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7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及邻区早白垩世裂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被引量:156
1
作者 张岳桥 赵越 +1 位作者 董树文 杨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及邻区强烈的伸展裂陷和岩石圈减薄时期。根据裂陷盆地几何形态特征和展布型式 ,将早白垩世裂陷盆地分为泛裂陷型 (燕山—松辽断陷盆地群、蒙古断陷盆地群等 )、狭窄型 (沂沭裂谷系、伊兰—伊通裂谷带 )和菱形状型 (... 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及邻区强烈的伸展裂陷和岩石圈减薄时期。根据裂陷盆地几何形态特征和展布型式 ,将早白垩世裂陷盆地分为泛裂陷型 (燕山—松辽断陷盆地群、蒙古断陷盆地群等 )、狭窄型 (沂沭裂谷系、伊兰—伊通裂谷带 )和菱形状型 (胶莱盆地、三江盆地、鸡西盆地等 ) 3种类型。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不同类型裂陷盆地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历史 ,结合郯庐断裂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白垩纪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成果 ,区分了中国东部早白垩世 2个显著不同的引张裂陷阶段和一个构造挤压反转阶段。早白垩世早期引张裂陷阶段 ( 1 4 0~ 1 2 0Ma)形成了宽广展布的燕山—松辽断陷盆地系和蒙古断陷盆地系 ,沿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活动 ,控制了断裂带西侧南华北伸展走滑盆地和东侧胶莱、三江等和沿敦—密断裂带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 ;早白垩世中期引张裂陷阶段 ( 1 2 0~ 1 0 0Ma) ,沿郯庐断裂带中、北段发生裂谷作用 ,形成沂沭裂谷系和伊兰—伊通裂谷带 ;早白垩世晚期 ( 1 0 0~ 90Ma)在区域NW SE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 ,所有早白垩世裂陷盆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构造反转 ,沿郯庐断裂发生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最后指出 ,太平洋古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诱发的大陆岩石圈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地幔底辟和对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 裂陷作用 兴—蒙断陷盆地系 沂沭裂谷系 构造反转 中国东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 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1
2
作者 朱光 宋传中 +2 位作者 王道轩 刘国生 徐嘉炜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0-256,共7页
选择了郯庐断裂带安徽段5处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研究. 大别造山带东缘断裂带上3处4个样品给出了128~132 Ma的40Ar/39Ar坪年龄; 北部张八岭隆起带西侧和蚌埠隆起东缘断裂带上两处样品一致给出了120 Ma的40Ar/... 选择了郯庐断裂带安徽段5处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研究. 大别造山带东缘断裂带上3处4个样品给出了128~132 Ma的40Ar/39Ar坪年龄; 北部张八岭隆起带西侧和蚌埠隆起东缘断裂带上两处样品一致给出了120 Ma的40Ar/39Ar坪年龄. 等时线分析及其他证据表明这些数据是可靠的. 这些年龄值代表了郯庐断裂带韧性左旋走滑变形的冷却年龄, 北部较年轻的年龄值可能与较缓慢的走滑隆起有关. 由此表明, 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 而不是一些学者认为的印支期. 该断裂带是滨太平洋的陆内平移断裂, 而不是大别—胶南造山带同造山的转换断层或斜向缝合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糜棱岩 直滑时代 构造模式 白垩 冷却年龄 年代学
原文传递
克拉通破坏型金矿床 被引量:140
3
作者 朱日祥 范宏瑞 +3 位作者 李建威 孟庆任 李胜荣 曾庆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3-1168,1-4,共16页
华北克拉通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具有爆发性成矿的特点,成矿时代与克拉通破坏峰期一致.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或地幔脱挥发分,这与世界其他克拉通内造山型金矿床显著不同,后者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区域变质过程中的变质脱挥发分.结合... 华北克拉通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具有爆发性成矿的特点,成矿时代与克拉通破坏峰期一致.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或地幔脱挥发分,这与世界其他克拉通内造山型金矿床显著不同,后者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区域变质过程中的变质脱挥发分.结合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空范围、破坏机制等研究成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华北克拉通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等问题.我们认为,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金矿床不属于"造山型",而是"克拉通破坏型",其与"造山型"金矿床的本质区别在于成矿构造背景(伸展背景)和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与来自克拉通破坏相关的岩浆活动有关).由于早白垩世古西太平洋板块(Izanagi板块)俯冲、回转与后撤、在地幔过渡带的滞留,改变了所在区域地幔过渡带和上覆地幔的物性与流动状态-出现非稳态流动,导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来自深部熔/流体的强烈交代改造,形成强烈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正是这种强烈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熔融产生的熔/流体与地壳的相互作用造成金元素短期巨量聚集成矿.通过对比分析北美克拉通破坏过程,我们发现美国内华达州卡林(Carlin)型金矿与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金矿具有相似的形成机制,两者差别仅表现在成矿流体最终就位的赋矿岩石类型不同.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实际上也属于克拉通破坏型金矿,克拉通破坏型金矿具有爆发性成矿规律.根据成矿地理位置,我们推断早白垩世古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后撤速率约为8.8 cm/a,始新世古东太平洋板块(Farallon板块)俯冲后撤速率约为3.3 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 克拉通破坏 克拉通破坏型金矿 成矿模式
