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夏伟 《农机科技推广》 2013年第8期29-29,31,共2页
机械深松整地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的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证明,大力开展以深松、灭茬(旋耕)、起垄和镇压为主体的联合整地技术,是解决旱作农业区不具备全面灌溉的自然现状下制约农... 机械深松整地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的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证明,大力开展以深松、灭茬(旋耕)、起垄和镇压为主体的联合整地技术,是解决旱作农业区不具备全面灌溉的自然现状下制约农业生产“瓶颈”的最经济最有效手段,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大型农机具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收入,而且对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旱作生态型农业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技术 深松整地 机械 质量效益型农业 旱作农业区 应用 农业生产 联合整地技术
下载PDF
北方旱作农业区蓄水保墒耕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贾洪雷 马成林 +3 位作者 刘昭辰 杨青 李广宇 刘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0-194,207,共6页
分析了北方旱作农业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东北垄作区的三年轮耕法和西北黄土高原区的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东北耕法:秸秆还田使土壤含水率提高10%,土壤有机质3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土壤容积密度降低0.09g/cm^3,深松使0-... 分析了北方旱作农业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东北垄作区的三年轮耕法和西北黄土高原区的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东北耕法:秸秆还田使土壤含水率提高10%,土壤有机质3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土壤容积密度降低0.09g/cm^3,深松使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6.2%,少耕精播土壤含水率提高3个百分点;西北新耕法:冬小麦蓄水率提高18.5%,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5.6%;春玉米在0-10cm土层,含水率提高3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7.6%。2年连续秸秆还田试验,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0.05%-0.1%,全氮质量比增加0.1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区 耕作模式 节水
下载PDF
半干旱区不同品种的青贮玉米与饲用高粱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晓春 杨春莲 +4 位作者 何志军 于海洋 金环 高婷 梁小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00,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在宁夏固原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饲草种类及品种,以12个饲用玉米和8个饲用高粱品种为对象,开展农艺性状、营养价值等指标的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青贮玉米中,强盛30的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天赐19...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在宁夏固原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饲草种类及品种,以12个饲用玉米和8个饲用高粱品种为对象,开展农艺性状、营养价值等指标的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青贮玉米中,强盛30的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天赐19和正大12的粗蛋白(CP)、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6.28%、51.98%;金科968的RFV值最高。饲用高粱中,光明星的产草量最大,CP含量为7.7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F968的淀粉含量为27.90%,RFV值为118.64,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京科968、宁单24、正大12、屯玉168、大丰30、强盛30等青贮玉米品种以及F968、光明星、极光、F10、F438等饲用高粱,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表现较好。青贮玉米的CP含量显著低于饲用高粱(P<0.05),草产量、淀粉含量和RFV值极显著高于饲用高粱(P<0.01)。研究表明,饲用高粱耐旱性强于玉米,是旱作农业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一种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区 青贮玉米 饲用高粱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秸秆深埋蓄水抗旱耕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海云 王振同 +2 位作者 路广平 王印川 杜红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1年第2期23-25,共3页
降水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时期不同步,雨水利用率低,是造成旱作农业区土壤干旱的主要原因。秸秆深埋蓄水抗旱耕作技术使有限的天然降水就地拦蓄入渗,建立土壤水库,成为解决旱作区干旱缺水的有效措施。试验表明:秸秆深埋蓄水抗旱田 ... 降水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时期不同步,雨水利用率低,是造成旱作农业区土壤干旱的主要原因。秸秆深埋蓄水抗旱耕作技术使有限的天然降水就地拦蓄入渗,建立土壤水库,成为解决旱作区干旱缺水的有效措施。试验表明:秸秆深埋蓄水抗旱田 0 cm~60 cm深土壤含水量比常规田提高 1. 3%~6. 0%,活土层由 15 cm~18 cm增加到 50 cm,土壤容重由 1. 282 g/cm3下降到 1. 142 g/cm3;平水年增产 80. 7%,水分生产效率增加 84. 1%;干旱年增产 229. 4%,水分生产效率增加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玉米 土石山 秸秆深埋蓄水抗旱耕作 旱作农业区
下载PDF
森林·草地·沙尘暴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佐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草地 森林植被 旱作农业区 沙尘暴 治沙 防治 荒漠化 退耕还林还草 角度
下载PDF
内蒙古旱作农业区应加强对免耕和少耕技术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邢杰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年第2期33-35,共3页
