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的早期铁器和早期铁器时代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建业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7,共8页
新疆地区已经发现的东汉以前的早期铁器至少有600多件,其中少数可早到约公元前1500—前1000年,绝大多数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新疆最早的块炼铁器技术当为从西方传入,并进一步东传至中国内地。新疆的早期铁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 新疆地区已经发现的东汉以前的早期铁器至少有600多件,其中少数可早到约公元前1500—前1000年,绝大多数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新疆最早的块炼铁器技术当为从西方传入,并进一步东传至中国内地。新疆的早期铁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以北疆地区的游牧化和南疆地区彩陶文化中游牧色彩的显著增加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早期铁器 早期铁器时代 彩陶文化 游牧化
原文传递
三峡地区东周至六朝铁器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邹后曦 白九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66,共12页
本文介绍了三峡地区东周至六朝铁器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情况,探讨了三峡早期铁器的特征和发展变化,提出了巴系铁器的概念,进而对三峡铁器的起源、三峡铁器与农业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从多角度对三峡早期铁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介绍和研究。
关键词 早期铁器 三峡地区 巴系铁器
下载PDF
南丝路上的早期金属工业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志清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80,共7页
川滇边缘地区①早期青铜时代在距今3000年左右已经发生,早期铁器时代大致在战国中晚期就已经得到发展,该地区早期冶铜业为其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发达的青铜文化和早期冶铁业奠定了发展基础,深刻影响了该时段西南夷的社会结构与发展进程。... 川滇边缘地区①早期青铜时代在距今3000年左右已经发生,早期铁器时代大致在战国中晚期就已经得到发展,该地区早期冶铜业为其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发达的青铜文化和早期冶铁业奠定了发展基础,深刻影响了该时段西南夷的社会结构与发展进程。通过对南丝路沿途早期冶铜或冶铁工业的分布特点与时代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初步认为南丝路沿途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或许是当时选择路线的考量之一,而对这些具有丰富矿产资源冶炼中心的控制是当时一个重要目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 铜铁合制器 资源
原文传递
黑龙江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农业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元龙 《古今农业》 2017年第2期25-36,共12页
黑龙江地区农业生产在早期铁器时代已使用了铁制农具,产生了原始的耕作法,作物种类多样,种植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家畜饲养业和家庭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然而,黑龙江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稀少,使农业在相当长的早期铁器时代经... 黑龙江地区农业生产在早期铁器时代已使用了铁制农具,产生了原始的耕作法,作物种类多样,种植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家畜饲养业和家庭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然而,黑龙江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稀少,使农业在相当长的早期铁器时代经济中仍处于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早期铁器 农业 发展
下载PDF
刍议中国古代早期铁器制作工艺
5
作者 袁一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1-85,共5页
铁器是我国古代除了青铜器以外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器,其工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了从铁器的出现开始至汉代,铁器锻铸工艺以及热处理技术,以对我国早期铁器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 早期铁器 工艺 冶炼 锻铸 热处理技术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早期铁器与冶铁技术:卡基墓地出土冶金相关遗物研究
6
作者 李玉牛 孙天强 +2 位作者 张梦逸 李帅 杨锋 《藏学学刊》 2022年第2期24-34,257,共12页
本文以皮央东嘎遗址卡基墓地出土的铁器和炼渣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相和化学成分分析,认为西藏阿里地区在公元3世纪左右可能存在块炼铁冶炼技术。该地区的铁器和冶铁技术应属于“西北系统”,其来源可能与“高原丝绸之路”的兴起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冶炼技术 冶铁技术 西藏阿里地区 早期铁器 高原丝绸之路 块炼铁 墓地 冶金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滚兔岭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40
7
《北方文物》 1997年第2期6-15,共10页
关键词 双鸭山市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 聚落遗址 炭化种子 图版 底径 大麻 香蕉状 过焙烧 早期铁器时代
原文传递
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 被引量:33
8
作者 于建军 王幼平 +3 位作者 何嘉宁 冯玥 李昱龙 李文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4,2,共12页
通天洞遗址以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存为主,另发现少量细石器遗存。旧石器时代发现灰堆等遗迹及石制品、动物骨骼等遗物;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遗迹有灰坑、石棺等,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及炭化小麦等。该遗址为新疆首... 通天洞遗址以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存为主,另发现少量细石器遗存。旧石器时代发现灰堆等遗迹及石制品、动物骨骼等遗物;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遗迹有灰坑、石棺等,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及炭化小麦等。该遗址为新疆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对了解古人类演化、构建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吉木乃县 通天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中期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 早期小麦
原文传递
新疆特克斯县阔克苏西2号墓群的发掘 被引量:20
9
