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早期聚合物驱开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宏申 王锦林 +5 位作者 王晓超 李芳 石端胜 魏俊 吴慎渠 孙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1-135,共5页
2006年渤海L油田开展了早期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增油效果。目前陆地油田、渤海J油田高含水期聚合物驱的矿场试验中,见效后生产特征出现明显的含水下降漏斗或下降趋势,而在渤海早期注聚L油田见效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含水下降... 2006年渤海L油田开展了早期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增油效果。目前陆地油田、渤海J油田高含水期聚合物驱的矿场试验中,见效后生产特征出现明显的含水下降漏斗或下降趋势,而在渤海早期注聚L油田见效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含水下降漏斗或下降趋势,这主要由于L油田开发早期见水后含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聚合物驱"降水效果"不足以抵消水驱"含水快速上升趋势"。重点分析了渤海L油田早期聚驱注入压力及含水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含水在聚驱与水驱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说明早期聚驱开发特征。为早期开展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设计及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早期 含水特征 入压力 相渗分析
下载PDF
聚驱后综合治理措施增油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以渤海LD10-1油田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义刚 肖丽华 +3 位作者 邹剑 卢祥国 闫冬 曹伟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4期46-51,共6页
渤海LD10-1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岩石胶结强度低和单井注采强度高等特点,采取早期聚合物凝胶调驱技术进行开发,聚合物滞留作用和冲刷作用造成的层间和层内矛盾十分突出。开展了聚驱后调驱剂筛选和性能评价... 渤海LD10-1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岩石胶结强度低和单井注采强度高等特点,采取早期聚合物凝胶调驱技术进行开发,聚合物滞留作用和冲刷作用造成的层间和层内矛盾十分突出。开展了聚驱后调驱剂筛选和性能评价以及调剖、解堵和调驱剂与水交替注入等综合治理方式的开发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凝胶用量相同条件下,与整体段塞注入方式相比较,采取"凝胶与水交替注入"方式可以减缓"吸液剖面反转"速度,扩大中低渗透层波及系数。将调剖或解堵措施与"凝胶与水交替注入"方式联合使用时,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进一步提升,增油降水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早期 综合治理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藏早期注聚最佳时机的确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凤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4,共6页
受经济性及平台寿命限制,海上油田开发须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最大采出程度和效益。设计了不同孔隙体积注入水转聚实验和不同注水体积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前缘突破前注聚合物能够有效扩大波及效率。进一步结合一维贝克莱... 受经济性及平台寿命限制,海上油田开发须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最大采出程度和效益。设计了不同孔隙体积注入水转聚实验和不同注水体积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前缘突破前注聚合物能够有效扩大波及效率。进一步结合一维贝克莱渗流理论,利用油水/油聚相渗曲线,研究了海上油田转聚时机范围,认为含水快速上升阶段为最佳注聚时机,并且地层原油黏度越大,注聚时机越提前;对于黏度为25.9、70.0、122.8 mPa·s等具有代表性的海上稠油油藏,其最佳转注时机分别为油藏含水饱和度在0.186、0.252、0.354(油藏含水34%、49%、56%)左右。在渤海S稠油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注聚初期含水率为68%,截至2017年12月累增油量达到464.5万m3,这表明早期注聚能够实现海上油田平台有效期内早拿油、快拿油、多拿油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早期 入时机 波及效率
下载PDF
海上油田早期聚合物驱增油量评价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贤松 郑伟 谢晓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09,156,共4页
确定增油量是聚合物驱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关键,也是聚合物驱方案在现场实施后措施调整的重要依据。运用BP神经网络训练学习算法,建立基于早期注聚油藏的水驱产油量预测模型,得到早期注聚增油量的评价基准,解决了海上油田进行早期... 确定增油量是聚合物驱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关键,也是聚合物驱方案在现场实施后措施调整的重要依据。运用BP神经网络训练学习算法,建立基于早期注聚油藏的水驱产油量预测模型,得到早期注聚增油量的评价基准,解决了海上油田进行早期聚合物驱试验时,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计算早期注聚增油量的难题。经验证,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增油量与实际增油量间误差仅为0.88%。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渤海油田早期注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增油量评价新方法,对海上早期注聚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评价及措施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早期 增油量 BP神经网络 应用评价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田早期注聚剖面返转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明贵 杨光 +5 位作者 石鑫 周智 康晓东 赵娟 郑爱玲 刘德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8-284,共7页
