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典型旱作农田N_2O和CH_4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黄国宏 陈冠雄 +2 位作者 吴杰 黄斌 于克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83-386,共4页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验结果也指出,玉米和大豆田作为大气CH4源或汇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氧化亚氮 甲烷 通量 排放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6
2
作者 尚杰 耿增超 +3 位作者 陈心想 赵军 耿荣 王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9-517,共9页
通过安排田间试验,在旱作农田土壤中施用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分层分析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 通过安排田间试验,在旱作农田土壤中施用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分层分析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EOC)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3-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在生物炭施用量为60 t·hm-2时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B0)显著增加87.22%、33.33%、18.76%、94.79%、178.80%;在10~20 cm土层,TOC、POC、TN、NO-3-N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EOC、MBC、AN均在生物炭用量为60 t·hm-2时达到最大,分别比B0显著增加78.05%、23.85%、31.07%,而MBN在40 t·hm-2时达到最大,比B0显著增加50.87%;在20~30 cm土层,并没有直接地施用生物炭,但因为上层生物炭的影响,除NO-3-N外,其余各指标含量多在60 t·hm-2或80 t·hm-2时显著高于B0;此外,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氮储量在0~30 cm土层分别增加37.92%~108.31%和1.05%~14.94%,其中氮储量在生物炭用量为60 t·hm-2时达到最大。相关分析也表明,土壤TOC、EOC、POC、TN、AN、NO-3-N含量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因此,适量施用生物炭具有提高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增加土壤碳截留,提升土壤养分供应的能力。推荐生物炭施用量为6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碳 全氮 旱作农田 储量 分布 用量
下载PDF
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李小雁 张瑞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52,共5页
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富集在种植沟中,显著地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小雨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7% ,而垄上覆膜后... 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富集在种植沟中,显著地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小雨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7% ,而垄上覆膜后集水效率为87% ,膜垄能产生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为0 8mm。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能提高土壤贮水量,增加玉米的产量。垄上覆膜结合沟覆盖处理玉米产量比平地增加2 339~5 2 97kg/hm2 (44 %~14 3% ) ,水分利用效率基本都在2kg/m3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玉米种植 集雨 微型 沟垄 旱作农田 水分利用效率 覆盖技术 集水效率 土壤贮水量 蓄水保墒 时空分布 研究结果 种植沟 利用率 降雨量 产量比 膜结合 田间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2
4
作者 张俊丽 Sikander Khan Tanveer +4 位作者 温晓霞 陈月星 高明博 刘杨 廖允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92-199,共8页
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对比研究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温度、有机质、全氮、pH值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随生育... 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对比研究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温度、有机质、全氮、pH值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随生育时期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深松耕>翻耕>旋耕>免耕;播种前至拔节期土壤温度为翻耕>深松耕>旋耕>免耕,抽雄期至成熟收获期为免耕>旋耕>深松耕>翻耕;各耕作方式下0~20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均逐渐增加,与免耕比较,翻耕有机质和全氮均降低;生育前期土壤pH值波动明显,抽雄期后趋于平缓,土壤pH值平均值为翻耕>旋耕>免耕>深松耕。各影响因素与土壤呼吸速率相关分析表明,深松耕和翻耕土壤水分、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土壤呼吸速率呈负相关,且与深松耕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除免耕外,其他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pH值与土壤呼吸呈负相关。该研究可为补充完善土壤呼吸排放机理、评估区域碳收支平衡及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碳调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湿度 耕作方式 旱作农田 夏玉米 土壤呼吸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农田沟垄径流集水蓄墒效果与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军 王龙昌 +1 位作者 孙小文 王立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20,共5页
针对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农田夏熟作物所需水分严重缺乏的实情,在平整不产流农田上,通过沟垄径液集水蓄墒措施,在干旱年份中每年可向作物种植区增加水分供应57.4mm~272.7mm,采用起垄覆膜措施可使夏熟作物休闲蓄墒期... 针对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农田夏熟作物所需水分严重缺乏的实情,在平整不产流农田上,通过沟垄径液集水蓄墒措施,在干旱年份中每年可向作物种植区增加水分供应57.4mm~272.7mm,采用起垄覆膜措施可使夏熟作物休闲蓄墒期(8~2月)增加土壤蓄水量28.6mm~44.7mm,增产率20%~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径流集水 旱作农田 半干旱偏旱区 宁南
下载PDF
黄土区旱塬农田生产力提高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黄明斌 党廷辉 李玉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54,共5页
黄土高原旱塬土层深厚 ,地下水一般不参与土壤水分的垂直交换 ,农田水分循环模式是土壤 -植物 -大气类型。近几十年来 ,由于黄土区旱作农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出现新的特点。以农田长期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这一新特点... 黄土高原旱塬土层深厚 ,地下水一般不参与土壤水分的垂直交换 ,农田水分循环模式是土壤 -植物 -大气类型。近几十年来 ,由于黄土区旱作农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出现新的特点。以农田长期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这一新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指出旱作农田生产力提高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表现在土壤水分利用层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产力 黄土高原 旱作农田 土壤水分循环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56
