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 被引量:64
1
作者 徐安娜 郑红菊 +3 位作者 董月霞 汪泽成 殷积峰 严伟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43,共7页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属走滑伸展型断陷,古近系东营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查明南堡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识别南堡凹陷东营组各级层序界面和相序...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属走滑伸展型断陷,古近系东营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查明南堡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识别南堡凹陷东营组各级层序界面和相序,建立等时地层层序格架和演化模式,综合预测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相和油气分布。研究认为: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分布和构造背景是有利砂体分布和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东营组油气分布具有纵向相对集中和平面分带的特点,表现为油气主要富集于最大湖泛面之下的东三上亚段地层中,且多分布于凹陷第二走滑断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东营组 序地格架 沉积相预测
下载PDF
冰雷达探测研究南极冰盖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2
作者 崔祥斌 孙波 +4 位作者 田钢 蒋芸芸 张向培 郭井学 唐学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2-402,共11页
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缘冰体,其物质收支和稳定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重要的影响。冰雷达,或称无线电回波探测,是冰川学家调查南极冰盖冰下特征的主要方法。在过去的50年里,冰雷达被广泛用于测量冰盖厚度、内部构造和冰下... 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缘冰体,其物质收支和稳定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重要的影响。冰雷达,或称无线电回波探测,是冰川学家调查南极冰盖冰下特征的主要方法。在过去的50年里,冰雷达被广泛用于测量冰盖厚度、内部构造和冰下地貌,这些参数是计算冰盖体积和物质平衡、重建过去冰雪积累和消融率以及冰盖动力和沉积过程的基础。现在,冰雷达测量覆盖了南极绝大部分区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南极冰盖和全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理解。首先,简要介绍了冰雷达及其技术发展,然后着重评述了冰雷达在探测研究南极冰盖厚度和冰下地形、内部反射层、冰下湖和冰下水系、冰床粗糙度以及冰晶组构上的进展。最后,对未来冰雷达探测研究南极冰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我国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雷达 南极冰盖 冰下湖 冰晶组构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的扇体识别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晓松 王立 +1 位作者 毛德民 王红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84-89,共6页
文中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理论,采用三维层序地层研究与地质体模式识别系统,通过钻井地层层序划分、小层自动追踪、Wheeler域转换、地震多属性提取与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南图尔盖盆地阿雷斯库姆... 文中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理论,采用三维层序地层研究与地质体模式识别系统,通过钻井地层层序划分、小层自动追踪、Wheeler域转换、地震多属性提取与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南图尔盖盆地阿雷斯库姆拗陷的260D区块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扇体的识别、沉积相研究及储层预测研究,其结果为该拗陷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小追踪 Whleer域转换与分析 扇体识别与分析
下载PDF
模型正演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黄芸 梅玲 +2 位作者 关键 石星 肖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4-556,604,共4页
通过近几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岩性目标的勘探实践,从4个方面强调了模型正演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地震波组对应的地质意义;侏罗系西山窑组煤下储集层识别的可行性判断;等时层序界... 通过近几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岩性目标的勘探实践,从4个方面强调了模型正演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地震波组对应的地质意义;侏罗系西山窑组煤下储集层识别的可行性判断;等时层序界面"穿时"的约束作用。应用效果显著,在岩性目标勘探实践中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模型正演 地震资料评价 岩性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层序成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鞠俊成 刘宝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62-467,共6页
