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冬春PM_(2.5)和PM_(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360
1
作者 赵晨曦 王云琦 +2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赵冰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8-427,共10页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区的PM2.5和PM10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空间差异特征和时间性变化特征.普通克里格插值(OriginalKriging)法得到的北京地区冬、春季颗粒物浓度分布图显示,颗粒物浓度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地区逐渐递增,在中心城区处,西部高于东部,且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颗粒物浓度月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1月最高,4月最低;逐日变化反映了PM2.5和PM10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日变化呈双峰趋势.本文选取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级)、降水量(mm)等气象因子,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各个气象因子对大气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北京冬季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与气温、相对湿度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PM10 污染水平 时空分布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65
2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华斌 郭保健 白凤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304,共13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东秦岭钼矿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综述
下载PDF
我国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54
3
作者 张敏锋 冯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利用我国30年历年雷暴日资料,采用EOF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第一载荷向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方差贡献为3... 利用我国30年历年雷暴日资料,采用EOF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第一载荷向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方差贡献为35.1%,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有所差异。30年来雷暴日总体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但是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却有相反的变化,距平场的年代变化特征和各代表区域年平均雷暴日距平序列均说明了以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雷暴气候 EOF分解 时空分布 气候异常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构造背景、时空分布和主要类型 被引量:242
4
作者 侯增谦 莫宣学 +4 位作者 杨志明 王安建 潘桂棠 曲晓明 聂凤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40-351,共12页
大陆成矿作用是当代区域成矿学研究的重大前沿,增进对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是孕育和建立大陆成矿理论框架的核心和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对系统完整地记录大陆碰撞过程的典型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碰撞造... 大陆成矿作用是当代区域成矿学研究的重大前沿,增进对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是孕育和建立大陆成矿理论框架的核心和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对系统完整地记录大陆碰撞过程的典型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碰撞造山过程及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了对碰撞成矿阶段以及各阶段动力学过程认识不清,引发了较多争议。青藏高原造山带,成矿规模大、形成时代新、矿床类型多、保存条件好,为系统地研究大陆成矿作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印度-亚洲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组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历时3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青藏高原重要成矿事件的时空坐标,初步建立了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或构造控制模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大陆碰撞带成矿理论新框架,包括三大成矿作用和12种矿床类型:同碰撞造山成矿作用(65-41 Ma,4种矿床类型),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40-26Ma,4种矿床类型),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25-0 Ma,4种矿床类型)。其主控因素分别为:碰撞造山背景、壳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剪切变形;陆内转换背景、幔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后碰撞伸展环境、壳/幔岩浆作用和热液对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成矿作用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 主控因素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结皮的生态学意义及若干研究进展 被引量:190
5
作者 李新荣 贾玉奎 +2 位作者 龙利群 王新平 张景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1,共8页
土壤微生物结皮广泛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且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文章对微生物结皮的形成、发育过程的特点 ,以及它对微生境的影响 ,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风蚀水蚀的抗性、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点、养分及微量元素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等... 土壤微生物结皮广泛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且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文章对微生物结皮的形成、发育过程的特点 ,以及它对微生境的影响 ,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风蚀水蚀的抗性、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点、养分及微量元素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等土壤学过程和对植被的影响与作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一些有争议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壤微生物结皮 时空分布 土壤分布 养分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城市国内客流量与游客网络关注度时空相关分析 被引量:206
6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1 位作者 黄芸玛 周瑞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0-685,共6页