7
作者 韩思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黄土高原属典型雨养农业地区 ,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旱作农田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然而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则是造成旱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根本原因。近年来 ,各地在农田蓄水、保水、集水、补水和用水等方... 黄土高原属典型雨养农业地区 ,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旱作农田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然而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则是造成旱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根本原因。近年来 ,各地在农田蓄水、保水、集水、补水和用水等方面 ,研究成功许多行之有效的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作农田 降水资源 高效利用 技术途径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耕层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罗珠珠 黄高宝 +2 位作者 Li Guangdi 张仁陟 蔡立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耕层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和5—1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3种水解酶活性;10—30 cm土层仅提高了...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耕层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和5—1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3种水解酶活性;10—30 cm土层仅提高了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对其余各养分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并无明显影响。免耕降低了0—5、5—10和10—3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养分和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养分和水解酶活性共同反映着黄土高原雨养农区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 旱作农田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旱作农田冬小麦水肥耦合增产效应 被引量:37
9
作者 上官周平 刘文兆 +1 位作者 徐宣斌 昌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增施肥料可明显改善旱作农田冬小麦叶片水分状况、增加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小麦后期维持一定的光合面积和作用时间,有利于籽粒灌浆和增加每穗粒数,也减小了土壤水分不足对产量的影响。在旱作农业中,水肥具有明显的耦合关... 增施肥料可明显改善旱作农田冬小麦叶片水分状况、增加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小麦后期维持一定的光合面积和作用时间,有利于籽粒灌浆和增加每穗粒数,也减小了土壤水分不足对产量的影响。在旱作农业中,水肥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肥料的增产作用不仅在于肥料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 耦合效应 旱作农田 冬小麦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61
10
作者 武均 蔡立群 +4 位作者 齐鹏 张仁陟 Yeboah Stephen 岳丹 高小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4,共9页
以连续进行12年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豌豆一小麦双序列轮作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 以连续进行12年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豌豆一小麦双序列轮作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以≥0.25mm团聚体为优势团聚体,且i〉0.25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其他粒径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并无明显规律。较之T处理,TS、NT、NTS处理均可提升≥0.25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NTS处理提升效果最明显。TS、NT、NTS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T处理,其中TS、NTS处理显著高于T处理,NTS处理高于TS处理;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增加而减小。较之T处理,NT、TS、NTS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NTS处理的含量最高;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同时,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2-5mm和O.25~2mm和≥5mm团聚体含量与相应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0.25~2mm和≥5mm团聚体含量与相应级别团聚体全氮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T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按其大小排序均为(〈0.25mm)〉(≥5mm)〉(0.25~2mm)〉(2~5mm),其他3种耕作措施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在各土层中的排序各有不同,并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养分贡献率
下载PDF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曹玉琴 刘彦明 +1 位作者 王梅春 刘杰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4-78,共5页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技术是在农田上开沟起垄,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增加作物生长地段的地表集水量。莜麦地膜沟垄全生育期平均增墒值达1.3%~1.4%,相当于平均每次降水后增加3.8~4.1mm降水,比对照平均增墒10.3...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技术是在农田上开沟起垄,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增加作物生长地段的地表集水量。莜麦地膜沟垄全生育期平均增墒值达1.3%~1.4%,相当于平均每次降水后增加3.8~4.1mm降水,比对照平均增墒10.3%~11.97%,在其它各生育时期均表现增墒,增墒值平均为0.7%~1.8%,最高达2.7%。不同种植方式推广的位次为地膜玉米,地膜莜麦、小麦,土沟垄玉米、莜麦、小麦,仿砂田和平铺膜效益低于对照。增产幅度依次为85.2%、36.5%~39.1%、31.1%、27.3%、20.7%、17.7%、15.2%。旱地地膜沟垄小麦的沟垄宽度比5∶4,集水率为66.6%。地膜莜麦的沟垄比例2∶1,集水率为41.6%。旱作沟垄种植,可减小沟内风速,抑制作物棵间的无效蒸散,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损耗。有利于抗旱、增墒、建立稳定的节水型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覆盖 集水 旱作农田 栽培
