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窥视与野心:20世纪30年代日本报刊对中央苏区报道研究
1
作者 卢晨 王有加 《古田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在中央苏区时期,日本报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报道。日本报刊的相关报道有助于从多维度审视苏区历史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充实党史文献资料,将中央苏区史的研究置于更为广阔的国际政治背景之中,以便深入剖析并做... 在中央苏区时期,日本报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报道。日本报刊的相关报道有助于从多维度审视苏区历史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充实党史文献资料,将中央苏区史的研究置于更为广阔的国际政治背景之中,以便深入剖析并做出恰当的辩证分析。作为“异域之眼”,这些报道在观察中国20世纪30年代社会现状的基础之上,重点关注了中央苏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既体现了日本对中央苏区现状的观察和窥视,也体现了其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20世纪30年代 日本报刊 媒体
下载PDF
论义和团运动时期日本态度的变迁——以日本报刊舆论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炜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01,共4页
对日本而言,义和团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义和团运动时期日本各大报刊的相关报道为切入点,可以发现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日本对义和团的态度从轻视转为了重视;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从低调转为了高调;对清政府... 对日本而言,义和团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义和团运动时期日本各大报刊的相关报道为切入点,可以发现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日本对义和团的态度从轻视转为了重视;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从低调转为了高调;对清政府的态度从极端蔑视转为了积极保全。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变化的仅仅是表面的态度,不变的是背后深藏的侵华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 日本报刊
原文传递
七七事变前日本的“中国再认识论”探析——以报刊舆论为中心
3
作者 马思雨 王美平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34,共12页
在中国币制改革中,日本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派报刊率先倡导“中国再认识论”,批判“中国分裂论”,主张“助力”中国的统一大势,倡导以南京国民政府为对象调整包括华北问题在内的中日邦交与对华政策。西安事变后“中国再认识论”进一步发展... 在中国币制改革中,日本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派报刊率先倡导“中国再认识论”,批判“中国分裂论”,主张“助力”中国的统一大势,倡导以南京国民政府为对象调整包括华北问题在内的中日邦交与对华政策。西安事变后“中国再认识论”进一步发展,自由主义派的“南京政府统一论”、国家主义派的“中国再殖民地化论”与马克思主义派的“中国共产党驱动论”相互争鸣,并影响政府推出“佐藤外交”调整对华关系。七七事变前夕日本掀起“对华再认识的再认识论”,认为“对华再认识论”助长了中国的“傲慢”态度与反日运动,质疑中国能否统一,主张不惜以武力对待中国,助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多数“中国再认识论”实以维护日本侵华利益、缓和中国抗日情绪为目的,无法成为阻止日本侵华的有效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报刊 “中国再认识论” 币制改革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原文传递
同时代日本人如何看待辛亥革命--以日本报刊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场公彦 武向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6-256,共11页
从近代日本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入手,阐述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轨迹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明治维新后不久,中国便爆发了辛亥革命,同时代的日本人对辛亥革命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和认识。文章从当时日本的报刊、杂志入手,对投稿者的身份、确立... 从近代日本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入手,阐述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轨迹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明治维新后不久,中国便爆发了辛亥革命,同时代的日本人对辛亥革命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和认识。文章从当时日本的报刊、杂志入手,对投稿者的身份、确立的论题、论证的框架进行详细分析和整理,以阐释日本人对同时代的辛亥革命看法、观点及历史认识,从而揭示出这种历史认识及变化过程对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报刊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政体 “保全论”
原文传递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2-276,共5页
思政教育融入日语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思政"教学改革的科学尝试。通过近期各类中日报刊的解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把时政热点直接引入教学课堂或挖掘《日本报刊选读》教学资源蕴含的思想政... 思政教育融入日语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思政"教学改革的科学尝试。通过近期各类中日报刊的解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把时政热点直接引入教学课堂或挖掘《日本报刊选读》教学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间接融入教学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语教学全过程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发挥教师为主导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验,借助网络深度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是培养"课程思政"师资力量、提高学生文化鉴别能力、增强师生双方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日本报刊选读 实践
下载PDF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的跨文化教育实践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0-263,272,共5页
以实施跨文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明确"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教学目的与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教学资源选取策略、创建教学活动实施模式,提升学生日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教育实践的目... 以实施跨文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明确"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教学目的与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教学资源选取策略、创建教学活动实施模式,提升学生日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教育实践的目的。日本报刊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全面反映日本社会的新动向和新事物。教学活动的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合理展开跨文化实践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专注度,掌握资料搜集技巧,促进学生活跃思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跨文化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实践途径,能满足学生探索日本文化的需求,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 跨文化教育 实践教育
下载PDF
日本主流报刊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变化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曼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113,16,共7页
文章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篇—历史分析法,结合语料库方法,选取日本三大主流报刊《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中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日本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认知变化。基于自建的日本... 文章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篇—历史分析法,结合语料库方法,选取日本三大主流报刊《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中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日本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认知变化。基于自建的日本三大报刊语料库,从主题、中心词和搭配分析角度,结合话语分析的命名策略、辩论策略和视角化策略分析了日本媒体话语。研究发现,日本主流报刊对该倡议历经了"负面解读—理性报道—倡议参与"的认知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在于日本主流媒体根据外交局势和经济利益关系调整报道的话语策略,显示了媒体服务于当权政客和意识形态的立场。该研究也证实了语篇—历史分析法在日语媒体语篇中的运用价值,旨在积极推进为国家服务的语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策略 一带一路 日本主流报刊
原文传递
日本主流报刊北京冬奥会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8
作者 邓旭明 郑心玥 张秀娟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6期61-64,120,共5页
以《朝日新闻》等4家日本主流报刊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结合批评话语分析探讨日媒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显示,受日本政治意识形态左右,日媒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以负面为主,企图将中国的国际体育赛... 以《朝日新闻》等4家日本主流报刊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结合批评话语分析探讨日媒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显示,受日本政治意识形态左右,日媒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以负面为主,企图将中国的国际体育赛事政治化,从各方面塑造了中国承办国际赛事水平差、不注重环保、侵犯人权、经济衰退、威胁和平和安全等负面形象。基于此,在对外传播时,既要有宏大叙事,亦要有个人叙事;尽可能多邀请对华态度较友好的媒体或记者参与传播;注重对外传播本地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等国际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日本主流报刊 国家形象 语料库 KH Coder
下载PDF
日本华文报刊的办报理念及其特征
9
作者 马嘉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8,共3页
办报理念直接影响着报刊特色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华文报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标榜“言论中立”的办报理念和“以商养报”的经营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华文报纸的发展,但其中的负面影响应予以高度注意。
关键词 日本华文报刊 办报理念 言论中立 以商养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