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中国电影:主体性与好莱坞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虞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对早期中国电影的主体性与好莱坞影响的深入探讨,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观念、主流电影样态的生成、流变等重大电影史学问题的描述与阐释。本文认为,早期中国电影的主体性是以传奇叙事(传统)为本位的镜语叙事选择与认定的顽强显现。正是这... 对早期中国电影的主体性与好莱坞影响的深入探讨,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观念、主流电影样态的生成、流变等重大电影史学问题的描述与阐释。本文认为,早期中国电影的主体性是以传奇叙事(传统)为本位的镜语叙事选择与认定的顽强显现。正是这一先在立场,使其具有了与好莱坞电影的亲缘性,并在对好莱坞电影的借鉴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电影的镜语体系和电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主体性 影像传奇叙事观 镜语体系 好莱坞电影
下载PDF
是否有重谈“影戏”的必要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大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46,共3页
近几个月,我连续收到两篇《电影艺术》杂志要求审读的稿件,主题都是讨论"影戏"理论的。用"影戏"
关键词 影戏 中国电影理论 电影观念 戏剧性 早期中国电影 理论表述 胡金铨 李翰祥 中国传统戏曲 艺术观念 郑正秋 民族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 中国电影美学
原文传递
《孤儿救祖记》之前中国电影在南洋的传播 被引量:9
3
作者 庞艳芳 黄献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98,共8页
南洋是中国电影最早的海外市场,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意义重大。在新加坡的一些文献记载中,《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在南洋放映的电影。事实上,在《孤儿救祖记》之前就已经有大量的中国电影在南洋放映。尽管《孤儿救祖记》不是第一部在南洋... 南洋是中国电影最早的海外市场,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意义重大。在新加坡的一些文献记载中,《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在南洋放映的电影。事实上,在《孤儿救祖记》之前就已经有大量的中国电影在南洋放映。尽管《孤儿救祖记》不是第一部在南洋传播的影片,中国电影在南洋的放映却是从《孤儿救祖记》开始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本文将《孤儿救祖记》作为中国电影在南洋传播的一个分界点,来探讨《孤儿救祖记》之前中国电影在南洋的传播状况,一方面是纠错,另一方面《孤儿救祖记》的放映也代表着中国电影向南洋传播跨入了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 早期中国电影 《孤儿救祖记》
原文传递
旧市民电影的总体特征——1922—1931年中国早期电影概论 被引量:8
4
作者 袁庆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0-74,131,共5页
从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到1932年左翼电影出现之前,这28年属于旧市民电影时代,因为其题材、主题大多局限于恋爱、婚姻、家庭,所依托的文化资源是旧文艺和旧文学。20世纪20年代末期出现、30年代初期退潮的神怪武侠片,同样属于旧市民电影... 从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到1932年左翼电影出现之前,这28年属于旧市民电影时代,因为其题材、主题大多局限于恋爱、婚姻、家庭,所依托的文化资源是旧文艺和旧文学。20世纪20年代末期出现、30年代初期退潮的神怪武侠片,同样属于旧市民电影的范畴,因为它的艺术范式、苦情戏设置和情色元素配置都符合旧市民电影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旧市民电影 题材 文化资源 武侠片
下载PDF
作为一种情感影像:早期电影民族化的“情”之进路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洲 马翱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共7页
电影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拟真再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是电影艺术存在的根本,观众对影像的接受及审美是依“情”而生的。“情”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概念。中国文学之“情”有“实情”和“人情”之分,在历史演变中,指... 电影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拟真再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是电影艺术存在的根本,观众对影像的接受及审美是依“情”而生的。“情”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概念。中国文学之“情”有“实情”和“人情”之分,在历史演变中,指涉感性情感的“人情”意涵渐成主流。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此概念意涵观照早期中国电影,探讨其在电影功能和影像形式的创新,以期建构以民族化为旨归的情感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电影民族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真实世界 电影功能 影像 感性情感 历史演变
下载PDF
中国电影先驱的实验性探索:从侯曜到费穆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萌 《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57-71,共15页
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出现过成波次、成脉络、成体系的先锋实验电影运动,但中国的电影先驱还是拍出了区别于主流的实验电影,侯曜与费穆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注重纯主观世界的直接描绘,在非常规叙事、影像化追求、挖掘人的潜意识梦幻、... 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出现过成波次、成脉络、成体系的先锋实验电影运动,但中国的电影先驱还是拍出了区别于主流的实验电影,侯曜与费穆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注重纯主观世界的直接描绘,在非常规叙事、影像化追求、挖掘人的潜意识梦幻、性的主题、隐喻手法、创作观、声音处理等方面进行前卫探索,在中国电影史上促发了新的电影观念的形成与民族诗性电影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实验电影 侯曜 费穆 诗性电影