作者 阮秋荣 王永强 阿里甫.尼亚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6,I0001-I0006,共20页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10年对阔克苏西2号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了墓群中部的93座墓葬。这批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和竖穴石室墓。出土了铜器、骨器、陶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从出土遗物和墓葬形制判断,墓葬的时代...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10年对阔克苏西2号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了墓群中部的93座墓葬。这批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和竖穴石室墓。出土了铜器、骨器、陶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从出土遗物和墓葬形制判断,墓葬的时代差距较大,分别属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特克斯 阔克苏西2号墓群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原文传递
试论西藏发现的早期金属器和早期金属时代 被引量:19
10
作者 霍巍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50,共24页
西藏的石器时代终止于何时,铜器时代何时开始?铁器又是什么时候传人的。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始终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西藏考古史上发现的一些年代较早的金属制品,都属传世或采集品,不仅来源不详,而且绝大部分是由非专业人士所... 西藏的石器时代终止于何时,铜器时代何时开始?铁器又是什么时候传人的。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始终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西藏考古史上发现的一些年代较早的金属制品,都属传世或采集品,不仅来源不详,而且绝大部分是由非专业人士所记述,并非考古发掘的遗物。因此,已故考古学家童恩正先生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西藏史前可能有过早期金属时代,并将其年代的上下限设置得极为宽泛,“这一时代可能开始于公元前一千年代,而结束于公元六世纪,即吐蕃王朝兴起之前”。这个概念大致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有学者认为,过去在中亚沙漠地带考古学研究不充分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具有相对普遍适用的工作假设,后来不仅被中国学术界所沿用,并且也同样适用于整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目前考古学研究的实际状况。本文的讨论大体即依这一概念的时空范畴加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金属器 西藏 考古学研究 中国学术界 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金属制品
原文传递
苏贝希文化的源流及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戈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8,共8页
本文认为苏贝希文化的起源主要应该在当地较其为早的青铜时代文化中寻求 ,同时也要注意与其邻近的较其为早的其它文化对它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苏贝希文化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渊源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县黑沟梁墓地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全超 常喜恩 刘国瑞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9,136-137,共7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应用该技术对黑沟梁早期铁器时代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黑沟梁早期铁器时代居民日常饮食习惯中保持着相当比例的...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应用该技术对黑沟梁早期铁器时代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黑沟梁早期铁器时代居民日常饮食习惯中保持着相当比例的动物性食物摄入,羊肉,应该是当时居民较为普遍的肉食来源,植物类食物的摄入中以C_3类植物为主,很可能来源于小麦。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原早期铁器时代哈密地区居民的经济模式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沟梁墓地 C、N同位素 食物结构 新疆 哈密地区 巴里坤 早期铁器时代
原文传递
关于新疆地区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戈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6-374,共9页
迄今为止,新疆地区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面貌很不清楚。其中一个主要问题,目前新疆境内已经发现的许多比较早期的遗址或墓葬,究竟哪些属于青铜时代,哪些属于早期铁器时代,还缺乏比较准确统一的认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 迄今为止,新疆地区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面貌很不清楚。其中一个主要问题,目前新疆境内已经发现的许多比较早期的遗址或墓葬,究竟哪些属于青铜时代,哪些属于早期铁器时代,还缺乏比较准确统一的认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同时对新疆地区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起迄年代作出一个大概的推定,以俾益今后的研究工作。由于有些遗址或墓葬的资料比较单薄,有的发掘资料尚未全面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新疆地区 墓葬 青铜时代文化 遗址 公元前 巴里坤县 出土 分析鉴定 主要问题
原文传递
新疆多岗墓地出土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雪莲 仇士华 +1 位作者 张君 郭物 《南方文物》 2014年第3期79-91,59,共14页
拜城多岗墓地是新疆西部发现的墓葬数量较多的墓葬群之一,墓葬情况复杂,葬俗葬式多样,是早期铁器时代的研究资料。本文对于采集到的该墓地41具人骨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多岗居民的饮食状况;并结合墓葬类型、随葬品种类,男女性别... 拜城多岗墓地是新疆西部发现的墓葬数量较多的墓葬群之一,墓葬情况复杂,葬俗葬式多样,是早期铁器时代的研究资料。本文对于采集到的该墓地41具人骨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多岗居民的饮食状况;并结合墓葬类型、随葬品种类,男女性别以及考古学分期等对不同条件人们的食物差别进行考察,为该区域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饮食结构研究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多岗居民δ15N平均值为12.56‰,表明食物中有较多的肉类;而δ13C分析平均值为-14.77‰,相应植物类食物中C4类植物为40%左右。参考周边遗址的出土遗存,其C4类植物应为粟或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城多岗墓地 人骨δ13^C、δ15^N分析 饮食结构 早期铁器时代
下载PDF
松嫩平原陶鬲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乔梁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22,共6页
松嫩平原是我国已知具有使用陶鬲传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最北的地区之一。至少在整个青铜时代(含部分“早期铁器时代”下同),陶鬲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炊事容器,曾广泛地在这一区域应用与流传,并以其独特的使用方式与形制,构成了松嫩平原青... 松嫩平原是我国已知具有使用陶鬲传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最北的地区之一。至少在整个青铜时代(含部分“早期铁器时代”下同),陶鬲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炊事容器,曾广泛地在这一区域应用与流传,并以其独特的使用方式与形制,构成了松嫩平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文化特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青铜时代 二期文化 白金 汉书 文化特征 文化分布 新石器时代遗址 松嫩平原
