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8
1
作者 段文学 于振文 +2 位作者 张永丽 王东 石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040-3048,共9页
【目的】在黄淮冬麦区,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旱地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2010和2010—2011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20、150、180和210 kg.hm-2),研... 【目的】在黄淮冬麦区,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旱地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2010和2010—2011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20、150、180和21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150 kg.hm-2及以下的处理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在150 kg.hm-2基础上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与150 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降低,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升高。施氮量为180 kg.hm-2和210 kg.hm-2,成熟期0—1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50 kg.hm-2处理,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施氮150 kg.hm-2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较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是兼顾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旱地小麦 氮素吸收转运 硝态氮
下载PDF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覆盖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廖允成 温晓霞 +1 位作者 韩思明 贾志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8-552,共5页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较传统耕法多蓄水 10 8.4mm ,蓄水率达73.2 % ;在此基础上 ,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 ,既可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 ,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住 ,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 ,增产效果显著 ,是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 ,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原 旱地小麦 覆盖栽培 保水技术 水分 利用效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多年定位施用化肥的产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73
3
作者 郝明德 王旭刚 +2 位作者 党廷辉 李丽霞 高长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08-1112,共5页
以已进行 1 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 ,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 ;1 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 1 0 80 5kg hm2 ,增产... 以已进行 1 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 ,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 ;1 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 1 0 80 5kg hm2 ,增产率达 85 2 %;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 ,平均减产率为 3 2 %,但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磷量 ;氮磷配施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N、P配施增产率达 1 4 0 6 %,在N、P配施基础上施用钾肥增产率仅为 2 8%,无明显的经济效益 ,从养分平衡角度应考虑N、P、K的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长期施肥 产量效应
下载PDF
旱地小麦覆盖栽培高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赵海祯 梁哲军 +3 位作者 齐宏立 王玉香 邵新胜 聂安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设置黑色液膜、白色液膜、普通地膜、小麦秸秆 4种覆盖物的旱地冬小麦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盖对土壤环境和小麦产量影响差异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 ,4种覆盖处理除白色液膜外 ,小麦产量... 设置黑色液膜、白色液膜、普通地膜、小麦秸秆 4种覆盖物的旱地冬小麦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盖对土壤环境和小麦产量影响差异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 ,4种覆盖处理除白色液膜外 ,小麦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普通地膜和黑色液膜影响最大 ,其次为小麦秸秆 ,白色液膜影响最小。旱地小麦覆盖栽培产量显著提高 ,是由于覆盖可以提高土层温度和土壤含水量 ,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改善土壤物理环境和促进小麦生产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覆盖 水分 生产效率 土壤环境 光合速率 覆膜栽培 高产机理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5
作者 裴雪霞 党建友 +4 位作者 张定一 张晶 高璐 程麦凤 王姣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0-258,共9页