原文传递
历史夹缝中的“鸳鸯蝴蝶派”电影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巍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71,共12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被新文学和左翼电影界视为“逆流”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在其创作者们于1921年前后大量进入电影界时,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剧本创作)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及在1949年之前,鸳鸯蝴蝶派文人在电影界掀起的两次商业... 本论文主要研究被新文学和左翼电影界视为“逆流”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在其创作者们于1921年前后大量进入电影界时,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剧本创作)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及在1949年之前,鸳鸯蝴蝶派文人在电影界掀起的两次商业化电影创作高潮对当今中国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早期中国电影 类型电影
原文传递
电影连环画作为史料:重构散佚影片《影迷传》
8
作者 王羽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15,共6页
中国的电影连环画发端于民国时期,是一种跨媒介改编的电影衍生品,由于便宜可得,通俗易懂,有较大范围的受众基础。具体来说,电影连环画指代的是“电影拍摄前后,以电影图片为基础,选编或绘编而成的连续叙事性图画,散见于电影说明书、电影... 中国的电影连环画发端于民国时期,是一种跨媒介改编的电影衍生品,由于便宜可得,通俗易懂,有较大范围的受众基础。具体来说,电影连环画指代的是“电影拍摄前后,以电影图片为基础,选编或绘编而成的连续叙事性图画,散见于电影说明书、电影杂志、报纸、电影特刊等,也独立成册出版。”^([1])这种图文材料用大规模印刷品的媒介形式保存了电影文本,但又常常因过度简略的概括,以及通俗化的表达而损失“电影感”。^([2])在大量早期中国电影拷贝缺失的情况下,电影连环画能否成为可靠的物质史料,重构和还原电影文本,其可信度和有效性又如何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拍摄 电影文本 连环画 电影衍生品 早期中国电影 电影杂志 媒介形式 电影
下载PDF
现代中国表演艺术的滥觞——文明戏演员与早期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实践
9
作者 许元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中国电影对文明戏表演经验的移植,肇始于文明戏演员在早期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实践。无论是文明戏演员从舞台到银幕的双向表演实践,还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关于表演的论争,以及文明戏演员对民族类型叙事影片的影响,我们从中均可以窥见文明戏... 中国电影对文明戏表演经验的移植,肇始于文明戏演员在早期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实践。无论是文明戏演员从舞台到银幕的双向表演实践,还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关于表演的论争,以及文明戏演员对民族类型叙事影片的影响,我们从中均可以窥见文明戏与襁褓中的中国电影的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文明戏演员也在戏剧与电影的互动实践中,为面对现代社会的早期中国电影提供了复杂的有关表演、理论与类型的启蒙经验,成为民族文化得以持续建构的本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戏演员 表演 早期中国电影 民族性
原文传递
抒情传统与早期中国电影的镜头语言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林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1-178,共8页
蒙太奇理论奠定了世界电影组织镜头、建构情节框架的基本原则,在“求异”的正-反-合的辩证中获得更高程度的有机“整合”。中国文学艺术的抒情传统,影响到早期中国电影,在1927年侯曜的《海角诗人》《西厢记》中,出现了两种抒情语言的萌... 蒙太奇理论奠定了世界电影组织镜头、建构情节框架的基本原则,在“求异”的正-反-合的辩证中获得更高程度的有机“整合”。中国文学艺术的抒情传统,影响到早期中国电影,在1927年侯曜的《海角诗人》《西厢记》中,出现了两种抒情语言的萌芽(大、全、远的长镜头、利用人物视点缝合自然景物的正/反打镜头)。而且,这个传统背后的立足自我内心、寻找主客契合、类比“求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中国电影破除蒙太奇迷信、发展自身审美理想的另一种可能。但客观地说,抒情传统在中国电影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当下中国电影需要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身份、美学特征,亟待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抒情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早期中国电影 蒙太奇 “求同”思维
下载PDF
早期中国电影“青年银幕文化”的生产与传播(1913—1937)
11
作者 沈鲁 彭俊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考察早期电影创作与青年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地分析“青年观念”在不同时期的银幕呈现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博弈。初步回顾早期中国电影对“青年观念”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影响。通过对早期中国电影的青年银幕文化的阶段特征、建构路径、现实影响和艺术表达的梳理,立足于“媒介—社会—人”的理论思考,以期总结出早期电影对青年文化生产与传播的积极意义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青年文化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早期电影公司组织及运营研究——以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子涵 付永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128,共7页
