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苏”家风家教在当今社会的传播及影响浅析
1
作者 徐杰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三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其家风家教不仅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精髓,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及其家族的家风家教,并分析了其在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论文首先介... 三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其家风家教不仅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精髓,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及其家族的家风家教,并分析了其在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论文首先介绍了三苏家风家教的概念和意义,强调了其作为儒家传统的传承、道德品质典范、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其次,论文阐述了鲁迅先生对三苏的高评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指出鲁迅先生的评价验证了三苏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最后,论文分析了当代社会中三苏家风家教的传播情况和途径,涵盖了文化研究和传承机构、教育机构和学校、媒体和网络平台、家庭教育、学术研究和专家论坛等多个方面。同时,论文还探讨了家风家教在现代文化媒体中的呈现和受众反响,并指出其积极的影响与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该论文详细介绍了三苏家风家教的概念、意义和传承方式,并分析了其在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传播情况,为深入理解和传承三苏家风家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文化 家风家教 时代传播 社会影响
下载PDF
魅力·阻力·合力:建党百年时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翔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域下,传播红色文化能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诠释,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但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传播主体阻滞、传播内容阻滞...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域下,传播红色文化能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诠释,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但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传播主体阻滞、传播内容阻滞、传播环境阻滞等问题,需要通过主体联合、内容整合、环境应合、媒介融合、教育配合等途径,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红色文化 时代传播
下载PDF
特殊语句与谚语在英文著作中的汉译与效果欣赏
3
作者 刘晓英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X期213-214,共2页
特殊语句和谚语在文字艺术领域中独占一席地位,它与诗歌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语言的精华。它以精炼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不仅只是一种文字现象,更是一种艺术文化。这种效果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文中,都可领略其浓厚的文化... 特殊语句和谚语在文字艺术领域中独占一席地位,它与诗歌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语言的精华。它以精炼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不仅只是一种文字现象,更是一种艺术文化。这种效果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文中,都可领略其浓厚的文化情结。在英文著作中,谚语以及特殊语句的使用无疑给文学作品红袖添香,而在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文化的转换中,我们将通过文化渗透、情感融合以及时代传播,来体会语言文字带来的最初的那抹惊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语句 谚语 文化渗透 情感融合 时代传播 语言艺术
原文传递
浅析文化顺应语境下外文作品模糊用语的翻译
4
作者 邢琰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171-172,共2页
语言可以包含人类所有最细腻的情感。智慧的人们创造了模糊用语,适度地表达了或含蓄或奔放的情感,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字的魅力。这些模糊用语在外文著作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文字的... 语言可以包含人类所有最细腻的情感。智慧的人们创造了模糊用语,适度地表达了或含蓄或奔放的情感,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字的魅力。这些模糊用语在外文著作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文字的美感,而译者在文化顺应语境下的匠心独运,无论是在体现历史文化情结,表达意象美感或传播时代文化上,都达到了英文与中文的完美转换,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幽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顺应 模糊用语 历史文化 意象表达 时代传播
原文传递
中华文化符号的层次、特征与传播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4,共11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直观表现形式,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纵向看,从“符号表象”、“符号意象”和“符号意指”三个层次剖析中华文化符号体系的内部构成,全面完整理解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和表现形...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直观表现形式,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纵向看,从“符号表象”、“符号意象”和“符号意指”三个层次剖析中华文化符号体系的内部构成,全面完整理解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横向看,在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符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组成的关系结构中提炼中华文化符号的直观性与标识性合一,共创性、共通性与共享性契合,传承性与生长性统一特征,凸显中华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梳理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路向,基于历史传统、立足时代发展、面向世界场域进行传播,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形式,提升中华文化符号的视觉表现力和传播感染力,一方面,对内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对外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享符号 生长性 时代传播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下民间故事题材插画的应用传播 被引量:11
6
作者 潘悦 汪汇雯 黄婕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2期34-35,共2页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信息交互的方式,在网络文化盛行的浪潮之下,插画的呈现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该文以民间故事题材插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数字化时代下的传播媒体为背景,分析民间故事题材插画及其发展,并针对民间故事题材...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信息交互的方式,在网络文化盛行的浪潮之下,插画的呈现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该文以民间故事题材插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数字化时代下的传播媒体为背景,分析民间故事题材插画及其发展,并针对民间故事题材插画以往表现形式与传播应用的不足,阐述民间故事题材插画在数字化影响下的融合与应用传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插画 数字化 传统文化 时代传播应用
下载PDF