大民屯凹陷是在前古近系基底上发育的一个新生代富油气凹陷,截止2007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t,其古近系是重要勘探目的层和产层。根据凹陷的构造演化史与地层、沉积发育特征,利用钻井取心、岩屑录井、测井和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 大民屯凹陷是在前古近系基底上发育的一个新生代富油气凹陷,截止2007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t,其古近系是重要勘探目的层和产层。根据凹陷的构造演化史与地层、沉积发育特征,利用钻井取心、岩屑录井、测井和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将凹陷古近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通过精确的速度分析及井震结合,建立了全凹陷古近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应、湖平面变化与气候等因素共同控制了大民屯凹陷层序的形成,其中构造沉降对层序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与等时格架建立对大民屯凹陷岩性油气藏研究与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构造演化史 序地格架 构造沉降
下载PDF
冰雷达探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以南极冰盖DomeA地区的数据处理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甜甜 孙波 +5 位作者 关泽群 崔祥斌 冯甜甜 唐学远 张栋 陈昀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提出了冰雷达数据处理的流程,详细论述了冰雷达数据处理中常规修正的关键技术:静态校正、增益控制、带通滤波以及偏移处理等。以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4)所获取的Dome A地区30 km×30 km范围冰雷达原始数据处理作为实例... 提出了冰雷达数据处理的流程,详细论述了冰雷达数据处理中常规修正的关键技术:静态校正、增益控制、带通滤波以及偏移处理等。以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4)所获取的Dome A地区30 km×30 km范围冰雷达原始数据处理作为实例,提取得到了该区域冰盖内部等时层埋深以及冰盖的冰厚数据。通过插值展现了冰盖等时层以及冰岩界面的三维空间形态,结合该区域ICESat冰盖表面高程数据,构建出了Dome A地区涵盖冰盖表面、冰盖等时层以及冰岩界面形态特征的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雷达Dome A数据处理 三维模型
下载PDF
基于浅层探冰雷达的东南极内陆地区冰盖内部等时层提取 被引量:4
7
作者 潘曜 窦银科 +3 位作者 郭井学 稂时楠 裴玉晶 丁云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258,共7页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内陆队首次使用雪地车载浅层探冰雷达取得了中山站至昆仑站全程1 300 km的浅层冰盖数据,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FFT转换、背景滤波、改变叠加次数去噪和基于曲波变换的图像处理,使用Reflexw对MATLAB处理后数据进行地形...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内陆队首次使用雪地车载浅层探冰雷达取得了中山站至昆仑站全程1 300 km的浅层冰盖数据,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FFT转换、背景滤波、改变叠加次数去噪和基于曲波变换的图像处理,使用Reflexw对MATLAB处理后数据进行地形校正、二次背景滤波和平滑滤波等处理,成功提取了冰盖浅层等时层并得出了等时层的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和波动情况。最后进行了数据的连接,展示了LGB69冰芯处等时层的分布并与冰芯数据结合大体对应了相应等时层的年代和事件。给出了Dome A附近的等时层分布情况。为东南极中山站至昆仑站沿途的物质积累率计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冰盖浅 冰雷达
下载PDF
东南极冰盖DomeA的内部等时层结构 被引量:4
8
作者 唐学远 孙波 +3 位作者 张占海 张向培 崔祥斌 李鑫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4-1509,共6页
DomeA被认为是有可能找到超过100万年深冰芯记录的理想钻探地点.冰盖内部的雷达等时层在深冰芯钻探选址和解释反演深冰芯包含的气候信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21,2004/05)期间获得的贯穿DomeA中心区... DomeA被认为是有可能找到超过100万年深冰芯记录的理想钻探地点.冰盖内部的雷达等时层在深冰芯钻探选址和解释反演深冰芯包含的气候信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21,2004/05)期间获得的贯穿DomeA中心区域200km冰盖雷达断面数据的处理,得到DomeA附近的等时层分布.分析表明,在冰盖浅层(0~500m)等时层总体平坦,层间距小于50m,局部出现向斜层(syncline)和背斜层(anticline).在冰盖中、深部(500~2000m),层间距增大为50~100m,呈现为"亮层".当冰下地形波长与冰厚(3km左右)相当时,内部等时线追踪并趋向平行于冰下地形,局部有褶皱现象;而当冰下地形波长(20km左右)大于冰厚时,等时层不随冰下地形的起伏而起伏;在冰下地形剧烈变化的单个或两个山峰附近,内部等时层被冰下地形强烈扰动.在冰盖底部等时线存在缺失断裂等不连续现象.另外,结合冰盖厚度数据,找出了3个供选择构建预测冰芯钻探年代-深度关系的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冰盖 DOME A 雷达 内部等 深冰芯
原文传递
宁东煤田李家小庄勘查区延安组岩相古地理参数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贝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11期16-19,40,共5页
在宁东煤田李家小庄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以三级层序为单位,从地层厚度、砂体厚度、泥岩厚度、砂泥岩比及煤层厚度多因素条件出发,进行岩相古地理参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安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在SIII1... 在宁东煤田李家小庄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以三级层序为单位,从地层厚度、砂体厚度、泥岩厚度、砂泥岩比及煤层厚度多因素条件出发,进行岩相古地理参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安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在SIII1沉积时期,地层沉积厚度大,砂泥岩比不高,沉积微相基本属于冲积河道,煤层的沉积中心处于物源供给较丰富且漫滩沼泽和泥炭沼泽相对发育的地区,形成的煤层厚度在4~14m;SIII2沉积时期,砂体厚度明显大于SIII1层序时期沉积的砂体,冲积河道(分流河道)微相比较发育,煤层总厚度在4~6m;SIII3沉积时期,区内地层沉积中心反映不明显,砂体总厚度明显增厚,砂泥岩比整体大于40%,冲积河道(分流河道)的发育范围明显增大,由于泥炭沼泽发育程度减弱,煤层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地 序地格架 三级序组 岩相古地理单因素 宁东煤田
