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7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 被引量:78
1
作者 周晓农 杨坤 +4 位作者 洪青标 孙乐平 杨国静 梁幼生 黄轶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2-265,i001,i002,共6页
目的 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方法 利用全国 193个气象站 195 1~2 0 0 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GIS)气象数据库 ,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 (SDT... 目的 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方法 利用全国 193个气象站 195 1~2 0 0 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GIS)气象数据库 ,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 (SDT)模型的结果 ,构建全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 ,计算各地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年有效积温(ET) ,并应用GIS等技术比较分析ET/SDT比值的时空分布。以 2 0 3 0年和 2 0 5 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分别上升 1.7℃和2 .2℃为依据 ,预测未来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扩散趋势和高危地带。 结果 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气象GIS数据库 ,在以前的 5 0年中全国平均温度略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上世纪 90年代后上升趋势明显 ,回归方程为T年平均 =0 .0 198X -2 8.476。构建了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 ,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的ET/SDT的比值随年代略呈上升趋势 ,日本血吸虫的潜在分布区域大于钉螺潜在分布区域。 2 0 3 0年和 2 0 5 0年血吸虫病潜在传播区域预测分布图显示 ,血吸虫病流行区将明显北移 ,2 0 5 0年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敏感区域较 2 0 3 0年的明显扩大。 结论 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将随气候变暖出现北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流行区 钉螺 日本血吸虫 ET 比值 上升趋势 高危 有效积温 日均温 立地
下载PDF
认真贯彻条例,促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转变 被引量:60
2
作者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9-220,共2页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上海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病人数达1160万例之多...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上海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病人数达1160万例之多,病牛120余万头。血吸虫病严重流行不仅危害了疫区人民的健康,也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经过50年的积极防治,已有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省(直辖市、自治区)消灭了血吸虫病。全国435个流行县中,已有264个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有66个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的江湖洲滩地区和四川、云南两省的大山区。7省尚有105个县(市、区)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血吸虫病病人80余万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88万余例,受威胁人口约3800多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晚期血吸虫病人 传播控制标准 社会经济发展 传播阻断标准 日本血吸虫 流行历史 建国初期 钉螺面积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 26 kDa 谷胱甘肽S-转移酶DNA疫苗的研究及其保护性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传明 石佑恩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207-211,共5页
本文对大陆株日本血吸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的DNA疫苗进行研究,并观察了其免疫保护效果。分别构建含Sj26GST基因的重组质粒pCD-Sj26和pBK-Sj26,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p... 本文对大陆株日本血吸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的DNA疫苗进行研究,并观察了其免疫保护效果。分别构建含Sj26GST基因的重组质粒pCD-Sj26和pBK-Sj26,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pCD-Sj26和pBK-Sj26分别导入NIH3T3成纤维细胞,用免疫荧光法(IFA)证实Sj26GST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分别将pCD-Sj26和pBK-Sj26及pBK-CMV肌注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免疫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抗体。