原文传递
宁芜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31
4
作者 王元龙 张旗 王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5-575,共11页
宁芜早白垩世火山岩由中基性成分组成,与碱性玄武岩比较,火山岩贫Ti、Fe,富K和LREE,Na2O/K2O近似等于1,在SiO2-K2O图中龙王山组的全部和大王山组的大部落入橄榄玄粗岩区域,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列,为富集LILE和水的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宁... 宁芜早白垩世火山岩由中基性成分组成,与碱性玄武岩比较,火山岩贫Ti、Fe,富K和LREE,Na2O/K2O近似等于1,在SiO2-K2O图中龙王山组的全部和大王山组的大部落入橄榄玄粗岩区域,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列,为富集LILE和水的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宁芜火山岩产于板内环境,富钾质岩浆的形成可能与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或裂谷作用有关。宁芜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Ta)具负异常。宁芜火山岩底部的龙王山组和主体大王山组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大王山组相比,前者更富Rb、Ba、K,而相对贫LREE(La、Ce、Nd)、Eu、Sr、ISr较高,εNd(t)较低。由于龙王山组层位低,大王山组层位高,不可能解释为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而只能说明在火山岩喷发的早期阶段(龙王山组),岩浆穿过陆壳上升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过混染作用,从围岩中带入较多的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从而使得ISr较高和εNd(t)较低。龙王山组SiO2-K2O不具相关性也说明陆壳混染的影响。至宁芜火山岩喷发的极盛时期(大王山组),岩浆与围岩的混染程度降低,ISr和Nd(t)值更接近岩浆的初始组成。据了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晚中生代的埃达克质岩出露,埃达克质岩来自加厚的陆壳底部,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使下地壳基性岩发生部分熔融。宁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芜湖地区 白垩 火山岩 橄榄玄粗岩系 埃达克质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西藏南部二叠纪和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演化:新观点 被引量:136
5
作者 朱弟成 莫宣学 +4 位作者 赵志丹 牛耀龄 潘桂棠 王立全 廖忠礼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共20页
西藏高原前新生代时期的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时期的高原隆升历史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两个长期被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但迄今对西藏高原自身的物质组成和前新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直接限制了对新生代时期西藏高原隆升历史... 西藏高原前新生代时期的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时期的高原隆升历史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两个长期被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但迄今对西藏高原自身的物质组成和前新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直接限制了对新生代时期西藏高原隆升历史的更深入研究。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早—中二叠世时俯冲背景和伸展背景共存于现今的冈底斯带和喜马拉雅带,中二叠世末期(大约263Ma)侵位的皮康过铝质S型花岗岩以及同期发生的松多榴辉岩的高压变质作用和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指示现今的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在那时经历了同碰撞造山事件。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表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带存在以古元古代甚至太古宙物质为特征的古老基底物质,而北冈底斯带和南冈底斯则分别以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和显生宙新生地壳为特征。已有高质量年龄数据和锆石Hf同位素指示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在大约110Ma发生了带状岩浆大爆发并伴随着幔源物质显著增加。新的可靠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喜马拉雅带东部措美(Comei)地区大面积出露的白垩纪火成岩侵位于132Ma左右,代表了新近在藏南和澳大利亚南西部识别出的经历了强烈变形和深位侵蚀的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残余。以这些新资料为基础,讨论了西藏南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特提斯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白垩 构造岩浆作用 特提斯演化 西藏南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被引量:114