为了提高海上非均质稠油油田聚合物驱效果,采用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特性黏数1800 m L/g、疏水基含量0.8%),通过双管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级差、注聚浓度、注聚时机对渤海稠油油藏早期注聚剖面返转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交替注... 为了提高海上非均质稠油油田聚合物驱效果,采用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特性黏数1800 m L/g、疏水基含量0.8%),通过双管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级差、注聚浓度、注聚时机对渤海稠油油藏早期注聚剖面返转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交替注入聚合物的类型和浓度、交替次数对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适用于早期注聚(含水率小于80%)、渗透率级差小(﹤6)的油层条件,聚合物良好的注入性和合适的流度控制作用对提高稠油聚合物驱采收率十分重要;弱凝胶体系和聚合物体系交替注入对高渗层伤害大,提高采收率效果差;在相同聚合物用量条件下,高浓度(2250 mg/L×0.15 PV)与低浓度聚合物体系(1750 mg/L×0.15 PV)交替注入2个轮次比单一段塞注聚(聚合物用量1200 mg/L·PV)提高采收率4.3%,渤海稠油油藏开展高浓度/低浓度聚合物体系交替注入可改善稠油聚合物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返转 交替 稠油油田 合物驱 早期
下载PDF
丙型水驱曲线在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姜汉桥 刘睿 +2 位作者 张贤松 陈民锋 唐恩高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3-387,共5页
水驱曲线法主要应用于进入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油田,对于聚驱开发油田,尤其是海上早期注聚开发油田,水驱曲线的常规分析评价方法就不再适用。为此,结合渤海油田的开发实践和经验,对丙型水驱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进行了注聚时机与注聚粘... 水驱曲线法主要应用于进入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油田,对于聚驱开发油田,尤其是海上早期注聚开发油田,水驱曲线的常规分析评价方法就不再适用。为此,结合渤海油田的开发实践和经验,对丙型水驱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进行了注聚时机与注聚粘度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的修正,实现了丙型水驱曲线对聚驱影响因素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面积积分法研究了渤海油田早期注聚技术政策界限,从而实现了丙型水驱曲线在注聚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水驱曲线 海上油田 早期 面积积分法 技术政策界限
下载PDF
早期注聚油田聚驱受效判断的新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焦红梅 冯国智 胡庆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早期注聚油田由于所处的开发阶段存在多种增产调整手段,部分生产井的聚驱效果判断难度较大。探索了2种数值模拟新方法:利用ECLIPSE示踪剂关键字技术结合分层系分析,判断生产井含水下降漏斗是否为聚驱效果;利用物质平衡理念结合数模... 早期注聚油田由于所处的开发阶段存在多种增产调整手段,部分生产井的聚驱效果判断难度较大。探索了2种数值模拟新方法:利用ECLIPSE示踪剂关键字技术结合分层系分析,判断生产井含水下降漏斗是否为聚驱效果;利用物质平衡理念结合数模流体分区,进行物质平衡流量计算和统计,判断注聚井组和外围生产井的聚驱效果。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期注聚油田中聚驱效果判断的难题,对早期注聚油田开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驱受效判断 数值模拟 示踪剂 物质平衡
下载PDF
井间夹层对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的控制机理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静 廖新武 闫志明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8期34-40,共7页
随着LD10-1油田进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井间夹层的位置和规模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以LD10-1油田的实际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考虑夹层分布在生产井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以及夹层规模分别为注采井距的1/3... 随着LD10-1油田进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井间夹层的位置和规模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以LD10-1油田的实际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考虑夹层分布在生产井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以及夹层规模分别为注采井距的1/3、1/2和2/3建立概念模型,分别进行水驱和早期注聚数值模拟来研究夹层位置和规模对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夹层分布在生产井什么位置,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模型的顶部、夹层的下部以及模型下部低渗层,只是早期注聚后的剩余油含量明显减少。当夹层分布在生产井上部和中部时,较无夹层模型相比,分别平均提高采收率0.43%和2.39%。当夹层分布在生产井的下部时,较无夹层模型相比,整个模型的采收率略有降低。在进行早期注聚后,有无夹层以及夹层的位置对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影响较小,均在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厚油层 剩余油 数值模拟 早期