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免疫小鼠,结果pCD-Sj26和pBK-Sj26免疫鼠减虫率分别为37.19%和44.44%,肝组织减卵率为73.80%和47.20%,每对成虫产卵减少56.88%和15.67%。实验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Sj26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能诱生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抗体,免疫鼠可形成一定水平的保护性免疫力,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DNA疫苗 保护性免疫 Sj26GST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肝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0
4
作者 杨艳宏 蔡卫民 +4 位作者 金国梁 朱善济 陈峰 翁红雷 刘荣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70-873,共4页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法随机选取60只新西兰兔,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1)条,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取其肝脏组织做成常规石蜡块,再分别进行HE染色、苦味酸...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法随机选取60只新西兰兔,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1)条,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取其肝脏组织做成常规石蜡块,再分别进行HE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及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观察肉芽肿大小动态变化情况,半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程度及α-SMA阳性细胞即肌成纤维细胞表达情况;在感染后第28周用吡喹酮彻底杀虫治疗后进行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治疗,对照组用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感染后第6周出现肉芽肿,大小为(13±6)×104μm2,第8周到达高峰,为(20±9)×104μm2,其后随时间的推移肉芽肿逐渐缩小,至感染后第24周后不再有明显变化(P>0.05),而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于炎症早期在汇管区已有表达,为(1.1±0.3)分,炎症后期在病灶区及肝窦均有大量表达,为(7.3±1.5)分;感染后第28周生理盐水组肝纤维化程度达(5.3±1.9)分,模型组为(7.0±1.7)分,干扰素组则为(2.8±1.0)分。结论肝肌成纤维细胞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及发展的关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成纤维细胞 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东方田鼠天然抗体相关的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筛选和克隆 被引量:39
5
作者 阎玉涛 刘述先 +2 位作者 宋光承 徐裕信 何永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 研究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天然抵抗力的蛋白分子基因。 方法 用未感染日本血吸虫的东方田鼠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 ,将阳性重组子克隆及测序。利用软件和互联网对核酸序列进行分析 ,确定目的基因。 结果 ... 目的 研究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天然抵抗力的蛋白分子基因。 方法 用未感染日本血吸虫的东方田鼠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 ,将阳性重组子克隆及测序。利用软件和互联网对核酸序列进行分析 ,确定目的基因。 结果 筛选出编码东方田鼠天然抵抗力相关的 7种蛋白分子基因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热休克蛋白、 2 2 .6 k Da膜相关抗原、副肌球蛋白、细胞色素 C及组织蛋白酶 B。 结论 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的天然抵抗力可能有许多蛋白分子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东方田鼠 CDNA文库 筛选 克隆 血吸虫 治疗 疫苗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方法初探 被引量:43
6
作者 董惠芬 蒋明森 +2 位作者 李瑛 杨明义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2-383,共2页