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旱地麦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和减小年际间产量波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定位研究了常量化肥(B)、猪粪替代常量化肥(A_(1)B_(1),替代20%;A_(1)B_(2),... 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旱地麦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和减小年际间产量波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定位研究了常量化肥(B)、猪粪替代常量化肥(A_(1)B_(1),替代20%;A_(1)B_(2),替代30%;A_(1)B_(3),替代40%)和羊粪替代常量化肥(A_(2)B_(1),替代20%;A_(2)B_(2),替代30%;A_(2)B_(3),替代40%)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籽粒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施常量化肥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籽粒容重、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和面粉沉降值,有机肥替代适量化肥可提高水分利用率。猪粪和羊粪在不同年型下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效应有差异,其中猪粪在丰水年但生育期阶段性干旱且春季遭遇冻害年型下,可提高旱地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较羊粪配施化肥增产,且提高了水分利用率;羊粪在干旱年份但关键生育期均有降水且休闲期贮水量较高的年型下,可提高成穗数,较猪粪配施化肥增产,水分利用率也提高。有机肥替代常量化肥比例因有机肥种类而有差异,其中猪粪替代20%常量化肥最好,2年度分别较仅施常量化肥增产39.76%和2.46%,2018年度水分利用率提高4.91 kg/(hm^(2)·mm);羊粪替代40%常量化肥最好,2年度分别较仅施常量化肥增产18.88%和2.28%,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57,12.68 kg/(hm^(2)·mm)。本试验的2个年型下,化肥减量配施猪粪或羊粪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改善小麦品质,同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山西南部丘陵区雨养旱地麦田,猪粪替代20%常量化肥或羊粪替代40%常量化肥,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及提质增效的化肥减施和有机替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化肥减施 有机替代 产量 水分利用率 品质
下载PDF
旱地小麦长期施用锌肥的增产作用及土壤效应 被引量:53
6
作者 郝明德 魏孝荣 党廷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7-380,共4页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锌肥 增产作用 土壤效应 品种 产量 生育期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麦覆盖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5
7
作者 高艳梅 孙敏 +4 位作者 高志强 崔凯 赵红梅 杨珍平 郝兴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589-3599,共11页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覆盖的蓄水增产效果和生育期覆盖播种的节水增产效果,探索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覆盖和生育期覆盖的保水技术新途径。【方法】于2011—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覆盖渗水地膜与不覆盖为...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覆盖的蓄水增产效果和生育期覆盖播种的节水增产效果,探索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覆盖和生育期覆盖的保水技术新途径。【方法】于2011—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覆盖渗水地膜与不覆盖为主区,以生育期膜际条播、条播为副区,研究覆盖对旱地麦田3 m内土壤水分、小麦产量构成、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增产效率的影响。【结果】休闲期覆盖较不覆盖处理提高了播种期0—3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丰水年达40—41 mm,平水年达55—58 mm,欠水年达70 mm,且欠水年更有利于蓄积土壤水分于深层,显著提高了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达到20%以上,其覆盖的蓄水效果可延续至孕穗期,且生育期配套膜际条播效果更佳。休闲期覆盖较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穗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提高2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且生育期配套膜际条播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也显著提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覆盖处理小麦播种期土壤水分每多蓄1 mm,丰水年小麦可增产21—27kg·hm-2,平水年可增产16—18 kg·hm-2,欠水年可增产13—24 kg·hm-2,且休闲期覆盖条件下,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对产量的提升有较大的调控作用。生育期地膜覆盖保水后,旱地麦田节水、增产效果提高,单位粮食生产节水量提高10%以上,消耗1 mm土壤水分产量提高11%以上。【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雨,改善底墒,尤其欠水年蓄水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小麦花前土壤水分,促进有效穗数的形成,提高产量,且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效果更佳。底墒充足时,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有利于提高旱地麦田的节水增产效果,而欠水年底墒不足时,会导致水分浪费和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年型 旱地小麦 覆盖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稻草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孙进 王义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共3页
江苏淮北丘陵岗岭地区光热资源充足 ,但水资源匮乏 ,季节性干旱突出 ,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寻求适合于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农艺措施 ,在东海县岭沙土上进行稻草覆盖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稻草覆盖可明显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 江苏淮北丘陵岗岭地区光热资源充足 ,但水资源匮乏 ,季节性干旱突出 ,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寻求适合于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农艺措施 ,在东海县岭沙土上进行稻草覆盖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稻草覆盖可明显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土壤含水率增加 13 .5 %~ 5 9% ,小麦平均增产 12 .5 % ,而且对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覆盖 旱地小麦 产量 土壤环境