下载PDF
自然γ在鲁西C-P纪火山事件等时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宝华 董茹丽 《中国煤田地质》 1997年第2期73-75,共3页
重点介绍岩层产状、放射性元素成因标志及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特征。解释等时层产生高γ异常的原因,并依此对鲁西南北两区煤地层对比。
关键词 火山事件 C-P纪 自然γ曲线 煤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鸡西盆地南、北两带城子河组精细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金山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8期5-9,25,共6页
鸡西盆地被平麻断裂分割成南、北两个条带,多数研究者将南带1煤之下的海相层叠伏于北带海相层或底砾岩之下,称为"城子河组下段"或"石河北组"。利用事件地层学的原理,分析盆地内城子河组早期盆地裂陷、海侵、火山喷... 鸡西盆地被平麻断裂分割成南、北两个条带,多数研究者将南带1煤之下的海相层叠伏于北带海相层或底砾岩之下,称为"城子河组下段"或"石河北组"。利用事件地层学的原理,分析盆地内城子河组早期盆地裂陷、海侵、火山喷发、聚煤等重大事件在地层精细对比方面的意义,甄别出了盆地中重大事件的地层记录,以等时层为基础建立对比框架。通过大量钻井资料追溯对比,认为盆地中坳陷部位的潟湖海湾沉积是南北两带的沉积过渡类型,根据微体古生物研究,南北两带海相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面貌基本一致,南北带的海相层应是同一层位,初步实现了盆地内南、北两个条带城子河组的精细对比,为恢复盆地古地理环境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西盆地 南北带 事件记录 精细对比
下载PDF
南极冰盖内部等时层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学远 孙波 崔祥斌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南极冰盖内部等时层记录了不同时期冰盖表面的特征及其演变,蕴含了丰富的冰下环境信息。目前,已成为研究大空间尺度与长时间尺度上南极冰盖演化及其底部环境的重要媒介。地球物理观测和数值模拟技术的综合使用,实现了南极冰盖内部等时... 南极冰盖内部等时层记录了不同时期冰盖表面的特征及其演变,蕴含了丰富的冰下环境信息。目前,已成为研究大空间尺度与长时间尺度上南极冰盖演化及其底部环境的重要媒介。地球物理观测和数值模拟技术的综合使用,实现了南极冰盖内部等时层在大陆尺度上的可视化。通过这些内部等时层,冰川学研究将南极冰盖内部的古冰流与千年至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地貌及冰下环境的变化细节联系起来,得到了一系列数量化的结果。针对南极冰盖,综述产生内部等时层的冰盖动力学物理机理及其在冰川学上的应用,评估在五个方面的运用:(1)深冰芯断代与选址;(2)冰盖动力学过程;(3)冰盖物质平衡;(4)冰盖稳定性;(5)冰下环境。另外,基于对内部等时层的已有认识,对未来在内部等时层研究中可能需要强化的领域进行了归纳:(1)发展更精细描述并测试内部等时层结构时空变化的数值模拟技术框架面临的挑战;(2)如何从内部等时层蕴含的信息推断鉴别以目前南极冰盖作为初始条件的冰盖质量变化;(3)为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内部等时层结构图像,得到关于冰盖内部冰体形变与演化的更多数量化信息,如何强化冰盖冰下环境的重复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内部等 地球物理 雷达 数值 模拟
下载PDF
以等时层γ曲线为标志探讨苏北C-P系“无名灰岩”的实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宝华 《江苏地质》 1998年第1期41-45,共5页
概述苏北C-P系灰岩层的发育、分布规律和“无名灰岩”命名问题。简介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的概念和自然测井曲线的应用。着重介绍各等时层自然曲线特征与邻省比较求证。论证下层“无名灰岩”(L0)的实质,相当李庄东部矿区第九... 概述苏北C-P系灰岩层的发育、分布规律和“无名灰岩”命名问题。简介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的概念和自然测井曲线的应用。着重介绍各等时层自然曲线特征与邻省比较求证。论证下层“无名灰岩”(L0)的实质,相当李庄东部矿区第九层灰岩。并试探与邻省C-P系有关灰岩层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系 灰岩 无名灰岩 γ曲线标志
下载PDF
Ice thickness,internal layers,and surface and subglacial topography in the vicinity of Chinese Antarctic Taishan station in Princess Elizabeth Land,East Antarctica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学远 郭井学 +2 位作者 孙波 王甜甜 崔祥斌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203-208,222,223,共8页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wo ground-based radio-echo-sounding(RES) and GPS surveys performed in the vicinity of new Chinese Taishan station,Princess Elizabeth Land,East Antarctica,obtained in two austral summers du...