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
臧峰宇
|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23
|
|
2
|
旧邦新命与文化传统—兼论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关健英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3
|
新的文化使命的原创性贡献探析——基于“旧邦新命”历史文化意识的视角 |
李一凡
|
《新东方》
|
2024 |
0 |
|
4
|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
王栋灏
|
《党史文苑》
|
2024 |
0 |
|
5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文明发展新境界 |
刘志洪
常若帆
|
《历史评论》
|
2024 |
0 |
|
6
|
旧邦新命的文化自信 |
王蒙
|
《秘书工作》
|
2023 |
0 |
|
7
|
总书记引领我们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
温红彦
杨学博
许晴
宋静思
|
《中国土族》
|
2023 |
0 |
|
8
|
旧邦新命与反本开新——论中国哲学的使命与未来 |
郑开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9
|
历史与现实——从道家文化的历史诸形态看当代新道家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
黄海德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世纪圣人的精神遗体──谒冯友兰书 |
夏中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1
|
旧邦新命:冯友兰哲学志业述论 |
陈豪珣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2
|
简论冯友兰的文化哲学 |
郭建宁
|
《学术论坛》
|
2001 |
1
|
|
13
|
钟志雄:旧邦新命 古道新程 |
刘文生
|
《中国医院院长》
|
2021 |
1
|
|
14
|
从《旧邦新命》到《国民:1919》 |
黄乔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5
|
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里程碑——重审现代京剧 |
孙羽津
|
《人文天下》
|
2022 |
0 |
|
16
|
“尚新”观念: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标志 |
赵馥洁
|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
2017 |
0 |
|
17
|
论冯友兰哲学的新旧观 |
张收
张美玲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8
|
改革开放30年:得到的、失去的、梦想的 |
|
《商务周刊》
|
2008 |
0 |
|
19
|
旧邦新命 学术常青——忆学术大师冯友兰 |
刘鄂培
|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20
|
现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关系的思考——以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为重点 |
俞祖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