下载PDF
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性状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苏永中 赵哈林 崔建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0-217,共8页
应用经典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的方法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旱作农田 30 0m× 90m尺度下 0~10cm土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沙漠化演变及其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 ,表层土壤的粗粒化、持水性能和孔隙分布的恶化、以及土壤养分的贫瘠化演变表... 应用经典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的方法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旱作农田 30 0m× 90m尺度下 0~10cm土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沙漠化演变及其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 ,表层土壤的粗粒化、持水性能和孔隙分布的恶化、以及土壤养分的贫瘠化演变表征了农田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在农田沙漠化演变中 ,土壤性状的变异增大 ,变异系数在 5 .9%~ 5 0 .7% ,其空间分布在研究的尺度上有明显的规律性 ,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格局。变异函数很好地反映了沙漠化演变的趋势、程度和尺度。在研究区域 ,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尺度在南北两个方向从农田边缘到农田中部约 10 0m处。土壤性状之间及其各因子的空间异质性有密切的关系。沙漠化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磷养分影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沙漠化 土壤性状 空间变异性 半方差函数 旱作农田
下载PDF
以北方旱作农田为重点开展我国的土壤风蚀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董治宝 董光荣 陈广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6年第2期31-37,共7页
本文在土壤风蚀倍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结合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在北方旱作农田开展土壤风蚀研究的必要性。在评述国内外土壤风蚀研究进展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拟开展的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土壤风蚀问题与研究现状... 本文在土壤风蚀倍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结合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在北方旱作农田开展土壤风蚀研究的必要性。在评述国内外土壤风蚀研究进展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拟开展的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土壤风蚀问题与研究现状,提出加快我国土壤风蚀研究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旱作农田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上海市郊旱作农田土壤养分资源状况 被引量:37
14
作者 姚春霞 陈振楼 许世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研究了上海市郊旱作农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自80年代以来经过近20年的土壤耕作演替,上海市郊蔬菜、瓜果旱作土壤总体养分状况表现为有机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均很丰富。土壤氮、磷养分积累明显,较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有大幅度... 研究了上海市郊旱作农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自80年代以来经过近20年的土壤耕作演替,上海市郊蔬菜、瓜果旱作土壤总体养分状况表现为有机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均很丰富。土壤氮、磷养分积累明显,较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有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施用过多肥料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带来潜在的非点源污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威胁。各区域由于受土壤质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种类、耕作方式等不同土壤养分有所差异。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含量影响较大,其水平高低依次为:大棚土壤、露天菜地土壤、传统自留地土壤。大棚瓜、菜地土壤有酸化趋势,菜园土壤有效磷含量远高于稻麦田土壤,这主要和施肥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郊 旱作农田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旱作农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8
15
作者 张丁辰 蔡典雄 +3 位作者 代快 冯宗会 张晓明 王小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16-1925,共10页
为研究旱作农田春玉米生育期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基地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了传统耕作(CT)、少耕(RT)和免耕(NT)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测定了各土层土壤水分、温度。研究表明:在... 为研究旱作农田春玉米生育期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基地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了传统耕作(CT)、少耕(RT)和免耕(NT)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测定了各土层土壤水分、温度。研究表明:在春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传统耕作与少耕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免耕土壤与前两者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土壤呼吸峰值与水分、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其余时期土壤呼吸与水分、温度因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双因子模型较单因子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土壤呼吸与水分、温度之间关系,基于水热双因子(10—20 cm)的指数-幂模型能够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1%—87%(P<0.01);3种耕作土壤呼吸对水热因子协同影响的敏感性表现为CT>NT>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耕作措施 土壤呼吸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水热因子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兵 刘文兆 +3 位作者 党廷辉 高长青 李志 甘卓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1-416,共6页
