的反相关对应关系,f≥5m·s-1日数和f≥10m·s-1日数与霾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9和-0.734,表明风力条件(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的变化对霾天气增减趋势的影响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特征 MANN-KENDALL法 滑动t-检验法
下载PDF
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8
3
作者 高清竹 李玉娥 +5 位作者 林而达 江村旺扎 万运帆 熊伟 王宝山 李文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5-973,共9页
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和藏北地区草地退化实际情况以及遥感数据特征,选择草地植被盖度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建立藏北地区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藏北地区近24年的草地退化进行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藏北地区草地... 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和藏北地区草地退化实际情况以及遥感数据特征,选择草地植被盖度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建立藏北地区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藏北地区近24年的草地退化进行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现状(2004年)十分严重,重度和极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8.0%和1.7%,区域草地退化指数(GDI)为1.86,接近中度退化等级;其中藏北地区冰川与雪山及其周围等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区域和交通要道沿线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区域的草地退化相对严重;从1981年到2004年的近24年以来,藏北地区及其各个区域草地退化较为严重,其草地退化等级分布比例和草地退化指数年际波动较大,草地退化等级在轻度退化至重度退化等级之间波动;近几年藏北全地区总体草地退化情况及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的草地退化具有更加严重的趋势,而西部地区草地退化状况则略有减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遥感监测 时空分布特征 藏北地区
下载PDF
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22
4
作者 聂凤军 胡朋 +3 位作者 江思宏 李振清 刘妍 周永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85,共13页
本文首次对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金和锑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和锑成矿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的金和锑矿床(点)可按容矿围岩... 本文首次对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金和锑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和锑成矿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的金和锑矿床(点)可按容矿围岩划分为:1变质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和金-锑矿床(点);2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锑、金-锑和锑多金属矿床(点);3火山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以金-银矿床为代表。根据金和锑矿床(点)空间分布特点和地质特点,将本区划分为4个矿化集中区:拉昂错—马攸木—帕羊金矿化集中区(A),然勒金和锑矿化集中区(B),洛扎—措美锑矿化集中区(C)和邛多江金-锑矿化集中区(D)。各矿化集中区内大多数金和锑矿床(点)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富碱火成岩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近东西向挤压性和南北向张性断裂交汇部位以及富碱火成岩发育区是寻找金和锑矿床(点)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地区 锑矿床 时空分布特征 金矿化集中区 分布特点 岩浆活动 新生代构造 动力学机制 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成矿作用 演化过程 区域地壳 围岩划分 地质特点 分布关系 喜马拉雅 燕山晚期 张性断裂 火成岩 碰撞期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西南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5
5
作者 王明田 王翔 +2 位作者 黄晚华 张玉芳 马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85-92,I0003,共9页
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季节性干旱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西南地区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西南地区4个省(市)共97个代表气象站50a(1959年-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 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季节性干旱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西南地区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西南地区4个省(市)共97个代表气象站50a(1959年-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气象资料,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西南地区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0a干旱强度和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年尺度干旱频率呈西部高,东部低的带状分布,高发区位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云南西北部和中北部的山地、高原及河谷地带,发生频率在3年2遇以上;年干旱强度以中旱以上为主。不同季节干旱频率差异大:冬旱发生频率最高,春旱次之,秋旱较低,夏旱最低;干旱强度方面,冬旱强度最大,春旱次之,秋旱较小,夏旱最小;总体而言,干旱发生频率高的地方干旱强度也大。从年际变化看,西南地区总体上略有变湿的趋势,年干旱强度明显减弱,其中春旱、秋旱有减轻趋势,夏旱和冬旱有所增强;但近10a,年干旱强度增大明显,夏旱、秋旱、冬旱也明显上升,这与西南地区近几年干旱频繁发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象 水份 西南地区 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强度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4
6
作者 李耀辉 张存杰 高学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5-723,共9页