1 免耕、少耕的含义及优越性 免耕就是前作收获后不马上进行深耕,而是将秸秆暂留地面,利用残茬覆盖过冬,待第二年播种时采用联合机组一次完成破茬、旋耕、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免耕法减少了机具进地次数,一般一年机具最多进地... 1 免耕、少耕的含义及优越性 免耕就是前作收获后不马上进行深耕,而是将秸秆暂留地面,利用残茬覆盖过冬,待第二年播种时采用联合机组一次完成破茬、旋耕、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免耕法减少了机具进地次数,一般一年机具最多进地3次,即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旱作农业区 少耕技术 推广应用 免耕技术 土壤性状
下载PDF
区域环境、家庭禀赋与秸秆处置行为——以甘肃省旱作农业区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强强 杨清 叶得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研究农户秸秆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环境负外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生态理性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置行为分析框架,以甘肃省旱作区42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秸秆焚烧与饲料化利用... 研究农户秸秆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环境负外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生态理性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置行为分析框架,以甘肃省旱作区42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秸秆焚烧与饲料化利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秸秆处置行为是农户长期与周边客观环境长期适应、协同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决策认知下的行为结果。旱作区农户秸秆处置方式呈现出以饲料化利用和燃料为主的多元化特征,秸秆焚烧弃置依旧普遍。在影响农户秸秆焚烧处置行为的诸多因素中,户主年龄(P<0.1)、农户受教育程度(P<0.01)、牲畜饲养规模(P<0.05)、农业收入占比(P<0.1)和政府政策宣传(P<0.01)对农户秸秆焚烧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户主性别(P<0.1)与农户秸秆焚烧认知(P<0.01)助推农户非亲环境行为选择,农户秸秆焚烧政策认知度低,环保意识淡薄。户主年龄(P<0.1)、农户受教育程度(P<0.05)、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P<0.05)、饲料加工技术指导(P<0.01)以及禁烧补助(P<0.1)等因素对农户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有正向影响,而地形(P<0.1)对农户秸秆饲料化利用有负向影响。最后,从构建"禁焚与补贴"结合机制、加强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推广、加快完善秸秆收储运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 农户行为 生态理性 旱作农业区
原文传递
旱作农业区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的多样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国茹 史兴民 +2 位作者 孙立凡 王露 李欢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24,共9页
通过对陕北地区17个县(区、市)23个乡(镇)80个村903位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多层感知器(MLP)模型及适应行为多样性指数,分析农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及重要性影响因素、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多样性适应行为及其与感知和生计... 通过对陕北地区17个县(区、市)23个乡(镇)80个村903位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多层感知器(MLP)模型及适应行为多样性指数,分析农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及重要性影响因素、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多样性适应行为及其与感知和生计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影响农户正常农业生产与生活,导致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下降;文化程度、居住时间、赶集频率和看电视频率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户适应行为多样性;感知强度影响适应行为多样性;生计资本与适应行为多样指数呈显著性正向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区 农户 感知 适应行为多样性 生计资本
下载PDF
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区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化肥潜力 被引量:8
9
作者 汪秋云 李庆阳 +7 位作者 柴如山 李军利 王擎运 郜红建 张世文 马东豪 张佳宝 徐明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21-629,共9页
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农业区(旱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估算旱作区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和化肥替代潜力,可为该区域秸秆养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5-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旱作区各市小麦、玉米... 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农业区(旱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估算旱作区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和化肥替代潜力,可为该区域秸秆养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5-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旱作区各市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和利用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大豆累积播种面积占旱作区作物播种面积的81.49%;作物秸秆资源年均产量分别为9432.24万t(小麦)、13485.91万t(玉米)和732.94万t(大豆),占全国相应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的70.96%、51.63%和42.34%。秸秆养分总量为678.60万t,包含167.75万t(N)、67.12万t(P_(2)O_(5))和443.73万t(K_(2)O),累计占该区域三大作物推荐施肥总量的53.75%。秸秆还田模式下,小麦、玉米和大豆秸秆当季替代化肥(N+P_(2)O_(5)+K_(2)O)潜力分别为188.88、138.71和38.51 kg·hm^(-2)。小麦主要种植区(黄淮海平原)小麦秸秆可实现N 16.15~30.11 kg·hm^(-2),P_(2)O_(5)7.89~14.71 kg·hm^(-2),K_(2)O 112.18~209.16 kg·hm^(-2)的化肥替代;玉米主要种植区(东北平原)玉米秸秆可实现N 20.39~39.85 kg·hm^(-2),P_(2)O_(5)10.39~20.31 kg·hm^(-2),K_(2)O 66.60~130.18 kg·hm^(-2)。可见旱作区秸秆还田替代化肥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区 作物秸秆 养分资源量 秸秆还田 化肥替代