6
作者 朱光 牛漫兰 +2 位作者 刘国生 王道轩 宋传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郯庐断裂带内一系列走滑糜棱岩类的^(40)Ar/^(39)Ar测年表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发生了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大规模的走滑运动,造成了两类走滑构造,一类为变质岩中低绿片岩相左旋韧性剪切带,另一类为中生代火成岩、沉积岩中的脆性、脆-韧性... 郯庐断裂带内一系列走滑糜棱岩类的^(40)Ar/^(39)Ar测年表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发生了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大规模的走滑运动,造成了两类走滑构造,一类为变质岩中低绿片岩相左旋韧性剪切带,另一类为中生代火成岩、沉积岩中的脆性、脆-韧性左行平移断层。这反映断裂带的走滑运动从早白垩世初期持续到早白垩世后期。断裂带的走滑运动诱发了大规模的、以富钾、中酸性为主的岩浆活动。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些岩浆岩既有壳源的信息,也有幔源的贡献,反映是断裂减压、壳-幔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岩浆活动,也暗示断裂带在走滑期切入壳-幔边界。该断裂带走滑运动中,除了在莱阳盆地形成了拉分盆地外,还在合肥盆地东部造成了走滑挠曲盆地,控制下白垩统朱巷组的沉积。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是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高速斜向俯冲的结果,属于滨太平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沉积事件 郯庐断裂带 走滑运动 岩浆活动 走滑盆地 白垩
下载PDF
宁芜火山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121
7
作者 张旗 简平 +4 位作者 刘敦一 王元龙 钱青 王焰 薛怀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9-314,共6页
应用SHRIMP方法对宁芜火山岩龙王山组和大王山组各一个样品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大王山组(NB-01)火山岩锆石年龄为(127±3)Ma,龙王山组(NL-01)火山岩锆石年龄为(131±4)Ma,它们记录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这一研究还在龙... 应用SHRIMP方法对宁芜火山岩龙王山组和大王山组各一个样品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大王山组(NB-01)火山岩锆石年龄为(127±3)Ma,龙王山组(NL-01)火山岩锆石年龄为(131±4)Ma,它们记录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这一研究还在龙王山组中发现了太古代锆石,提供了宁芜地区可能存在太古代基底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芜地区 火山岩 锆石 SHRIMP定年 太古代 白垩 盆地地质演化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呼伦湖早白垩世碱性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05
8
作者 葛文春 李献华 +3 位作者 林强 孙德有 吴福元 尹成孝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大兴安岭呼伦湖一带的上库力组第 3段流纹岩具有高硅 (Si O2 =75.41 %~77.32 % )、富碱 (Na2 O+K2 O=7.98%~ 8.74% )、富 Y、Nb、Zr及低 Al、Mg、Ca、Ni、Cr、Ti和高 Ga/Al比值等特点 ,类似于 A型花岗岩 ,而与高度分异的 I型和 S型花... 大兴安岭呼伦湖一带的上库力组第 3段流纹岩具有高硅 (Si O2 =75.41 %~77.32 % )、富碱 (Na2 O+K2 O=7.98%~ 8.74% )、富 Y、Nb、Zr及低 Al、Mg、Ca、Ni、Cr、Ti和高 Ga/Al比值等特点 ,类似于 A型花岗岩 ,而与高度分异的 I型和 S型花岗岩有明显差别。该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 A1型花岗岩 ,且与该区 A型花岗岩同时 ,很可能是 A型花岗岩浆喷出相的产物。流纹岩的全岩 Rb- Sr等时线年龄 1 2 7± 5Ma,与伊列克得组玄武岩(1 2 5± 2 Ma)时代一致 ,两者构成了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流纹岩 铷-锶年代学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白垩 大兴安岭
下载PDF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华北克拉通破坏 被引量:101
9
作者 朱日祥 徐义刚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6-1356,共11页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是学界的重要共识,但西太平洋板块何时开始向东亚大陆俯冲、早白垩世西太平洋俯冲带在何处、东亚大地幔楔何时形成、晚中生代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如何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文章通过...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是学界的重要共识,但西太平洋板块何时开始向东亚大陆俯冲、早白垩世西太平洋俯冲带在何处、东亚大地幔楔何时形成、晚中生代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如何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文章通过综合分析与研究,认为西太平洋板块起始俯冲的时间早达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西太平洋俯冲带位于东亚大陆边缘,比现今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靠西2200km;与此相对应,欧亚大陆自早白垩世以来向东漂移了大约900km.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后撤始于~145Ma,说明东亚大地幔楔开始形成于早白垩世;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地幔楔增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和交换来实现的.利用地质构造事件反演了大洋板块在俯冲到地球内部之前的演化过程,提出燕山运动A幕和B幕发生的原因分别是西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以高速低角度俯冲和俯冲角度逐渐变低两种不同的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新观点.在早白垩世大约130~120Ma期间,西太平洋板块可能已经转变为高角度俯冲、回转与后撤速率达到最大、最终在地幔过渡带产生滞留体.这个过程可能显著改变了所在区域和上覆地幔的物性和黏滞度,导致上覆地幔楔产生非稳态流动,从而导致岩石圈地幔中熔/流体含量急剧增加、黏滞度降低以及岩石圈伸展/减压,并使其转变为年轻地幔--克拉通破坏.这些认识对揭示西太平洋俯冲板块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 克拉通破坏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89