利用选取的西北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110°E以西)分布均匀的127个气象站1960—2000年41a逐月大风出现日数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大风的空间、时间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大风与沙尘暴的时空关系,揭示了西北地区大风分布的一些新事实... 利用选取的西北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110°E以西)分布均匀的127个气象站1960—2000年41a逐月大风出现日数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大风的空间、时间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大风与沙尘暴的时空关系,揭示了西北地区大风分布的一些新事实。西北大风天气可划分为较少区(年均大风日数小于10d)、较多区(年均大风日数10~50d)、多发区(年均大风日数50~100d)和频发区(年均大风日数大于100d)。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为大风较多区,占总站数的61 4%,大风频发区分布最小;大风最频繁发生的地方在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160d,平均不到3d就有一次大风天气,大风日数最少的地方是陕西北部延安,平均每年发生大风天气的日数不到1d。大风日数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以及高山和青藏高原极易出现大风天气。西北地区多数台站近40a来大风呈减少趋势,其中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和陕西东部等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大风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东北部到青海西部地区,其代表站年均大风日数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了近3倍,达到190d。总体来讲,西北地区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以5月最多,其次是夏季,秋、冬季特别是秋季大风最少;陕西、甘肃中南部夏季大风较多,青海东南部则夏季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天气 沙尘暴 西北地区 时空分布特征 沙源 台站 气象站 夏季 南疆 冬季
下载PDF
中国气象局酸雨网基本资料数据集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02
7
作者 丁国安 徐晓斌 +2 位作者 王淑凤 于晓岚 程红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2期85-94,共10页
1989年至今,中国气象局陆续建立起包括88个站点的酸雨监测网,它是我国唯一全国性的、监测区域大气酸沉降的业务站网,覆盖了我国除台湾以外的全部省、市、自治区,目前已积累了包括各站点每场降水的pH值、电导率和部分降水化学等大量资料... 1989年至今,中国气象局陆续建立起包括88个站点的酸雨监测网,它是我国唯一全国性的、监测区域大气酸沉降的业务站网,覆盖了我国除台湾以外的全部省、市、自治区,目前已积累了包括各站点每场降水的pH值、电导率和部分降水化学等大量资料。所获得的酸雨资料基本反映我国大气背景条件下的湿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发展状况大致经历两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我国酸雨急剧发展期;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不同地区降水年平均pH值有升有降,总的趋势是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我国的酸雨形势仍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已获得的降水化学资料包括SO42-、NO3-、Ca2+、NH4+月、季变化,以及H+、SO42-、NO3-、Ca2+、NH4+月、季湿沉降量特征和酸性气体SO2、NO2月、季变化和干沉降特点等。其时空分布特征在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区域气候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仍有必要尽快更新已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降水化学 干沉降 酸沉降 大气化学 季变化 SO2 中国气象局 时空分布特征 资料
下载PDF
青藏高原40年来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的分析 被引量:103
8
作者 马晓波 胡泽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利用青藏高原84个台站自建站至200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0a来的降水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突变,结果表明降水有所增加,最大为10 2%;降水是渐进式的变化,高原主体突变不明显,青海和四川西北部分别于1968年和1972年发生突变。
关键词 降水变化 青藏高原 气象资料 台站 川西 时空分布特征 突变 趋势 增加 渐进式
下载PDF
广东地区雷电活动的气候分布特征 被引量:69
9
作者 张敏锋 刘欣生 +3 位作者 张义军 樊灵孟 钟定珠 周良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53,共8页
利用地闪定向仪(DF)和时间到达法(TOA)定位技术,1997年3月~1998年6月在研 究范围内共计得到404431次地闪资料。分析了地闪的雷电流强度、回击数的气候概率 分布特征以及雷电参数的日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气候... 利用地闪定向仪(DF)和时间到达法(TOA)定位技术,1997年3月~1998年6月在研 究范围内共计得到404431次地闪资料。分析了地闪的雷电流强度、回击数的气候概率 分布特征以及雷电参数的日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气候规律。正闪占总闪的比例仅为 5.03%,正负闪密度的高值中心均在(114°E,23°N)附近。总体日变化特征明显,全天 有两个高值时段,分别为00~06时和12~18时。与北方地区的雷电特征不同。结果表 明:雷电活动特征可以基本揭示本地区天气活动的时空分布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雷电活动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分布
下载PDF
淮河流域土壤湿度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异常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8
10
作者 孙丞虎 李维京 +1 位作者 张祖强 何金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利用中国东部1990~2000年旬平均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通过对0~50cm层次土壤湿度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REOF),重点分析了淮河流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研究了土壤湿度与前期、同期和后期不同时段降水与气温的关系。发... 利用中国东部1990~2000年旬平均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通过对0~50cm层次土壤湿度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REOF),重点分析了淮河流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研究了土壤湿度与前期、同期和后期不同时段降水与气温的关系。发现春季以30cm为界,30cm以上各层土壤湿度异常的第一旋转空间模态十分相似,其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淮河流域,而30cm以下(30~50cm)各层的第二旋转空间模态与之亦十分类似,因此称该模态为“淮河型”,而夏季和秋季虽然该模态也很显著,但特征不如春季突出。该模态在各层次土壤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均存在40旬左右的显著周期;并与前期和同期降水(气温)呈显著正(负)相关关系,与约半年后的降水(气温)呈负(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土壤 湿度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化 旋转主分量分析 REOF 持续性分析 空间分型 周期分析
下载PDF
电力系统动态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征量化描述 被引量:69
11
作者 张恒旭 刘玉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70,共7页
由于网络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匀、机组及其控制器参数差异,以及不同区域负荷特性不同,大型互联电力系统的动态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征显著。讨论了动态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征及研究方法;为便于讨论,定义了观测空间、响应时间以及响应线性区间... 由于网络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匀、机组及其控制器参数差异,以及不同区域负荷特性不同,大型互联电力系统的动态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征显著。讨论了动态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征及研究方法;为便于讨论,定义了观测空间、响应时间以及响应线性区间。提出基于观测空间的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征量化描述方法:通过计算扰动后各观测点处频率线性变化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对扰动的响应延时、频率偏移最大量及延时、过渡过程中主导振荡模式的阻尼比来描述系统动态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征。基于上述方法,可得到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征矩阵,从而可较好地通过微观变量来量化描述系统的宏观动态行为。讨论时空特征矩阵的潜在应用领域,并给出以观测点的响应延时估计扰动位置的示例。以华北互联电网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频率特性 动态频率响应 时空分布特征 扰动定位