下载PDF
黄土高原塬区旱地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9
作者 郝明德 来璐 +1 位作者 王改玲 党廷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93-1896,共4页
以 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 .18年单施氮肥平均增产 4 18.1kg·hm-2 ,增产率达 2 8.4 % ,其中干旱年减产率为 13.9% ,常态年、丰水年增产率达 30 .3%、5 8.9% ;单施磷肥平均减产率为 9.3% ... 以 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 .18年单施氮肥平均增产 4 18.1kg·hm-2 ,增产率达 2 8.4 % ,其中干旱年减产率为 13.9% ,常态年、丰水年增产率达 30 .3%、5 8.9% ;单施磷肥平均减产率为 9.3% ,干旱年增产率达 6 .5 % ,常态年、丰水年减产率为 15 .4 %、10 .0 % ;有机肥平均增产率达 82 .8% ;NP、PM、NM、NPM平均增产率分别达 12 7.8%、118.9%、14 4 .4 % ,16 9.3% .不同降水年型施肥对小麦的产量结构影响不同 ,普遍表现为干旱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少 ,丰水年增加 ,不同降水年型穗粒数、成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长期施肥 产量效应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的蓄水增产效应 被引量:52
10
作者 孙敏 温斐斐 +7 位作者 高志强 任爱霞 邓妍 赵维峰 赵红梅 杨珍平 郝兴宇 苗果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9-1469,共11页
为明确旱地小麦通过休闲期耕作实现蓄水增产的技术途径,2009-2012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深翻、深松或无耕作的田间试验,以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变化、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和深松处理播种... 为明确旱地小麦通过休闲期耕作实现蓄水增产的技术途径,2009-2012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深翻、深松或无耕作的田间试验,以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变化、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和深松处理播种期0~300 cm土壤蓄水量增加,枯水年增加63~91 mm,平水年增加41~70 mm,丰水年增加54~74 mm,尤其在枯水年和丰水年生育后期蓄水效果仍显著,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显著提高,枯水年提高147%~205%。深翻和深松处理在枯水年和丰水年可促进小麦生育后期吸收300 cm土层土壤水分,使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尤其在枯水年产量提高34%~45%。在平水年,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提高,且在平水年和丰水年深翻和深松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数影响最大。深翻和深松处理后降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条件下,穗数与播种至拔节期120~180 cm、拔节至开花期60~120 cm土层土壤贮水减少量关系密切,穗粒数与播种至拔节期60~120 cm土层关系密切,产量与拔节至开花期60~120 cm、开花至成熟期120~180 cm土层关系密切。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或深松耕作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水,改善底墒,尤其枯水年的效果更为明显;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促进小麦向深层吸收土壤水分,优化产量构成,实现增产。在枯水年和平水年,以休闲期深翻效果较好,在丰水年以休闲期深松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年型 旱地小麦 深翻和深松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50
11
作者 王健波 严昌荣 +2 位作者 刘恩科 陈保青 张恒恒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旱区作物生产及农田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山西临汾20年免耕覆盖和常规耕作两种耕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3年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对土壤水分,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有效辐射、旗叶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免耕覆盖耕作0—1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显著增加,平均提高了12%,其中在土壤水分含量的最低时期(灌浆前期)比常规耕作提高21%(P<0.01)。在抽穗和灌浆前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比常规耕作高163μmol/(m2·s),其中在灌浆前期二者差异最大,达19.3%(P<0.05),并且免耕覆盖下小麦中上层和中下层都有充分利用光能的机会。在灌浆前期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处理的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平均增加39%,二氧化碳利用能力平均增加1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小麦抽穗后到成熟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平均比常规耕作高39%,收获期籽粒重和植株总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7%和46%(P<0.01),并且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达到了64%。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免耕覆盖的小麦穗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31%和10%,实收产量比常规耕作高41%(P<0.01)。免耕覆盖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缓解了因水分胁迫作用而出现的光合午休现象,保证了小麦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免耕覆盖增强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并且籽粒干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而常规耕作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免耕覆盖 光合有效辐射 土壤水分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和氮磷组合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张晶 张定一 +3 位作者 王丽 毛平平 赵娟 王姣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8-243,共6页