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方法初探董惠芬,蒋明森,李瑛,杨明义,周述龙(湖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武汉430071)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培养方法PRELIMINARYSTUDIESONTHECULTURALMETH... 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方法初探董惠芬,蒋明森,李瑛,杨明义,周述龙(湖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武汉430071)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培养方法PRELIMINARYSTUDIESONTHECULTURALMETHODSOFCELLSFROMS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细胞培养 培养方法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抗生殖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易新元 曾宪忠 +3 位作者 曾宪芳 汪世平 舒新华 LarryMcreynolds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的保护。方法 分别用Sj31BIN免疫昆明鼠和BALB/c 小鼠,攻击感染后6w 计数成虫负荷及粪便和组织内虫卵数。结果 用构建的Sj31BIN免疫小鼠可影响成虫发育,肝组织减...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的保护。方法 分别用Sj31BIN免疫昆明鼠和BALB/c 小鼠,攻击感染后6w 计数成虫负荷及粪便和组织内虫卵数。结果 用构建的Sj31BIN免疫小鼠可影响成虫发育,肝组织减卵率为59-3%~65-0% ,肠组织减卵率为57-6% ~62-1% ,粪便减卵率为86-5% 。结论 Sj31BIN 可诱导小鼠产生抑制雌虫生殖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组织蛋白酶B DNA疫苗 抗生殖系统
下载PDF
东方田鼠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贺宏斌 左家铮 +2 位作者 周利红 刘柏香 张仁利 《湖南医学》 1992年第2期65-67,130,共3页
室内繁殖第2,3代东方田鼠及疫区湖洲野生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无明显差异。日本血吸虫可感染东方田鼠,但在其体内不能发育成熟,故不使其致病。幼虫最早于感染后第2天到达肺脏,第4天转移到达肝脏,而且还可在门-肠系膜静脉系统中发现... 室内繁殖第2,3代东方田鼠及疫区湖洲野生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无明显差异。日本血吸虫可感染东方田鼠,但在其体内不能发育成熟,故不使其致病。幼虫最早于感染后第2天到达肺脏,第4天转移到达肝脏,而且还可在门-肠系膜静脉系统中发现少数虫体。虫体在鼠体内生存时间一般3周左右,虫体大小和结构均停留在第11天以前水平,仅见口、腹吸盘形成,肠管会合出现。日本血吸虫在东方田鼠体内的主要消亡部位是肝脏,异物性炎症反应结节是机体消除虫体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东方田鼠 感染 血吸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CTPI和SjC23DNA疫苗联合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朱荫昌 任建功 +6 位作者 司进 D.A.Harn 余传信 梁幼生 殷旭仁 徐明 许永良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索 Sj CTPI和 Sj C2 3DNA疫苗联合应用保护性免疫的协同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TPI和 pc DNA3.1- Sj C2 3的质粒 DNA。 4 8只 BAL B/ c小鼠分为 4个组 (A、B、C、D组 )每组 12只。 A组每鼠经双侧股四头肌注射 10... 目的 探索 Sj CTPI和 Sj C2 3DNA疫苗联合应用保护性免疫的协同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TPI和 pc DNA3.1- Sj C2 3的质粒 DNA。 4 8只 BAL B/ c小鼠分为 4个组 (A、B、C、D组 )每组 12只。 A组每鼠经双侧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pc DNA3.1的质粒 DNA,为对照组 ;B组为Sj C2 3组 ,每鼠肌注 10 0μg pc DNA3.1- Sj CTPI的质粒 DNA;C组为 Sj CTPI组 ,每鼠肌注 10 0μgpc DNA3.1- Sj CTPI的质粒 DNA;D组为联合免疫组 ,每组肌注 10 0μg pc DNA3.1- Sj C2 3和 10 0μgpc DNA3.1- Sj CTPI质粒 DNA的混和物。分别于 0、14、2 8d免疫 3次。末次免疫后 30 d,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 (45± 2 )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后 4 5 d,剖杀所有小鼠 ,灌冲 ,收集成虫并计数。每鼠肝脏称重后剪碎 ,置 5 % KOH中消化 ,并计数虫卵数。比较各组间的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j C2 3组、Sj CTPI及联合组的减虫率分别为 2 8.1%、2 9.1%和 4 1.5 %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分别为 <0 .0 1,<0 .0 1,<0 .0 0 1) ,而联合组则又显著地高于单独 Sj C2 3组及单独 Sj CTPI组 (P均 <0 .0 5 )。三组的减卵率分别为 37.9%、4 4 .2 %和 6 1.4 %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分别为 <0 .0 1,<0 .0 1,<0 .0 0 1) ,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CTPI SjC23 DNA疫苗 联合免疫 免疫保护
下载PDF
室内繁殖和野生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比较 被引量:39
10
作者 贺宏斌 左家铮 +1 位作者 刘柏香 周利红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5年第2期72-74,共3页