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wo ground-based radio-echo-sounding(RES) and GPS surveys performed in the vicinity of new Chinese Taishan station,Princess Elizabeth Land,East Antarctica,obtained in two austral summers during CHINARE 21(2004/2005) and CHINARE 29(2012/2013).The radar surveys measured ice thickness and internal layers using 60- and 150-MHz radar systems,and GPS measurements showed smooth surface slopes around the station with altitudes of 2607-2636 m above sea level(a.s.l.).Radar profiles indicate an average ice thickness of 1900 m,with a maximum of 1949 m and a minimum of 1856 m,within a square area measuring approximately 2 km × 2 km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tation.The ice thickness beneath the station site is 1870 m.The subglacial landscape beneath the station is quiet sharp and ranges from 662 to 770 m a.s.l.,revealing part of a mountainous topography.The ice volume in the grid is estimated to be 7.6 km^3.Along a 60-MHz radar profile with a length of 17.6 km at the region covering the station site,some disturbed internal layers are identified and traced;the geometry of internal layers within the englacial stratigraphy may imply a complex depositional process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ntarctica Taishan station ice thickness internal layers ground-based radio echo sounding
下载PDF
Internal layering structure and subglacial conditions along a traverse lin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Dome A,East Antarctica,revealed by ground-based radar sounding 被引量:1
15
作者 Tang Xue-Yuan Sun Bo Wang Tian-Tia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870-878,905,共10页
During the 21st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 21,2004/05),a radar dataset was collected using a ground-based radar system,along a traverse lin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DT401(130 km from the ... During the 21st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 21,2004/05),a radar dataset was collected using a ground-based radar system,along a traverse lin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DT401(130 km from the Kunlun station).The internal layering structure and subglacial conditions were revealed along the radar profi le.Continuous internal layers,disturbed layers,and echo-free zones(EFZs)along the profi le were identifi ed and classifi e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presented.Based on recent surface ice velocity data,we found that the internal layers at a depth of 200-300 m in the upper ice sheet are continuous,smooth,and nearly parallel to the ice surface topography.In addition,the thick band of continuous layers changes little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At depths below 300 m,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layers and the vertical width of the EFZ band are infl uenced by the surface ice velocity and bed topography.The relatively high disturbance,layer discontinuity,and larger EFZ band width directly correspond to a higher surface ice velocity and a sharper bed topography.In particular,we found that at a depth of 650-950 km,the Lambert Glacier Rift in the Gamburtsev Mountains has a higher ice fl ow;moreover,the revealed internal layers are disturbed or broken,and the maximal vertical width of the EFZ band most likely exceeds 2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Dome A Radar Internal layers Subglacial conditions
下载PDF
河南泌阳断陷湖盆等时层序地层框架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受权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4-42,共9页