【目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为作物提供更全面的养分,改善光合性能而提高产量。为进一步挖掘旱地小麦的增产潜力,2012~2014年,在山西省临汾市丘陵旱地开展了有机肥与氮磷配施对小麦增产效果与机理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间裂区设计,有机... 【目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为作物提供更全面的养分,改善光合性能而提高产量。为进一步挖掘旱地小麦的增产潜力,2012~2014年,在山西省临汾市丘陵旱地开展了有机肥与氮磷配施对小麦增产效果与机理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间裂区设计,有机肥为主区,设施羊粪22.5 t/hm^2(M_S)、猪粪22.5 t/hm^2(M_P)、精制有机肥2.25 t/hm^2(M_O);氮磷配施量为副区,设不施氮、磷肥(N_0P_0),N 105 kg/hm^2、P_2O_5 75 kg/hm^2(N_(105)P_(75))、N 150kg/hm^2、P_2O_5 105 kg/hm^2(N_(150)P_(105))。供试小麦品种‘晋麦92号’,生育期测定旗叶SPAD相对值、籽粒灌浆参数、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期籽粒产量。【结果】有机肥与氮磷配施均使小麦灌浆后期SPAD相对值下降缓慢。单施有机肥时,猪粪使小麦灌浆中期SPAD相对值和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精制有机肥使灌浆后期SPAD相对值最高,灌浆持续期延长最多,茎叶转移量和穗部积累量最高。有机肥与氮磷配施时,M_SN_(150)P_(105)、M_PN_(105)P_(75)、M_ON_(105)P_(75)有利于提高旗叶后期SPAD相对值,延长灌浆持续期,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有机肥与氮磷配施较单施有机肥成穗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以M_SN_(150)P_(105)产量最高,其次是M_PN_(105)P_(75),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山西南部丘陵旱地小麦有机肥与适量化肥配施,使成穗数增加,并可以改善光合特性,延长灌浆持续期,增加千粒重实现增产。本研究中,施羊粪22.5 t/hm^2时,配施纯N 150 kg/hm^2、P_2O_5 105 kg/hm^2的增产效果最好,施猪粪22.5 t/hm^2时,配施纯N 105 kg/hm^2、P_2O_5 75 kg/hm^2可实现减施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氮磷肥 旱地小麦 增产效果
下载PDF
AMMI模型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3
作者 高海涛 王书子 +3 位作者 王翠玲 吴少辉 张学品 吕树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46,共4页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现象普遍存在,AMMI模型作为一种分析G×E互作关系的方法,可非常有效的补充现有区域试验分析方法的不足。AMMI模型中双标图和特殊互作效应值Dge的引人,为直观地、定量地估计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及...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现象普遍存在,AMMI模型作为一种分析G×E互作关系的方法,可非常有效的补充现有区域试验分析方法的不足。AMMI模型中双标图和特殊互作效应值Dge的引人,为直观地、定量地估计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及品种对试点的特殊适应性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时2001~2002年度黄淮旱地小麦区试结果进行分析,三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共解释了82.56%的互作平方和,品种洛旱2号和晋麦47属高产穗产型品种,天95-3产量校高但穗产性差,济旱6001、Q92-3074穗产性好但产量轻低,临旱619、小山211产量低而不穗;从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可看出高产类型品种中,洛旱2号除天水、黄骅、绛县试点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天95-3则仅对天水、长武、成县试点有特殊适应性,长6154对铜川、鹤壁、绛县、洛阳有特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区域试验 AMMI模型 应用 适应性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经济环境效应 被引量:44
14
作者 张奇茹 谢英荷 +4 位作者 李廷亮 刘凯 姜丽伟 曹静 邵靖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866-4878,共13页
【目的】通过5年连续监测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经济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旱地小麦科学高效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于2013—2018年在山西省洪洞县旱地麦田试验区,通过农户施肥(FP)、测控施肥(OF... 【目的】通过5年连续监测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经济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旱地小麦科学高效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于2013—2018年在山西省洪洞县旱地麦田试验区,通过农户施肥(FP)、测控施肥(OF)、有机肥替代化肥(OFM)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OFB)4个处理,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养分吸收转移特征,肥料利用效率,土壤环境等的影响。【结果】(1)与FP处理相比,OFM、OFB处理5年平均减施化肥氮素3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17.2%—21.4%、纯收入显著提高44.3%—54.7%;与OF处理相比,OFM、OFB处理5年平均替代化肥氮素40%,增加了公顷穗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显著提高6.0%—9.8%,纯收入显著提高12.9%—21.0%。(2)OFM、OFB处理与OF处理相比,籽粒氮含量显著提高9.6%—12.8%,磷含量显著提高12.5%—17.9%;籽粒氮、磷、钾的花前营养器官转移量与花后土壤吸收量均有所提高,特别是促进了籽粒中氮、磷素的花后土壤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8%—50.5%,70.5%—76.2%。(3)与OF处理相比,OFM处理的钾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3.9%和6.2%。OFB处理的氮、磷肥的表观回收率显著提高48.6%和65.5%,氮、钾肥的农学效率显著提高71.3%和51.3%,偏生产力显著提高20.3%和10.0%。