学界现有研究多侧重于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的左翼电影创作和有声技术的应用,少有对“电通”的公司研究。本文通过新发现的电通公司向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注册档案和实业部《司徒逸民等为创制有声电影机件请奖励》卷等所登载的公司章程、备... 学界现有研究多侧重于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的左翼电影创作和有声技术的应用,少有对“电通”的公司研究。本文通过新发现的电通公司向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注册档案和实业部《司徒逸民等为创制有声电影机件请奖励》卷等所登载的公司章程、备案证明文件、股东名簿和公司账目等原始资料,考察电通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及其企业运营状况。本文认为,电通公司的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小公司特点,脆弱的资金链是电通公司运营的主要特征。以“电通”为案例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状况的研究应成为中国电影企业史和电影经济史,乃至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通” 电影企业 电影经济 早期中国电影
原文传递
古典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化: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电影的类型美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0-25,共6页
明清之际,小说文体逐渐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结构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西方小说技法与理念传入中国。之后,在二者的双重合力下,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模式开启了漫长的现代转型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小说从1902年起开始呈现对传统小说叙事... 明清之际,小说文体逐渐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结构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西方小说技法与理念传入中国。之后,在二者的双重合力下,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模式开启了漫长的现代转型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小说从1902年起开始呈现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大幅度背离,辛亥革命后略有停滞倒退趋向,但也没有完全回到传统模式;‘五四’前后突飞猛进,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基础,此后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问题了。”^([1])在与之大致相近的时间段,法国人将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带入中国。自此,早期中国电影与中国现代小说宛若并蒂双生花,同根共荣,相生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中国现代小说 小说文体 小说叙事模式 早期中国电影 相生相成 类型美学 新兴艺术
下载PDF
从伦理、爱情到革命:早期中国电影价值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林侠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155,共8页
任何故事最终都会指向一个价值观念,早期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价值转向。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兴起的第一个阶段,传统伦理无疑占尽上风,父母、夫妻、兄妹、朋友等各种伦常关系在叙述中得到充分维护。1933年是左翼电影的高... 任何故事最终都会指向一个价值观念,早期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价值转向。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兴起的第一个阶段,传统伦理无疑占尽上风,父母、夫妻、兄妹、朋友等各种伦常关系在叙述中得到充分维护。1933年是左翼电影的高潮,正是在这一年,革命作为现代性的集体内涵成为早期中国电影的主流价值观念。《母性之光》《天明》《小玩意》分别从三种叙述话语传达了革命观念。值得注意的是,爱情,作为彰显个体价值、自由主义的另一种重要观念,没有在早期中国电影中得到充分表达。面对强大的传统势力和复杂的生存状态,它缺乏足够的合法性、合理性,只能产生于革命活动与阶级组织中。因此,集体性观念成为早期中国电影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对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价值观念 伦理 爱情 革命
下载PDF
《劳工之爱情》:传统戏剧戏曲的电子影像版——现在公众能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早期中国电影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庆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3-46,共4页
《劳工之爱情》是狭义上的早期中国电影或曰旧市民电影闹剧、打斗特征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艺术特点一般是不惜牺牲生活真实和原封不动地照搬戏剧表演模式,在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上属于旧文艺的范畴。出品于1922年的《劳工之爱情》表明,在... 《劳工之爱情》是狭义上的早期中国电影或曰旧市民电影闹剧、打斗特征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艺术特点一般是不惜牺牲生活真实和原封不动地照搬戏剧表演模式,在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上属于旧文艺的范畴。出品于1922年的《劳工之爱情》表明,在中国新文学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双重丰收之时,同时期的中国电影却未能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旧市民电影 新市民电影 低端文化消费 市场定位 .