泌阳断陷等时层序地层框架模式,反映了陆相层序展布特征及其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揭示了断陷湖盆成盆演化史及沉积充填史。泌阳断陷沉积充填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断陷充填阶段、主断陷充填阶段及坳陷充填阶段),并对应着三个盆地... 泌阳断陷等时层序地层框架模式,反映了陆相层序展布特征及其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揭示了断陷湖盆成盆演化史及沉积充填史。泌阳断陷沉积充填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断陷充填阶段、主断陷充填阶段及坳陷充填阶段),并对应着三个盆地充填序列及其相应的构造层序。其中第二阶段包括强烈断陷充填亚阶段、稳定断陷充填亚阶段及断陷萎缩充填亚阶段,其沉积速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经历了四个演化历程:山前洪水洼地→硫酸盐型滨浅湖→正常湖泊→碳酸盐型或硫酸盐型滨浅湖;相应地,湖盆南部边缘(陡坡带)和北部边缘(缓坡带)沉积楔状体演变过程分别为:冲积扇→陡坡型扇三角洲→缓坡型扇三角洲→冲积扇和冲积扇→三角洲→冲积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地 框架模式 泌阳断陷 湖盆
下载PDF
以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γ曲线为标志进行石炭—二叠系煤岩层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宝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著重介绍太原西山和晋东南石炭—二叠系上、下部煤岩组合所夹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的 γ曲线特征 ,依此可将太原西山毛儿沟、庙沟灰岩与晋东南松窑沟灰岩对比 ,将太原西山东大窑灰岩与晋东南红矾沟灰岩对比 ,其上下煤层依 γ曲线和结构特... 著重介绍太原西山和晋东南石炭—二叠系上、下部煤岩组合所夹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的 γ曲线特征 ,依此可将太原西山毛儿沟、庙沟灰岩与晋东南松窑沟灰岩对比 ,将太原西山东大窑灰岩与晋东南红矾沟灰岩对比 ,其上下煤层依 γ曲线和结构特征对比 ,太原西山山西组三尺炭与晋东南香煤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事件等 石炭系 二叠系 煤岩对比
原文传递
华北C-P系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自然r测井地层学
18
作者 冯宝华 《国外测井技术》 1998年第6期64-68,共5页
简述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与r测井有关的特征、自然γ测井的特异功能的应用、等时十层自然r测井地层学的任务。着重介绍各等时层的r曲线异常特征和产生原因解释。以等时层为标志,对牛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期存在地层对比分岐的地区,... 简述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与r测井有关的特征、自然γ测井的特异功能的应用、等时十层自然r测井地层学的任务。着重介绍各等时层的r曲线异常特征和产生原因解释。以等时层为标志,对牛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期存在地层对比分岐的地区,提出对比意见和论据。指出川自然γ测井曲线解释沉积岩和沉积环境时,应注意物源属陆源抑或酸性火山源。最后依可能性和必要性展望“测井地层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Γ测井 酸性火山事件 测井解释 沉积岩 沉积环境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南极冰盖昆仑站深冰芯的雷达内部等时层定年
19
作者 唐学远 孙波 王甜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前,中国正在东南极Dome A地区的昆仑站(Kunlun)进行深冰芯钻探工程,截至2018/2019年,经过6个钻探季度的工作,已经钻进超过800m.冰龄和积累率是古气候与冰盖模式的重要边界条件.冰雷达探测得到的冰盖内部等时层可被用来测定冰体的年代... 目前,中国正在东南极Dome A地区的昆仑站(Kunlun)进行深冰芯钻探工程,截至2018/2019年,经过6个钻探季度的工作,已经钻进超过800m.冰龄和积累率是古气候与冰盖模式的重要边界条件.冰雷达探测得到的冰盖内部等时层可被用来测定冰体的年代并反演过去的冰雪积累率. 2004/2005年中国国家南极科学考察队和2007/2008年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收集了Dome A冰穹地区以及Dome A至Vostok冰芯钻探点的冰雷达数据.通过连接昆仑站钻探点与Vostok深冰芯钻探点的雷达内部等时层,比较了两个钻探位置的深度-年代关系.基于Vostok的冰芯年代,获得了昆仑站冰芯钻探点50%的冰盖厚度以上的10条连续的内部等时层的年代.这些层的冰龄涵盖从威斯康星(Wisconsin)冰期、Eemian间冰期到海洋氧同位素6期等冰期-间冰期旋回.在表面以下1640m处与最深层相对应的昆仑站冰芯冰体的年代被确定为~160400年.内部层的年代及其几何结构提供了冰芯所在区域冰盖过去上表面地貌信息.利用所得到的年代-深度关系,基于一个一维冰流模式,估算了该地区相应历史阶段的冰雪积累率,计算表明:Dome A区域过去16万年以来的积累率较低,与目前的观测结果一致.基于内部等时层获得的年龄-深度关系和古积累率信息将有助于构建并约束昆仑站深冰芯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站 冰芯 雷达等 年代-深度关系 南极东冰盖
原文传递
核测井的特殊功能及其资料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地层学研究方法的增新
20
作者 冯宝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641-644,共4页
简介酸性火山事件岩层的产状特征,及其在地层学和地质调查中的意义。着重介绍此类岩层中放射性元素和K含量较高的特点,论述它在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测量中,具有独到的功能。目前用昂贵的岩矿测试方法,已发现很多火山事件岩层,可能有些... 简介酸性火山事件岩层的产状特征,及其在地层学和地质调查中的意义。着重介绍此类岩层中放射性元素和K含量较高的特点,论述它在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测量中,具有独到的功能。目前用昂贵的岩矿测试方法,已发现很多火山事件岩层,可能有些尚未被发现。因经费所限,无法进一步研究,用现有的大量核测井资料进行研究,所需经费很少。尤其是对哑地层和用古生物地层学方法,研究划分和对比,长期存在争议的地层,用等时标志层及其核测井资料,进行微细高分辨岩层对比,解决上述问题,指导地质调查和地层学研究。最后略述当前火成岩和超高压变质岩地层研究中核测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事件等 核测井 煤地对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