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传播力的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邬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方向、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正面临着传播受众基础变化、多种社会思潮交织、泛娱乐化倾向、信息传播碎片化等现实挑战。为此,进一步提升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力,既要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上下实功,也要在构建话语传播体系上施实策。要坚持与时俱进,增强传播的引领性;精准定位分析,把握传播受众特性;融合构建体系,提升传播的吸引力;创新话语表达,让传播更接地气;依法强化监管,营造传播清朗空间。使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让更多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让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传播 实效性
原文传递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大军 《新闻世界》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受其冲击,新闻界竞争愈演愈烈。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新闻媒体纷纷调整传播方式,加快融合步伐,而对于勇立潮头的记者来说,也应该认清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深耕沃土,滋养道德,提升自身的"四力"——...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受其冲击,新闻界竞争愈演愈烈。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新闻媒体纷纷调整传播方式,加快融合步伐,而对于勇立潮头的记者来说,也应该认清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深耕沃土,滋养道德,提升自身的"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争做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做贴近百姓的新闻人,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传播 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
下载PDF
数字时代文艺评论传播体系建设研究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望 《今传媒》 2019年第8期121-124,共4页
数字时代是一个媒体大融合的时代,文艺评论的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机制日益多元化,数字时代文艺评论传播体系建设是一个亟待关注的全新课题。当前研究尚存局限和可突破之处:第一,尚无数字时代文艺评论传播体系... 数字时代是一个媒体大融合的时代,文艺评论的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机制日益多元化,数字时代文艺评论传播体系建设是一个亟待关注的全新课题。当前研究尚存局限和可突破之处:第一,尚无数字时代文艺评论传播体系建设的专门研究,这一研究空白亟待填补;第二,相关研究视角相近,论述呈现同质化,应当跳出窠臼,另辟蹊径;第三,对于数字时代传播新趋势、新现象把握不够,或探索欠深度,可进一步探索;第四,对于文艺评论传播新形式、新特征关注不够,或研究欠严谨,可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文艺评论 网络文艺评论 数字时代传播体系 文艺评论传播体系
下载PDF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仝冠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非常丰富。对传播活动的认识上,人们认为传播活动能够传达各种信息,语言能够揭示传播者内心的感受,以及他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和评价;通过语言传播,可以对民众进行教化,对子弟进行教育,或者向其他国家推行本国...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非常丰富。对传播活动的认识上,人们认为传播活动能够传达各种信息,语言能够揭示传播者内心的感受,以及他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和评价;通过语言传播,可以对民众进行教化,对子弟进行教育,或者向其他国家推行本国的文化;一个人的言语还可以表露一个人的品质。他们提出了"慎言"和"三不朽"的传播思想,认为只要在德行、事功、言语之任何一方面有所建树,都可以使自己虽死犹生,虽久不废,达到不朽。而言语又是反映德行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事功的重要工具和能力。关于舆论,栾武子提出的"善钧为众",邵公提出的一套理想化的传播秩序和传播体系,都是值得注意的传播思想。非语言传播也受到人们的注意,有人还形成了一套理论,如单襄公认为把一个人的"步言视听"结合起来考查,就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信息。此外,前诸子时代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受众问题,如"直不辅曲,明不规闇"的思想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诸子时代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传播思想 传播
下载PDF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青年旅欧寻梦的新时代传播之维
11
作者 高宇晗 王馨蓓 陈慧军 《区域治理》 2023年第22期89-91,共3页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大批青年旅欧寻梦。推动这段历史在新时代的传播,应在标定价值中厘析出我国青年旅欧寻梦的新时代传播之需,在观照现实中把握住我国青年旅欧寻梦的新时代传播之境,在探赜路径中构建出我国青年旅欧寻梦的新时代传播之路。
关键词 青年 旅欧 时代传播
下载PDF
《诗画中国》增强传统文化传播力的策略探析
12
作者 李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7期67-69,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重视,加强媒体平台建设、传播优秀文化成为媒体的重要使命。在国家的鼓励号召和受众的支持下,各级媒体平台纷纷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节目或栏目,在丰富节目形态内容的同时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重视,加强媒体平台建设、传播优秀文化成为媒体的重要使命。在国家的鼓励号召和受众的支持下,各级媒体平台纷纷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节目或栏目,在丰富节目形态内容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如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技术、艺术、文化、审美、大众、影视等多元共振中,形成了全新的叙事形态和传播范式,进一步挖掘释放了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和传播效能。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从诗歌与绘画共振、科技与文化共振、诗画与艺术共振、艺术与社会共振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传统文化在节目内容中的多维交互、传统文化通过传媒技术的应用在节目中的呈现、《诗画中国》节目的艺术融合创作、《诗画中国》节目的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文章归纳分析了《诗画中国》在传统文化传播力建设中的成功经验,认为电视文化节目应主动求新求变,丰富节目内容,找准和文化元素的结合点,在坚守经典的同时注重开放创新,这样才能提升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研究,旨在为文化类节目优化传播效果提供一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中国》 传统文化 时代传播 精神内涵 同频共振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维荣 《记者观察(中)》 2020年第12期156-157,共2页
新媒体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其传播效果愈加突出与强盛,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的影响愈加深入与广泛。当我们在逐渐感受到新媒体时代传播优越性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所以,对于一名高职教师来说... 新媒体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其传播效果愈加突出与强盛,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的影响愈加深入与广泛。当我们在逐渐感受到新媒体时代传播优越性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所以,对于一名高职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与新媒体相融合,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新媒体时代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传播 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 措施
下载PDF