用室内繁殖第三代乐方田鼠和野生东方田鼠进行了日本皿吸虫人工感染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田鼠通过室内繁殖三代继代后,仍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存在抵抗力,虫体不能在其体内生长发育成熟,但日本血吸虫在室内繁殖第三代东方田鼠体内较... 用室内繁殖第三代乐方田鼠和野生东方田鼠进行了日本皿吸虫人工感染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田鼠通过室内繁殖三代继代后,仍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存在抵抗力,虫体不能在其体内生长发育成熟,但日本血吸虫在室内繁殖第三代东方田鼠体内较野生既体内生长发育为好。童虫在野生东方田鼠肺脏内的停留时间较室内繁殖田鼠肺脏内长2天,而日本血吸虫在野生东方田鼠体内生长发育停滞时间要较室内繁殖者早2天,此外,室内繁殖鼠体内的虫体较野生鼠体内同龄虫体大。野生鼠肝脏表面虫体炎性结节较室内繁殖鼠早出现1天,消退亦早4天。日本血吸虫在野生鼠体内消亡亦较室内繁殖者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东方田鼠 感染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a膜蛋白DNA疫苗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任建功 朱荫昌 +7 位作者 D.A.Harn 余传信 殷旭仁 司进 何伟 徐明 华万全 许永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6-339,F003,共5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Da膜蛋白 (SjC2 3)DNA疫苗诱导C5 7BL/6小鼠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全长的SjC2 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DNA疫苗 pcDNA3.1 SjC2 3。制备SjC2 3及IL 12的两个亚单位 p35、p4 0的DNA疫...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Da膜蛋白 (SjC2 3)DNA疫苗诱导C5 7BL/6小鼠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全长的SjC2 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DNA疫苗 pcDNA3.1 SjC2 3。制备SjC2 3及IL 12的两个亚单位 p35、p4 0的DNA疫苗和对照 pcDNA3.1。 4 8只C5 7BL/6小鼠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小鼠肌注 10 0 μgpcDNA3.1;B组注射 10 0 μg pcDNA3.1 SjC2 3;C组肌注 pcDNA3.1 SjC2 3、pcDNA3.1 p35及pcDNA3.1 p4 0各 10 0 μg的混合物。每隔 2周各免疫 1次 ,共 3次。第 8周每鼠感染 4 5± 2条 /只尾蚴 ,4 5d后剖杀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jC2 3及 p35、p4 0在小鼠局部组织内的表达 ;用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rSjC2 3 HD刺激后 ,攻击前、后小鼠脾细胞IL 2、IL 4、IL 10和IFN γ的水平。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抗SjC2 3抗体。结果 SjC2 3以及p35、p4 0在免疫小鼠股四头肌细胞膜和细胞浆均获得表达。IL 2和IFN γ的水平攻击前、后在B组和C组均明显升高。Westernblotting检测抗SjC2 3抗体结果表明 ,免疫后两周 ,B组 8/10份血清为阳性 ,C组 9/10份血清阳性。B组和C组分别获得 2 6 .9%和 35 .4 %的减虫率 ,C组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减卵率分别为 2 2 .2 %和 2 8.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23kDa膜蛋白 DNA疫苗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现象的观察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浩 何艳燕 +8 位作者 林矫矫 林邦发 傅志强 刘金明 魏梅雄 汪英华 陈永军 石耀军 王振果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0年第2期12-15,共4页
本试验分别应用 1 0 0 0条、2 0 0条和 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人工攻击感染东方田鼠、金黄地鼠和 Balb/c小鼠 ,在攻击后第 1、2、3、4、7、9、1 2、1 5、1 6、1 8、1 9、2 1、2 2、2 4、42天时分别将其剖杀 ,集虫 ,观察。结果观察到血吸虫... 本试验分别应用 1 0 0 0条、2 0 0条和 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人工攻击感染东方田鼠、金黄地鼠和 Balb/c小鼠 ,在攻击后第 1、2、3、4、7、9、1 2、1 5、1 6、1 8、1 9、2 1、2 2、2 4、42天时分别将其剖杀 ,集虫 ,观察。结果观察到血吸虫在东方田鼠体内不能发育成熟 ,在攻击后 1 9天时虫体已全部死亡。而金黄地鼠和 Balb/c小鼠的虫体回收率分别为 65%和 60 .6%。在虫体移行时 ,东方田鼠肺组织和肝组织也出现炎症反应 ,但病变要比金黄地鼠和 Balb/c小鼠轻 ,并很快地修复 ,恢复正常。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 治疗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DNA疫苗的研制及其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司进 朱荫昌 +6 位作者 D.A.Harn 余传信 何伟 华万全 殷旭仁 梁幼生 徐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24-329,共6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 DNA疫苗诱导 C5 7BL /6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分别以 p U C19- Sj CTPI和 pc DNA1.1- IL - 12为模板设计引物 ,将 PCR扩增到的Sj CTPI基因以及 IL - 12的亚单位 P35 和 P40 基因...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 DNA疫苗诱导 C5 7BL /6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分别以 p U C19- Sj CTPI和 pc DNA1.1- IL - 12为模板设计引物 ,将 PCR扩增到的Sj CTPI基因以及 IL - 12的亚单位 P35 和 P40 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 .3.1中。