系统收集城市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数据,分析影响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边际效应,构建了国内游客量与游客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相关模型。结果显示:①气候舒适度、双休节假日等是影响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年内... 系统收集城市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数据,分析影响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边际效应,构建了国内游客量与游客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相关模型。结果显示:①气候舒适度、双休节假日等是影响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舒适度及节假日对客流量和游客网络关注度月指数的边际效应系数分别为0.207、4.173和0.743、5.093;②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气候舒适度等是影响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对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边际效应系数分别为37.102、0.683、1.356、47.175和0.397、0.002、0.005、0.786;③游客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在时空变化上有较强的相关性,游客网络关注度月指数每变化1%,客流量月指数将增加(或减少)0.611%,游客网络关注度每增加(或减少)1万次,客流量将增加(或减少)125.866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国内游客 网络关注度 时空分布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1960-2004年极端强降水时空变化趋势 被引量:180
7
作者 苏布达 姜彤 +1 位作者 任国玉 陈正洪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1986年以来,长江流域的极端强降水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既是极端降水强度增强,也是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的结果。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主要发生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趋势分析表明,... 1986年以来,长江流域的极端强降水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既是极端降水强度增强,也是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的结果。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主要发生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趋势分析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流域上游极端降水事件峰值提前到6月份出现,与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几乎同步,这必将加大遭遇性洪水发生的机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长江流域
下载PDF
考虑时空分布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197
8
作者 张洪财 胡泽春 +2 位作者 宋永华 徐智威 贾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0,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驾驶、停放特性的考虑时空分布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采用停车生成率模型预测停车需求,结合不同类型汽车、不同停放目的地的停车特性,建立电动汽车停车需求时空分布模型。从电动汽车日行驶里程、日停放需...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驾驶、停放特性的考虑时空分布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采用停车生成率模型预测停车需求,结合不同类型汽车、不同停放目的地的停车特性,建立电动汽车停车需求时空分布模型。从电动汽车日行驶里程、日停放需求时空分布特性入手,分析充电需求。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仿真大规模电动汽车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停放、驾驶以及充电行为,预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特性。以深圳市为例,预测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选择以及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配建比例不同,充电负荷也将有不同的分布;居民区、工作单位配建充电设施可满足大部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建设用地类型不同,充电负荷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停车生成率模型 蒙特卡洛模拟 充电负荷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中国暖季短时强降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日变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194
9
作者 陈炯 郑永光 +1 位作者 张小玲 朱佩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7-382,共16页
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质量控制后的1991-2009年87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整点逐时降水资料,通过不同时段的发生时次频率分析,给出了中国暖季(4—9月)不小于10、20、30、40、50 mm/h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 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质量控制后的1991-2009年87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整点逐时降水资料,通过不同时段的发生时次频率分析,给出了中国暖季(4—9月)不小于10、20、30、40、50 mm/h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重点同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红外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_(BB))资料获得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短时强降水时次频率地理分布同暴雨(≥50 mm/d)分布都非常相似,但50 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时次频率非常低,地理分布差异显著。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为华南,其次为云南南部、四川盆地、贵州南部、江西和长江下游等地。最大降水强度可超过180 mm/h(海南);在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很低的区域,也有超过50 mm/h的强降水。从月际变化来看,7月最为活跃,其次为8月。逐候变化显示,短时强降水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发展特征(跳跃性分布的特征),但总体上呈现缓慢增强、迅速减弱的特点;以7月第4候最为活跃。中国总体平均的短时强降水的频率和最大强度的日变化有3个峰值,主峰在午后(16-17时,北京时),次峰在午夜后(01-02时)和早晨(07-08时);中午前后(10-13时)最不活跃。中国短时强降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午夜后时段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的短时强降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日变化具有不同的活跃时段和传播特征,具有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和持续活跃型等日变化类型,这不仅与较大尺度的天气系统环流相关,且与地势、海陆等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气候 时空分布 日变化 传播
下载PDF
长江流域汛期降水集中程度和洪涝关系研究 被引量:191
10
作者 张录军 钱永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2-630,共9页
运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段汛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研究方面 ,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 ,提取出最大降水... 运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段汛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研究方面 ,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 ,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 ,因此可以比较理想地分析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时空分布 东亚季风指数
下载PDF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91
11