下载PDF
LD 10-1油田不同韵律性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孙鹏霄 闫志明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9期41-48,共8页
随着LD10-1油田进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剩余油分布日益复杂,韵律性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基于LD10-1油田的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考虑7种不同韵律性建立厚油层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剩余油的富集规律。研究发现... 随着LD10-1油田进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剩余油分布日益复杂,韵律性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基于LD10-1油田的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考虑7种不同韵律性建立厚油层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剩余油的富集规律。研究发现对于不同韵律性厚油层,无论是水驱还是早期注聚,剩余油富集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富集在厚油层上部、低渗层以及靠近生产井一侧,只是早期注聚后剩余油的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厚油层受重力作用影响较大,在注入水驱替的过程中,模型下部的原油向上运移,使得模型上部地层采收率较大,动用程度较小,再加上原始模型中存在可动水,较原始储量相比,模型上部储量上升。最后,除了复合正反韵律模型,对于其他韵律性的模型,早期注聚均能有效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均在10%以上,开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性 厚油层 剩余油 数值模拟 早期
下载PDF
早期注聚油田射孔组合方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欣然 蔡晖 +3 位作者 李彦来 李展峰 颜冠山 张立波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第3期70-77,共8页
不同射孔组合方式是指在同一注采单元内的采油井和注水井,射开相同或不同程度的储层有效厚度,从而影响油水运动规律的注采组合方式。为明晰早期注聚油田在不同射孔组合方式下剩余油分布情况及生产特征,使油田实现更长的稳产时间和更高... 不同射孔组合方式是指在同一注采单元内的采油井和注水井,射开相同或不同程度的储层有效厚度,从而影响油水运动规律的注采组合方式。为明晰早期注聚油田在不同射孔组合方式下剩余油分布情况及生产特征,使油田实现更长的稳产时间和更高的采收率,以渤海Z油田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原则,参照油藏实际特征参数,开展了不同射孔组合方式下的水驱和聚驱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同期水驱,不同射孔组合方式实施早期注聚后,采油速度可提高5.3~6.5倍,采收率提高1.3~1.4倍。当注水井上部射开、采油井全部射开时,水驱和聚驱的剩余油分布最少,驱替程度最高,无水采收期最长,相比于其它射孔组合方式,其稳产期平均延长1.2倍,水驱采收率提高3.7~6.0,聚驱采收率提高2.5~4.1,为推荐射孔组合方式。将研究结果应用到油田实际挖潜调整中,调整井获得了长达2年的稳产期,能够为油田后续滚动扩边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组合方式 早期 室内实验 剩余油分布规律 提高采收率 海上油田
下载PDF
早期注聚油藏残余油类型及影响因素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金宜 马奎前 +2 位作者 朱文森 信召玲 李彦来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521,共7页
为摸索渤海早期注聚驱油田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为后续挖潜提供帮助,基于储层薄片、压汞等实验资料制作非均质微观孔隙刻蚀模型,对早期注聚后的残余油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开展室内微观驱替实验。围绕注入速度和注入体系两大影响因素,分别... 为摸索渤海早期注聚驱油田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为后续挖潜提供帮助,基于储层薄片、压汞等实验资料制作非均质微观孔隙刻蚀模型,对早期注聚后的残余油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开展室内微观驱替实验。围绕注入速度和注入体系两大影响因素,分别设计了水驱、早期注聚低浓度聚合物驱、早期注聚高浓度聚合物驱、早期聚表二元复合驱等4种注入体系分别在低速驱替和高速驱替两种情况下的8个非均质微观模型实验方案。分析了注入速度和注入体系对膜状残余油、Y状残余油、柱状残余油和簇状残余油分布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注入体系中,簇状残余油受注入速度影响最大,在水驱和早期注聚低浓度聚合物驱中,提高注入速度可以有效提高波及系数,减少残余油分布,而在早期注聚高浓度聚合物驱及二元复合驱中,注入速度提高对残余油形态及分布影响不明显;在不同注入体系驱替后,残余油主要形态均不同,在低注入速度下,不同体系对降低簇状残余油影响依次为:聚表二元复合驱>高浓度聚驱>低浓度聚驱>水驱。通过微观孔隙模型研究早期注聚条件下剩余油富集规律及主控影响因素,可为早期注聚驱油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微观模型 残余油 入速度 合物驱 表二元复合驱
下载PDF
海上中低粘度油田早期聚合物驱开采特征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浩 张迎春 +3 位作者 王惠芝 周凤军 党胜国 王迪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48-50,7,共4页