10
作者 汪洋 邓晋福 姬广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7-314,共18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资源基地之一。该成矿带广泛发育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早白垩世火成岩。大多数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富集Sr而贫HREE(如:Y和Yb);但它们具有负的εNd(t)值和相对...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资源基地之一。该成矿带广泛发育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早白垩世火成岩。大多数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富集Sr而贫HREE(如:Y和Yb);但它们具有负的εNd(t)值和相对富集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04.),因此,被称为埃达克质岩。根据岩石化学数据,研究区埃达克质侵入岩多数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属于钙碱性系列;而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类由于其高钾和富铁特征而属于钾质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中酸性埃达克质侵入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过程,至少包括在深位岩浆房(>35~40 km深度)的分离结晶和在高位岩浆房内的分离结晶或AFC过程两个阶段。同时不排除有下地壳直接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参与的可能性。富钾的火山岩则是原生岩浆在深位岩浆房(>40-50 km深度)经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过程演化而来。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邻区的区域地质构造、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活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该成矿带在早白垩世早期处于大陆边缘岩浆弧内陆一侧,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作用有关;晚期由于俯冲板片迁移(变陡),岩浆岩具有弧后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岩石系列 大地构造背景 成矿作用 白垩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2
11
作者 张德全 李大新 +1 位作者 丰成友 董英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3-408,共6页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可以划分成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2个主要的子系统。晚侏罗世岩浆子系统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的构造背景下 ,侵位于 15 7~≤ 14 1Ma之间 ,先后由深至浅地侵位于区域中部 ,形成由 3个单元复合而成的紫金山超单元花...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可以划分成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2个主要的子系统。晚侏罗世岩浆子系统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的构造背景下 ,侵位于 15 7~≤ 14 1Ma之间 ,先后由深至浅地侵位于区域中部 ,形成由 3个单元复合而成的紫金山超单元花岗岩。其中的金龙桥单元正长花岗岩是晚期分异相 ,应作为紫金山地区锡矿重要的预测标志。早白垩世岩浆岩定位于 12 8~ 94Ma之间 ,是区域伸展作用体制下的产物 ,形成了由上部火山岩和下部侵入岩构成的具双层结构的岩浆子系统。在火山间歇期 (± 10 5Ma) ,花岗闪长斑岩侵入 ,并大规模地隐伏于该区的深部 ,从而导致本区大规模的铜金矿化作用。早白垩世岩浆子系统中的穹状火山构造、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顶面产状和形态 ,应该作为本区铜金矿床成矿预测的重要找矿信息和预测标志。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及时空关系显示 ,才溪二长花岗岩是这两个岩浆子系统之间的过渡产物 ,其年龄 ( 13 3Ma)应该是本区中生代区域挤压向区域拉伸转换的时间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时空结构 紫金山地区 中生代 晚侏罗 白垩 铜金矿床 成矿预测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被引量:77
12
作者 朱光 牛漫兰 +3 位作者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李长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16,共14页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变形矿物组合与矿物变形行为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高绿片岩相环境。通过对该段走滑糜棱岩中角闪石与黑云母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本次工作中获得了一个角闪石(N14)的40Ar/39Ar坪年龄为143.3±1.3Ma(早白垩世初),据变形温度判断其代表了该断裂带左行平移中的变形年龄。该糜棱岩(N14)中新生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4.1±0.6Ma,而同一采场中另一糜棱岩(N13)中新生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0.3±0.6Ma,皆指示了左行平移活动的冷却年龄。另外4处走滑糜棱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7.2±0.8Ma(N47)、135.6±0.6Ma(N17)、124.8±0.7Ma(N21)和125.9±0.4Ma(N22),也都属于冷却年龄,反映了该走滑韧性剪带内的不均匀冷却现象。由此变形年龄与冷却年龄可以判断该断裂带的左行平移持续时间不超过6Ma左右。由N14糜棱岩中的角闪石与黑云母坪年龄得到该处的平均冷却速率为21.7℃/Ma,属于较快速的冷却。本次40Ar/39Ar测年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40AR/^39AR年代学 ^40Ar/^39Ar测年 走滑运动 东段 韧性剪切带 左行平移 定年 r法 冷却年龄 白垩 糜棱岩 黑云母 不均匀冷却 角闪石 板块碰撞 左旋走滑 组构分析 显微构造 绿片岩相 变形行为 矿物组合