《翻译在科学知识跨文化跨时代传播中的作用》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建忠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3,7,共2页
ScottL .Montgomery的《翻译在科学知识跨文化跨时代传播中的作用》一书探讨了翻译在科学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 《翻译在科学知识跨文化跨时代传播中的作用》 ScottL.Montgomery 文化内涵 知识结构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15
作者 许新 《珠江论丛》 2019年第3期18-26,共9页
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虽然,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传播,在中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但在新形势下,依然需要创新,需要... 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虽然,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传播,在中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但在新形势下,依然需要创新,需要开阔眼界,需要理论与实践更为深切的结合,需要面对和回答一系列新的问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既有丰富厚重的历史经验,也有新颖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方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特征,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需要建设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传播队伍;需要以文化创新打造生动活泼的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时代传播 高素质人才 多元化渠道
下载PDF
论新时代文化传播学:新闻传播学转型的内生逻辑、现实条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文山 樊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在全球化进程中,新闻传播学既要突破“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研究范式,又要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并能够对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智慧在新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义重大。新时代文化传播... 在全球化进程中,新闻传播学既要突破“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研究范式,又要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并能够对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智慧在新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义重大。新时代文化传播学的构建正是以文化与传播二者的共生共融关系理论为基本认知框架,以解决人类交流沟通问题为出发点和目的。新时代文化传播学能够激活强大传播能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对内实现文化的凝聚力,对外彰显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新时代文化传播学引领新闻传播学转型发展的内生逻辑在于这既是构建具有中国属性和普适性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学科发展内涵不断深化的结果。新时代需要新闻传播学响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第二个结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需求,契合文化强国战略,以及适应技术赋能社会发展和新文科建设的需要。新时代文化传播学强调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新闻传播学的文化属性,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等特征。它既已形成从古代文化中国到现代文化中国再到全球文化中国的传播研究框架,也致力于构建新时代文化传播学共同体,进而实现人类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文化传播 新闻传播 国际传播 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及途径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慧婧 王蕾 《新闻传播》 2018年第2期86-87,共2页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媒体行业正处在转折时期,媒介融合就成了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要想适应媒介融合时期的发展就必须要着重培养融媒型新闻传播人才。当前,我国新...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媒体行业正处在转折时期,媒介融合就成了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要想适应媒介融合时期的发展就必须要着重培养融媒型新闻传播人才。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正处于一个发展变革时期。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融合新闻传播,就要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要强化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教育基本理念,努力弘扬人文精神,新闻传播人才要面向世界,开拓视野,要探索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新模式努力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时代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 理念 途径
下载PDF
从大众传媒看美国政治与民主——读《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伟 《探索与争鸣》 2004年第2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传播政治学》 大众传媒 美国 民主政治 麦克切斯尼
原文传递
5G时代动态可变式校标设计及延展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超 梁蓝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2-258,共7页
目的探讨5G时代中国高校如何通过具有高识别度和多元变化的校标设计及延展应用,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品牌形象,助力中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中国137所“双一流”高校与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强高校的校标,以图像分析和统计... 目的探讨5G时代中国高校如何通过具有高识别度和多元变化的校标设计及延展应用,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品牌形象,助力中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中国137所“双一流”高校与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强高校的校标,以图像分析和统计学的方法揭示中国高校校标设计高度雷同化、辨识度低的现状,指出常见的圆形范式校标在国际竞争和品牌传播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借鉴西方品牌形象设计的成功案例,寻找5G时代中国高校校标设计的创新理念、设计方向以及具体的延展应用方法。结论强调独特性、高识别性的校标设计在高校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态可变式”校标设计及延展应用在5G时代必将成为高校品牌形象传播的主流趋势和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标设计 校标延展应用 动态可变式标志设计 5G时代品牌形象传播
下载PDF
媒体:资本与民主的竞技场——《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阅读札记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迎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美国学者麦克切斯尼所著的《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是一本传播政治经济学著作。作者从美国媒体的集中化入手,进而将分析扩大到全世界,论述了媒体与民主的悖论。认为当今美国的媒体过于集中化、商业化,随着媒体对商业利... 美国学者麦克切斯尼所著的《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是一本传播政治经济学著作。作者从美国媒体的集中化入手,进而将分析扩大到全世界,论述了媒体与民主的悖论。认为当今美国的媒体过于集中化、商业化,随着媒体对商业利益的无止境追求,由于商业逻辑的驱使,媒体成为反民主的主要力量,最终背离了新闻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传播政治》 传播政治经济学 集中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