为了在海上设备有限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将地下原油开采出来,提出了海上油田早期化学驱三次采油方案,并在锦州9-3、绥中36-1、旅大10-1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以渤海锦州9-3油田为例,在注聚动态跟踪分析基础上,对中高含水阶段早期聚合物... 为了在海上设备有限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将地下原油开采出来,提出了海上油田早期化学驱三次采油方案,并在锦州9-3、绥中36-1、旅大10-1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以渤海锦州9-3油田为例,在注聚动态跟踪分析基础上,对中高含水阶段早期聚合物驱开采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今后锦州9-3油田化学复合驱等各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实施及优化调整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海上同类油田三次采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9-3油田 中低粘度 早期 开采特征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基于霍尔曲线的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亮 李保柱 李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前用于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的常规霍尔曲线方法主要用来计算阻力系数或残余阻力系数,其他反映注聚动态信息的关键指标难以求取,现有的早期注聚注入系统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基于幂律流体稳定渗流理论,考虑聚合物溶液非牛顿性和多... 目前用于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的常规霍尔曲线方法主要用来计算阻力系数或残余阻力系数,其他反映注聚动态信息的关键指标难以求取,现有的早期注聚注入系统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基于幂律流体稳定渗流理论,考虑聚合物溶液非牛顿性和多层油藏非均质性,推导了一种新型霍尔曲线公式。通过曲线斜率和截距可以快速求取流态指数和有效黏度等反映地下聚合物溶液流体性质和工作参数变化的指标,并据此建立了海上早期注聚油田注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经岩心驱替实验结果验证,公式计算相对误差在5%以内,满足工程上的精度要求。新型霍尔曲线方法已成功用于渤海S油田注聚井组效果评价,为海上化学驱油田动态跟踪评价和调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早期 霍尔曲线 有效黏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考虑聚合物非牛顿性和渗流附加阻力的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凡 吴学林 +1 位作者 周文胜 王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5期83-88,共6页
海上油田早期聚合物驱注聚时间早,水驱阶段短,传统霍尔曲线无法进行早期聚合物驱有效性评价。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在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性、渗流附加阻力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评价早期注聚效果的改进霍尔曲线。利用现场数据,针对注聚... 海上油田早期聚合物驱注聚时间早,水驱阶段短,传统霍尔曲线无法进行早期聚合物驱有效性评价。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在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性、渗流附加阻力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评价早期注聚效果的改进霍尔曲线。利用现场数据,针对注聚井绘制改进霍尔曲线图版,并依据图版中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求解出注聚任意时刻地下聚合物溶液的流态指数、波及范围内的平均有效工作黏度、流动系数、阻力系数等评价指标。理论计算结果经实验验证,结果可靠,从而为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改进霍尔曲线 非牛顿性 附加阻力
下载PDF
渤海L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思 王锦林 +4 位作者 王宏申 李芳 朱洪庆 易飞 翁大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0-214,共5页
目前对于早期注聚效果的评价没有成熟的方法,增油降水的效果基本依靠动态分析方法评价,由于早期注聚与晚期注聚有很大不同,造成动态分析方法在评价早期注聚效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引入一种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的新方法,运用数值模拟... 目前对于早期注聚效果的评价没有成熟的方法,增油降水的效果基本依靠动态分析方法评价,由于早期注聚与晚期注聚有很大不同,造成动态分析方法在评价早期注聚效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引入一种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的新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渤海L早期注聚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建立高精度历史拟合的数值模型,并建立假想的水驱模型,使之与实际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法计算的增油量与动态分析法相比更加精确,原因是数值模拟法排除了各种措施带来的干扰,且考虑了油田的递减规律。另外建立了不同含水时机注聚的模型,通过分析认为,目前渤海L油田实行的早期注聚在各方面相较其他含水时机注聚具有很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数值模拟 增油量 时机
下载PDF
渤海L油田早期聚合物驱生产动态特征分析
16
作者 王天慧 李芳 +5 位作者 王锦林 王宏申 沈思 吴慎渠 魏俊 臧春艳 《天津科技》 2014年第7期7-10,共4页