下载PDF
拉萨地块中北部白垩纪则弄群火山岩:Slainajap洋南向俯冲的产物? 被引量:79
13
作者 康志强 许继峰 +1 位作者 董彦辉 王保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314,共12页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出露于拉萨地块中北部的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的则弄群火山岩主要由玄...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出露于拉萨地块中北部的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的则弄群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组成,根据化学成分可将其分为中基性(SiO_2<58%)和中酸性(SiO_2>58%)两个组。中基性岩以低钾和中钾钙碱性岩为主,而中酸性岩则主要位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二者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相似,如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有着明显的负异常,具有明显的弧火山岩成分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均表现为一致的轻稀土富集右倾型,可能反应了其母岩浆的同源性。精确的锆石U-Pb LA-ICPMS定年获得了113.6±1.0Ma年龄,说明研究区则弄群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初步认为则弄群火山岩可能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的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嘉黎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古洋(Slainajap洋)在早白垩世向南俯冲消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则弄群 白垩 俯冲消减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繁昌-宁芜火山盆地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4
14
作者 闫峻 刘海泉 +4 位作者 宋传中 徐夕生 安亚军 刘佳 戴立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6-1724,共9页
繁昌和宁芜火山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中段的两个重要的中生代火山盆地,其中最晚期喷发的分别是蝌蚪山组双峰式火山岩和娘娘山组超钾质火山岩.选择这两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进行了精确定年.结果表明,火山岩含有... 繁昌和宁芜火山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中段的两个重要的中生代火山盆地,其中最晚期喷发的分别是蝌蚪山组双峰式火山岩和娘娘山组超钾质火山岩.选择这两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进行了精确定年.结果表明,火山岩含有大量的岩浆成因锆石,以高的Th/U比为特征,蝌蚪山组火山岩21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0.7±1.1)Ma,娘娘山组火山岩20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0.6±1.1)Ma,代表了火山岩的结晶年龄.与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盆地火山岩的高质量年龄数据对比表明,金牛盆地、庐枞盆地、繁昌盆地和宁芜盆地的最晚期火山活动几乎都是在128-130Ma结束,庐枞和宁芜盆地早期火山岩的喷发年龄和晚期火山活动没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表明这两个盆地火山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暗示了130Ma前后本地区处于拉张的峰期.综合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晚期岩浆岩的年代学格架与本地区由挤压转为拉张,加厚的岩石圈下部发生重力拆沉、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壳幔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火山岩 白垩 拉张构造环境 长江中下游
原文传递
辽西义县组火山岩^(40)Ar/^(39)Ar、K-Ar法年龄测定 被引量:69
15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6 位作者 陈文 张长捷 郭胜哲 邢德和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7-435,共9页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直接覆盖义县组底砾岩的义县旋回第一亚旋回第一小旋回玄武岩的K-Ar年龄为(133.3±2.6)Ma、(133.6±2.6)Ma,激光微区40Ar/39Ar法给出的相关性很好的Ar-Ar等时线年龄为(132.9±4.5)Ma,第三、第四小旋回玄武岩样品40Ar/39Ar阶段升温获得平坦的年龄谱线,坪年龄分别为(130.6±0.5)Ma、(127.7±0.2)Ma;第二亚旋回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样品Ar-Ar等时线年龄为(126.1±1.7)Ma、(127.4±1.3)Ma,第三亚旋回火山岩全岩K-Ar年龄为(124.4±2.4)~(124.9±2.4)Ma。义县火山旋回发生的时间大致介于120~135Ma之间,义县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火山岩 白垩 辽宁 K-AR法 40Ar/^39Ar法
下载PDF