作者 高燕 方立群 +10 位作者 张勇 钱全 李亚品 徐翠玲 张烨 闫磊 杨华 柏延臣 杨红 曹务春 舒跃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97-1101,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中国大陆流感...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中国大陆流感活动具有两种季节性流行模式。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6—8月[儿科诊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RR=1.31,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74,P〈0.01];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12月至次年1月(儿科诊室ILI%的RR=1.45,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45,P〈0.01)。中国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先后出现的趋势。结论中国南方地区6—8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北方地区12月至次年1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同时应足够重视南方地区出现抗原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季节性 时空分布 传播
原文传递
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78
12
作者 孙力 郑秀雅 王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7-303,共7页
文章用35年(1956-1990)资料,对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东北冷涡的出现不仅在时间上有相对的集中期,在地理分布上有着明显的密集性,并且东亚地区阻塞高压的异常发展及... 文章用35年(1956-1990)资料,对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东北冷涡的出现不仅在时间上有相对的集中期,在地理分布上有着明显的密集性,并且东亚地区阻塞高压的异常发展及位置变化、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及位置变化等对东北冷涡的形成和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大气环流 冷涡 东北冷涡
下载PDF
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56
13
作者 聂凤军 江思宏 +2 位作者 张义 刘妍 胡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依据金属矿床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 ,将中蒙边境及邻区分布的斑岩铜矿床 (点 )划分为 3种类型 :①加里东期经典型斑岩铜矿床 (点 ) ;②海西期经典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 ;③燕山期深成岩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在较详细剖析各... 依据金属矿床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 ,将中蒙边境及邻区分布的斑岩铜矿床 (点 )划分为 3种类型 :①加里东期经典型斑岩铜矿床 (点 ) ;②海西期经典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 ;③燕山期深成岩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在较详细剖析各类金属矿床 (点 )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矿化集中区 ,并讨论了区域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研究区内的金属矿床 (点 )成矿作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 ,但是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与海西期板块构造活动的高峰期相吻合 ,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_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床矿床地质特征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时空分布 中蒙边境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床类型、时空分布及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163
14
作者 丰成友 李东生 +5 位作者 吴正寿 李军红 张占玉 张爱奎 舒晓峰 苏生顺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17,共8页
基于笔者近几年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矿测试分析研究,综合论述了祁漫塔格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特点。该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床类型多样,矿种以F e、Cu、P... 基于笔者近几年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矿测试分析研究,综合论述了祁漫塔格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特点。该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床类型多样,矿种以F e、Cu、Pb、Zn、M o、W、Sn、A u为主,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斑岩型、沉积-改造型和高温热液型等。探讨了祁漫塔格地区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晚三叠世和早古生代晚期是本区重要的成矿时期;形成于中—晚三叠世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和含碳酸盐岩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两者系同一构造岩浆活动在不同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地球动力学背景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中国龙卷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59
15
作者 范雯杰 俞小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3-805,共13页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有关资料,根据"增强藤田级别"龙卷级别分类标准,对1961—2010年50年间中国EF2或以上级强龙卷(Significant Tornadoes)和2004—2013年10年间中国EF1或以上级龙卷的时空...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有关资料,根据"增强藤田级别"龙卷级别分类标准,对1961—2010年50年间中国EF2或以上级强龙卷(Significant Tornadoes)和2004—2013年10年间中国EF1或以上级龙卷的时空分布、发生频率和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1961—2010年50年间共记录到165次强龙卷,含EF2级145次、EF3级16次、EF4级4次,年均3.3次;(2)强龙卷主要分布在中国江淮地区、两湖平原、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东南部等平原地区,具有在某地频发的特征;(3)165次强龙卷中,1986—1990年间的发生最为频繁,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多发生在春、夏两季,4—8月的数量占全年的87%;发生起始时间多集中在12—20时;(4)强龙卷发生过程中多伴随有冰雹和/或暴雨等天气现象,其路径长度与强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5)165次强龙卷至少造成1772人死亡,3.17万人受伤,总结了记录到的最强25次龙卷的灾情特征;(6)2004—2013年10年间共记录到143次EF1或以上级龙卷,含EF1级121次、EF2级19次、EF3级3次,其空间分布与1961—2010年强龙卷的分布相似;10年间,2005年记录到的数量最多,此后呈逐年下降趋势;(7)利用2004—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相关资料记录的龙卷资料中EF1级龙卷和EF2或以上级强龙卷的发生数量之比,以及不完整的EF0级龙卷与EF1或以上级龙卷的发生数量之比,粗略估计得到1961-2010年50年间中国年均发生龙卷的次数不低于85次,EF1或以上级龙卷年均发生21次,不及美国龙卷发生频率的十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时空分布 发生频率 灾情特征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被引量:138
16