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TPI和 pc DNA 3.1- P35 、pc DNA3.1- P40 的质粒 DNA。把 45只 5~ 6周龄 C5 7BL /6小鼠分成 3组 ,对照组 (pc DNA组 )肌肉注射 10 0μg的 pc DNA3.1;实验组 (TPI组 )肌肉注射 10 0μg的pc DNA3. 1- Sj CTPI;加强组 (TPI+ IL - 12组 )肌肉注射 10 0μg的 pc DNA 3.1- Sj CTPI及 10 0μg的pc DNA3.1- P35 和 pc DNA3.1- P40 的混合物 ,分别于第 1、5周各免疫 1次 ,第 9周每鼠用 45条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肝内虫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Sj CTPI在局部肌组织内的表达 ,用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的 IL - 2、IL - 4、IL - 10、IFN-γ在攻击前后的水平。分别于 2次免疫前和攻击前及攻击后 2周经尾静脉采血 ,分别采用 EL ISA和 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抗 TPI抗体。结果  Sj CTPI可在 C5 7BL /6小鼠骨骼肌细胞膜、细胞浆中得到表达。细胞因子 IL -2的水平在攻击前、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磷酸丙糖异构酶 DNA疫苗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26/28kDa抗原诱导抗雌虫生殖和抗卵胚发育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汪世平 周汨波 +3 位作者 沈国励 陈焱 李华 赵慰先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的 2 6/ 2 8k Da抗原 ( SIEA2 6/ 2 8k Da)诱导小鼠产生抗雌虫生殖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纯化的 SIEA2 6/ 2 8k Da抗原以及 SIEA- I抗原 ,分别免疫BAL B/ c小鼠 ,于攻击感染后 4 6d进行粪卵、组织内虫...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的 2 6/ 2 8k Da抗原 ( SIEA2 6/ 2 8k Da)诱导小鼠产生抗雌虫生殖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纯化的 SIEA2 6/ 2 8k Da抗原以及 SIEA- I抗原 ,分别免疫BAL B/ c小鼠 ,于攻击感染后 4 6d进行粪卵、组织内虫卵定量。结果 :证明 SIEA2 6/ 2 8k Da抗原能诱导小鼠产生抑制雌虫生殖的免疫力。与对照组比较 ,SIEA2 6/ 2 8k Da抗原免疫鼠减虫虽不明显 ,但肝组织内总卵数、成熟卵数和粪卵数 ( EPG)分别减少 4 8.1%、83.6%、87.3% ,死亡卵数明显增加 ( P<0 .0 0 1)。此外 ,未纯化的 SIEA和纯化的 SIEA2 6/ 2 8k Da抗原免疫组均见雌虫子宫内虫卵数下降 ,分别达 4 0 .9%、54.8% ,而 SEA和 SIEA- I抗原免疫未见上述效应。结论 :提示抗雌虫生殖免疫和抗卵胚发育的效应 ,主要与 SIEA2 6/ 2 8k Da蛋白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未成熟卵 抗原 免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诱导抗卵免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汪世平 易新元 +3 位作者 曾宪芳 赵慰先 吴观陵 管晓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采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及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发现SIEA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抗生殖及抗卵胚发育的免疫力;与对照组比较,SIEA免疫鼠在攻击感染后46天,肝、肠组... 采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及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发现SIEA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抗生殖及抗卵胚发育的免疫力;与对照组比较,SIEA免疫鼠在攻击感染后46天,肝、肠组织内总虫卵数明显下降,成熟虫卵数和粪卵数分别降低了59.98%,66.86%和66.97%;粪卵下降程度与肝、肠组织中成熟虫卵的减少相一致,SEA免疫后未呈现上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自动免疫 可溶性抗原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杨秋林 许丽芳 +1 位作者 张愉快 王可耕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使用基因释放剂快速提取尾蚴基因组DNA,设计4条扩增尾蚴钙结合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进行LAMP反应,以华支睾吸虫为阴性对照,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鉴定。用细吸...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使用基因释放剂快速提取尾蚴基因组DNA,设计4条扩增尾蚴钙结合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进行LAMP反应,以华支睾吸虫为阴性对照,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鉴定。用细吸管在解剖镜下分别吸取20、10、5、1条尾蚴进行LAMP反应,检测其敏感性。结果尾蚴检测管经显色后呈绿色(阳性),对照组呈棕色(阴性)。尾蚴LAMP产物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对照组无扩增产物。LAMP可检测到尾蚴的最低数量为1条。结论LAMP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可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东方田鼠的实验室饲养及其抗血吸虫感染特性 被引量:33