Decratonic gold deposits 被引量:74
16
作者 ZHU RiXiang FAN HongRui +3 位作者 LI JianWei MENG QingRen LI ShengRong ZENG QingD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523-1537,共15页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hosts numerous gold deposits and is known as the most gold-productive region of China. The gold deposits were mostly formed within a few million year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130–120 Ma), ...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hosts numerous gold deposits and is known as the most gold-productive region of China. The gold deposits were mostly formed within a few million year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130–120 Ma), coeval with widespread occurrences of bimodal magmatism, rift basins and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that marked the peak of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destruction of the NCC. Stable isotope data and ge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 that ore-forming fluids and other components were largely exsolved from cooling magma and/or derived from mantle degass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lithospheric extension.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NCC contrasts strikingly with that of other cratons where gold ore-forming fluids were sourced mostly from metamorphic devolatization in compressional or transpressional regim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ummary and discussion on time-space distribution and ore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NCC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ming, spatial variation, and decratonic processes. Compared with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 other cratonic blocks, the Early Cretaceous gold deposits in the NCC are quite distinct in that they were deposited from magma-derived fluids under extensional settings and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destruction of cratonic lithosphere. We argue that Early Cretaceous gold deposits in the NCC cannot be classified a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as previously suggested, rather, they are a new type of gold deposits, termed as "decratonic gold deposits" in this study.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West Pacific plate(the Izanagi plate) beneath the eastern China continent gave rise to an optimal tectonic setting for large-scal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Dehydration of the subducted and stagnant slab in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led to continuous hydration and considerable metasomatism of the mantle wedge beneath the NCC. As a consequence, the refractory mantle became oxidized and highly enriched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chalcophile elements(e.g., Cu, 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Cretaceous craton destruction decratonic gold deposit ore deposit model
原文传递
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65
17
作者 李伍平 李献华 +2 位作者 路凤香 周瑶琪 章大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是辽西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义县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容元素(Cr、Co、Ni、V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a、Ti... 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是辽西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义县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容元素(Cr、Co、Ni、V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a、Ti、Zr、Hf等)和放射性元素(U、Th)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弱负异常,放射成因的Nd、Sr、Pb同位素较低,具有板内和活动大陆边缘弧地球化学特点。作者认为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伴有少量的地壳混染作用,即AFC过程。结合区域构造,作者认为义县组火山岩形成于权内岩石圈的不均匀拉伸环境,是燕山板内造山作用的产物,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碱性火山岩 岩石圈地幔 岩石圈 伸展作用 白垩 板内造山带 义县组 辽西地区