通过对L油田长期的注聚跟踪分析研究,总结了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动态生产特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剖析了影响油田聚驱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油田今后的调整以及早期注聚在海上油田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早期 视吸水指数 阻力系数 压力 驱效果
下载PDF
渤海X油田早期注聚体系建立及效果评价研究
17
作者 刘斌 周海燕 +2 位作者 张伟 瞿朝朝 王永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渤海X油田原油采收率,在油田低含水时实施早期注聚。通过建立注聚评价体系从注入端和采出端分别对整个注聚过程进行评价。由于聚合物增大注入水黏度,减小油水流度比,导致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阻力增大,注入压力迅速上升,...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渤海X油田原油采收率,在油田低含水时实施早期注聚。通过建立注聚评价体系从注入端和采出端分别对整个注聚过程进行评价。由于聚合物增大注入水黏度,减小油水流度比,导致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阻力增大,注入压力迅速上升,视吸水指数下降,并同时建立起一定的阻力系数,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一定的改善;部分受效井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部分受效井见到明显降水增油效果;利用数值模拟法和净增油法评价注聚效果,为渤海后续注聚的推广及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早期 效果评价 入特征 采出特征
下载PDF
早期注聚油田渗透率级差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研究
18
作者 瞿朝朝 张静 +2 位作者 刘斌 刘玉娟 王立垒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2期69-72,I0005,共5页
渤海X油田为早期注聚油藏,纵向厚度大,非均质性强,进入双高阶段后纵向各层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稳油控水难度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下早期注聚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随着渗透率级差增大,注入水... 渤海X油田为早期注聚油藏,纵向厚度大,非均质性强,进入双高阶段后纵向各层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稳油控水难度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下早期注聚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随着渗透率级差增大,注入水会增加对模型中上部中高渗层的驱替程度,渗透率级差越大,增加幅度越大,模型顶部剩余油的富集程度越小,模型底部低渗层剩余油越富集;聚驱阶段,扩大在中高渗层的驱替程度,但对低渗层的驱替程度减弱。与水驱相比,模型上部剩余油的富集减小,模型下部剩余油的富集增加。渗透率级差主要影响模型下部低渗层剩余油富集,对于早期注聚油田,模型下部低渗层剩余油富集渗透率级差界限值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渗透率级差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海上油田
下载PDF
早期注聚开发油田水驱采收率计算方法
19
作者 谷建伟 王依科 +3 位作者 宋浩鹏 冯硕 张以根 佟颖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6-790,共5页
驱替特征曲线法是标定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对于早期注聚油田可以采用该方法计算聚驱采收率。为了解决早期注聚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缺乏评价标准的问题,从影响驱替特征曲线线性段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入手,将室内水驱、聚驱相渗曲线测量结... 驱替特征曲线法是标定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对于早期注聚油田可以采用该方法计算聚驱采收率。为了解决早期注聚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缺乏评价标准的问题,从影响驱替特征曲线线性段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入手,将室内水驱、聚驱相渗曲线测量结果与甲型驱替特征曲线相结合,导出了聚驱和水驱条件下驱替特征曲线线性段斜率和截距的数值关系,并由此给出了测算早期注聚油田水驱采收率的计算公式。实例油藏计算结果表明,水驱采收率可以达到29.14%,比早期注聚开发低15.07%;关于动用储量不变的假设,以及室内相渗曲线测量时聚合物溶液黏度与实际地层聚合物溶液黏度差异是影响本方法测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 采收率 驱替特征曲线 早期开发
下载PDF
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探析
20
作者 车清文 《化工管理》 2014年第24期169-169,共1页
长期以来,由于海上油田具有生产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特点,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了采油工作中的一项焦点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分析注入时机以及聚合物用量、浓度对注聚效果的影响,并对海上油田早期注聚的效果进行动态分析以及评价,探讨... 长期以来,由于海上油田具有生产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特点,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了采油工作中的一项焦点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分析注入时机以及聚合物用量、浓度对注聚效果的影响,并对海上油田早期注聚的效果进行动态分析以及评价,探讨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在采收率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抛砖引玉,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早期 采收率 增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