下载PDF
旱农区地膜蚕豆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效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46,共7页
在旱农区农田生态条件下 ,采用常规与二次回归结合的设计方法 ,多点同步研究影响地膜蚕豆高产与品种、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配比间的关系和相关效应 ,并在试验基础上同时进行生产示范验证。根据试验示范结果 ,选用相应分析程序进行计算机... 在旱农区农田生态条件下 ,采用常规与二次回归结合的设计方法 ,多点同步研究影响地膜蚕豆高产与品种、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配比间的关系和相关效应 ,并在试验基础上同时进行生产示范验证。根据试验示范结果 ,选用相应分析程序进行计算机模拟寻优 ,得到地膜蚕豆每公顷产量高于 4 50 0 kg,纯收益大于 1 50 0元的技术方案 2 3套。该方案 95%置信域 :选择良种加拿大 32 1 ,每公顷保苗 2 1万株 ,施优质农肥 6万 kg,化肥纯 N 49.3 kg~ 70 .7kg,P2 O5 1 55.7kg~ 2 0 0 .7kg,K2 O 65.7kg~ 86.8kg;优化施肥的中心组合是 :每公顷施优质农肥 60 0 0 0 kg,化肥纯 N 60 kg,P2 O5 1 78.2 kg,K2 O 76.3 kg;N,P2 O5 ,K2 O的比约为1∶ 2 .97∶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地膜覆盖 栽培 旱作农业区 施肥 产量
下载PDF
阜新市花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品松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78-78,114,共2页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半干旱和半湿润类型区的过渡带,是旱作农业区,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阜新市春旱发生频率是57.1%,其中重度春旱发生频率是33.7%,夏旱发生频率是22.0%,秋旱发生频率是36.6%。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半干旱和半湿润类型区的过渡带,是旱作农业区,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阜新市春旱发生频率是57.1%,其中重度春旱发生频率是33.7%,夏旱发生频率是22.0%,秋旱发生频率是36.6%。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在粮食生产中以种植玉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市 发展对策 产业现状 花生 粮食生产 旱作农业区 水资源不足 农业发展
下载PDF
旱地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广才 马彦 +1 位作者 刘生学 张小红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7期56-57,共2页
全膜微垄沟播技术是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提出的一项旱作农业创新技术,其要点是在地表起等间距微垄,并在垄与垄之间形成集雨沟槽,然后用地膜全地面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该技术体系集垄面雨水集流、覆膜抑蒸、垄沟种植技术... 全膜微垄沟播技术是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提出的一项旱作农业创新技术,其要点是在地表起等间距微垄,并在垄与垄之间形成集雨沟槽,然后用地膜全地面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该技术体系集垄面雨水集流、覆膜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于一体,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率、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极其显著,适用于大豆、西葫芦等中等密植作物或蔬菜。同时,全膜覆盖强化了地膜的增温功能,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促进大豆早熟和扩大大豆种植区域。为在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技术,特制定本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规程 沟播技术 大豆 地膜 旱作农业区 旱地 农业技术推广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立武 《宁夏农林科技》 2007年第5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砂石资源 产业发展 西甜瓜 山地 旱作农业区 气候 资源丰富
下载PDF
华池县旱地麦后复种糜子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丽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12期40-41,共2页
糜子属禾本科黍属,具有耐旱、耐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生育期短等点,在我国常年播种面积100万hm2,是北方旱作农业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抗旱救灾、以秋补夏的小杂粮作物之一。糜子以籽粒饱满、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适口性... 糜子属禾本科黍属,具有耐旱、耐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生育期短等点,在我国常年播种面积100万hm2,是北方旱作农业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抗旱救灾、以秋补夏的小杂粮作物之一。糜子以籽粒饱满、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颇受市场欢迎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蛋白质含量在13%左右,最高可达15%以上,脂肪含量3.6%。此外,糜子中的常量元素钙、镁、磷及微量元素铁、锌、铜的含量均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长期食用可补中益气,凉血解暑,利胃宜脾,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麦后复种 华池县 技术 栽培 旱地 旱作农业区 抗逆性强
下载PDF
用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强化优势产业
15
作者 文丽娟 《农村财务会计》 2024年第2期47-49,共3页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农作物种植以马铃薯为主,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之一,自2019年10月份以来,安定区新型农业经营主...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农作物种植以马铃薯为主,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之一,自2019年10月份以来,安定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进入整区推进规范发展,整体提升联农带动能力,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新阶段。截至目前,全区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42个,为新征程上加快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夯实了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经营主体 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作物种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旱作农业区 甘肃省中部