下载PDF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 被引量:68
18
作者 范洪海 王德滋 +3 位作者 沈渭洲 刘昌实 汪相 凌洪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1,共6页
单颗粒锆石 U - 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在相山西部 (尤其是邹家山矿床 )两火山旋回的界面之间 ,存在另一类潜火山岩的侵位 ,其形成年龄为 136 .0± 2 .6 Ma,岩性为潜流纹英安斑岩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心相碎斑熔岩中的花岗质“... 单颗粒锆石 U - 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在相山西部 (尤其是邹家山矿床 )两火山旋回的界面之间 ,存在另一类潜火山岩的侵位 ,其形成年龄为 136 .0± 2 .6 Ma,岩性为潜流纹英安斑岩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心相碎斑熔岩中的花岗质“团块”属潜火山岩 ,其形成年龄为 134.2± 1.9Ma。火山期后的潜石英二长斑岩及煌斑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 12 9.5± 2 .0 Ma及 12 5 .1± 3.1Ma,从而揭示相山地区的伸展、裂解作用从早白垩世就开始了 ,明显早于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杂岩 中基性脉岩 形成时代 江西 形成年龄 潜火山岩 同位素定年 单颗粒锆石 火山旋回 英安斑岩 碎斑熔岩 煌斑岩脉 相山地区 白垩 裂解作用 沿海地区 花岗质 矿床 侵位 岩性 石英 伸展
下载PDF
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57
19
作者 王松山 王元青 +1 位作者 胡华光 李惠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0-333,共4页
辽西北票市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赋存长毛恐龙及早期鸟类化石的地层时代, 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侏罗~早白垩世多种观点. 近年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也存在较大分岐. 四合屯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位的凝灰岩中锆石U-Pb法定年结果为(125.2&#... 辽西北票市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赋存长毛恐龙及早期鸟类化石的地层时代, 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侏罗~早白垩世多种观点. 近年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也存在较大分岐. 四合屯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位的凝灰岩中锆石U-Pb法定年结果为(125.2±0.9) Ma, 锆石强的抗热扰动性及高的U-Pb体系封闭温度, 决定了这一年龄值更客观地反映出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屯 脊椎动物 凝灰岩 锆石 U-Pb定年法 生存时代 白垩 辽宁西部
原文传递
拉萨地块北部白垩纪多尼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65
20
作者 康志强 许继峰 +3 位作者 王保弟 董彦辉 王树庆 陈建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104,共16页
拉萨地块上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部的白垩纪多尼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达过和马跃乡地区的多尼... 拉萨地块上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部的白垩纪多尼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达过和马跃乡地区的多尼组火山岩主体为酸性岩,包括少量的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中基性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表明多尼组中基性岩具有高的Cr(平均为184×10-6)和Ni(平均为43×10-6),富集强不相容性元素Rb、Th、U,而亏损Nb、Ta、Ti的特点,显示明显的弧火山岩成分特征,可能来源于具有较厚陆壳背境下的大陆边缘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而酸性岩具有相对高的SiO2、K2O、K2O/Na2O以及低的Mg#(最大值为3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以及Th、U、LREE等,具有很高的Rb/Sr(1.06~4.47,平均为2.73),并且与拉萨地块南部林子宗群酸性火山岩具有非常相似的蛛网图曲线,表明多尼组酸性岩与中基性岩可能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前者很可能来源于上覆地壳的部分熔融.通过对两个酸性岩样品中锆石的U-PbLA-ICPMS定年,分别获得了116±1Ma和115±1Ma的年龄值,显示多尼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该地区多尼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仍然存在两种可能性,其一是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岩石圈向南俯冲导致了该火山岩的产生;其二可能是早白垩世该地段的构造伸展作用导致加厚地壳的广泛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火山岩,并伴随陆下地幔的熔融事件产生的少量中基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多尼组 白垩 班公湖 怒江洋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