17
作者 朱国正 汪英华 +1 位作者 雷观愚 刘瑞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1991年第4期193-198,201,共7页
湖南洞庭湖滩上的东方田鼠,是已知啮齿动物中唯一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颉抗作用的野生鼠类。本研究对该鼠在实验室内饲养特性进行观察,说明可以用普通饲养仓鼠的方法饲养繁育成功。通过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证明,不论是接触过疫水的野... 湖南洞庭湖滩上的东方田鼠,是已知啮齿动物中唯一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颉抗作用的野生鼠类。本研究对该鼠在实验室内饲养特性进行观察,说明可以用普通饲养仓鼠的方法饲养繁育成功。通过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证明,不论是接触过疫水的野生田鼠,或实验室内繁殖的未接触过疫水的第二代田鼠,均有抗感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 抗感染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应用免疫保护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任建功 朱荫昌 +8 位作者 D.A.Harn 余传信 司进 殷旭仁 何伟 梁幼生 徐明 华万全 许永良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 Sj C2 3DNA疫苗和 Sj C2 3蛋白疫苗联合免疫对 C5 7BL/ 6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蛋白疫苗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 GST- HD)。 4 8只 C5 7BL / 6小鼠随机... 目的 研究 Sj C2 3DNA疫苗和 Sj C2 3蛋白疫苗联合免疫对 C5 7BL/ 6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蛋白疫苗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 GST- HD)。 4 8只 C5 7BL / 6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Sj C2 3DNA+GST- HD联合应用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 0μg GST- HD+5 0μg CFA 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μg pc DNA 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30 d每鼠以 4 5± 2条 /只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 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36 .9%的减虫率和 30 .7%减卵率 ;而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的减虫率为 2 6 .9% ,显著低于联合组 (P<0 .0 5 )和 2 2 .2 %的减卵率 ,单独蛋白疫苗组 (GST- HD)为 15 .2 %和 1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iC23 DNA疫苗 蛋白疫苗 联合免疫 保护性免疫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基于巯基自组装单层膜的日本血吸虫石英晶体微天平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吴朝阳 何春萍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传感器技术研究所 +2 位作者 汪世平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2-546,共5页
应用自组装膜技术在压电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自组装一带羧基的巯基丙酸单层膜 ,通过盐酸 1 -乙基 -3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碳二亚胺及 N -羟基琥珀酰亚胺共价固定 3 2 KD的日本血吸虫分子抗原 (Sj Ag3 2 ) ,设计了石英晶振微天平免疫传... 应用自组装膜技术在压电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自组装一带羧基的巯基丙酸单层膜 ,通过盐酸 1 -乙基 -3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碳二亚胺及 N -羟基琥珀酰亚胺共价固定 3 2 KD的日本血吸虫分子抗原 (Sj Ag3 2 ) ,设计了石英晶振微天平免疫传感器 ,用于测定日本血吸虫抗体 .比较了巯基自组装单层膜与 HEMA-MMA共聚物涂层修饰的石英晶振在溶液中的振荡行为 ,发现巯基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的石英晶振稳定快 ,且稳定性好 .在优化条件下 ,测得 IRS(4 9-2 0 0 0 )的滴度为 1∶ 1 50 0 .此外 ,对不同程度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石英晶振 自组装单层膜 巯基丙酸 日本血吸虫 抗体测定 石英晶体微天平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灭螺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0
作者 吴向阳 仰榴青 +1 位作者 张联恒 葛琴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4-476,共3页
关键词 生物灭螺 药物研究进展 灭螺药物 药物灭螺 日本血吸虫 中间宿主 血吸虫 灭钉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