下载PDF
先玉335增产机理与山旱地高产栽培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永泉 侯文英 《种子科技》 2008年第2期65-66,共2页
先玉335是由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26。我市处太行山中段,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年平均降水量562min,无霜期120~195天,是典型的山地旱作农业区。
关键词 高产栽培 增产机理 山旱地 年平均降水量 山地丘陵 玉米杂交种 旱作农业区 太行山
下载PDF
建设“陕北粮仓”绘就陕西粮食新版图
17
作者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郑梦熊 +1 位作者 王东 边江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7期84-87,共4页
榆林、延安两市是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于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的客观条件远不如关中地区,粮食生产状况一直较为落后。但是,陕北人民不怨天、不怨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打坝淤地、治沟造地、退耕还林,以良种良... 榆林、延安两市是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于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的客观条件远不如关中地区,粮食生产状况一直较为落后。但是,陕北人民不怨天、不怨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打坝淤地、治沟造地、退耕还林,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旱作农业,为陕西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性季风气候 粮食安全 旱作农业区 退耕还林 干旱半干旱 良种良法配套 延安精神 新版图
下载PDF
甘肃旱作农业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启国 邱仲华 杨兴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从气候资源条件、关键技术、经济收益等方面 ,分析探讨了在甘肃旱作农业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甘肃旱作农业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 ,光温条件具备 ,经济上也具有可行性 ,惟一制约因素——水分可用温室... 从气候资源条件、关键技术、经济收益等方面 ,分析探讨了在甘肃旱作农业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甘肃旱作农业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 ,光温条件具备 ,经济上也具有可行性 ,惟一制约因素——水分可用温室集雨和滴灌节水相结合的方案来解决。进一步研究得出 ,在甘肃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 5 5 0 mm以上地区应用温室集雨可保证温室内种植蔬菜的水分供应 ,而年降雨量 5 5 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集雨 滴灌节水 旱作农业区 节能日光温室 蔬菜生产 甘肃 发展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林雄 《农机科技推广》 2015年第3期30-32,共3页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经过多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该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雨水富集叠加、保水保肥、增加地表温度,提高肥水利用率的效果.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经过多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该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雨水富集叠加、保水保肥、增加地表温度,提高肥水利用率的效果.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正在旱作农业区引发着一场新的革命,从2010年起,甘肃全省每年全膜双垄沟玉米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收获技术 沟播技术 玉米 旱作农业区 双垄沟 耕作技术 种植技术
下载PDF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丽双 王春平 孙占祥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农户是技术最终采用的主体,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程度关系到此项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从农户角度评价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问题,以阜新市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推广区域开展的高茬覆盖、碎秆覆盖和整秆覆盖模式为研究... 农户是技术最终采用的主体,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程度关系到此项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从农户角度评价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问题,以阜新市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推广区域开展的高茬覆盖、碎秆覆盖和整秆覆盖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模式在当地的认知程度为:高茬覆盖模式>整秆覆盖模式>碎秆覆盖模式,高茬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碎秆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差。其中,高茬覆盖模式中,农业投入、产出投入比、播种质量、保苗率、作物长势、预防病虫草害、劳动力接受该项新技术所需时间、示范推广面积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以秸秆为主要燃料和秸秆作饲料的地区;整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增长率、保墒效果、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比重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碎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土地净生产率、土壤肥力、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农业用工减少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劳动力短缺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认知 旱作农业区 保护性耕作模式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