下载PDF
旧市民电影的又一新例证——以1929年友联影片公司的《红侠》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庆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6-49,共4页
侠客的世俗意义在于,无论黑恶势力在社会上怎样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江湖上永远都有一股正义的力量对其形成道德和行为上的制约。因为只有如此,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的理念和文化内涵才能到得彰显和实现。而大量的情... 侠客的世俗意义在于,无论黑恶势力在社会上怎样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江湖上永远都有一股正义的力量对其形成道德和行为上的制约。因为只有如此,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的理念和文化内涵才能到得彰显和实现。而大量的情色元素,与旧文艺和旧文学的艺术范式一同,构成着旧市民电影的主体特征。2012年才在小范围内公映的《红侠》就是一个新的例证,只不过,《红侠》中的情色元素配置的比例相当之大,似乎更应该被视为情色片而不是简单划入武侠片范畴了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旧市民电影 武侠片 《红侠》 情色 打斗
下载PDF
早期中国电影人的砥砺探索——袁牧之电影中的音乐特色
17
作者 宋晓蕾 《艺术家》 202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有声电影指的是观众既能够看见屏幕上的画面,又能够听见电影中人物的台词、解说和音乐。这在当下看来是十分寻常的事,但在电影刚诞生时,技术还不足以让画面中的人物直接开口说话,电影便以默片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
关键词 有声电影 音乐特色 袁牧之 早期中国电影 开口说话 默片 台词
下载PDF
关于早期中国电影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文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学界长期以来对早期中国电影大都持基本否定态度,认为它和新文化主流泾渭异途。本文在细致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观念、电影创作、审美形态等层面,对此流行看法提出质疑和探讨。认为早期电影的观念和创作尽管不及当时其他文艺形式... 学界长期以来对早期中国电影大都持基本否定态度,认为它和新文化主流泾渭异途。本文在细致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观念、电影创作、审美形态等层面,对此流行看法提出质疑和探讨。认为早期电影的观念和创作尽管不及当时其他文艺形式,但仍然程度不同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着关联;早期电影的内容注重伦理道德和形式追求戏剧刺激尽管受到鸳鸯蝴蝶派文学和文明戏影响,却仍然艰难地推动着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五四” 理论观念 电影创作 审美形态
下载PDF
论早期中国电影传奇叙事的审美选择——基于《一串珍珠》的史论评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虞吉 马丽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4,共5页
在现代性进程引领下的知识范式转型期,影像传奇叙事不仅与旧文化结合,而且也成为承载"新派"电影人传播"新文化"、感性启蒙的叙事选择与审美选择。作为本土电影主导的叙事模式,影像传奇叙事承袭了中国千百年来积淀... 在现代性进程引领下的知识范式转型期,影像传奇叙事不仅与旧文化结合,而且也成为承载"新派"电影人传播"新文化"、感性启蒙的叙事选择与审美选择。作为本土电影主导的叙事模式,影像传奇叙事承袭了中国千百年来积淀的审美趣味。"影像传奇叙事"与好莱坞式的叙事,印证了东西方审美的二重性,中国电影一开篇就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早期中国电影 审美趣味 影像传奇叙事 叙事动力
下载PDF
抗战中电影叙事主体的革新与流行传播——以1932—1937年新兴电影为例
20
作者 杨婕 李雪炫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6期40-42,共3页
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电影受“文明戏”和“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化的影响,电影叙事主体向此类文学靠近。20世纪30年代,随着进步思潮的影响以及越来越恶劣的国内形势,在民族危机面前,以往市场化的电影银幕形象被诟病批判。受进步文艺运... 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电影受“文明戏”和“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化的影响,电影叙事主体向此类文学靠近。20世纪30年代,随着进步思潮的影响以及越来越恶劣的国内形势,在民族危机面前,以往市场化的电影银幕形象被诟病批判。受进步文艺运动的影响,新兴电影运动兴起,中国电影进入变革时期,电影人将现实与艺术相结合,创作了《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狼山喋血记》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幕形象 早期中国电影 叙事主体 新兴电影运动 鸳鸯蝴蝶派 通俗文化 文艺运动 十字街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