下载PDF
华西秋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7
12
作者 徐桂玉 林春育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本文利用1951-1986年降水资料,采用EOF方法,分析了华西秋雨(9-10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造成这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北半球500hPa环流作了探讨。
关键词 降水 秋雨 环流 时空分布特征 雨成因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洛阳市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7
13
作者 闫闪闪 梁留科 +1 位作者 索志辉 方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6-224,共9页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基于洛阳市游客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应用游客新浪微博签到频次、时间分层法、核密度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洛阳市旅游流年内时空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如下:(1)洛阳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山岭"型分布特征...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基于洛阳市游客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应用游客新浪微博签到频次、时间分层法、核密度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洛阳市旅游流年内时空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如下:(1)洛阳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山岭"型分布特征,两个较为突出主峰分别对应洛阳牡丹文化节、十一黄金周,客流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对称性、反季节性等变化特征。(2)从客流量年内多重尺度时间变化上看,呈现出春季客流量>夏季客流量>秋季客流量>冬季客流量的变化趋势,月内变化曲线呈现出类似锯齿状的突峰型或凹谷型,不断起伏的高峰分别对应双休日和传统节假日,周内变化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翘尾"形,星期六和星期天客流量最大,日内变化曲线整体呈现"平勺"形特征。(3)洛阳市旅游流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出"小型化、斑块化、大分散、小集散"和"一核多中心"的特征,热点区倾向于向高等级旅游景区聚集、城市中心城区集聚、重要交通设施集聚。(4)洛阳市旅游流日内各时段空间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变化主要发生在主城区,根据空间相似性,可分为两个阶段,0~9时段为游客休整期,旅游者活动较少,空间分布范围较小,9~24时段为游客游览和夜生活期,游客较为活跃,活动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旅游流 黄金周 新浪微博 时空分布特征 洛阳市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东北地区暴雪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1
14
作者 董啸 周顺武 +2 位作者 胡中明 王传辉 王秀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4-79,共6页
利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93个气象台站近50年(1958-2007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暴雪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暴雪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其中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为暴雪主要发... 利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93个气象台站近50年(1958-2007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暴雪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暴雪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其中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为暴雪主要发生期;东北暴雪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暴雪主要集中出现在东南部的长白山区、南部的辽东半岛和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区;近50年来,东北地区全年暴雪量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在北部和南部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然而秋季东北大部分地区暴雪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暴雪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北京市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0
15
作者 段永红 陶澍 李本纲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2期22-25,共4页
利用北京市各气象站点的长期观测资料 ,使用FAO推荐的Penman -Monteith法 ,计算了各站点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ET0 。在此基础上使用插值生成ET0 的灰度分布图与等值线图 ,分析了ET0 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发现 ,北京市ET0 分布具有 2... 利用北京市各气象站点的长期观测资料 ,使用FAO推荐的Penman -Monteith法 ,计算了各站点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ET0 。在此基础上使用插值生成ET0 的灰度分布图与等值线图 ,分析了ET0 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发现 ,北京市ET0 分布具有 2个常年稳定的低蒸发中心及多个随季节变化的高蒸发中心。区域内海拔高度与地形变化造成地表温度和热量平衡变化是导致ET0 时空变化特征的主导因素 ;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及其综合作用对ET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分布特征 Penman-Monteith法 海拔 地形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3
16
作者 王会祥 唐孝炎 +6 位作者 邵可声 曾立民 王木林 颜鹏 王韬 杜慧芳 陈立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1999年5月至2000年10月,在长江三角洲区域设置6个观测站,连续监测地表大气中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得到NO,NOx,SO2,CO和O3的每分钟浓度平均值.数据的总有效率超过80%.监测数据可以代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整体状况.6个观测点的NO,NOx,SO2... 1999年5月至2000年10月,在长江三角洲区域设置6个观测站,连续监测地表大气中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得到NO,NOx,SO2,CO和O3的每分钟浓度平均值.数据的总有效率超过80%.监测数据可以代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整体状况.6个观测点的NO,NOx,SO2,CO浓度的平均值远高于环境背景值,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出现全年最高值,表明该区域已经被人为活动排放源污染.发现该区域全年臭氧浓度高值出现在5-6月份;9月份也有臭氧高值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特征 长江三角洲 气态污染物 对流层 臭氧浓度 大气监测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近50年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7