原文传递
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建业 《考古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7-338,共22页
目次一引言二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交流三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四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五结语一引言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 目次一引言二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交流三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四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五结语一引言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东亚、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早期东方文化圈”;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西亚、北非、中亚南部、南亚和欧洲南部在内的“早期西方文化圈”;以及东、西两大文化圈以北的“早期北方文化圈”。本文所谓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主要指旧石器时代人类大迁徙之后、汉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早期东、西两大文化圈之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并用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东西文化交流 青铜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丝绸之路 两河流域 亚欧大陆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家养绵羊的出现及早期利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尤悦 吕鹏 +2 位作者 王建新 马健 任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4-114,共11页
依据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绵羊骨骼的数量比例、形态测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考古现象等,可以判断遗址出土的绵羊是家养动物。结合考古发现可知新疆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家养绵羊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有获取肉食资源和羊毛、获取羊... 依据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绵羊骨骼的数量比例、形态测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考古现象等,可以判断遗址出土的绵羊是家养动物。结合考古发现可知新疆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家养绵羊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有获取肉食资源和羊毛、获取羊皮和羊奶、用羊祭祀随葬和用羊骨制作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家养绵羊 动物考古学
原文传递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以北地区1996年考古调查 被引量:12
18
作者 岳峰 于志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17,97-98,共9页
关键词 尼雅遗址 北部地区 考古调查 首次发现 遗物 采集 弦纹 青铜时代 民丰县 早期铁器时代
原文传递
6000~2000a B.P.丝绸之路国内段人类活动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董广辉 芦永秀 +1 位作者 刘培伦 李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共16页
丝绸之路国内段主要包括丝路东段(西安至敦煌)和丝路中段(新疆地区),是丝路文明演化的主体地段,也是古丝绸之路开通之前跨大陆交流的关键地段。丝路东段和中段降水的时空格局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历史也有明显区别。然而,6000 a B.P.(&... 丝绸之路国内段主要包括丝路东段(西安至敦煌)和丝路中段(新疆地区),是丝路文明演化的主体地段,也是古丝绸之路开通之前跨大陆交流的关键地段。丝路东段和中段降水的时空格局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历史也有明显区别。然而,6000 a B.P.("B.P."为"距今(1950 A.D.)年")左右丝路东段农业强化之后,至古丝绸之路开通(约2000 a B.P.)该地区人地关系演化的时空过程和动力尚不清晰。文章通过总结丝绸之路国内段沿线地区已发表的碳十四测年与植物考古资料,结合丝路东段和中段古气候记录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该地区6000~2000 a B.P.人类活动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丝路东段6000~4000 a B.P.的粟黍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人群的广泛扩张,人类活动强度还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4000~2000 a B.P.该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跨大陆交流带来的生业模式多样化、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地缘政治形势变化,而不是气候变化。丝路中段6000~4000 a B.P.人类活动强度很低,4000~2000 a B.P.人类活动强度显著提升,与降水变化呈现较为一致的特征,青铜时代的降温则可能导致人类定居空间的南向移动。本研究显示丝绸之路国内段不同时间与空间人地关系演变过程和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有助于理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其核心区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变化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核心区 新石器晚期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生业模式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东北燕秦汉长城与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永刚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130,共9页
东北燕秦汉长城是一个巨大的防御体系,更是一条特定历史时期划定的不同民族、疆域和不同文化与生存状态的分界线。从时空范畴和内容形式看,长城以南辽河东北两翼地区等中原文化政体覆盖范围,文化面貌与燕秦汉文化大体一致,并保持同步发... 东北燕秦汉长城是一个巨大的防御体系,更是一条特定历史时期划定的不同民族、疆域和不同文化与生存状态的分界线。从时空范畴和内容形式看,长城以南辽河东北两翼地区等中原文化政体覆盖范围,文化面貌与燕秦汉文化大体一致,并保持同步发展态势;长城以北及边远地区,突出表现为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交错并存的复杂性。东北早期铁器时代已形成民族文化分布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燕秦汉长城 早期铁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族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