(4)经过5年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肥力(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所提高,表层土壤硝态氮残留显著减少9.6%—23.0%,且2 m土层硝态氮无明显淋溶现象。【结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籽粒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氮、磷素的花后土壤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是旱地麦田高效持续生产和发展绿色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有机替代 产量效率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吸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旭刚 郝明德 +1 位作者 李建民 张春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连作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对小麦吸收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氮肥90 kg/hm2和180 kg/hm2时,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和122.14%,小麦籽粒的氮含量分别比不施肥...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连作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对小麦吸收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氮肥90 kg/hm2和180 kg/hm2时,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和122.14%,小麦籽粒的氮含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33.3%和35.9%;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氮磷配施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不同氮磷配施处理的增产率为267.84%-472.88%。(2)秸秆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与磷肥施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秸秆磷含量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籽粒氮含量、磷含量与氮肥、磷肥施肥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当氮肥施用量小于125.25 kg/hm2时,氮收获指数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施磷氮收获指数增加,当磷肥施用量为26.30 kg/hm2时,氮收获指数达61.22%,之后随磷肥施用量增加,氮收获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31.76和63.59 kg/hm2时,最大磷收获指数为6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氮磷配施 小麦产量 吸肥特性
下载PDF
限量灌溉对旱地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谭念童 林琪 +2 位作者 姜雯 刘义国 李玲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5-811,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灌水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午休"明显减弱。...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灌水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午休"明显减弱。在灌溉低于3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随灌溉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灌3水(W3,拔节水60 mm+孕穗水60 mm+灌浆水60 mm)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灌溉4水(W4,起身水60 mm+拔节水60 mm+孕穗水60 mm+灌浆水60 mm)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小于W3处理,表明过量灌溉对旱地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作用有消极作用。小麦产量以灌2水(W2,拔节水60 mm+孕穗水60 mm)处理为最高,且在灌溉2水以下随着灌溉次数增加而增加,但灌1水(W1,拔节水60 mm)和W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同时灌溉3水(W3)和4水(W4)会使产量下降,反而低于旱地处理,因此过多灌水不利于旱地小麦的高产。试验结果还表明,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溉对旱地小麦旗叶灌浆中期达到较高光合作用至关重要,而起身水对旱地小麦光合作用无显著影响。拔节期是旱地小麦达到高产最重要的灌溉时期,拔节~孕穗期为冬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孕穗水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水分生产效率也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素,以灌溉拔节水60 mm(W1)处理为达到旱地冬小麦高产的最佳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量灌溉 过量灌溉 灌水次数(量) 旱地小麦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光合日变化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蓄水与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5
17
作者 孙敏 葛晓敏 +4 位作者 高志强 任爱霞 邓妍 赵维峰 赵红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2-1704,共13页
【目的】中国旱地小麦常年降水量少且分配不均,如何蓄水保墒尤其是蓄积休闲期降水提高生育期土层水分含量,以供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论文旨在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贮备水平、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目的】中国旱地小麦常年降水量少且分配不均,如何蓄水保墒尤其是蓄积休闲期降水提高生育期土层水分含量,以供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论文旨在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贮备水平、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进而为有效利用一年一作旱地小麦休闲期降水,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优化籽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2012年连续3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运旱20410为供试品种,设置休闲期深翻(深度25—30 cm,DT)、休闲期深松(深度30—40 cm,SS)、对照(休闲期不进行任何耕作处理,CK)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休闲期深翻、深松对旱地冬小麦0—300 cm土层水分含量、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结果】休闲期耕作较对照提高播种前0—300 cm土层蓄水量,枯水年提高63—91 mm,平水年提高41—70 mm,丰水年提高54—74 mm;休闲期耕作较对照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枯水年提高981—1 330kg·hm-2,平水年提高883—1 089 kg·hm-2,丰水年提高1 256—1 457 kg·hm-2。