作者 晏红明 肖子牛 谢应齐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80-188,共9页
选取印度洋 4 8年的海表温度距平资料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法 ,对热带印度洋的年季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印度洋海表温度多年的年季平均距平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三种定常类型 :( 1)全区一致型 ;( 2 )... 选取印度洋 4 8年的海表温度距平资料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法 ,对热带印度洋的年季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印度洋海表温度多年的年季平均距平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三种定常类型 :( 1)全区一致型 ;( 2 )东西差异型 ;( 3)南北差异型。研究还表明 ,印度洋 4 8年的海表温度变化相对于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变来说 ,主要特征是由冷到暖的年代际变化 ,50~ 60年代为偏冷期 ,70年代为冷暖交替的过渡期 ,80~ 90年代为偏暖期 ;次主要特征反映了印度洋海温东西热力场的异常年际变化 ,平均海温距平场第二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变化同ENSO有较密切的关系 ,大 (小 )的时间系数对应LaNi n (ElNi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海温距平 热带印度洋 暖期 热力场 时空特征 年代际变化 冷期 时空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
全文增补中
大湘西高级别景区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51
18
作者 麻学锋 杨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02-1916,共15页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也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基于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数据,引入高级别景区发展差异指数,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7年、2012年和201...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也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基于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数据,引入高级别景区发展差异指数,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7年、2012年和2016年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测度,并运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大湘西高级别景区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大湘西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且整体呈现小幅度逆时针旋转;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由'三核心两区县'向'一极多点'再到双核带动的'遍地开花型'空间格局的演化;高级别景区数量的空间正相关性不断减弱,且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集聚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因素对大湘西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显著,且不同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全域旅游背景下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湘西 高级别景区 时空分布特征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近50年我国霜期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9
19
作者 王国复 许艳 +2 位作者 朱燕君 张洪政 廖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67,共7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1954—2003年中国677个站霜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特征,揭示了近50年来我国不同地域霜期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霜期的响应。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地区外,我国...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1954—2003年中国677个站霜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特征,揭示了近50年来我国不同地域霜期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霜期的响应。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地区外,我国霜期呈缩短的趋势,并且霜期显著缩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日期呈推迟趋势而终霜日期呈提前趋势,这可能与日最低气温、日最低0cm地温的不断升高有关,而初霜日期的推迟和终霜日期的提前最终导致霜期的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期 时空分布特征 线性趋势 日最低气温 日最低0cm地温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的华北冬麦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0
20
作者 张玉静 王春乙 张继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097-7107,共11页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不断加剧。利用华北冬麦区45个气象站1961—2010逐月温度与降水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作为区域干旱指数进行华北冬麦区近50年干...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不断加剧。利用华北冬麦区45个气象站1961—2010逐月温度与降水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作为区域干旱指数进行华北冬麦区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近50年来华北地区平均温度明显上升,研究区整体呈现干旱化加剧趋势。华北地区平均SPEI指数对于典型干旱年份的表征准确,与历史资料相符合。(2)华北不同区域之间增温率不同,导致干旱化趋势存在差异。通过对典型站点的分析,发现增温率越大的区域干旱化趋势越严重。(3)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站次比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年型干旱的发生特点。对SPEI指数矩阵的EOF分析结果显示出华北地区典型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第一模态呈现全区旱涝变化一致型的分布形式,高值区包括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地区,表明这些地区对干旱的反应最为敏感。时间系数序列未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模态呈现南北相反的分布型,河北及山东的大部分地区空间系数均为正值,而河南大部分地区为负值。时间系数序列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研究区北部干旱化趋势加剧,南部干旱化有所缓解;第三模态呈现东西相反的分布形式,这种分布特征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华北地区 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