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卡伦日记与书信(1938年)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夏鸣(译)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27,138,139,共26页
麦卡伦(James H.McCallum),1893年出生于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Olympia);1921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学士学位,后获芝加哥神学院硕士学位和纽约协和神学院博士学位;20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为联合基督会(United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 麦卡伦(James H.McCallum),1893年出生于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Olympia);1921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学士学位,后获芝加哥神学院硕士学位和纽约协和神学院博士学位;20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为联合基督会(United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从事福音派教会的工作和社区工作;30年代中期任金陵大学管理委员会医院委员会成员;1937年11月25日起担任金陵大学医院(又称南京鼓楼医院)总务长;1938年9月接替斯迈思(Smythe),成为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财务主管。南京大屠杀期间,他负责鼓楼医院的行政和救济工作,在未获得日军当局批准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将鼓楼医院周边的30多具尸体掩埋在医院的防空洞里;他多次出入南京城,运送粮食、干草等物资;在中华女子中学的钢琴被日军抢走后,他迅速向美国使馆报告,该事件惊动了罗斯福总统。①在此期间,他还写有大量日记(实际上是写给妻子的信)和书信。其妻爱娃·安德森(Eva Anderson)当时住在江西牯岭,后去了上海,并将这些日记和书信寄给美国的亲朋好友。麦卡伦在日记中曾抱怨"要是能留下(日记和书信)副本就好了"。1940年美国人约翰·克里斯蒂安(John LeRor Christian)从弟弟处得到部分麦卡伦的日记和书信,并于1942年将副本分别赠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和加州大学图书馆。东京审判期间,1946年5月,国际检察局检察官萨顿(Sutton)赴南京调查取证并带证人前往东京法庭作证时,带了这些日记。当时麦卡伦恰巧不在南京,萨顿将麦卡伦1937年12月19日-1938年1月13日的日记②及一份宣誓书留给斯迈思,请麦卡伦返回南京后去美国大使馆进行宣誓,然后将日记连同宣誓书一并寄往东京,以作为检方证据在法庭上提交。1946年6月27日,麦卡伦前往南京美国大使馆,在副领事罗伯特·穆迪(Robert·Moody)面前宣誓:"这是我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在中国南京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麦卡伦 南京鼓楼医院 日记书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