且枯水年、平水年深翻效果较好,而丰水年深松效果较好。休闲期耕作较对照显著提高平水年、丰水年小麦花后旗叶谷氨酰合成酶(GS)活性、花后5—15 d旗叶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提高不同降水年型籽粒GS、GOGAT活性。休闲期耕作较对照提高平水年、丰水年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蛋白质含量,提高枯水年、丰水年谷醇比,提高不同降水年型籽粒蛋白质产量。休闲期深翻处理枯水年籽粒蛋白质产量,平水年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深松处理;休闲期深松处理丰水年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蛋白质产量、谷醇比显著高于深翻处理。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条件下,开花期土壤水分影响了旗叶GS、GOGAT活性,尤其是旗叶GS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降水年型 休闲期耕作 土壤水分 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战略 被引量:33
18
作者 崔欢虎 张鸿杰 +2 位作者 马爱萍 陈爱萍 王红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系统论述了山西旱地小麦在山西小麦生产中的地位、现状及其与降雨的相关性 ,回顾了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提出了山西旱地小麦再上新台阶的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生产现状 栽培技术体系 山西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覆膜增产与氮肥增效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高志强 洪坚平 孟丽霞 马红梅 孟会生 贾俊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735-2746,共12页
【目的】研究覆膜栽培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和氮肥吸收运移特征,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6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农户模式(FP)、农户施肥+垄膜沟播模式(RFSF1)、监控施肥... 【目的】研究覆膜栽培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和氮肥吸收运移特征,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6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农户模式(FP)、农户施肥+垄膜沟播模式(RFSF1)、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RFSF2)和监控施肥+全膜覆土穴播处理(WFFHS)4种不同栽培模式,具体分析不同施肥和覆膜措施互作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地上部氮素积累转移、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试验期间,农户模式冬小麦平均产量为3 367 kg·hm^(-2),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平均产量可提升至4 491 kg·hm^(-2),监控施肥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14.8%,监控施肥和覆膜协同贡献率达24.7%—42.1%。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主要取决于公顷穗数,其次是千粒重。WFFHS处理因其合理的群体构建和良好水肥条件具有最高公顷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平均分别为581×104穗/hm2、44.3 g和4 785 kg·hm^(-2)。从地上部氮素转运看,冬小麦地上部吸收氮素的花后转运量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60**。农户模式小麦籽粒中3/4氮素来源于花前营养器官的转移,1/4氮素来源于花后根系土壤吸收。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可显著提高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其转运贡献率在81.4%—88.8%。从土壤氮素残留看,长期过量施氮已导致黄土旱塬麦田土壤硝态氮在1 m土层的累积,累积量在100 kg·hm^(-2)以上,20—60 cm土层为累积峰值。经过连续4年种植,农户模式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达277 kg·hm^(-2),较2012年播前增加了87.7%,其中75%的硝态氮集中在0—120 cm土层,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处理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2012年播前仅增加15.7%—24.2%。试验期间土壤残留硝态氮有随降水向下淋移的趋势,表现为2016年收获期各处理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小麦 覆膜栽培 产量形成 氮素利用
下载PDF
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建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5期71-74,共4页
为检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适应性,采用覆盖免耕、覆盖深松等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地表径流、水分蒸发、0-50 cm土层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径流强度减少57.3%,降雨... 为检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适应性,采用覆盖免耕、覆盖深松等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地表径流、水分蒸发、0-50 cm土层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径流强度减少57.3%,降雨入渗量提高98.6%,土壤蓄水量提高10.5%,蒸发量减少11.2%,供作物生长的有效水分增加19.7 mm,小麦单产提高12.2%;因此,保护性耕作是北方干旱地区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耕作法,是宜于推广的一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保护性耕作 地表径流 蒸发 有效水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