作者 龚胜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0-878,共9页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770BC^AD1911年间,平均每四年就有一年发生疫灾。中国疫灾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寒冷期往往为疫灾频繁期,温暖期往往为疫灾稀少期,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6世纪的魏晋...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770BC^AD1911年间,平均每四年就有一年发生疫灾。中国疫灾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寒冷期往往为疫灾频繁期,温暖期往往为疫灾稀少期,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寒冷期形成了第一个疫灾高峰,14~19世纪的明清小冰期形成了第二个疫灾高峰;3000年来,随着气候的趋干趋冷,中国疫灾频度也呈长期上升趋势。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京畿地区、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疫源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为疫灾多发区。区域开发过程和地表人文化过程对疫灾分布变迁趋势有重大影响,3000年来,中国疫灾分布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扩展的趋势,重心区域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疫灾 时空分布 变迁规律 研究方法 疫灾指数 变化规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中国北方的典型强沙尘暴事件(1954~2002年) 被引量:135
17
作者 周自江 章国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4-1228,共5页
利用1954~2002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以天气过程为单元给出了近49年中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的序列,并初步分析了中国北方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54~2002年,中国北方共出现了223例较为典型的强沙尘暴事件... 利用1954~2002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以天气过程为单元给出了近49年中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的序列,并初步分析了中国北方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54~2002年,中国北方共出现了223例较为典型的强沙尘暴事件,其中1979年4月10~12日的强沙尘暴事件的影响范围最大;与沙漠、沙地的地理分布和入侵我国的强冷空气的路径密切关连。强沙尘暴的多发区域主要位于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北部;强沙尘暴的多发季节为春季,约占全年的82.5%,冬季次之,夏、秋季较少;49年间,强沙尘暴的发生次数以20世纪5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呈波动减少趋势,但 2000~2002年又相对增多;强沙尘暴的平均持续时间以 20世纪 90年代最短,比其他年代约短0.5~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典型强沙尘暴 时空分布 天气过程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34
18
作者 俞亚勋 王劲松 李青燕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使用NCEP/NCAR195 8%D 2 0 0 0年再分析格点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和水汽输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1)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的天山北部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盆地 ,而西北地区中部水... 使用NCEP/NCAR195 8%D 2 0 0 0年再分析格点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和水汽输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1)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的天山北部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盆地 ,而西北地区中部水汽含量较少 ,尤以青海的西部和北部为最 ;2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以及阿拉伯海的水汽输送 ,北面还有一支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方向的水汽输送 ;3)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自 5 0年代末至 80年代中期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从 80年代后期开始水汽又呈波动上升趋势 .水汽增加地区主要在新疆北部沿河西走廊至甘肃中部祁连山区中段以及南疆盆地西部 ,而其它地区近年来水汽明显减少 ,其中减少幅度最大的地方位于西北中部的甘肃、青海、新疆交界处以及东部的陕西省 ;4 )从空中水汽年代际变化趋势看 ,6 0~ 70年代西北大部分地区呈现减少趋势 ,而 80~ 90年代全区普遍呈现增多趋势 ,以西北地区西部水汽增多趋势最为明显 .最后讨论了影响西北地区水汽分布及输送的气候动力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汽 时空分布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47
19
作者 林志慧 马耀峰 +1 位作者 刘宪锋 高楠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27-2433,共7页
2011年6月,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公布了中国旅游业第一份百强景区排行榜,这100个景区代表了中国旅游景区的最高水平,也是游客最青睐的景区,因此成为网络空间最受关注的旅游搜索对象。文章选取前47个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搜索平台... 2011年6月,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公布了中国旅游业第一份百强景区排行榜,这100个景区代表了中国旅游景区的最高水平,也是游客最青睐的景区,因此成为网络空间最受关注的旅游搜索对象。文章选取前47个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搜索平台,获取了47个景区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逐日网络空间关注度数据,对其周内分布和季节性分布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①以周时段考察呈现波动态势,表现为平日高、周末低,周三最高,周六最低,南方景区网络空间关注度高于北方景区;②季节性表现为4月和9月高的"双峰"特征,旺季是4、6、7、8、9、10、11月,平季是3、5、12月,淡季是1月和2月,与现实旅游流相比具有旺季长,淡季短的特点。北方景区的波谷出现在6月,而南方景区出现在5月,南方景区较北方景区季节性波动更大;③黄金周呈现明显"井喷现象",网络关注度均偏向黄金周前期,且"十一"期间较"五一"期间偏向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指数 旅游景区 网络关注度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42
20
作者 孙彧 马振峰 +2 位作者 牛涛 付如友 胡俊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根据1971~201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和霾日数资料,分析了我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REOF(旋转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雾日数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1)雾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根据1971~201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和霾日数资料,分析了我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REOF(旋转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雾日数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1)雾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地区、湘黔交界、山东沿海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区。霾主要集中于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2)在季节变化上:秋、冬季雾和霾的分布大于春夏。(3)雾日数和霾日数年代际变化明显,雾日数在20世纪70至90年代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减少;霾日数自2001年以来急剧增长。(4)雾日数可以共可分为10个区,其中华北区、川渝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区是雾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日数 霾日数 时空分布 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