利用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施肥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并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引起的水分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试验期间,0—300 cm土壤水分虽在雨季得到降水补充,但是播... 利用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施肥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并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引起的水分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试验期间,0—300 cm土壤水分虽在雨季得到降水补充,但是播种期的土壤贮水量仍处于亏缺状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的试验处理中,100—300 cm土层作物耗水剧烈,土壤水分含量均较低。与对照相比,单施磷肥对作物利用土壤水分没有显著影响;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均促进了作物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利用。在相同的施氮量下,施用磷肥加大了作物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100—3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在磷肥用量达到45 kg/hm2后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样的施磷条件下,作物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利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90 kg/hm2后,100—3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达到一个稳定的值。在同样的氮磷用量情况下,施钾对土壤水分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长期施肥 土壤水分 旱作农田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旱作农田降水生产潜力及开发途径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立祥 王留方 +2 位作者 范芳强 李顺昌 李永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89年第1期19-26,共8页
围绕本区旱作农田生产现实,运用“肥力梯度”田区研究,和联合国FAO推荐的概算等方法,所展现出各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耗水系数,和降水应能实现的生产潜力,虽低于灌溉农田的热量生产潜力,却也令人鼓舞。研究揭示,现阶段高原旱作农田降水生... 围绕本区旱作农田生产现实,运用“肥力梯度”田区研究,和联合国FAO推荐的概算等方法,所展现出各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耗水系数,和降水应能实现的生产潜力,虽低于灌溉农田的热量生产潜力,却也令人鼓舞。研究揭示,现阶段高原旱作农田降水生产潜力受制于地力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地力水平与耗水系数、作物产量密切相关。研究指出:“干旱固然是高原农业生产经常威胁,然而地力不足,乃是导致水分无谓耗损的更为直接原因”。多种途径,有所侧重地培肥地力,是使降水的潜在生产力充分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生产潜力 黄土高原 降水
下载PDF
富钾区旱作农田施钾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洪世奇 庞宁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41,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钾素含量的旱作土壤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施用钾肥对玉米吸钾量、吸氮量、株高、植株干重、叶片内渗透物质的累积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含量高低对玉米的生长有强烈的影响,但施用钾肥后明显地促...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钾素含量的旱作土壤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施用钾肥对玉米吸钾量、吸氮量、株高、植株干重、叶片内渗透物质的累积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含量高低对玉米的生长有强烈的影响,但施用钾肥后明显地促进了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改善了玉米氮钾营养状况和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富钾区 玉米 旱作农田 抗旱性 玉米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秀春 徐斌 +2 位作者 严平 刘连友 色布力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通过在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野外实验研究,在作物(油菜)发育期间,观测了免耕、深松、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浅耕与垄作处理等8种耕作模式的土壤水分特征;在秋收后的农田休闲期,观测了秸秆还田翻耕、深松耕作、传统翻... 通过在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野外实验研究,在作物(油菜)发育期间,观测了免耕、深松、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浅耕与垄作处理等8种耕作模式的土壤水分特征;在秋收后的农田休闲期,观测了秸秆还田翻耕、深松耕作、传统翻耕、免耕低茬(茬高10cm)和免耕高茬(茬高4 5cm)等5种耕作模式的土壤水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区,采用不同耕作模式,对田块土壤水分含量有着直接影响。在作物发育期间,垄作处理蓄水保墒能力相对较强,免耕、浅耕蓄水保墒能力相对较差,翻耕覆盖、深松耕作、传统翻耕蓄水保墒能力相对居中;秋收后,免耕高茬蓄水保墒效果最好,深松耕作、传统翻耕蓄水保墒能力居中,秸秆还田翻耕、免耕低茬蓄水保墒效果较差。本文所得结论对农牧交错带旱作农田有效保蓄土壤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 农牧交错带 耕作模式 对比研究 保墒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 土壤水分含量 水分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 保墒效果 实验研究 直接影响 旱作农田 借鉴意义 抗蚀能力 农田土壤 发育期 翻耕 免耕 蓄水 深松 传统 休闲期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代快 蔡典雄 +5 位作者 王燕 赵全胜 张丁辰 冯宗会 张晓明 王小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69,共6页
以山西省寿阳县长期耕作试验为基础,采用碱吸收法研究不同耕作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旱作玉米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趋势皆与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样,呈单峰抛物线型,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达C 1 253 mg/(m2.d);不同时... 以山西省寿阳县长期耕作试验为基础,采用碱吸收法研究不同耕作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旱作玉米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趋势皆与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样,呈单峰抛物线型,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达C 1 253 mg/(m2.d);不同时期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少耕为C 650 mg/(m2.d)和免耕为C 658 mg/(m2.d),分别比传统耕作C 649 mg/(m2.d)高0.1%和1.4%;不同耕作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免耕>传统耕作>少耕;免耕能显著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免耕Q10值为2.26,比传统耕作高出40.1%,与少耕Q10值1.41相比则降低12.6%;15 cm和10 cm土层Q10均值分别为2.05和1.98,比5 cm土层Q10值分别显著高出64.7%和59.1%。可以看出,耕作措施改变土壤温度是影响旱作农田CO2排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旱作农田 春玉米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